医院感染暴发与感染突发事件的监测、报告与控制制度.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258365 上传时间:2022-09-0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感染暴发与感染突发事件的监测、报告与控制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医院感染暴发与感染突发事件的监测、报告与控制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医院感染暴发与感染突发事件的监测、报告与控制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医院感染暴发与感染突发事件的监测、报告与控制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医院感染暴发与感染突发事件的监测、报告与控制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医院感染暴发与感染突发事件的监测、报告与控制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感染暴发与感染突发事件的监测、报告与控制制度.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医院感染暴发与感染突发事件的监测、报告与控制制度一、监测(一)培养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和临床、医技医务人员识别医院感染暴发和突发事件的意识与能力。(二)建立和完善医院感染监测网:医院感染专职人员经常性深入临床进行前瞻性全院综合性监测,及时收集、汇总、分析监测资料,了解感染发生动态变化,可及时察觉感染暴发的迹象,适时提出疫情预警报告。临床医技医务人员能很好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密切观察病情,对医院感染暴发保持高度警惕性,及时发现并上报医院感染病例。医学影像、检验等多部门联动,及时发现感染聚集流行态势及同种同源或特殊病原体。二、报告(一)科室及医务人员发现医院感染病例(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

2、病例)或疑似医院感染暴发(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时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二)医院感染管理科发现医院感染流行、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和医院感染暴发趋势,经调查证实上述情况后及时报告主管院长。(三)医院发生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情形时,经调查证实后应于12小时内向旗卫健局,并同时向旗疾控中心报告。(四)医院发生1O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情形

3、时,应按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要求,在2小时内向旗卫健局和自治区卫生厅报告,并同时旗向区疾控中心和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五)发生的医院感染和医院感染暴发属于法定传染病的,还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报告。(六)报告包括初次报告和订正报告,订正报告应在暴发终止后一周内完成。报告表附后。三、调查(一)成立由医院感染管理科牵头负责,相关临床科室、检验、后勤等多部门的联合调查组,查找原因。(二)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1、证实流行或暴发:对怀疑患有向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诊,计算罹患率,若罹患率显著高于该科室或病房历年

4、同期医院感染一般发病率水平,则证实有聚集、流行。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则证实存在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医院感染暴发。2、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对感染病人及周围人群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3、查找感染源:对感染病人相关标本,医务人员、家属、陪护等接触者,诊疗器械、医疗用品、药物、食物、医院环境等可疑传染源进行病原学检测,明确感染源。4、采集、汇总医院感染暴发发生时间和地点、感染初步诊断、累计感染人数、感染者目前健康状况、感染者主要临床症候群等信息,对病例的科室分布、人群分布和时间分

5、布进行描述;分析流行或暴发的原因,推测可能的感染源、感染途径或感染因素;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和采取控制措施的效果综合做出判断,形成调查报告。5、必要时请卫生行政部门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介入,协助疾控机构人员开展标本采集、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四、控制(一)主管院长接到报告,应及时组织相关部门从人力、物力、财力方面保证处置工作的开展。(二)积极实施医疗救治,保障医疗安全。(三)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做好医院内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废物和污水处理工作,防止进一步交叉感染和污染,阻断暴发进一步扩展。(四)怀疑传播类型及控制措施:1、交叉感染(人员间的感染):根据感染因素确定病人隔离和屏障预防

6、;2、手传播:加强手卫生;3、空气传播:采用合适的通风措施,进行病人1柏禹;4、水源传播:检主供水系统及所有盛装液体.的容器,消毒、使用一次性容器等;5、食物传播:禁止使用危险食物。(五)在标准预防基础上,根据疾病传播途径进行相应隔离、预防。1、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蓝色隔离标识;单间或同种病原体感染患者安置一室或床旁隔离;限制患者活动范围,确需转运时,采取有效措施措施.,减少对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表面污染;手卫生;医务人员防护: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戴手套;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穿隔离衣;一般诊疗用品应专人专用,不能专用的应每一位患者用后进行清洁和消毒。2、空气

7、传播的隔离与预防预检分诊;黄色隔离标识;负压病房或尽快转送至有条件收治呼吸道传染病的医疗机构进行收治,并注意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防护;患者病情容许应戴外科口罩,定期更换,并限制活动范围;严格空气消毒;医务人员防护: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戴手套。3、飞沫传播的隔离与预防粉色隔离标识;单间或同种病原体感染患者安置一室,患者之间、患者与探视者之间相隔距离在1m以上,探视者戴外科口罩;患者病情容许应戴外科口罩,定期更换才并限制活动汜-44-围确需转运时,医务人员应注意防护;加强通风或进行空气消毒;医务人员防护:与患者近距离(1rn)以内接触,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戴手套。医院环境及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严格按照消毒技术规范(2012年版)及国家相应法律、法规要求进行。(六)做好医院感染暴发分析、总结、报告工作,积累处置经验,提高防控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