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地方财政预算编制的建议措施.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259471 上传时间:2022-09-1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强化地方财政预算编制的建议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强化地方财政预算编制的建议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强化地方财政预算编制的建议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强化地方财政预算编制的建议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强化地方财政预算编制的建议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化地方财政预算编制的建议措施.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强化地方财政预算编制的建议措施地方财政预算编制面临的困难(1)风险意识:部分地方政府风险意识不足,预算编制的过程中,未充分考虑到未来可能遭遇的风险,长此以往,将导致收支不平衡的问题发生,诱发财政赤字。(2)管理机制:以权责、监督以及考核机制为代表的管理机制不完善,易导致预算编制无责可究,影响预算执行力度,导致预算编制水平下降。(3)预算体系:目前的预算编制工作中,预算体系不够健全,流程不完善,各流程之间缺乏衔接,故难以做到于事后对预算编制的合理性进行评价,预算编制水平迟迟难以提升。(4)基础保障:缺乏人才、技术以及机构保障,同样可严重阻碍预算编制水平的提升。鉴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对地方财政预算编

2、制的强化作用较为明显,故应提高管理水平,帮助改善地方财务状况。建议措施(一)树立风险意识地方政府应进一步树立风险意识,认识到预算编制对自身收支状况的影响,并制定合理的收支计划,减少财政赤字的风险。(二)健全管理机制1.权责制度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应制定权责制度,明确权利与责任,确保在预算编制出现问题时有责可究。2 .监督制度除权责制度外,制定严格的监督制度,同样有利于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水平,达到强化预算编制的目的。监督的方法包括两种,分别为人员相互监督,以及“自下而上”的监督。负责预算编制的人员,可相互对各自的工作进行监督,就各自的预算收支计划进行对比以及沟通,取长补短,制定最终的计划,保证计划

3、合理。计划落实期间,各相关人员同样可对预算编制进行监督,一旦发现编制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则可“自下而上”的反映事实,确保可及时解决问题。3 .考核制度地方政府应将预算绩效管理计划进行详细划分,本着“谁花钱谁负责,谁责任谁承担”的原则,强化预算编制。(三)完善预算体系1.事前评估完善预算体系的关键,在于进行事前评估,此举有利于确保收支计划符合地方财政实际状况。事前评估可从多角度出发而实现,专家评价、社会调查,以及对以往财务状况的分析等举措,均可达到该目的。建议地方政府将以上多种手段综合利用,首先进行社会调查,制定初步收支计划,此后,对比以往财务状况,分析初期计划的合理性。最后,制定多个收支计划方案

4、,并邀请专家评价,对各个方案进行对比,选择最有利于政府以及当地经济发展的方案予以执行。4 .确定目标完成事前评估后,需确定预算编制目标,从支出能够为政府与当地所带来的收益入手,分析收支是否均衡,判断支出是否具有可行性。5 .运行监控需对预算编制执行予以监督,如此方可保证执行期间及时发现计划中存在的漏洞,并根据计划的落实情况,考虑是否予以调整。预算绩效管理期间的监督,需分区域执行。地方政府对部门预算单位制定预算执行监控计划,单位需通过提交报告的形式,向政府反馈监控结果。而政府则可根据监控结果,对整体的预算编制落实效果进行评估。6 .事后评价事后评价的目的主要在于判断本次预算编制执行的质量,判断是

5、否需要在未来对预算编制进行优化。事后评价的依据,以预算编制目标为主。(四)制定基础保障1 .机构保障为强化预算编制,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期间,应落实机构保障。地方政府可与各相关机构联合,借助多方力量,相互协同,共同做好预算编制。另外,还需充分利用自身权利,为预算编制的组织以及落实提供便利。地方政府同样可在内部,单独设置机构,专门负责预算编制。并在机构内部,实施管理人员负责制,尽可能减少收支计划制定以及实施过程中的问题。2 .技术保障信息化时代下,强化预算编制的关键在于引进智能化技术。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大量数据作为支持。地方政府须加强信息化建设,积极利用计算机软件开展管理工作,与人工管理相比,采用上述方式管理,数据更加准确,核算精确度更高,速度更快,工作难度与压力更小,且符合时代发展趋势。此措施的应用,能够显著改善预算编制效果。3 .人才保障人才素质达标并具备丰富的经验,是确保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水平提升的关键,同样是强化预算编制的主要途径之一。地方政府可从招聘以及培训两方面入手,为预算编制工作做好人才保障。从招聘角度出发,须保障招聘严格,提升准入标准。从培训角度出发,则应适当增加培训频率,保证培训内容与时俱进,从而提高预算编制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