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活动方案设计.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259472 上传时间:2022-09-1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活动方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心理活动方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心理活动方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心理活动方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活动方案设计.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心理活动方案设计心理辅导活动是以活动为主的团体辅导形式,不同于学科教学活动,通过活动辅导让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和得到启示,从而提高学生的共性心理品质。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心理活动方案的设计至关重要,它是开展好心理辅导活动的非常重要的一环。下面,从三个方面来浅谈心理活动方案设计的方法。一、心理活动方案设计要密切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正处于客观化时期,是获得社会自我的时期,其自我意识的发展从具体的片面的向抽象到较为全面的认识过渡。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初中生的心理发展存在种种的矛盾,心理上成人感与幼稚性并存,生理变化也对心理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高中阶段正值青年初期,个体生理、心理

2、渐趋成熟,在认知、意识、情感等方面均会有大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即使是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的年龄段施行教学也应赋予新的内涵、新的教育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在开设学生心理活动课时必须遵循学生心理的规律设计好活动,否则就会让学生觉得背时、落后,不能让学生接受。同样,在同一年龄阶段的不同时期也应有所不同。以初中为例,从初一年级一直带到初三年级的老师可能会有这样体会,同一个班的学生,在刚升入初中时,在课堂里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个个都积极举手、跃跃欲试,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可到了初三,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就少多了,课堂活跃的气氛不如初一。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并不是学生上课不专心或其它原因,而是由于有些学生随着

3、年龄的增长,减少了那种表现自我的心理,多了些独立思考、静心思索问题的能力。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在心理课活动设计时作充分考虑,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年龄段特征设计活动。二、心理活动方案设计的活动内容与活动目标要一致。心理活动课不同于一般文化课。文化课的课堂重心在于通过教师的传授和学生的思考、训练,使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心理活动课的侧重点不在于向学生传授心理学的一些原理和知识,不能上成心理学课。心理活动的课堂重心在于向学生提供一个空间,使他们能够用一种尽量宁静平和的心态去审视自己、审视人生、思考人生、思考社会;给学生一个机会,尽情地抒发积极的、消极的情感与自己的同学老师交流;给

4、学生一种策略方法,使他们能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以一种健康的心态面对自己和别人,用真心去结交知心朋友,从而使自己拥有良好和谐的人际环境。虽然如此,但对具体的课堂来说心理活动课和文化课一样,应有明确的主题、明确的目标、明确的辅导理念。教师应该在课堂辅导理念的指导下扣紧主题完成目标,所有的课堂活动都必须服务于这一主题。因此,教师在课堂活动设计时,不能为了上成不同于一般的文化课而去设计一些与主题无关的活动,来达到所谓充实课堂、活跃课堂的效果,致使学生活动偏离了目的和方向。三、心理活动方案设计要注重设置活动情景,从而促进学生的体验。心理活动是通过学生亲身参与到活动中,自身体验活动中的情景,进而解决自己存在的

5、心理问题。它不同于一般的传授知识课程,教师往往告诉你公式和定理,心理辅导的活动贵在体验,只有经过体验,参与者的内心才会有更深刻的感悟。因此,如何设置情景,促使学生体验,成为心理辅导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下面,介绍一个心理活动设计案例:“团结是班集体之魂,是班集体力量之源”活动目标是通过活动体会班集体中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活动从两个角度设计活动情景。一是从观察入手体验。具体有:找朋友、照集体相片及合唱等,让学生通过情景体验团结合作的意义。二是从行动入手进行体验。如拔河、表演话剧等,通过安排又浅入深、生动活泼的情景,亲身体验,从而悟出“团结的重要工心理活动的方案是心理辅导课的剧本,它关系到心理辅导课能否成功实施,能否提高学生共性心理品质。所以,我们要重视心理活动的方案设计,要重视以上三个方面在心理活动设计中的落实和体现,切实以学生为本,以心理为依据,设计好心理辅导活动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