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生产技术》课程标准.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261042 上传时间:2022-09-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7.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作物生产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农作物生产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农作物生产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农作物生产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农作物生产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作物生产技术》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作物生产技术》课程标准.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农作物生产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平台课程,是在生物学、植物生产与环境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核心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从事农艺工、种子繁育员岗位的职业能力和素养,为后续种子生产与经营、经济作物生产与经营等方向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二、学时与学分150学时,9学分。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体现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农作物产前计划、产中管理、产后总结等工作过程中职业精神的培养。1 .依据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指导性人才

2、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兰个维度,围绕农艺工、种子繁育员等工作岗位要求,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中高职分段培养等需要,突出农作物种子处理、播种、育苗移栽、看苗诊断、田间管理、收获与贮藏等职业技能,确定课程目标。2 .根据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气依据课程目标、岗位需求,对接农艺工、种子繁育员等职业标准,按照行动导向、任务驱动,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并重的原则,构建学习任务单元,确定课程内容。3.以具体农作物生产项目和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将实现农作物持续高产、优质、高效的生产理论和技术措施融入学习任务,并按照

3、农作物生产实际流程和职业素养的养成为路径,递进式设计课程内容。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主要农作物生物学特性、生产季节和茬安排,能按市场需求制订并实施农作物生产计划,依据规范的生产流程和管理技术,独立或协作解决农作物生产中的常见问题,保证农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的安全。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日标:1 .能识别主要农作物并进行分类,了解其形态特征与栽培习性:2 .能制订农作物生产计划,熟练掌握播前准备技术、田间管理技术,能快速进行种子检验:3 .能规范操作耕作、播种、施肥、育苗移栽、农产品收获等的农机具,能规范使用种子检验的仪器设备。4.具有独立思考、获取资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独立

4、或协作解决农作物生产中的常见问题。5 .具有良好的职业习惯与职业道德、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环境保护意识。五、课程内容与要求项目任务教学要求参考学时走进作物生产认识农作物1 .能识别农作物的种类及分类:2 .能理解农作物、农作物生产的含义:3 .了解农作物的起源。4调查当地耕作制度1 .熟悉我国耕作制度的基本内容:2 .理解种植方式、作物布局的含义,了解可持续农业的主要内容:3 .掌握土壤耕作的方法及要求:4 .调查当地作物布局及种植方式,能制订本地区合理的作物布局规划。8水稻生产水稻生产的相关准备1.能识别水稻品种类型,了解水稻生产的意义与市场需求:2.会制订水稻生产计划(水

5、稻品种类型、播种期与播种量的确定、种植方式的确定与茬口安排、生产资料的准备、田间管理技术要点、目标产量等)。4水稻育秧与移栽1 .熟悉种子处理的程序,会对水稻种子进行晒种、选种、消毒、浸种、催芽等操作:2 .能耕整秧田与水稻太回:3 .能进行常规育秧和工厂化育秧:4 .熟悉水稻直播与育苗移栽的基本知识,能进行水稻直播与秧苗移栽。12水稻大田管理1.掌握水稻各生育阶段的生育特性,会根据苗情进行水肥管理:2.熟悉田间看苗诊断的内容,掌握着苗诊断技术;123.能进行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水稻收获与贮藏1.掌握水稻产量的构成因素,能估算水稻产量:2 .熟悉水稻的成熟标准和安全贮藏的要求,能进行水稻的适

6、时收获和安全贮藏;3 .了解水稻稻米品质指标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能根据稻米品质指标与产量对水稻生产进行总结。8小麦生产小麦生产的相关准备1.能识别小麦品种类型,了解小麦生产的意义与市场需求:2.会制订小麦生产计划(小麦品种类型、播种期与播种量的确定、种植方式的确定与茬口安排、生产资料的准备、田间管理技术要点、目标产量等。4小麦的播种1 .了解高产麦田对土、水、肥的要求,能进行麦田的耕作与施肥:2 .熟悉种子处理的程序,掌握小麦种子处理技术;3 .熟悉小麦的播种方法,掌握小麦播种技术。6小麦的田间管理1.掌握小麦各生育阶段的生育特性,会根据苗情进行水肥管理:2 .熟悉田间看苗诊断的内容,掌握看

7、苗诊断技术;3 .会综合防治小麦病虫害。10小麦收获与贮藏1.掌握小麦产量的构成因素,能估算小麦产量:2 .熟悉小麦的成熟标准和安全贮藏的要求,能进行小麦的适时收获和安全贮藏;3 .了解小麦品质指标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能根据小麦品质指标与产量对小麦生产进行总结。4玉米生产玉米生产的相关准备1.能识别玉米品种类型,了解玉米生产的意义与市场需求:2.会制订玉米生产计划(玉米品种类型、播种期与播种量的确定、种植方式的确定与茬口安排、生产资料的准备、田间管理技术要点、目标产量等)。4玉米的播种1 .了解高产玉米田对土、水、肥的要求,能进行玉米田的耕作与施肥:2 .熟悉种子处理的程序,掌握玉米种子处理

8、技术;3 .熟悉玉米的播种方法,掌握玉米播种技术。6玉米大田管理1.掌握玉米各生育阶段的生育特性,能根据苗情进行水肥管理:2 .熟悉田间看苗诊断的内容,掌握着苗诊断技术;3 .会综合防治玉米病虫害。10玉米收获与贮藏1.掌握玉米产量的构成因素,能估算玉米产量:2 .熟悉玉米的成熟标准和安全贮藏的要求,能进行玉米的适时收获和安全贮藏:3 .了解玉米品质指标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能根据玉米品质指标与产量对玉米生产进行总结。4油菜生产油菜生产的相关准备1.能识别油菜品种类型,了解泊菜生产的意义与市场需求:2.会制订袖菜生产计划(油菜品种类型、播种期与播种量的确定、种植方式的确定与茬安排、生产资料的准

9、备、田间管理技术要点、目标产量等)。4油菜育苗与移栽1 .熟悉种子处理的程序,会进行油菜种子处理:2 .能进行泊莱茵地与太田的耕整工作:3 .掌握泊莱育苗与直播操作技术:4 .熟悉袖菜育苗移栽的基本知识,掌握育苗移栽技术。6油菜大田管理1.掌握袖菜各生育阶段的生育特性,会根据苗情进行水肥管理:2 .熟悉田间看苗诊断的内容,掌握看苗诊断技术;3 .会综合防治泊菜病虫害。10油菜收获与贮藏1.掌握泊莱产量的构成因素,能估算泊莱产量:2 .熟悉袖菜的成熟标准和安全贮藏的要求,能进行泊菜的适时收获和安全贮藏:3 .了解泊莱品质指标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能根据油菜品质指标与产量对油菜生产进行总结。4农作

10、物种子生产了解种子生产1.了解种子生产的任务与体系:2 .理解作物品种的含义:3 .知道种子法的相关政策法规。2常规种子生产1.理解原种的含义与标准:2 .熟悉原种生产的程序,掌握二圃制与二圃制的原种生产方法,掌握原种生产的技术要点:3 .熟悉良种生产的程序,能进行良种生产;4 .熟悉品种混杂返化的原因,掌握防止品种混杂与退化的方法。10杂交种子生产1.了解杂交制种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2 .熟悉水稻、玉米杂交制种的程序,掌握其杂交制种的技术要点:3 .熟悉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掌握防止品种混杂与退化的10方法。农作物种子检验1 .熟悉种子检验的内容:2 .熟悉种子检验的程序,能规范使用种子检验

11、的仪器设备。8注:本教学时数安排包括实训周。六、实施一教学实施1 .采用任务驱动、理实一体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能力为本位,突出做中学、做中教,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2 .项目的实施过程对接校内外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单位的农作物生产过程,将工作岗位情景化、工作过程项目化:任务的实施可根据生产季节、天气变化等原因进行时空的统筹和交叉的安排,采取周课时与实训周相结合的办法。3 .组织学生多参观一些新型的涉农企业,让学生体验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的生产力,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农作物生产过程的管理,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

12、。4 .结合职业标准与行业要求,把规范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合作意识的养成融入到相关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中形成良好的职业品质和职业素养。二教学评价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突出评价的导向、教育与激励的功能。注重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注重评价主体多元、内容多样,既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更要重视劳动观念、情感态度等素养的形成。1 .根据课程目标,合理选用口试、笔试、技能操作、综合实践等评价方式。依据农作物生产技术规程和农艺工岗位职业标准,既有农作物生产的各项操作技术的专项评价,也要包含规范操作、合作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职业态度等的综合评价。2

13、 .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行业人员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体系,将相关课程考试考核与学业水平测试、职业技能鉴定、教学竞赛合并考虑。3.评价结果及时、客观向学生反馈,指出被评价者需要改进的方面,师生共同商讨改进的途径和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要充分肯定、有效引导。4 .具体考核比重及考核标准见下表:(1)考核比重考核类型考核比重100%考核项目及比重考核项目比重(总成绩过程性考核70%出勤率10%学习态度10%资料完成、阶段性成果与考核50%终结性考核30%期末试卷考核30%(2)总评成绩考核标准成绩等级成绩内涵说明91-100分优秀各方面表现优异,达到了或超出了预期

14、的教学成果各项指标均优秀81-90分良好各方面表现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成果学习态度表现非常积极71-80分合格各方面表现合格,大部分达到了预期教学成果学习态度表现为积极61-70分基本合格各方面表现一般,总体达到最基本预期教学成果学习态度表现为一般60分以下不合格各方面表现不足,没有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学习态度不积极(3)学习态度考核标准成绩等级成绩内涵91TOO分优秀课堂表现十分活跃,积极回答问题,并且正确率很高,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言,非常主动的代表小组展示成果,资料完成质量高。81-90分良好课堂表现比较活跃,能够主动回答问题,正确率比较高,小组讨论中有自己的观点,能够表述自己的观点,能够积极

15、代表小组展示成果,资料完成较好。71-80分合格课堂表现活跃,能够配合老师的授课活动,小组讨论中有自己的观点,能够参与讨论,能够代表小组展示成果,能完成资料。61-70分基本合格课堂上能够赶上教学思路,提问时能够正确回答问题,能够参与到小组讨论中,能够服从组长的安排代表小组展示成果,1/3以上资料未完成或不合格60分以下不合格课堂上不回答问题,不参与小组讨论,没有自己的观点,不代表小组展示成果、以上资料未完成(三教材编写和选用1 .教材编写与选用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符合国家和江苏省有关教材管理规定。2 .本门课是一门基础性很强的课程,编写过程中既要体现整体性和连续性,又要突出实践性,对接岗位要

16、求、农艺工职业资格标准和企业生产技术规程,渗透优秀企业文化和产业文化。3 .教学内容的编写应充分考虑植物生产的地域性和生产技术不断更新的特性,结合江苏省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特点,注重吸收植物生产行业的新技术、新方法,注意可行性、实用性,体现技术的先进性,增加教材的灵活性。4 .教材呈现方式应新颖,图文并茂,语言简练清晰、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便于自主学习。提倡制作配套的教学课件,微课视频、教师手册、课程题库、学习指导等电子读物。(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1 .人是课程中最关键的资源,教师应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方法和新理念,加强专业学习和企业研修,提高专业实践技能和教学能力。2 .配全课程教学相关现场的教学资源,包括工作任务书、实训指导书、实训基地、栽培设施、材料与用具等。3 .注重发挥企业生产现场的教育作用,跟踪企业技术进步,吸引行业企业专家参与课程教学。4 .开发和广泛运用信息化课程资源,配备本课程必备的电子读物,及时开发补充性、更新性和延伸性的数字化教辅资料,建立动态、共享的课程资源库。七、说明1 本课程标准是依据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农艺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制定。2 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3年制种植类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