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风电行业深度报告:风电平价助推碳中和发展加速重估产业链.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260908 上传时间:2022-09-1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风电行业深度报告:风电平价助推碳中和发展加速重估产业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22风电行业深度报告:风电平价助推碳中和发展加速重估产业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22风电行业深度报告:风电平价助推碳中和发展加速重估产业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22风电行业深度报告:风电平价助推碳中和发展加速重估产业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22风电行业深度报告:风电平价助推碳中和发展加速重估产业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风电行业深度报告:风电平价助推碳中和发展加速重估产业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风电行业深度报告:风电平价助推碳中和发展加速重估产业链.docx(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2年风电行业深度报告:风电平价助推碳中和,发展加速重估产业链1.1. 碳中和顶层设计政策落地,清洁能源发展力度加码碳达峰具体行动方案出台,清洁能源长期发展目标明确。双碳目标发布以来,关于碳达峰的各种具体政策持续出台,风光等清洁能源长远发展目标明确。202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要求(1)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2)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3)到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2021年10月26日,国务

2、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提出持陆海并重,推动风电协调快速发展,完善海上风电产业链,鼓励建设海上风电基地;推进退役风电机组叶片等新兴产业废物循环利用,以及“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等低碳农业模式。大基地项目规划,托底风光行业发展。“十四五”期间规划九大清洁能源基地和五大海上风电基地,2021年3公布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建设九大清洁能源基地和五大海上风电基地。九大清洁能源基地包括金沙江上游、金沙江下游、雅碧江流域、黄河上游、黄河几字湾、河西走廊、新疆、粪北、松辽等清洁能源基地;五大海上风电基地为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等海上风电基地。大基地建设规划将

3、成为“十四五”期间风光新增装机的重要源头。大基地拉开序幕,百万、千万千瓦基地项目浮出水面。目前九大清洁能源基地和五大海上风电基地所涉及的相关省份均已出台“十四五期间风电和光伏的规划,不少地区规划了百万千瓦乃至千万的新能源大基地项目。根据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统计,目前各省(区/市)规划百万千瓦大基地项目46个,千万千瓦大基地项目41个。首批WOGW风光大基地项目有序开工建设,预计风光各占一半。目前,首批IoOGW风光大基地项目已经有序开工,预计风光各占一半。根据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统计,自2021年10月中旬以来,全国超过46.34GW风光大基地项目陆续开工建设,已公布的总投资达2068亿元。1.2

4、. 风电全球格局明晰,中国独占鳌头全球风电累计装机规模稳步增长,新增装机规模创历史新高。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发布的数据,过去十年间全球风电累计装机规模由2010年的198GW增长2020年的743GW,CAGR为14%o其中陆风累计装机规模为707GW,海上风电累计装机规模为35GWo2020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规模93GW,同比增长54%,新增装机规模创历史新高。无论是累计装机量,还是新增装机量,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风电市场龙头。根据GWEC数据,截至2020年底,全球风电累计装机规模排名前三的国家分别为中国(282GW)、美国(122GW)、德国(63GW),占比分别为38%、16%

5、、9%o2020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规模排名前五的国家分别为中国(56%)、美国(18%)、巴西(3%)、新西兰(2%)、德国2%,合计占比81%。我国风电累计装机规模稳步增长。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截至2021年Q3,我国风电累计装机规模为298GW,2011-2020年的CAGR为22%o经历了2020年陆上风电抢装行情之后,2021年风电新增装机速度有所放缓。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1年1-9我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16.4GW,同比增长25.8%,2021年1-9月新增装机规模与2020年前三季度17.3GW的招标规模基本持平。1.3. 全球风电发展加速,未来行业空间广阔随着碳中和行动的不断

6、推进,全球风电装机规模有望实现快速增长。根据GWEC预测数据,2021年至2025年全球风电年新增装机规模或将为87. 5/81.1/90.5/98.0/112.2GWo同时,随着海上风电开发技术的成熟和海上风电度电成本的进一步下降,未来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量占比将快速提升,预计2025年新增装机容量中海上风电占比为21.3%o我国风电迎来黄金发展期,“十四五”新增装机规模有望持续向好。2020年10月14日,全球400余家风能企业一致通过的风能北京宣言提出在“十四五”规划中,保证年均新增风电装机50GW以上;2025年后年均新增装机不低于60GW;到2030年累计装机至少达到800GW,到206

7、0年累计装机至少达到3000GWo截至2020年底,我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为282GW,如果风能北京宣言计划能够顺利完成,这意味着到“十四五”末我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将实现翻倍增长。此外,根据中国电建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预测,“十四五”国内年平均风电新增装机规模在50-70GWo抢装行情结束,平价项目招标规模可喜。风电行业自2019年5月政策落地,开启了平价前的抢装行情。根据金风科技公布的数据,2019年我国风电设备招标量为65.2GW,同比增长95%;这也促使2020年新增装机规模快速增长,装机规模88. 67GW,同比增长178%。2019年的抢装招标对2020年市场招标规模造成一定冲

8、击,2020年风电设备招标量只有89. 1GW。随着抢装潮的结束,平价项目招标量逐渐提升,2021年前三季度风电设备招标量为41.9GW,同比增长115%。同时根据明阳智能公布的数据(与金风科技统计口径或有差异),2021年1-10月国内公开市场风电设备招标规模为47.6GWo在2021年四季度公开市场招标规模不大幅下滑的情况下,预计2021年全年公开市场招标规模在60GW左右。招标规模可喜,行业边际改善明显。一般风电项目风机的交付期为一年左右,上一年的风机招标量基本决定了当年新增装机规模。基于2020年和2021年的招标规模,预计2021年新增装机规模在40GW左右,2022年新增装机规模在

9、55GW左右,2022年风电新增装机规模有望实现30%以上的增长。风电产业链可分为上游原材料、中游制造(零部件和主机)以及下游风电运营商三大部分。关键原材料主要包括用于发动机制造的稀土永磁材料,用于叶片制造的玻璃纤维、碳纤维,以及用于塔架制造的中厚板钢材。关键零部件主要包括发电机、轮毂、轴承、齿轮箱、控制系统、叶片、塔架这几部分。其中塔架、叶片、齿轮箱、轮毂占风电机组的成本比例较大。对于直驱式风电机组,其关键零部件中没有齿轮箱,但其发电机成本很高,总成本比同级别的双馈风机高。风电整机供应商将以上零部件整合制造成为风电机组再出售给下游的风电运营商。2.1、产业链:市场空间广阔,各环节集中度差异较

10、大全球风机产业链市场空间广阔。根据WoodMackenzie数据,20202030年全球风机产业链市场空间有望达到6000亿美元,主要增长贡献来自于叶片、塔筒、齿轮箱、发电机、主轴承、变流器等主要零部件。叶片、塔筒环节有望超千亿美元规模,2019-2027年叶片、塔筒、齿轮箱、发电机、主轴承、变流器的市场空间分别为1250/1150/690/410/310/290亿美元。全球风机产业链各环节市场集中度差异较大,叶片、齿轮箱、主轴承环节市场集中度较高,变流器、塔筒环节集中度较低。集中度的差异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各环节的技术难度。根据WoodMackenzie数据,2018年末齿轮箱、主轴承、叶片、

11、发电机、变流器、塔筒环节的CR5分别为86%、84%、60%、53%、49%、35%o风塔实现100%国产,轴承环节国产替代亟需突破。风塔、发电机、机舱等环节国产化率较高,主轴轴承和偏航/变桨轴承国产化率较低。根据WoodMackenzie数据,2019年风塔、发电机、机舱、齿轮箱、变流器、叶片、偏航/变桨轴承、主轴轴承的国产化率分别为100%、93%、89%、80%、75%、73%、50%、33%o风电轴承特别是主轴轴承的研发、生产流程复杂,需要充足的技术积累和长期的反复试验,技术壁垒很高,目前风电主轴轴承市场主要被跨国轴承集团所垄断,国产替代亟需突破。风电整机行业全球市场格局稳定,主要参与

12、者为通用电气、金风科技、维斯塔斯等。根据BNEF数据,2020年全球风电整机市场新增装机量排名前五的整机企业为通用电气、金风科技、维斯塔斯、远景能源和西门子歌美飒,市场份额分别为14.0%.13.6%.12.9%、10.9%.7.9%o国内风电整机市场集中度短期回落,龙头地位依然稳固。2020年由于国内陆上风电抢装,一些中小风机企业前期积压订单集中执行,使得风机市场集中度短期回落。根据CWEA数据,2020年国内风电整机市场CR3为49.47%,同比下降13.11pct;CR5为64.65%,同比下降8.78pct;CR10保持稳定。虽然市场集中度有所回落,但龙头地位依然稳固,整机厂前三的企业

13、(金风科技、远景能源、明阳智能)市占率都维持在10%以上,这三家企业已经连续5年排名T0P3o新增装机机组功率大型化趋势明显,4MW及以上机型将很快成为主流。根据CWEA数据,2.0-3.0MW机组从2014年起成为新增装机的主流机型,2017年占比达到顶峰,2018年以来占比开始逐步下滑。近年来,新增装机机型中3.OMW及以上功率机占比正在逐步提升,2020的占比已经达到了38%。同时,2020年我国新增装机风电机组平均单机功率为2.67MW,平均单机功率比2014年提升了51%o金风科技2021年前三季度风机销售中,2S平台机组销量占比下降趋势非常显著,由2020年的82.8%下降至目前的

14、36.3%;与之对应的是3/S、6/8S机组平台销量占比显著升,3/4S平台机组销售容量同比增长224.4%,占比提升至39.6%,6/8S平台机组销售容量同比增长332.0%,占比提升至23.4%o这意味着4MW以上机型将很快为主流,大型化有望超预期。大型化趋势下,造机新势力有望崛起。陆上风电平价之后,风电整机行业在机组功率大型化趋势的带领下正处于产品快速迭代升级和降本的过程中。新机型的研发和成本控制将成为未来核心竞争力。根据国际能源网和中国风电新闻网统计数据,2020年和2021年1-10月国内风电公开市场中标份额前三为远景能源、金风科技和明阳智能。运达股份、三一重能和中车风电2021年1

15、-10月的中标份额相比2020年有较大提升,分别提升了7.502.815.44pcto这意味着陆上风电平价之后,以运达股份为代表的整机厂商通过对大功率机型的布局,降本增效明显,竞争力有较大增强,使得其在2021年的公开市场招标中中标份额快速增加。2.3、 叶片:市场集中度高,中材科技长期领跑受大兆瓦风机推动,叶片大型化趋势明显。根据CWEA统计数据,2018年平均风轮直径达到120米,同比增长6.67%。2008-2018年平均风轮直径的CAGR为6.32%o此外,海上风电对叶片长度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叶片及风轮尺寸大型化的迭代趋势还将继续推进。轻量化是叶片大型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叶片长度的增长将

16、使其重量增加,从而导致气动效率降低,进而影响发电量。因此,叶片的大型化的同时需兼顾轻量化。此外,叶片重量增加将带来机组运转载荷及运输难度加大的问题。为实现叶片轻型化,对叶片新型结构的设计及对碳纤维和高模高强玻璃纤维等新型材料的研发也将成为未来发展方向。大型化叶片降低度电成本,创造更高的收益空间。据GE测算,若叶片直径从116m增加到160m,则发电量可提高一倍,并使得度电成本降低30%。这意味着大型化叶片为风电资源相对较弱的区域提供了风电经济可行性。叶片大型化趋势加速,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风机功率的提升对叶片大型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大型化和智能化叶片的生产有较高技术壁垒。高技术壁垒叠加叶片迭

17、代速度不断加快的趋势下,国内叶片头部企业市占率不断攀升,根据彭博新能源数据,2019年风电叶片行业CR5达68%以上。伴随海上风电发展、装机区域转移和竞价上网等因素的影响,叶片大型化趋势还将加速,行业集中度将继续提高。中材科技连续十年领跑,技术实力与产能突出。中材科技产能相对优势明显,年产能位居全国第一。技术方面,在行业总体生产单只叶片需要36-48小时的情况下,中材科技可以控制在24小时内完成单只叶片的生产。公司产品类别丰富,具备1MW8MW的6大系列产品的设计、生产能力,且拥有开发海上超大叶片的技术。此外,公司客户资源优质,与金风科技和远景能源等龙头整机厂开展深度合作。在这一系列优势因素驱

18、动下,中材科技连续十年市占率第一。2.4、 风塔:高风筒发展趋势,关注本土布局及出海能力高风筒发展趋势,提高发电利用能力。风速在空中水平和(或)垂直距离上会发生变化,不同高度在不同风切变下的风速有明显区别,高切变下,高度增加会显著提升风速。由于风电功率与风速的三次方成正比,高塔筒可以显著提高风电发电功率,降低度电成本。根据CWEA数据,以0.3的风切变为例,塔架高度从100m增加到140m,年平均风速将从5.0ms增加到5.53ms,某131-2.2机组的年等效满发小时数可从1991h增加到2396h,提升了20.34%。风塔具有一定的技术壁垒和客户壁垒,新晋竞争者进入市场有一定难度。由于风塔

19、常年在野外恶劣环境下运行,客户对风塔的可靠性要求较高,运行寿命一般要保证20年,塔筒制造具有一定的技术壁垒。具体包括在法兰平面度要求、法兰的内倾量要求、焊缝的棱角要求、错边量控制、厚板焊接和防腐要求等。天顺风能引领国内塔筒发展,深度绑定全球知名风机企业。国内风塔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天顺风能、泰胜风能、大金重工和天能重工,因受运输半径条件限制,市场格局较为分散。天顺风能是国内风塔行业的领军企业,其凭借绑定VeStas、GE、西门子歌美飒、金风等全球大型风电整机厂的优势,风塔业务收入逐步与其他三家上市风塔企业拉开差距。202IHl天顺风能、泰胜风能、大金重工和天能重工的风塔业务收入分别为19.27/4

20、.62/16.38/7.48亿元。2021年以来,受原材料涨价影响,各家企业毛利率一定程度承压,但下降幅度并不大,具有较强韧性。关注本土布局以及出海能力。受制于运输半径限制,风塔企业的产能多分布在沿海和三北地区。风塔企业的产能布局主要围绕着沿海和三北地区,位于沿海的生产基地主要对接海上风塔和出口产品,方便运输体积和重量相对较大的风塔。位于三北她区的生产基地主要对接平价大基地。沿海地区方面,天顺风能、天能重工和泰胜风能都有多个生产基地。三北地区方面,天顺风能、泰胜风能都在内蒙古包头建厂,位置优势较大。天能重工和泰胜风能还各有一个生产基地位于新疆,距离平价大基地也较近,可共享下游建设平价大基地的红

21、利。国内塔筒企业在全球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目前出口量较大的企业是天顺风能、泰胜风能和大金重工,其中天顺风能出口规模最大。2020年因疫情原因,各家企业海外收入下滑较大。2.5、 铸件:风电铸件中国主导,龙头日月股份优势突出风电铸件生产流程繁杂精细。风电铸件主要包括箱体、扭力臂、轮毂、壳体、底座、行星架、主框架、定动轴、主轴套等。铸件生产过程主要包括铸造和精加工两大环节。铸造环节生产毛坯铸件。随后的精加工工序根据毛坯铸件的形状特点及产品使用要求,采用车、铳、刨、磨、钻、钳等技术手段进行去除加工,以达到交付状态。精加工环节既需要高精度的设备投入,也需要技术熟练的工人操作。另外,风电铸件精加工生产线的

22、建设资金投入较大。民营企业限于前期资金实力、风险承受能力制约,往往优先投资毛坯铸造这一核心流程,精加工工序通过外协解决。铸件的成本受生铁等原材料价格影响较大。2016-2020年,日月股份风电铸件直接材料占比在60-70%,铸件原材料主要包括生铁、废钢和焦炭等。其中生铁的价格对成本影响最大,占直接材料成本的50%左右。自2016年起,随着钢铁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基本完成,钢铁景气度回升,生铁价格持续回升,导致风电铸件的直接材料占比由2016年的50.7%上升至2018年的67.8%o整体铸件生产的重心从发达国家转移至中国。欧洲、日本和韩国等发达地区有一些历史悠久,技术水平先进的铸件制造企业,包括法

23、国克鲁索、德国辛北尔康普、日本制钢所、日本铸锻钢公司、神户制钢、韩国斗山重工等。但由于铸件是能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铸件制造业的重心近年来从发达国家转移至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根据MOdernCaSting数据,2019年中国整体铸件产量占全球44%o风电铸件中国主导,龙头日月股份优势突出。根据日月股份公告,全球风电铸件80%以上的产能在中国,截至2019年末,全球风电铸件市场CR5为64%o我国风电铸件行业主要参与者为日月股份、吉鑫科技、山东国创等。2020年,日月股份风电铸件销量为37.9万吨,销量全球第一;风电铸件实现收入44.55亿元,同比增长56%o此外,日月股份凭借稳定的产品

24、质量及领先的规模优势,和维斯塔斯、GE及金风科技等全球知名客户建立了稳定且紧密的长期合作关系。2.6、 主轴:国产替代完成,双寡头市场格局国内风电主轴行业呈现双寡头市场格局。国内风电主轴行业的主要参与者为金雷股份和通裕重工,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测算,2020年两者合计占全球风电主轴市场份额的60%以上。金雷股份是全球最大、最专业的风电主轴制造商之一,覆盖了1.5MW至8MW的风电主轴,与维斯塔斯、西门子歌美飒、GE、恩德安信能、远景能源、上海电气、国电联合动力、运达股份、三一重能、海装风电、山东中车等全球风电整机制造商建立了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金雷股份目前拥有锻造产能13万吨左右;此外,8

25、000支铸锻件项目二期于2021年上半年投产,有望带来边际收益。通裕重工覆盖了1.5MW至5MW的风电主轴,目前正在加大5MW及以上规格风电产品的生产和销售。2.7、 轴承:新强联打破垄断,国产替代进行时主轴轴承技术壁垒高,国产有待突破。一组风电机组需要一套偏航轴承、三套变桨轴承和一套主轴轴承。其中偏航轴承和变桨轴承的生产技术难度稍低一些,国产率较高;而风电主轴轴承的研发、生产流程复杂,需要充足的技术积累和长期的反复试验,技术壁垒很高,目前国产化率较低。新强联率先完成风电主轴轴承国产替代。新强联在风电主轴轴承、偏航轴承、变桨轴承方面拥有强大的研发、设计和生产能力。公司公司前后研发了三排圆柱滚子

26、主轴承和双列圆锥滚子主轴承,打破了该领域轴承产品长期国外垄断的局面,实现国产替代。目前,公司正在研制5MW海上风电机组主轴承、6MW海上风电机组变桨&偏航轴承,有望率先实现国产替代。新强联与主要风电整机企业合作,风电轴承成为主要收入来源。随着公司在风电轴承领域综合实力的增强,目前已经成为国内大型风电整机制造商明阳智能、远景能源、湘电风能、三一重能等公司的长期主要供应商,风电轴承随即成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2021H1公司风电轴承实现收入10.37亿元,同比增长146%,占公司收入的82%o2.8、 海缆:龙头地位稳固,有望受益于海风增长海缆性能要求更高,生产工艺复杂。(1)海缆生产工艺流程较多。

27、由于海底的环境复杂且海水具有强腐蚀性,海缆相较于陆上电缆技术更复杂,生产难度较大。海缆的生产流程相比陆上高压电缆的生产多了约50%的工艺流程。对比东方电缆22OkV海缆和陆缆产品,海缆结构比同样电压的陆缆结构多了近一倍。(2)需要掌握接头、敷设、施工的核心技术。海缆的接头技术、敷设设计施工要求更高,需要专门的技术和设备。(3)海缆长度更长。海上风电项目距离陆地较远,通常采取一次性运输大长度海缆的方式节约运输成本。而大长度海缆也对制造的稳定性、一致性要求非常高。海缆成本主要受铜等原材料价格影响。龙头公司东方电缆的海缆成本构成中,原材料占比达到90%以上,其中铜材料的占比最大。另一家龙头公司中天科

28、技披露铜材料占其海缆原材料成本的70%左右。依据以上信息推算,铜材料在海缆原材料成本中大约占60%以上。行业技术壁垒高,龙头地位稳固。2005年以前,海缆市场主要由国外的海缆企业垄断,主要包括耐克森、普睿司曼、阿尔卡、特朗讯、泰科和日本富士通株式会社等。目前在国内具备海缆制造和施工能力的企业还较少,主要有中天科技、东方电缆、亨通光电、汉缆股份等,而东方电缆、汉缆股份、中天科技大有三分天下的局势,2019年我国电缆市场CR3为93%o考虑海缆行业壁垒和已有公司的先发优势,预计未来新入者重塑格局的可能较小,未来海缆行业格局将维持稳定。海上风电抢装带动海缆市场快速增长。2021年,是我国海上风电抢装

29、的一年,根据CWEA数据,2021年前三季度我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3.8GW,已超去年全年新增装机量。根据GWEC的预测结合已经开工建设的海上风电项目,预计2021年我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规模在8GW左右。3.1、风机大型化推动风电成本显著下降风电机组和安装工程降本是推动风电建设成本降低的关键。风电项目建设成本主要来源于风电机组、电力设施和安装工程等环节。根据北极星电力网数据,风电机组、电力设施和安装工程占陆上风电建设成本的85%、占海上风电建设成本的63%o陆上风电建设成本中风电机组占70-80%,因此风电机组降本是推动陆上风电项目建设成本降低的关键。海上风电由于其安装和桩基建设的复杂性,使得风

30、电机组成本只占30%左右,而安装和桩基共占30-40%。因而,风电机组、安装工程和桩基建设三方面同时降本才能有效推动海上风电项目建设成本降低。风机大型化是风电长期降本的有效途径。风电机组功率大型化主要从三方面推动风电长期降本:(1)降低风机单瓦制造成本;(2)降低风电场建设成本;(3)提高风机利用小时数和发电效率,增加发电量,从而降低度电成本。(1)降低单瓦制造成本:制造大功率风机时,功率增加速度要大于零部件用量的增加速度,从而单瓦成本随着功率的提升而下降。此外,目前整机企业采用平台化、模块化设计理念,不同型号的风机许多零部件可以通用,这样还可以带来规模化降本。例如VeStaSV112机型相比

31、V82机型功率提升了82%,而整体材料用量反而下降了9.7%;明阳智能MySE5.0-166机型相比MySE2.5-121机型功率提升了1倍,而关键部件提升只有20-45%。(2)降低风电场建设成本:风电机组单机功率的大小决定了同等装机规模风电项目所需风机台数,从而影响风电场塔架、基础、道路、线路等方面的建设和投资。同时,在风能资源和土地资源紧缺的情况下,使用大功率机组可以有效解决风电机组点位不足的问题。根据平价时代风电项目投资特点与趋势论文中的数据,当风机功率由2.OMW提升4.5MW时,风电项目静态投资成本降低14.5%,LCOE下降13.6%,全投资IRR增加2.4pcto(3)提高风机

32、利用小时数和发电效率,增加发电量,从而降低度电成本:与风机功率的大型化相伴的是叶片尺寸增大、重量降低和塔筒升高。叶片尺寸的增大将增大扫风面积、降低对风速要求,塔筒的增高可以有效提升风速。这两方面的因素可以提高风电发电功率以及风机年利用小时数,从而增加有效发电量来降低度电成本。成本下降推动风机招标价格进入下行区间。风电行业平价以来设备招标价格持续下降。平价前的抢装推动了风机招标价格在2019年的上涨,2.5MW机型在2019年末的招标均价达到了4200元/kW。此后随着抢装潮的结束,风机招标价格进入下行区间。根据金风科技公布的数据,风电机组招标价格从2020年初以来持续下降,2021年9月,3S

33、级别机组全市场整机商参与的投标均价为2410元/千瓦,4S级别机组的全市场整机商参与的投标均价为2326元/千瓦,下降幅度达到40%左右。此轮招标价格的下降主要得益于:(1)大功率机型推出带来的单瓦成本下降,从而使得整机厂商具备降价能力;(2)抢装潮造成的产业链短期供需失衡结束,零部件价格回归合理区间;(3)核心零件国产替代。因此,此轮价格下降是由成本下降推动,对整机企业盈利能力并未造成较大影响。这样将为下游风电场建设和运营商创造更大的收益空间,为下游需求创造良机。海风1到10的跨越,静待平价到来我国海上风电可供开发资源丰富,具备长期成长潜力。我国海上风电资源主要分布于山东、江苏、浙江、福建、

34、广东的近海地区,并且这些省份是电力输入区,海上风电资源的开发正好与其需求相契合。根据中国风电发展路线图2050对水深5-50米的海上风能资源技术开发量的分析,我国近海水深5-50米范围内100米高度的风能资源技术开发量为500GWo全球海上风电过去10年累计装机量增长了10倍。根据GWEC数据,截至2020年末,全球海上风电累计装机35.1GW,累计装机量是2010年的10倍。此外,全球海上风电年新增装机量也有较大突破,2019-2020连续两年新增装机规模达到6GW以上。在全球碳中和大背景下,以及海上风电资源开发技术的逐步成熟,未来全球海上风电将迎来跨越式发展。根据GWEC的预测,全球海上风

35、电年新增装机规模有望从2020年的6.1GW增加至2030年的39.6GW,年均复合增速为20.1%;20212030年全球海上风电累计新增装机将在200GW以上。新增装机的主要区域为亚洲、欧洲和北美洲。过去十年中国海上风电实现了从0到1的跨越。根据CWEA数据,2010年我国海上风电装机规模只有153MW,而截至2020年末,我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规模已经达到9.5GW,年均复合增速为51.1%o此外,2020年我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规模3.06GW,同比增长54.6%,新增装机规模是过去十年来的新高。海上风电项目补贴最后一年,行业迎来一轮抢装高峰。2021年是新建海上风电项目享受国家补贴的最后

36、一年,因此行业迎来的一轮抢装,根据CWEA数据,2021年前三季度我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3.8GW,已超2020全年新增装机量。根据北极星风力发电网统计,截至2021年4月,我国海上风电并网和在建项目共32个,规模超10GW,这些项目预计大部分在2021年抢装完成。因此,2021年我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规模有望超过8GWo未来十年我国海上风电将实现1到10的飞跃。根据GWEC预测的数据,我国在2021-2030年之间海上风电累计新增装机量将在60GW左右。因此,未来十年我国海上风电将实现1到10的飞跃。海上风电降本路径明确,关键在风电机组、基础、吊装、电气设备环节。根据上海电气预测:(1)整机厂将

37、通过开发全新平价机组,现有机组设计优化升级,供应链、运输、制造等环节管控实现风电机组成本下降。风电机组降本空间预计在35%左右。(2)设计院、整机厂将通过基础设计优化、塔架减重等方式降低风电基础成本。基础降本空间在20%左右。(3)安装公司通过增加吊装船的供给、吊装方法优化实现吊装环节降本。吊装降本空间在30%左右。(4)开发商和设计院通过升压站、送出线路等公共基础设施公用,场内海缆布置优化,新型输电技术实现电气设备降本,降本空间为30%。(5)整机厂和运维公司通过提升机组可靠性、开发高空吊装维护平台、提升空中可更换部件占比等方式实现运维降本,降本空间为20%o通过以上产业链各个环节的降本,预

38、计海上风电度电成本将下降30%,足以应对平价时代的到来。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平均单机功率快速提升,我国海风机组即将开启10MW时代。2020年根据GWEC数据,目前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平均单机功率已经达到了9.5MW,比2008年增加了90%。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2025年新增装机平均单机功率有望达到15-17MWo此外,根据CWEA数据,2020年我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平均单机功率为4.9MW,比2010年增长了88%,相比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平均单机功率还有一定距离。不过目前国内几家主流整机制造商已经推出8-1OMW及以上的机型,例如金风科技在推出了12MW的中速永磁机组、明阳智能推出8.3MW

39、海上专用机型。这意味着我国海上风电机组单机功率即将迈入IoMW时代。海上风电机组功率持续突破十四五”末有望达到16-20MW。根据GWEC数据,全球风电整机制造商西门子歌美飒已经完成13-14MW海上风电机组装机,维斯塔斯布局的15MW机型有望在2021年完成装机。此外,中国风电整机制造企业明阳智能、金凤科技正在研发16MW机型。因此,随着海上风电大功率机型的加速推进和制造技术的突破,预计在“十四五”末,我国海上风电机组有望进入16-20MW时代。风机大型化推动海风有效降本。根据明阳智能官网数据,以其应用于海上风电的6MW平台的MySE8.3-180和MySE5.5-155两款机型为例,MySE8.3780相比MySE5.5755功率增加了51%,而主要零部件重量和尺寸增加幅度多在10%-30%之间,轮毂、机舱尺寸基本保持不变。因此,单机功率由5.5MW提升至8.3MW,零部件用量相对减少20-30%,风机单瓦成本有效降低。同时,叠加大功率另外两条降本路径,最终降本空间将更大。未来,随着16-20MW机型的推出,将进一步推动海上风电成本降低。因此,海风不惧平价时代的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