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分析报告.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分析报告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起步发展,从中国人民大学1993年成为开设这一专业的第一所院校,到2004年发展为159所院校,再经过近10年的发展,这一专业已经在诸多院校普遍开设。中国人力资源教学与实践研究会第四届年会上与会专家对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快速发展,总结了以下几个原因:1、国家全面推动人才强国战略,开展专业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是新时代企业实施人才战略,提升整体竞争力的必然选择;2、社会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专业性要求日渐提高;3、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的职业化建设已成为社会共识,并逐步走向规范。在开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众多院校中,类
2、似于像XX大学这样的地方院校占据了相当一部分数量,为我国培养输送了大批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但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各院校普遍设置,地方院校要想脱颖而出,必须解决好两个关键问题,即明确地方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发展定位和学生入职潜力的培养,这是地方院校获取专业竞争力的关键。对此,XX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经过调研和分析,希望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有一个清晰的认识。1、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培养类型高等院校在设置专业时应如何定位关系到专业的发展前途和学生的就业前景,因而这个问题是地方院校在设置专业时必须思考的战略问题。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必须要与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紧密联系,从而确定出自身合适的定位。对
3、人力资源专业人才的需求包括宏观和微观两大部分,从宏观上看,一个国家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人力资源开发的政策环境、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法律与制度建设都是决定一个国家人力资源利用效率的大问题,从微观上看,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经营战略密切相关、对人力资源专业人才的需求是多层面的,有战略和决策层面(人力资源总监或副总裁);战术层面(组织变革与企业文化的设计与退休);技术层面(薪酬制度设计、工作分析与设计、绩效标准制定、员工关系协调等)。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我国无论是决策层还是技术层都极度缺乏专业人才。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才的培养模式,各个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设置时应根据社会需求的不同层次
4、,划分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各个高校再结合学校自身的情况,确定出自己合适的发展定位。基于以上认识,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可以分为四种培养类型作为各个院校的发展定位。表1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定位类型序号定位类型培养目标1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坚持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分流培养、因材施教的教育方针,低年级实行同时教育,高年级实施专业教育。2跨文化专门管理人才秉承工商管理教育的国际化特色,注重工商管理各学科(工商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学科)的系统化综合运用: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外语与专业并重,大量使用英文原版教材授课,旨在培养理论功底扎实
5、且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国际战略眼光、决策应变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3研究咨询人才和政策制定人才训练和培养解决未来中国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高水平专家;借鉴世界一流学院劳动科学教学和科研的模式,大力培养具有宏观和微观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理论和实际工作的一流人才。4应用复合型专门人才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全面掌握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理论和运作实务的、具有较强组织、协调、考核、测评、管理人事的能力,同时能够独立进行人事组织设计、管理或研究的合型人力资源管理专门人才或人力资源管理职业经理人。5实用性专门人才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熟练掌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论
6、知识和实践技能,主要从事一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实用性专门人才。对于国外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发展现状,经过50年的发展,国外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已日趋成熟,在北美发达国家,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有了正规的教育系统。比如在美国,本科、硕士、博士层面均有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育体系。在课程设置方面,一般要求理论课学分数为120(课程以2或3学分为主),同时要求有600至1300小时不等的社会实践要求,在人员测评与甄选、面试、培训等环节上均有模拟演练与实习。授课形式也多种多样,通常采用演讲课、讨论课、辅导课、实验课、个案研究、情景模拟、项目研究、角色扮演等课型。还有以学生为本的科研活动,通过导师耐心指导、同学
7、密切协作,使学生的团队精神、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都得到培养和锻炼。教师使用的教学工具比较丰富,录像机、录音机、投影仪、电讯网络等现代教学工具十分普遍。分析康奈尔大学、斯坦福大学及加州州立大学等一流大学的教育方案,课程的设置以培养识别人力资源问题、分析人力资源问题和解决人力资源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标。同时,总结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为:(1)具备理性分析关键问题的能力;(2)能够通过书面及口头沟通来解释并应用理论的能力;(3)评估并应用社会科学理论来解决职场问题的能力;(4)从文化,制度和道德的角度分析工作问题的能力;(5)定性和定量数据评估及分析,并做出决策的能力;(6)独立工作能力和与
8、他人合作的能力。2、地方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培养定位高等院校由于历史积累与学生层次存在明显差异,需要根据自身情况确定培养定位。一般而言,我国高校分为综合性大学和一般性地方高等院校两大类型。总体而言,综合性大学应突出“博”,以培养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高级管理人才、跨文化专门管理人才、研究咨询和政策制定人才的人力资源专业学生为主。地方性院校应突出“专”,以培养实操技能为主的应用性专业人才为目标,地方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以“专”为总原则的指导方针下,应当立足自身院校的条件和优势,并对市场需求进行细分,制定出自身的目标市场,从而在本专业领域中能够独树一帜。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涉及诸多领域,包括管理学、经
9、济学、法学、心理学、社会学、人口学等领域,本专业的学生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薪酬、绩效、培训、工作分析、招聘与人员甄选、职业生涯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职能模块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学习、学生在校经过专业学习之后,进入企事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工作,大多是从人力资源管理各个职能模块开始进入工作角色。这就启示地方院校在培养实用性人力资源专业人才时,结合自身院校的条件和优势,有目标的打造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专门化人才。总结以上分析,XX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为:依据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现状及趋势,根据市场人才需求状况,面向全国、立足辽宁、服务XX,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工作,并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