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乡村振兴战略专项省级种业振兴行动项目入库申报指南.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260761 上传时间:2022-09-15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59.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2023乡村振兴战略专项省级种业振兴行动项目入库申报指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2022-2023乡村振兴战略专项省级种业振兴行动项目入库申报指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2022-2023乡村振兴战略专项省级种业振兴行动项目入库申报指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2022-2023乡村振兴战略专项省级种业振兴行动项目入库申报指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2022-2023乡村振兴战略专项省级种业振兴行动项目入库申报指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2023乡村振兴战略专项省级种业振兴行动项目入库申报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乡村振兴战略专项省级种业振兴行动项目入库申报指南.docx(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2-2023年省级种业振兴行动“揭榜挂帅”“赛马制”项目榜单一、“揭榜挂帅”项目榜单1.项目名称:地方猪新品种选育及与产业化推广(1)项目需求构建广东省主要地方猪种遗传资源为核心的多品种活体资源保护群;根据地方猪产业化要求,建立地方猪表型测定、遗传评估及科学选种选育机制,持续开展品种选育;引入引进品种,开展多品种配套组合筛选,培育优质、高效配套系(新品种);持续提升优质肉商品猪的生产性能,建立高效优质肉生产与产业化体系,满足市场对优质猪肉的需求;打造高品质猪肉产品,创建优质猪肉好品牌,制定优质肉生产新标准,加强品种品牌推广力度,提升广东优质地方猪品种全国影响力。(2)预期目标第一年目标:

2、针对地方猪产业化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市场需求,开展广东小耳花猪、蓝塘猪、粤东黑猪、大花白猪等地方猪种质资源精准鉴定,建立表型与基因型数据库;组建地方猪种遗传资源保护群4个;组建地方猪育种群1个,母猪规模1000头以上,公猪40头以上,6个血缘以上。第二年目标:解析不同地方猪种毛色、肉质等重点经济性状的关键基因及分子调控机制;培育优质肉新品种(配套系)1个,新品种(配套系)通过国家审定或选育三个世代以上;建立不同地方猪种养殖技术规程或标准2-3套。第三年目标:培育高繁、优质肉配套系(新品种)1.2个;建立较完善的育繁推一体化产业化体系,建设地方猪种扩繁基地和优质肉生产基地,优质肉产业规模100万头以

3、上。核心示范基地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PSY)26头以上,商品猪生长育肥期料重比3.0以下,瘦肉率55%以上,肌内脂肪含量3.0%以上,广东优质肉产销规模、品牌影响力均名列前茅。(3)申报对象及条件由省级及中央驻粤涉农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及企业申报。鼓励科企联合实施“揭榜挂帅”项目。申报对象具有较完善的项目和财务管理制度,信用记录良好。申报对象是企业的,应具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具备开展品种培育、性能测定、良种扩繁等基础设施条件。(4)实施周期和资金额度原则上项目实施周期为3年。项目申报单位根据实际需求自行测算资金额度,2022年度资金额度原则上不超过500万元,申报须按不低于1:1资金配套

4、,在申报书中提供资金测算过程及测算依据。最终资金补助金额以我单位测算核实为准。项目预算金额测算是否详细、合理将纳入评审标准。(5)考核要求在项目执行期内,省农业农村厅根据项目榜单制定的年度计划和目标,适时组织专家对项目阶段性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依据考核结果,对下一年度项目资金安排实施动态调整。待项目持续支持3年后,由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开展项目总体绩效考核,达到项目总体目标的,在后续种业振兴相关项目安排上予以倾斜;因主观不努力等因素,导致未达到项目总体目标的或者无法按照计划顺利实施的,将对项目承担单位予以通报,并在后续种业振兴相关项目安排上予以限制。项目成果需由省农业农村厅进行登记、备案和发布。

5、2 .项目名称:南美白对虾优质种质创制及良种培育(1)项目需求围绕从根本解决种业发达国家限制南美白对虾良种出口这一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培育适宜我国养殖的我省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南美白对虾新品种,在收集保存南美白对虾不同种质资源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开发现代分子育种核心关键技术,建立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传统育种的联合育种模式,集成高效育种技术,培育出抗病、抗逆、饲料利用率高和生长快等经济性状突出的新品种,实现我省南美白对虾优质种源自主可控,推动种业振兴。(2)绩效目标第一年目标:建立包含国内外来源的南美白对虾种质资源遗传信息库,新收集保存国内外来源的优质南美白对虾群体1-2个,每个群体1000对以上

6、;育成抗弧菌病或抗肝肠弛虫病且生长性状良好的新品系1-2个,抗弧菌病或抗肝肠抱虫病性能提高6%以上,生长性状提高6%以上。第二年目标:累计新收集保存国内外来源的优质南美白对虾群体3-5个,每个群体1000对以上;初步育成抗弧菌病或肝肠抱虫病且生长快的新品种12个,抗弧菌病或抗肝肠袍虫病性能提高15%以上,生长性状提高15%以上;完成标准化的南美白对虾良种扩繁与苗种生产技术体系,年培育优良种虾20万对、年繁育优质良种虾苗500亿尾以上。第三年目标:累计新收集保存国内外来源的优质南美白对虾群体8-10个,每个育种群体1000对以上;培育抗病、抗逆、饲料高效利用等综合经济性状突出且生长性状优良的新品

7、种3个,抗弧菌病或肝肠抱虫病能力提高30%以上,耐氨氮、亚硝酸盐能力提高20%以上,饲料利用率提高10%以上,生长性状提高20%以上;年培育优良种虾50万对以上、年繁育良种虾苗1000亿尾以上。(3)申报对象及条件由省级及中央驻粤涉农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及企业申报。申报对象具有较完善的项目和财务管理制度,信用记录良好。申报对象是企业的,应具有水域滩涂养殖证和水产种苗生产许可证,具备开展品种培育、品种测试、良种扩繁等基础设施条件。(4)实施周期和资金额度原则上项目实施周期为3年。项目申报单位根据实际需求自行测算资金额度,2022年度资金额度原则上不超过500万元,申报须按不低于1:1资金配套,在

8、申报书中提供资金测算过程及测算依据。最终资金补助金额以我单位测算核实为准。项目预算金额测算是否详细、合理将纳入评审标准。(5)考核要求在项目执行期内,省农业农村厅根据项目榜单制定的年度计划和目标,适时组织专家对项目阶段性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依据考核结果,对下一年度项目资金安排实施动态调整。待项目持续支持3年后,由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开展项目总体绩效考核,达到项目总体目标的,在后续种业振兴相关项目安排上予以倾斜;因主观不努力等因素,导致未达到项目总体目标的或者无法按照计划顺利实施的,将对项目承担单位予以通报,并在后续种业振兴相关项目安排上予以限制。项目成果需由省农业农村厅进行登记、备案和发布。3

9、.项目名称:优质稻种质创制及良种培育(1)项目需求以高产、优质、抗逆等为目标,开展优质稻突破性新品种培育。开展核心种质资源的表型评价和基因大数据关联分析,为优质稻育种提供基础数据,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全基因组选择、基因编辑等先进的现代生物育种技术,结合有性杂交、系谱选择和化学物理诱变等常规育种手段,整合集成高效水稻分子育种技术体系,创制水稻优异种质资源和具有应用价值的亲本,高效、精准、定向培育产量、抗性协同提升的优质水稻新品种和符合广东丝苗米标准的水稻新品种,支撑我省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提高种粮效益,保障粮食安全,提升我省优质水稻的国际影响力。(2)绩效目标第一年目标:完成150份水稻种质资

10、源的表型鉴定和基因大数据关联分析,创新集成高效水稻分子育种技术体系1-2套,创制水稻优异新材料(品系)和具有应用价值的育种亲本3-5份。第二年目标:创制水稻优异新材料(品系)和具有应用价值的育种亲本6.10份,培育突破性优质稻新品种1个,新品种综合农艺性状优良,区试产量比对照增产10%以上、抗12种水稻主要病害、米质达到部优二级,食味品质优良。第三年目标:培育突破性优质稻新品种2-3个,新品种综合农艺性状优良,区试产量比对照增产10%以上、抗1-2种水稻主要病害、米质达到部优二级,食味品质优良,年推广面积5万亩以上。(3)申报对象及条件由省级及中央驻粤涉农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及企业申报。申报对

11、象具有较完善的项目和财务管理制度,信用记录良好。申报对象是企业的,应具有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具备开展品种培育、品种试验、良种繁育等基础设施条件。(4)实施周期和资金额度原则上项目实施周期为3年。项目申报单位根据实际需求自行测算资金额度,2022年度资金额度原则上不超过500万元,申报须按不低于1:1资金配套,在申报书中提供资金测算过程及测算依据。最终资金补助金额以我单位测算核实为准。项目预算金额测算是否详细、合理将纳入评审标准。(5)考核要求在项目执行期内,省农业农村厅根据项目榜单制定的年度计划和目标,适时组织专家对项目阶段性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依据考核结果,对下一年度项目资金安排实施

12、动态调整。待项目持续支持3年后,由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开展项目总体绩效考核,达到项目总体目标的,在后续种业振兴相关项目安排上予以倾斜;因主观不努力等因素,导致未达到项目总体目标的或者无法按照计划顺利实施的,将对项目承担单位予以通报,并在后续种业振兴相关项目安排上予以限制。项目成果需由省农业农村厅进行登记、备案和发布。4.项目名称:促生抗病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挖掘与利用关键技术攻关(1)项目需求针对广东特色经济作物(水果、蔬菜类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构建匹配的促生抗病微生物资源组合和应用技术体系,从而减少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的使用,推动农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开展特色经济作物促生抗病微生物的高通量分离与筛

13、选;开展促进作物养分吸收和提升植株抗病能力的微生物高效菌株功能特性的深度鉴评;建立高效功能菌株组合的环境适配及其代谢产物应用技术。构建促生抗病农业微生物资源的高效筛选体系,建成促生抗病微生物核心种质资源库与功能信息库。(2)绩效目标第一年目标:创新促生抗病微生物高效分离培养技术1-2项;发掘促生抗病微生物菌种2000株以上,收集模式菌株800株以上;创制高效促生抗病新菌种3种;揭示促生抗病微生物与作物和环境互作机制。第二年目标:发掘促生抗病菌种2500株以上,收集模式菌株1000株以上;创制高效促生抗病新菌种7种;构建“微生物-作物-环境”多维互作与靶点调控的全景调控技术;创制建立功能菌种组合

14、与作物环境的适配和应用技术1项。第三年目标:建成具有本土特色的促生抗病微生物菌种库和组学数据库,库存容量不低于500种5000株以上,建成重要农业微生物模式菌株库,库容量不低于200种2000株以上。共享微生物种质资源不少于3000株(次);实现年产300吨的微生物菌剂规模化生产和推广应用,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10%以上,提高蔬菜产量10%以上,病害防治效果达到80%以上。(3)申报对象及条件由省级及中央驻粤涉农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及企业申报。申报对象具有较完善的项目和财务管理制度,信用记录良好。申报对象是企业的,应具备开展农业微生物菌种挖掘、功能检测、产品开发等基础设施条件。(4)实施周期和资

15、金额度原则上项目实施周期为3年。项目申报单位根据实际需求自行测算资金额度,2022年度资金额度原则上不超过300万元,申报须按不低于1:1资金配套,在申报书中提供资金测算过程及测算依据。最终资金补助金额以我单位测算核实为准。项目预算金额测算是否详细、合理将纳入评审标准。(5)考核要求在项目执行期内,省农业农村厅根据项目榜单制定的年度计划和目标,适时组织专家对项目阶段性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依据考核结果,对下一年度项目资金安排实施动态调整。待项目持续支持3年后,由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开展项目总体绩效考核,达到项目总体目标的,在后续种业振兴相关项目安排上予以倾斜;因主观不努力等因素,导致未达到项目总体

16、目标的或者无法按照计划顺利实施的,将对项目承担单位予以通报,并在后续种业振兴相关项目安排上予以限制。项目成果需由省农业农村厅进行登记、备案和发布。二、“赛马制”项目榜单1.项目名称:屠宰加工型黄羽肉鸡新品种培育(1)项目需求加强黄羽肉鸡胴体性状、饲料转化率、繁殖性能和肉品质等性状选择,培育特征明显、性能优异、市场份额大的核心品种和体重一致适合屠宰加工的新品种(配套系)。重点开展智能化的表型组性能测定和基因组等多维信息的遗传评估,持续选育性能突出、种群健康的专门化品系,构建黄羽肉鸡育种核心群,提升广东黄羽肉鸡在全国的种源优势和影响力。(2)预期目标第一年目标:开发与黄羽肉鸡个体标识、胴体性状、饲

17、料利用效率、活体状态下屠体类或行为类性状表型选育相关的测定技术与体系3个以上;选育黄羽肉鸡专门化品系3个以上,父系核心群规模1000只以上,母系核心群规模3000只以上,主选性状年均遗传进展1%以上;商品鸡出栏体重变异系数小于13%,饲料转化率3.5以下;搭建黄羽肉鸡多维信息育种系统1套,实现商业化育种全过程的程序化、标准化、数字化管理。第二年目标:创建黄羽肉鸡免疫与抗病力评估、遗传选择新体系1个,全面分析黄羽肉鸡抗病与免疫系统重要指标相关性及分子机制;培育出适合屠宰上市(一致性好)、抗病力强的黄羽肉鸡新配套系1-2个,提供父母代种鸡50万套以上;商品鸡出栏体重变异系数小于11%,饲料转化率3

18、.3以下。第三年目标:新配套系父母代市场年推广量达100万套以上,社会上市肉鸡达1亿只以上;商品鸡出栏体重变异系数小于10%,饲料转化率3.2以下。(3)申报对象及条件由省级及中央驻粤涉农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及企业申报。鼓励科企联合实施“赛马制”项目。申报对象具有较完善的项目和财务管理制度,信用记录良好。申报对象是企业的,应具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具备开展品种培育、性能测定、良种扩繁等基础设施条件。(4)实施周期和资金额度原则上项目实施周期为3年。项目申报单位根据实际需求自行测算项目需求金额,2022年资金额度原则上不超过200万元,在申报书中提供资金测算过程及测算依据。最终资金补助金额以我

19、单位测算核实为准。项目预算金额测算是否详细、合理将纳入评审标准。(5)考核要求省农业农村厅根据项目榜单制定的年度计划和目标,适时组织专家对项目年度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一年后按“四进二”考核淘汰,两年后按“二进一”考核淘汰。后续年度资金将根据上一年度资金使用情况叠加安排。待项目持续支持3年后,由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开展项目总体绩效考核,达到项目总体目标的,在后续种业振兴相关项目安排上予以倾斜;因主观不努力等因素,导致未达到项目总体目标的或者无法按照计划顺利实施的,将对项目承担单位予以通报,并在后续种业振兴相关项目安排上予以限制。项目成果需由省农业农村厅进行登记、备案和发布。2 .项目名称:斑节对虾

20、优质高抗新品种培育及示范推广(1)项目需求为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良种良养等问题,培育具有我省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亟需开展斑节对虾的良种培育。针对斑节对虾基因组育种及优质亲本制种和繁育操作等关键技术瓶颈,综合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全基因组选育,以及传统群体和家系选育和B1.UP育种方法,聚合高产、抗氨氮、耐低盐或耐粗饲料等重要性状相关基因,创制目标性状得到显著改良的新品种或新品系;研发斑节对虾优良品种高效制种和苗种生产技术,研发适应不同养殖环境的斑节对虾优良品种生态、健康养殖模式。(2)绩效目标第一年目标:推进斑节对虾种质资源活体保种中心硬件建设,新收集保存核心育种群体4个以上,每个群体1O(X)尾

21、以上,开发表型性状高通量测量技术1套、分子育种芯片1套,培育生长快和抗逆性强的新品系1个,生长性状提高5%以上,抗逆性能提高3%以上。第二年目标:创建斑节对虾基因组选择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分子育种关键技术。培育适宜广东沿海养殖环境要求的高产、抗逆的斑节对虾新品种(系)2-3个,生长性状提高10%以上,抗逆性能提高6%以上,申报国家级水产新品种1个。第三年目标:建立新品种优质亲本、苗种规模化繁育及标准化生产工艺1套;建立新品种配套主推养殖模式2套;年培育斑节对虾新品种种虾1万对以上;新品种养殖示范推广5000亩以上,单产增加20%以上。(3)申报对象及条件由省级及中央驻粤涉农科研机构、高等院

22、校以及企业申报。申报对象具有较完善的项目和财务管理制度,信用记录良好。申报对象是企业的,应具有水域滩涂养殖证和水产种苗生产许可证,具备开展品种培育、品种测试、良种扩繁等基础设施条件。(4)实施周期和资金额度原则上项目实施周期为3年。项目申报单位根据实际需求自行测算项目需求金额,2022年资金额度原则上不超过200万元,在申报书中提供资金测算过程及测算依据。最终资金补助金额以我单位测算核实为准。项目预算金额测算是否详细、合理将纳入评审标准。(5)考核要求省农业农村厅根据项目榜单制定的年度计划和目标,适时组织专家对项目年度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一年后按“三进二”考核淘汰,两年后按“二进一”考核淘汰

23、。后续年度资金将根据上一年度资金使用情况叠加安排。待项目持续支持3年后,由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开展项目总体绩效考核,达到项目总体目标的,在后续种业振兴相关项目安排上予以倾斜;因主观不努力等因素,导致未达到项目总体目标的或者无法按照计划顺利实施的,将对项目承担单位予以通报,并在后续种业振兴相关项目安排上予以限制。项目成果需由省农业农村厅进行登记、备案和发布。3 .项目名称:重要养殖鱼类优质高抗新品种培育及示范推广(1)项目需求针对我省重要养殖鱼类抗病、抗逆等优质品种缺乏的问题,结合基因组选育,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性别控制等技术,加强鱼类“品种+技术+模式”联合攻关,重点开展速长、抗病、耐高温、耐盐、饲

24、料利用率高等具有显著性状优势的品种培育,挖掘调控重要性状形成的关键基因,解析相关调控网络和分子机理,培育适合华南地区养殖的优良品种,集成优质苗种培育和健康生态养殖等技术,凸显我省重要养殖鱼类良种培育特色和影响力。(2)绩效目标第一年目标:建立重要养殖鱼类分子标记开发技术1套,获得速长、抗病逆等相关分子标记1-2个;培育生长快或抗逆性强的新品系1个,生长性能提高5%以上,抗病逆性能提高2%以上。第二年目标:获得速长、抗病逆等相关分子标记3-5个,解析调控重要经济性状的关键基因2-3个;建立重要养殖鱼类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1套;培育适宜华南地区养殖的高产、抗逆新品种(系)1个以上,生长性能提高10

25、%以上,抗病逆性能提高5%以上。第三年目标:培育快长或者抗病逆等优质养殖鱼类新品种1个以上,建立优良品种规范化生产技术1项以及健康生态养殖模式1套;年繁育优质苗种5000万尾以上,新品种养殖示范推广2000亩以上。(3)申报对象及条件由省级及中央驻粤涉农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及企业申报。申报对象具有较完善的项目和财务管理制度,信用记录良好。申报对象是企业的,应具有水域滩涂养殖证和水产种苗生产许可证,具备开展品种培育、品种测试、良种扩繁等基础设施条件。(4)实施周期和资金额度原则上项目实施周期为3年。项目申报单位根据实际需求自行测算项目需求金额,2022年资金额度原则上不超过200万元,在申报书中

26、提供资金测算过程及测算依据。最终资金补助金额以我单位测算核实为准。项目预算金额测算是否详细、合理将纳入评审标准。(5)考核要求省农业农村厅根据项目榜单制定的年度计划和目标,适时组织专家对项目年度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一年后按“三进二”考核淘汰,两年后按“二进一”考核淘汰。后续年度资金将根据上一年度资金使用情况叠加安排。待项目持续支持3年后,由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开展项目总体绩效考核,达到项目总体目标的,在后续种业振兴相关项目安排上予以倾斜;因主观不努力等因素,导致未达到项目总体目标的或者无法按照计划顺利实施的,将对项目承担单位予以通报,并在后续种业振兴相关项目安排上予以限制。项目成果需由省农业农村

27、厅进行登记、备案和发布。4 .项目名称:优质稻关键技术攻关和新品种培育(1)项目需求围绕杂交稻、常规稻开展突破性品种培育,以高产、优质、抗逆等为目标,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基因组选择等现代前沿育种技术,结合有性杂交等常规育种手段,开展优异种质资源创制,定向精准改良品种,培育突破性新品种。(2)绩效目标第一年目标:筛选包含目标性状的育种群体1个,创制包含目标性状的新材料5份以上。第二年目标:筛选包含目标性状的育种群体2个,创制包含目标性状的新材料8份以上。育成并进入国家(含广东的熟组)或省品种区域试验新品种1个以上。第三年目标:育成进入国家(含广东的熟组)或省品种区域试验复试品种1个以上。育成的

28、优质稻品种有突破性进展,在保持品质、抗病性的基础上,区试产量比对照种增产10%以上或增产达极显著水平;或保持产量、品质的基础上,抗病性显著提升。(3)申报对象及条件由省级及中央驻粤涉农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及企业申报。申报对象具有较完善的项目和财务管理制度,信用记录良好。申报对象是企业的,应具有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具备开展品种培育、品种试验、良种繁育等基础设施条件。(4)实施周期和资金额度原则上项目实施周期为3年。项目申报单位根据实际需求自行测算项目需求金额,2022年资金额度原则上不超过100万元,在申报书中提供资金测算过程及测算依据。最终资金补助金额以我单位测算核实为准。项目预算金额测

29、算是否详细、合理将纳入评审标准。(5)考核要求省农业农村厅根据项目榜单制定的年度计划和目标,适时组织专家对项目年度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一年后按“三进二”考核淘汰,两年后按“二进一”考核淘汰。后续年度资金将根据上一年度资金使用情况叠加安排。待项目持续支持3年后,由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开展项目总体绩效考核,达到项目总体目标的,在后续种业振兴相关项目安排上予以倾斜;因主观不努力等因素,导致未达到项目总体目标的或者无法按照计划顺利实施的,将对项目承担单位予以通报,并在后续种业振兴相关项目安排上予以限制。项目成果需由省农业农村厅进行登记、备案和发布。5 .项目名称:油料作物新品种培育及示范推广(1)项目需

30、求围绕大豆、花生等油料作物开展突破性品种培育,以高产、高油、优质、抗逆等为目标,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基因组选择、基因编辑等现代前沿育种技术,结合常规育种手段,开展优异种质资源创制,定向精准改良品种,培育一批高产、高油、优质、抗逆新品种。(2)绩效目标第一年目标:筛选包含目标性状的育种群体1个,创制包含目标性状的新材料5份以上。第二年目标:筛选包含目标性状的育种群体2个,创制包含目标性状的新材料8份以上。第三年目标:育成新品种1个以上,并通过品种审定或登记。育成的品种有突破性进展,在保持品质、抗性的基础上,比对照品种增产10%以上;或者保持产量、品质的基础上,含油量显著提升。所选对照品种必须是

31、当前主栽的已登记(审定)品种。(3)申报对象及条件由省级及中央驻粤涉农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及企业申报。申报对象具有较完善的项目和财务管理制度,信用记录良好。申报对象是企业的,应具有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具备开展品种培育、品种试验、良种繁育等基础设施条件。(4)实施周期和资金额度项目实施周期为3年。项目申报单位根据实际需求自行测算项目需求金额,2022年资金额度原则上不超过100万元,在申报书中提供资金测算过程及测算依据。最终资金补助金额以我单位测算核实为准。项目预算金额测算是否详细、合理将纳入评审标准。(5)考核要求省农业农村厅根据项目榜单制定的年度计划和目标,适时组织专家对项目年度目标完

32、成情况进行考核,一年后按“三进二”考核淘汰,两年后按“二进一”考核淘汰。后续年度资金将根据上一年度资金使用情况叠加安排。待项目持续支持3年后,由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开展项目总体绩效考核,达到项目总体目标的,在后续种业振兴相关项目安排上予以倾斜;因主观不努力等因素,导致未达到项目总体目标的或者无法按照计划顺利实施的,将对项目承担单位予以通报,并在后续种业振兴相关项目安排上予以限制。项目成果需由省农业农村厅进行登记、备案和发布。6 .项目名称:叶菜类蔬菜新品种培育及示范推广(1)项目需求围绕菜心(苔)、小白菜、芥蓝等叶菜类蔬菜开展突破性品种培育,以优质、耐热、抗病为目标,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单倍

33、体育种技术和基因编辑等技术,结合常规育种方法,定向精准创新风味和营养品质优异的种质资源,培育风味好、抗病、耐热的华南特色叶菜类蔬菜新品种。(2)绩效目标第一年目标:筛选包含目标性状的育种群体1个,创制包含目标性状的新材料5份以上。第二年目标:筛选包含目标性状的育种群体2个,创制包含目标性状的新材料8份以上,育成新品系1个以上。第三年目标:育成新品种1个以上,并通过省级品种现场鉴定或品种评定。育成的品种有突破性进展,在保持品质、抗病性的基础上,比对照品种增产10%以上;或者保持产量、品质的基础上,耐热性、抗病性显著提升。所选对照品种必须是当前主栽的已评定(审定)品种。(3)申报对象及条件由省级及

34、中央驻粤涉农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及企业申报。申报对象具有较完善的项目和财务管理制度,信用记录良好。申报对象是企业的,应具有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具备开展品种培育、品种试验、良种繁育等基础设施条件。(4)实施周期和资金额度原则上项目实施周期为3年。项目申报单位根据实际需求自行测算项目需求金额,2022年资金额度原则上不超过100万元,在申报书中提供资金测算过程及测算依据。最终资金补助金额以我单位测算核实为准。项目预算金额测算是否详细、合理将纳入评审标准。(5)考核要求省农业农村厅根据项目榜单制定的年度计划和目标,适时组织专家对项目年度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一年后按“三进二”考核淘汰,两年后按

35、“二进一”考核淘汰。后续年度资金将根据上一年度资金使用情况叠加安排。待项目持续支持3年后,由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开展项目总体绩效考核,达到项目总体目标的,在后续种业振兴相关项目安排上予以倾斜;因主观不努力等因素,导致未达到项目总体目标的或者无法按照计划顺利实施的,将对项目承担单位予以通报,并在后续种业振兴相关项目安排上予以限制。项目成果需由省农业农村厅进行登记、备案和发布。2022-2023年省级种业振兴行动品种培育项目申报指南一、农作物品种培育1.粮油糖作物品种培育1.1水稻品种培育(1)建设内容围绕杂交稻、常规稻、航天诱变稻、耐盐碱稻、旱稻、节水稻开展品种培育,以高产、优质、抗逆等为目标,利用

36、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航天育种和基因组选择等现代前沿育种技术,结合常规育种手段,开展优异种质资源创制,定向精准改良品种,培育适宜普通水田种植的杂交稻、常规稻新品种,适宜旱地、盐碱地、节水栽培等特定条件种植的旱稻、耐盐碱及节水稻新品种。(2)绩效目标杂交稻:育成杂交稻新品种1个以上,并进入国家(含广东的熟组)或省品种区域试验。育成的品种有突破性进展,在保持品质、抗性的基础上,区试产量比对照种增产10%以上或增产达极显著水平;或在保持产量、品质的基础上,抗性显著提升。常规稻:育成常规稻新品种1个以上,并进入国家(含广东的熟组)或省品种区域试验。育成的品种有突破性进展,在保持品质、抗性的基础上,区试产量

37、比对照种增产10%以上或增产达极显著水平;或在保持产量、品质的基础上,抗性显著提升。航天诱变稻:育成航天诱变稻新品种1个以上,并进入国家(含广东的熟组)或省品种区域试验。育成的品种有突破性进展,在保持品质、抗性的基础上,区试产量比同熟期对照种增产10%以上或增产达极显著水平。耐盐碱水稻:育成耐盐碱稻新品种1个以上,并进入省品种区域试验。育成的品种有突破性进展,在保持品质、耐盐碱(耐盐碱度达03%-0.6%)的基础上,区试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10%以上。早稻:培育出适宜雨养旱地、山地种植、宜机的优质稳产旱稻新品种1个以上,并进入省品种区域试验。育成的品种有突破性进展,区试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10%以

38、上。节水稻:育成节水稻新品种1个以上,并进入省品种区域试验。育成的品种有突破性进展,在保持品质、产量的基础上,比对照品种节水20%以上;或保持品质、抗性、节水特性基础上,区试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10%以上。(3)申报对象及条件由省级及中央驻粤涉农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申报。申报对象具有较完善的项目和财务管理制度,信用记录良好。申报对象是企业的,应具有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具备开展品种培育、品种试验、良种繁育等基础设施条件。(4)实施周期和资金额度原则上项目实施周期为3年。项目申报单位需根据实际需求自行测算项目需求金额,2022年度资金额度原则上不超过50万元,在申报书中提供资金测算过程及测

39、算依据。最终资金补助金额以我单位测算核实为准。项目预算金额测算是否详细、合理将纳入评审标准。(5)考核要求省农业农村厅根据项目申报时制定的年度计划和目标,组织开展年度绩效考核,依据考核结果,对下一年度项目资金安排实施动态调整。待项目持续支持3年后,由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开展项目总体绩效考核,达到项目总体目标的,在后续种业振兴项目安排上予以倾斜;因主观不努力等因素,导致未达到项目总体目标的或者无法实施完成的,将对项目承担单位予以通报,并在后续种业振兴项目安排上予以限制。项目成果需由省农业农村厅进行登记、备案和发布。1.2玉米品种培育(1)建设内容开展鲜食玉米品种培育,以高产、优质、抗逆等为目标,利用

40、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基因组选择、倍性育种等现代前沿育种技术,结合常规育种手段,开展优异种质资源创制,定向精准改良品种,培育一批高产优质鲜食玉米新品种。(2)绩效目标育成鲜食玉米新品种1个以上,并通过国家或省级品种审定。育成的品种有突破性进展,在保持品质、抗性的基础上,区试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10%以上。(3)申报对象及条件由省级及中央驻粤涉农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申报。申报对象具有较完善的项目和财务管理制度,信用记录良好。申报对象是企业的,应具有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具备开展品种培育、品种试验、良种繁育等基础设施条件。(4)实施周期和资金额度原则上项目实施周期为3年。项目申报单位需根据实际需

41、求自行测算项目需求金额,2022年度资金额度原则上不超过50万元,在申报书中提供资金测算过程及测算依据。最终资金补助金额以我单位测算核实为准。项目预算金额测算是否详细、合理将纳入评审标准。(5)考核要求省农业农村厅根据项目申报时制定的年度计划和目标,组织开展年度绩效考核,依据考核结果,对下一年度项目资金安排实施动态调整。待项目持续支持3年后,由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开展项目总体绩效考核,达到项目总体目标的,在后续种业振兴项目安排上予以倾斜;因主观不努力等因素,导致未达到项目总体目标的或者无法实施完成的,将对项目承担单位予以通报,并在后续种业振兴项目安排上予以限制。项目成果需由省农业农村厅进行登记、备

42、案和发布。13薯类品种培育(1)建设内容开展甘薯、马铃薯品种培育,以高产、优质、抗逆等为目标,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基因组选择、辐射育种等现代前沿育种技术,结合常规育种手段,开展优异种质资源创制,定向精准改良品种,培育一批高产优质甘薯、马铃薯新品种。(2)绩效目标甘薯:育成甘薯新品种1个以上,并通过国家品种登记。育成的品种有突破性进展,在保持品质、抗性的基础上,比对照品种增产10%以上。所选对照品种必须是当前主栽的已登记(审定)品种。马铃薯:育成马铃薯新品种1个以上,并通过国家品种登记。育成的品种有突破性进展,在保持品质、抗性的基础上,比对照品种叶黄素含量提升50%以上,或熟期提早5-10天。

43、所选对照品种必须是当前主栽的已登记(审定)品种。(3)申报对象及条件由省级及中央驻粤涉农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申报。申报对象具有较完善的项目和财务管理制度,信用记录良好。申报对象是企业的,应具有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具备开展品种培育、品种试验、良种繁育等基础设施条件。(4)实施周期和资金额度原则上项目实施周期为3年。项目申报单位需根据实际需求自行测算项目需求金额,2022年度资金额度原则上不超过50万元,在申报书中提供资金测算过程及测算依据。最终资金补助金额以我单位测算核实为准。项目预算金额测算是否详细、合理将纳入评审标准。(5)考核要求省农业农村厅根据项目申报时制定的年度计划和目标,组

44、织开展年度绩效考核,依据考核结果,对下一年度项目资金安排实施动态调整。待项目持续支持3年后,由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开展项目总体绩效考核,达到项目总体目标的,在后续种业振兴项目安排上予以倾斜;因主观不努力等因素,导致未达到项目总体目标的或者无法实施完成的,将对项目承担单位予以通报,并在后续种业振兴项目安排上予以限制。项目成果需由省农业农村厅进行登记、备案和发布。1 .4大豆品种培育(1)建设内容开展大豆品种培育,以高产、优质、抗逆等为目标,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基因组选择、基因编辑等现代前沿育种技术,结合有性杂交、回交等常规育种手段,开展优异种质资源创制,定向精准改良品种,培育一批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

45、。(2)绩效目标育成大豆新品种1个以上,并进入国家或省品种区域试验。育成的品种有突破性进展,在保持品质、抗性的基础上,区试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10%以上。(3)申报对象及条件由省级及中央驻粤涉农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申报。申报对象具有较完善的项目和财务管理制度,信用记录良好。申报对象是企业的,应具有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具备开展品种培育、品种试验、良种繁育等基础设施条件。(4)实施周期和资金额度原则上项目实施周期为3年。项目申报单位需根据实际需求自行测算项目需求金额,2022年度资金额度原则上不超过50万元,在申报书中提供资金测算过程及测算依据。最终资金补助金额以我单位测算核实为准。项目预

46、算金额测算是否详细、合理将纳入评审标准。(5)考核要求省农业农村厅根据项目申报时制定的年度计划和目标,组织开展年度绩效考核,依据考核结果,对下一年度项目资金安排实施动态调整。待项目持续支持3年后,由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开展项目总体绩效考核,达到项目总体目标的,在后续种业振兴项目安排上予以倾斜;因主观不努力等因素,导致未达到项目总体目标的或者无法实施完成的,将对项目承担单位予以通报,并在后续种业振兴项目安排上予以限制。项目成果需由省农业农村厅进行登记、备案和发布。2 .5花生品种培育(1)建设内容开展花生品种培育,以高产、高油等为目标,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基因组选择等现代前沿育种技术,结合常规育种

47、手段,开展优异种质资源创制,定向精准改良品种,培育一批高产高油花生新品种。(2)绩效目标育成花生新品种1个以上,并通过国家品种登记。育成的品种有突破性进展,在保持品质、抗性的基础上,比对照品种增产10%以上。所选对照品种必须是当前主栽的已登记(审定)品种。(3)申报对象及条件由省级及中央驻粤涉农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申报。申报对象具有较完善的项目和财务管理制度,信用记录良好。申报对象是企业的,应具有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具备开展品种培育、品种试验、良种繁育等基础设施条件。(4)实施周期和资金额度原则上项目实施周期为3年。项目申报单位需根据实际需求自行测算项目需求金额,2022年度资金额度

48、原则上不超过50万元,在申报书中提供资金测算过程及测算依据。最终资金补助金额以我单位测算核实为准。项目预算金额测算是否详细、合理将纳入评审标准。(5)考核要求省农业农村厅根据项目申报时制定的年度计划和目标,组织开展年度绩效考核,依据考核结果,对下一年度项目资金安排实施动态调整。待项目持续支持3年后,由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开展项目总体绩效考核,达到项目总体目标的,在后续种业振兴项目安排上予以倾斜;因主观不努力等因素,导致未达到项目总体目标的或者无法实施完成的,将对项目承担单位予以通报,并在后续种业振兴项目安排上予以限制。项目成果需由省农业农村厅进行登记、备案和发布。3 .6甘蔗品种培育(1)建设内容开展甘蔗品种培育,以高产、高糖等为目标,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