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的机遇与挑战.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261019 上传时间:2022-09-1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碳中和”的机遇与挑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碳中和”的机遇与挑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碳中和”的机遇与挑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碳中和”的机遇与挑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碳中和”的机遇与挑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碳中和”的机遇与挑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碳中和”的机遇与挑战.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碳中和”的机遇与挑战供给和需求:“碳中和”成本“碳中和”的本质是以传统“化石能源”为主的高碳排放能源体系(包括能源的获取和应用)的“重构”,而“重构”的根本原因在于,全球进入化时代之后持续高碳排放带来的全球气候显著变暖所带来的巨大生态风险。在未出现重大的技术创新之前,“碳中和”显然会带来巨大的社会成本,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新能源获取的成本。目前来看,获取“非化石能源”的直接成本(以发电成本来度量)已经低于“化石能源”的直接成本;二是新能源的使用成本八的实际发电小时不到火电的一半,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之间的“缺口”以及发电量在时间上分布不均衡导致新能源的实际使用成本上升。此外,还包括电网改造成本

2、、成本以及现有工业企业“高碳排放”能源使用方式改造带来的设备升级、改造成本(直接使用“高碳排放”的能源以及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碳排放”);三是“能源体系”全面改造所带来的系统脆弱性导致的成本。传统能源体系已经持续运行上百年,而“零碳排放”的新能源体系的运行则缺乏相应的“压力测试”和“时间检验”。在不断改造“能源体系”的同时,全球经济和社会所依赖的能源系统的“脆弱性风险”可能在某一临界点后大幅上升,这一潜在风险往往很难事先被“认知”和“防范”,所带来的成本很可能超出预期。上述成本大多与“供给”侧有关,而与“需求”侧有关的成本,则涉及到碳价、社会治理等方面:(1)“碳价”将“碳排放”的成本显性化

3、,通过形成“碳交易市场”,将“碳需求”和“碳供给”进行有效匹配,提升“碳减排”的效率;(2)社会治理则涉及到与“低碳”相关的公司治理、金融体系、生活习惯、消费理念等,需要在全社会的方方面面达成“碳中和”共识。效率和公平:“碳中和”之路“碳中和”之路要有效推进,关键是降低成本,同时兼顾公平。按照碳中和经济学所提出的,“碳中和之路二碳定价+技术进步+社会治理”,实际上都是在达到这两个目标:(1) “碳定价”可以给出“碳排放”的市场价格,将“碳排放”的负外部性作为企业生产成本显性化,既可以约束企业降低“碳排放”,也可以刺激企业加大“节能减排”技术的创;(2) “碳中和”的技术进步主要体现在与单位GD

4、P的“能耗”和单位能耗的“碳排放”这两个方面。从人类历史的进程来看,过去每一次重大技术革命出现之后,都带来了生产力的提高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本次在“碳中和”背景下的“新能源革命”很可能成为推动人类社会新一轮飞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3) 社会治理的目标主要是降低推行“碳中和”的社会成本。一方面,要在全球范】内达成“碳中和”共识构建和完善全球范围的气候治理体系,以贸易、投资、技术、金融等手段约束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形成一致“碳减排”目标;另一方面,在国内也需要全面推行ESG、绿色生活等可持续发展理念,从需求角度进行“碳减排”。此外,还需要关注在“碳中和”过程中的产生的公平问题,将“碳中和”的成本和收

5、益合理分配在代际、不同收入阶层、各行业、区域之间,通过“转移收入”或者“差别碳税”来进行平衡。机遇和挑战:碳中和对中国的意义“碳中和”对于中国来说,具有长期战略性意义,也是一次历史性机遇:中国对石油的进口依赖度偏高,在全球地缘政治升温的情况下,提升我国的“能源安全度”成为一个战略性的问题。此外,在全球大型经济体中,我国的碳排放量强度和人均碳排放仍然相对偏高,在“碳中和”和“碳达峰”的刚性约束下,改变“能源结构”以及“能源使用方式”是必然选择。以光伏为主的“新能源”生产方式,受地域影响非常小,跟工业企业制造能力相关,正好与我国具备的制造业优势相匹配,既能够解决“碳减排”的问题以及大幅提升我国的“

6、能源安全度”,也让中国可以深度参与到本次这次关乎人类未来的重大“能源革命”进程中,应该说是一次历史性机遇。但是,同时也要关注“碳中和”所带来的挑战:在“绿色溢价”仍然偏高的时候,显著压缩传统能源的供给,很可能导致传统能源价格以及相应工业品价格大幅上涨,导致全社会在短期内承担的“转型成本”过高,对整体经济增长形成负面影响,形成“滞胀”的局面。从过去一年以来的工业品价格走势来看,这种苗头确实已经在出现了。此外,要关注“新能源”占比显著上升对整体社会带来与能源相关的新的“脆弱性风险”,建议以具有代表意义的区域性“碳中和”试验区作为试点,全面进行基于新能源体系运作的生产、消费等社会体系运作的“压力测试”。“碳中和”既关乎一国之运,也关乎人类之命,其路漫漫。衷心希望碳中和经济学这本书,可以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碳中和”,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为走向“碳中和”之路贡献各自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