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手术麻醉管理制度.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261907 上传时间:2022-09-16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0.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手术麻醉管理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医院手术麻醉管理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医院手术麻醉管理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医院手术麻醉管理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医院手术麻醉管理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院手术麻醉管理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手术麻醉管理制度.docx(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医院手术麻醉管理制度目录围手术期管理制度2手术医师资格准入制度5医师有创操作资格准入制度8手术医师能力评价与再授权制度10重大手术审批制度13非计划性再次手术制度14急诊手术管理制度16手术前后病人交接制度18术后患者管理制度18手术后标本的病理学检查管理制度21冷冻切片与石蜡切片不一致时的处理程序22麻醉医师资格准入制度24麻醉医师分级管理制度25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制度及程序28麻醉医师能力评价与再授权制度及程序31麻醉前病情评估制度35术前麻醉讨论制度38麻醉知情同意书签字制度39麻醉医师术后随访制度42麻醉不良事件无责上报制度43围手术期管理制度一、手术前管理制度(一)凡需手术治疗的患

2、者,各级医师应当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及时完成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和必需的检查。准备输血的患者必须检查血型及输血前系列(肝功、肝炎系列、HCV、H1.V、梅毒抗体)。(二)手术前,术者及实施麻醉的医师必须亲自查看患者,向患者及家属或患者授权代理人履行告知义务,包括:患者病情、手术风险、麻醉风险、自付费项目等内容,征得其同意并由患者或患者授权代理人签字。如遇紧急手术,患者家属或授权代理人未在医院不能及时签字时,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相关规定执行,报告医务科或总值班,在病历中详细记录。(三)主管医师应当做好术前小结记录。三级以上手术均需行术前讨论。重大手术、特殊患者手术及新开展的手术等术前讨论需有科主任主

3、持讨论,制订手术方案,讨论内容需写在术前讨论记录单上。(四)手术医师确定应当按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执行。重大手术及各类探查性质的手术须由有经验的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或科主任担任术者,必要时须上报医务科备案。(五)手术时间需提前一天通知手术室,检查术前护理工作实施情况及特殊器械准备情况。所有医疗行为应当在病历上有记录。如有不利于手术的疾患必须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六)手术前,做好手术部位标识、腕带标识,腕带所标的信息准确无误。(七)T类切口手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规定,选择预防性抗菌药物,手术前(切皮前)半小时使用。二、术中管理制度(一)医护人员要在接诊时及手术开始前认真核对患者姓名

4、、性别、病案号、床号、诊断、手术部位、手术房间等。患者进手术室前须摘除假牙,贵重物品由家属保管。(二)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巡回护士,应当提前进入手术室,由手术者讲述重要步骤、可能意外的对策、严格按照术前讨论制定的手术方案和手术安全核查的要求执行。(三)手术过程中术者对患者负有完全责任,助手须按照术者要求协助手术。手术中发现疑难问题,必要时须请示上级医师。(四)手术过程中麻醉医师应当始终监护患者,不得擅自离开患者。(五)手术中如需要更改原订手术方案、术者或决定术前未确定的脏器切除,使用贵重耗材等情况时,要及时请示上级医师,并须再次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字后实施。(六)术中植入性材料、标识上的信息

5、及有效期、条形码应当贴在手术清点记录单的背面。手术结束时应当核对纱布、器械等物品并记录O(七)术中切除的病理标本须向患者或家属展示,并在病历中记录。手术中切取的标本及时按要求做病理检查。在标本容器上注明:科别、姓名、住院号,由手术医师填写病理检查申请单。手术中需做冰冻切片时,切除的标本由手术室专人及时送病理科,专人取回病理报告。(八)凡参加手术的工作人员,要严肃认真执行各项医疗技术操作常规,注意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术中不谈论与手术无关的事情。术中实施自体血回输时,严格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九)手术时间超过8小时以及术中出血量大于1500毫升时,预防性抗菌药物应当加用一次。(十)污染手术要做好

6、隔离工作,如遇输血前系列检查”中有一项阳性患者,要有特殊的消毒措施。三、手术后管理制度(一)手术结束后,术者对患者术后需要特殊观察的项目及处置(各种引流管和填塞物的处理)要有明确的书面交待手术记录或病程记录)。手术记录应当在规定时限内及时、准确、真实、全面地完成。(二)麻醉科医师要对实施麻醉的所有患者进行麻醉后评估,尤其对全麻术后患者,麻醉科医师应当严格依照全麻患者恢复标准确定患者去向(1CU或病房监护室),并对重点患者实行术后2小时随访且有记录。患者送至病房后,接送双方必须有书面交接,以病历中签字为准。(三)凡实施中等以上手术或接受手术病情复杂的高危患者时,手术者应当在患者术后24小时内查看

7、患者。如有特殊情况必须做好书面交接工作。术后3天之内每日必须有1次查房记录。(四)1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的抗菌药物,原则上应在手术后24-72小时停止使用。(五)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具体措施到位,大型手术要关注深静脉栓塞”的预防。四、围手术期医嘱管理制度(一)手术前后医嘱必须由手术医师或由术者授权委托的医师开具。(二)对特殊治疗、抗菌药物和麻醉镇痛药品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手术医师资格准入制度了确保患者医疗安全和手术质量及手术效果,特制定手术医师资格准入制度。所有手术科室医师及开展介入诊疗工作的科室医师均适用本制度。一、实行手术资格申请(一)对目前已经取得相应资质的医师,严格按照吕梁市人民医院手

8、术分级制度执行。(二)对20xx年以后取得医师执业证书及新进医师,填写医师手术资格准入申请表,申请相应级别的手术资格。二、实行手术准入评议(一)由院技术管理委员会负责手术资格准入。(二)科主任对申请医生在本专业的实际工作年限、职称、工作能力进行审核,签署审核意见后报医务科,医务科将医师手术资格准入申请表提交院技术管理委员会。(三)院技术管理委员会根据申请医师在本专业的实际工作年限、职称、工作能力进行审核,并对该专业的手术指征、术前准备、术中操作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等进行考核。(四)对考核合格者,院技术管理委员会签署意见,授予相应级别的手术资格,并报医务科备案。不同年资的医生只能担当相应级别的手

9、术,不能担当高于其年资和技能的手术。三、实行手术资格的否决一年连续两次同一手术存在明显技术性缺陷,经院技术管理委员会评议,视情况予以否决该手术准入资格3-6个月。对停刀期限满后,重新进行评议。四、实行禁行令对无准入资格的医生,不论职称、级别一律不准主刀;进修生不得以主刀身份从事任何类型手术;若擅自主刀手术,按非法执业处理。医师有创操作资格准入制度根据XX省20XX版三级综合医院评审评价标准要求,为进一步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最大限度地维护病人的利益,特制定医师有创操作资格准入制度。一、临床有创检查、治疗资格准入项目是指临床、医技科室在常规条件下所开展的有创检查、治疗。二、有创检查项目将根据实

10、际工作需要定期更新。三、目前己经取得相应资质的医师进行有创操作时,严格执行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四、有创操作准入适用于取得医师执业证书以及新调入我院的住院医师。医师单独进行有创操作前,需在上级医师或具有该项操作经验医师的指导下成功完成3-5例后提出申请,并有指导医师签字。五、申请有创检查和独立操作应有科主任同意签字,并提出书面申请,报医务科审查、批准、备案。六、未获得独立进行有创检查和治疗单独操作资格的医师不得单独从事该项检查和治疗的操作,违反本制度者按非法执业处理。手术医师能力评价与再授权制度依据我院手术医师分级授权管理制度的规定,对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实施动态化管理。一、考核组织医务科具体负责

11、制定手术医师资质准入制度及手术评价标准、手术医师的技术考核、外科手术评价、手术医师的手术分级审定,监督管理手术医师资质准入制度的执行,协调制定手术分类及手术医师资质准入范围和标准,定期和不定期考核手术科室执行情况。相关科室成立以科主任为组长的科室手术医师资质分级评定小组,具体负责本科室手术医师能力评价与再授权工作。二、手术医师定期能力评价(一)手术医师能力评价周期为每年度评价一次。(二)评价标准1 .对本级别手术种类完成80%以上,且未发生医疗过错或事故者,可授予同级别手术权限;2 .预申请晋升高一级别手术权限的医师,除达到完成本级别手术80%以上条件外,尚同时具备以下条件:(1)获得相应手术

12、级别的卫生专业技术资格任职年限;(2)承担本级别手术时间满两年度;(3)承担本级别手术期间无医疗过错或事故发生;(4)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高一级别手术5例以上者。3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取消或降低其手术操作权限:(1)达不到操作许可必需条件的;(2)对操作者的实际完成质量评价后,经证明其操作并发症的发生率超过操作标准规定的范围者;(3)在操作过程中明显或屡次违反操作规程;(4)承担本级别手术期间发生2次或2次以上医疗事故或过错的;(5)在实施本级别手术期间,存在非计划再次手术记录的,当年度手术医师能力评价视为不合格,本年度不得晋升上一级别手术资质;(6)在实施本级别手术期间,若发现有越级手

13、术或未经授权擅自开展手术的案例者,当年度手术医师能力评价视为不合格,本年度不得晋升上一级别手术资质。三、评价程序(一)科室手术医师资质评定小组,根据上述规定,对科室开展的手术进行梳理、讨论,对手术医师资质进行评定,拟定新年度各级手术医师手术级别及手术范围并填写手术医师定期能力评价与再授权表,提交医务科审核。(二)医务科复核认定后,再次授予相应手术级别。(三)申请晋升高一级别手术权限的医师,需书写述职报告,经科室手术医师资质评定小组讨论通过后报医务科审核。(四)医务科组织相关专家小组,对其进行理论及技能考核评估,授予高一级别手术权限。(五)对取消或降低其手术操作权限的医师,经科室手术医师资质评定

14、小组讨论后,形成书面意见,报医务科讨论通过,授予相应级别的手术权限。(六)手术医师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结果院内公示。(七)医务科备案。S四、监督管理(一)医务科履行手术医师能力评价与再授权工作的管理、监督职责;(二)对违反本规定的相关人员调查处理,并按照医院的相关规定追究其责任。重大手术审批制度一、对疑难、高危、特殊手术、致残手术、新开展的手术必须报医务科审批。二、对疑难、高危、特殊手术界定为:(一)邀请外院专家参加的手术。(二)被手术者是特殊保健对象如高级干部、著名专家、学者、知名人士及民主党派负责人。(三)预知预后不良或危险性大的手术。(四)可能引起医疗纠纷或存在医疗纠纷的手术。(五)同一疾病

15、短期内需再次手术者。(六)需其他科室配合的手术。(七)手术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的手术。三、遇有抢救性的重大手术,应电话报告医务科、总值班或主管院长,并把报告的时间、内容记录在案,手术完毕以后,科室应及时把手术结果电话报告医务科,同时补办重大手术审批手续。四、凡属重大手术病例,必须由科主任组织全科术前讨论。五、手术医师和主管医师必须共同向患方认真、详细交待治疗方案、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及手术风险等情况,填写重大手术审批表,向医务科审批。六、医务科主任审查重大手术审批表,包括病情介绍是否完整、术前检查的结果是否齐全、术前诊断、手术适应症、科室会诊情况、科室主任审批情况。审批后一式两份,存于病历一份,医务

16、科备案一份。七、新开展的手术、重大疑难手术,医务科交分管院长审批。非计划性再次手术制度一、凡是非计划性重返手术室,术前必须经过全科讨论,必要时请全院讨论,并有相应的讨论记录。二、非计划性重返手术室,术前填写重返手术室审批表,经医务科、主管院长签字同意后方可实施手术,并将审批表附在病历中。三、对于非计划性重返手术室病例,经治医生、科主任要与病人或家属进行沟通,履行告知义务并有书面的谈话记录。四、对非计划性重返手术室病例,经治医生在病程记录中详细记录重返手术室的原因及相关内容。五、凡非计划性重返手术室,手术结束以后,科主任及时组织全科人员对病人的病情及手术情况进行分析,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并将

17、讨论结果记录在医疗质量安全控制记录上。六、凡非计划性重返手术室的病例,科室必须详细登记病例的相关资料,并于重返手术当日报医务科。七、各科室每月对重返手术室病例进行总结,分析重返手术室原因,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井记录在医疗质量安全控制活动记录。急诊手术管理制度一、目的:加强急诊手术的管理,确保急诊手术及时顺畅开展。二、适用范围:全院各科室。三、各部门人员职责:(一)医生:决定急诊手术,通知手术麻醉科。(二)手术麻醉科:及时安排手术、及时实施麻醉。四、急诊手术是指病情紧迫,经医生评估后认为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手术,否则就有生命危险的手术。五、特急手术是指由于病情危急,累及生命而需要进行紧急抢救的手术

18、,如危及母子安全的产科急症、严重的肝脾损伤、严重的颅脑损伤、严重的开放性心胸外伤、气管异物、大血管破裂等。六、工作制度及要求(一)急诊手术权限:病房急诊手术由病房诊疗组组长或科主任决定,急诊室病人由当班值班最高级别医师决定,并遵照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执行。(二)急诊手术范围:急诊手术指病情紧迫,需在最短时间内手术,多见于创伤、急腹症、大出血、急性/严重感染、危及母子安全的产科急症等情况。(三)急诊手术流程:1、经治医生发现病人需要急诊手术应立即请示医疗组组长或当时值班级别最高医生,必要时应请示科主任。2、决定手术后,立即通知手术麻醉科。3、由首诊科室尽快完成必要的术前检查、配血、术前准备。4、决定

19、急诊手术后,主刀或第一助手应详细向患者和/或家属说明病情、手术必要性、手术风险、替代治疗等情况,征得患者/或家属签字同意。如患者因特殊原因(如昏迷)或家人不在身边,应报医务科或总值班审批。5、由手术医师、手术麻醉科护士共同护送病人进手术室。七、注意事项:(一)抢救患者的特急手术,必须争分夺秒。(二)对特急手术患者应立即开通绿色通道。(三)急诊手术应提前通知手术麻醉科进行术前准备。特殊情况下(如需立即手术),手术室可先接受患者,尽可能缩短抢救时间,挽救患者生命。(四)是否危及生命的急诊手术的判定,由当日最高值班医生负责确定,经治医生在联系手术时应予以说明。(五)急诊手术从确定手术到手术时间不得超

20、过30分钟。(六)医技科室等相关科室应无条件配合完成相关工作。手术前后病人交接制度一、手术护士持手术通知单到病区与病房护士交接病人,核对手术部位标识、腕带信息,了解病人术前用药等。二、手术开始前麻醉医师、手术医师、巡回护士要共同核查患者姓名、手术部位、手术方式、知情同意、血氧监测建立、患者过敏史、气道障碍或呼吸功能障碍、静脉通道建立、计划输血量等情况。三、手术完毕后,麻醉医生向手术医生交代患者的血压、呼吸、意识状态、心率以及术中采取的特殊处理措施如:输血、术中追加麻醉药名称及药量、升、降压药品及术后医生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等并履行签字手续。术后患者管理制度一、巡回护士术毕提前15分钟通知相关科室

21、做好接收病人准备,由麻醉医生、经治医师将病人送返病房,麻醉医师向经治医生交接术中用药,输血输液量及生命体征变化等情况。二、术后医嘱应由术者开具或按术者意见由经治医生开具。三、破坏性较大手术病人,术后生命体征不稳定或术前评估合并脏器功能不全病人,原则上术后先送监护病房,待生命体征平稳后转回病房。四、麻醉师与病房护士应床头交接病人,检查患者身体各种束缚带是否已解除洛种管道是否通畅?引流情况要记录。五、手术当晚值班医生要主动巡视手术病人,主动为患者镇痛,不能坐等病人叫唤。三、四级手术,术后生命体征不稳定病人,术者及主任要亲自查房。六、手术记录应由术者书写,必须及时、真实、客观、详细描述手术过程、病灶

22、情况、术中病情变化及处理情况(包括术中会诊及与家属谈话内容)。七、术中切除组织必须送病检,不能主观臆断,以免误诊。八、麻醉医师术后至少随访病人一次,并记录。九、在术后适当时间,依照患者术后病情再评估结果,拟定术后康复、或再手术或放化疗等方案。手术后标本的病理学检查管理制度为了规范病理标本管理,避免各类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准确及时发出病理报告,根据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规定。一、手术中取下的标本(不论组织大小),都必须送做病理检查,不得随意丢弃。二、凡需手术病员,由主管医生术前填写病理申请单,于手术当天与病历一起送手术室。手术中切下的标本由巡回护士放入容器内,按规定标本完全浸入10%中性福尔马林

23、溶液或95%乙醇溶液内,并贴好标签(姓名、住院号),送交手术室专职人员登记签收。三、送检的病理标本连同病理申请单由手术室专职人员送到病理科,负责送检标本人员必须带上病理标本签收簿,由病理科工作人员核对无误签收后,方能留下标本。四、凡送检冰冻病理标本,手术医师必须按要求填写冰冻病理申请单,并由手术主刀或一助(特殊情况下可由手术室专职人员)将手术标本给病人家属或委托人确认。然后由手术室专职人员将冰冻标本、病理申请单一同送到病理科。凡需送冰冻检查,临床医师应提前一天通知病理科。五、病理科收到标本后应及时操作检查。病理报告签发时限:(一)冰冻报告一般在收到标本后半小时左右发出临时冰冻报告。如遇特殊情况

24、应及时通知手术室,三天后发出正式冰冻报告。(二)石蜡切片报告在实际收到标本后三个工作日内发出,如遇特殊情况(需做酶标、特染、脱钙等)应及时发出临时报告。(三)细胞学检查:穿刺涂片一般在穿刺后一小时发出报告,如有特殊情况需和病人约定发出报告日期,脱落细胞检查在收到标本后两个工作日内发出报告。六、病理标本送检后至少保留一个月。冷冻切片与石蜡切片不一致时的处理程序手术中快速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简称快速活检、快速冰冻切片)是临床医师在实施手术过程中,就与手术方案有关的疾病诊断问题请求病理医师进行的紧急会诊,有利于患者手术方案及术后处理,尤其需要临床医师与病理医师间的密切合作。快速活检要求病理医师在很短

25、时间内(约30分钟),向手术医师提供参考性病理学诊断意见。与常规石蜡切片相比,快速活检有一定局限性和误诊的可能性。如果出现冷冻切片与石蜡切片不一致时,按以下程序处理:一、立即与临床医师沟通说明情况,使临床医师对患者采取相应治疗方案。二、召开科内病理讨论会,讨论误诊原因,吸取教训。三、做好与家属及患者的沟通工作。麻醉医师资格准入制度、麻醉资格准入己取得相应类别麻醉与镇痛资格准入的麻醉医师才具有主持资格准入麻醉与镇痛的权限。二、高度风险麻醉高度风险麻醉是指麻醉科主任认定的存在高度风险的任何级别的手术。须经科内讨论,科主任签字同意后报医务科,由医务科负责人决定自行审批或提交业务副院长审批,获准后,麻

26、醉科主任负责审批。三、急诊手术麻醉预期手术的麻醉级别在值班医生麻醉权限级别内时,可施行麻醉。若属高风险或预期麻醉超出自己麻醉权限级别时,应紧急报告麻醉组长,必要时向科主任上报。但在需紧急抢救生命的情况下,在上级医师暂时不能到场主持手术麻醉期间,值班医生在不违背上级医生口头指示的前提下,有权、也必须按具体情况主持其认为合理的抢救,不得延误抢救时机。四、新技术、新项目(一)一般的新技术、新项目须经科内讨论,科主任在己填写的新技术项目审批表上签署同意意见后,上报医务科,由医务科备案并审批。(二)高风险的新技术、新项目由医院上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必要时由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指定的学术团体论证、并经

27、专家委员会评审同意后方能在医院实施。麻醉医师分级管理制度依据卫生技术资格、受聘技术职务及从事相应技术岗位工作的年限等,规定麻醉医师的级别。所有麻醉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各级医师麻醉与镇痛权限一、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可开展的麻醉如神经阻滞麻醉、低位椎管内麻醉及部分全麻,一、二级手术麻醉,气管插管术等。二、高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可开展二、三级手术麻醉、初步熟悉心脏、大血管手术麻醉,颅内动脉瘤手术麻醉、巨大脑膜瘤手术麻醉,脑干手术麻醉,肾上腺手术麻醉,多发严重创伤手术麻醉,休克病人麻醉,高位颈髓手术麻醉,器官移植手术麻醉,高龄病人麻醉,新生儿麻醉,支气管内麻醉,控制性降压,

28、低温麻醉,有创血管穿刺术,心肺脑复苏等。三、低年资主治医师可独立开展二、三级手术麻醉、初步掌握心脏、大血管手术麻醉,颅内动脉瘤手术麻醉、巨大脑膜瘤手术麻醉,脑干手术麻醉,肾上腺手术麻醉,多发严重创伤手术麻醉,休克病人麻醉,高位颈髓手术麻醉,器官移植手术麻醉,高龄病人麻醉,新生儿麻醉,支气管内麻醉,控制性降压,低温麻醉,有创血管穿刺术,心肺脑复苏等0四、高年资主治医师可独立开展三、四级手术麻醉、熟练掌握心脏、大血管手术麻醉,颅内动脉瘤手术麻醉、巨大脑膜瘤手术麻醉,脑干手术麻醉,肾上腺手术麻醉,多发严重创伤手术麻醉,休克病人麻醉,高位脊髓手术麻醉,器官移植手术麻醉,高龄病人麻醉,新生儿麻醉,支气管

29、内麻醉,控制性降压,低温麻醉,有创血管穿刺术,心肺脑复苏等0五、低年资副主任医师可独立开展四级手术的麻醉。六、高年资副主任医师指导下级医师操作比较疑难病人的麻醉及处理下级医师麻醉操作意外等。七、主任医师指导各级医师操作比较疑难病人的麻醉及处理各级医师麻醉操作意外、疼痛门诊疑难病人诊治,开展新项目、极高风险手术麻醉等。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制度及程序麻醉医师分级参见麻醉医师分级管理制度一、各级医师麻醉权限(一)低年资住院医师:一级麻醉权限1、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开展ASA1.E-11级病人的麻醉。常见手术的麻醉,如局麻监测、基础麻醉、静脉麻醉、神经阻滞麻醉、椎管内麻醉(蛛网膜下腔阻滞、低中位硬膜外阻滞

30、)及部分全身麻醉。小儿麻醉(氯胺酮麻醉、基础麻醉等),多种麻醉技术联合麻醉等。2、可参考一、二级手术分级。3、协助上级医师实施部分二、三级麻醉权限。(二)高年资住院医师:二级麻醉权限1、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开展ASA1.E-11级病人的麻醉。亚专科常见手术麻醉,常见老年、小儿麻醉(硬膜外麻醉,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常见急诊病人麻醉,妊娠合并症的产科麻醉,部分心脏手术麻醉。支气管及双腔气管插管麻醉,高位硬膜外阻滞,纤维支气管镜、经鼻气管内插管麻醉,控制性降压,有创动静脉置管术等。2、可参考二、三级手术分级。3、协助上级医师实施部分三、四级麻醉权限。4、含一级麻醉权限内容。(三)低年资主治医师:三级麻醉

31、权限1、独立开展ASA1.H11级病人的麻醉。亚专科大、中手术的麻醉,病情较严重病人的麻醉(心功能不全、冠心病、高血压、呼吸道梗阻、合并肺部疾病、呼吸衰竭、创伤后湿肺及肝肾功能不全等),复杂颅脑外科手术的麻醉(颅内动脉瘤、巨大脑膜瘤等),复杂内分泌疾患病人的麻醉(肾上腺瘤、嗜铝细胞瘤、重症肌无力等),危重急诊病人麻醉(失血性休克、多发严重创伤等),重度妊娠合并症的产科麻醉,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的麻醉,心脏、大血管手术的麻醉等。困难气道的麻醉,控制性低温手术麻醉等。2、可参考二、三、四级手术分级。3、协助上级医师实施部分四级麻醉权限。4、含二级麻醉权限内容。(四)高年资主治医师:四级麻醉权限1、独

32、立开展ASA1.Hn级病人的麻醉。风险较高、复杂手术的麻醉,各种病情危重、诊断未明病人的麻醉。复杂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严重内分泌疾患病人的麻醉,心梗病史病人的麻醉,严重休克、严重脏器功能低下病人的麻醉,严重烧伤病人的麻醉。2、可参考三、四级手术分级。3、协助科主任和上级医师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新开展手术的麻醉及指导下级医师工作。4、含三级麻醉权限内容。(五)科主任,副主任、主任医师:五级麻醉权限1、负责ASAn-11级麻醉。负责危重、疑难、复杂、极高风险的病人的麻醉。2、负责指导各级医师操作疑难病人的麻醉及处置各级医师麻醉操作意外等。3、在科主任领导下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新开展手术的麻醉等。4、

33、含全部麻醉权限。二、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程序(一)麻醉医师可独立承担麻醉时,或麻醉医师根据前述有关条款需晋级承担上一级麻醉时,应当根据自己的资历、实际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等情况,书写述职报告,交本科室主任。(二)科主任组织科内专家小组对其技术能力讨论评价后,提交医务科。(三)医务科组织相关专家小组,对其进行理论及技能考核评估。(四)医务科复核认定后,提交麻醉资格准入考核小组(院技术委员会)讨论通过。(五)麻醉资格准入考核小组组长签批。(六)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结果院内公示。(七)医务科备案。三、监督管理(一)医务科履行管理、监督、检查职责;(二)按照本制度与程序对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进行准入和动

34、态管理(三)不定期检查执行情况,其检查结果将纳入医疗质量考核项目中;(四)对违反本规范超权限麻醉责任人一经查实,将追究科室负责人的责任,并按照医院质量考核的相关规定处理,由此引发的医疗纠纷,违规人员个人承担相应的法律和经济赔偿责任。麻醉医师能力评价与再授权制度及程序实施麻醉操作权限化管理,是确保麻醉安全的有效措施,是麻醉分级管理的最终目的。依据我院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的规定,对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实施动态化管理。一、麻醉医师能力评价:(一)麻醉医师能力评价时间为每年度复评一次。(二)评价标准:1、对本级别麻醉种类完成80%者,视为手术能力评价合格,可授予同级别手术权限;2、预申请高一级

35、别麻醉权限的医师,除达到本级别麻醉种类完成80%以外,尚同时具备以下条件:(1)符合受聘卫生技术资格,对资格准入手术,麻醉者必须是己获得相应专项麻醉的准入资格者;(2)在参与高一级别麻醉中,依次从辅麻到主麻做起,分别完成该级别麻醉5例者;(3)承担本级别麻醉时间满两年度;(4)承担本级别麻醉期间无医疗过错或事故主要责任(以我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结果为准)O3、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取消或降低其麻醉操作权限:达不到操作许可必需条件的;(2)对操作者的实际完成质量评价后,经证明其操作并发症的发生率超过操作标准规定的范围者;在操作过程中明显或屡次违反操作规程。二、工作程序:(一)科主任组织科内专

36、家小组,根据上述规定,对科室各级医师麻醉分级及麻醉范围(所称麻醉范围,系指卫生行政部门对我院核准的诊疗科目内开展的手术)进行梳理、讨论,制定新年度各级麻醉医师麻醉分级及麻醉范围,提交医务科;(二)医务科复核认定后,提交麻醉资格准入考核小组(院技术委员会)讨论通过;(三)符合申请高一级别麻醉权限的医师,书写述职报告,交本科室主任;(四)科主任组织科内专家小组对其技术能力讨论评价后,提交医务科;(五)医务科组织相关专家小组,对其进行理论及技能考核,讨论通过;(六)对取消或降低其麻醉操作权限的医师,科主任组织科内专家小组讨论,形成书面意见后,报医务科,医务科提交麻醉资格准入考核小组讨论通过;(七)麻

37、醉医师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结果院内公示。三、监督管理(一)医务科履行麻醉医师能力评价与授权工作的管理、监督职责;(二)对违反本规定的相关人员调查处理,并按照医院相关规定追究其责任。麻醉前病情评估制度一、麻醉前或临床诊疗前麻醉医师应亲自访视病人,同时对病人依据专业病情评估标准进行评估。二、麻醉前病情评估主要是针对病人在手术、麻醉诊疗行为中可能存在的医疗风险进行评估,重点关注疾病对手术麻醉的影响。麻醉前一天麻醉医师到病房访视手术患者(急诊或门诊手术麻醉医师接到通知后迅速到病房亲自询问病史与查体),以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资料为基础,以拟行手术、麻醉治疗操作为依据,对病人围术期诊疗过程中可能的风险

38、及后果进行评估。拟定适合的麻醉前用药、麻醉方式、麻醉药物与相关药物准备及应急方案。评估结果及其防范措施应当记录于病历中的麻醉前访视记录单。三、向病人及家属(法定代理人)有效沟通,耐心讲解麻醉方式可能存在的并发症及其防范措施和患者必须注意与配合的事项,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和解除患者的焦虑情绪。完成病人和家属(法定代理人)在麻醉知情同意书的签字手续。四、手术麻醉病人麻醉前病情评估以ASA病情评估为标准,ASA三级及其以上者应当按要求适时向上级医师汇报;科主任根据汇报情况,经与相关专业科室科主任沟通协商,确定麻醉前病历讨论或呈报医务科。五、新技术项目、临床教学和特殊危重手术应当由科主任审核,必要时上

39、报医务科备案。六、如发现术前病人准备不足或有麻醉禁忌症者,及时通知手术主管医师、本科室上级医师或科主任汇报,建议手术主管医师补足缺项和完善术前准备,必要时另行择期手术,以确保病人医疗安全。七、麻醉医师应当针对日常病人病情评估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提出完善措施,经科室质控小组讨论并由科主任呈报职能部门审批,定期修订麻醉及诊疗病人病情评估标准,以最大限度地维护病人安全。术前麻醉讨论制度依据卫生部及我院病情评估制度,结合麻醉科专业特点,制定科室术前麻醉讨论制度。一、麻醉前病情评估ASA1三1.及其以上者应当适时向上级医师汇报,科主任根据汇报情况,进行术前麻醉讨论。二、新技术项目、临床教学和特殊危重手术应

40、当由科主任审核,主管麻醉医师或上级医师参与手术科室进行的术前讨论,并记录在病历术前讨论中。三、麻醉前讨论会上,主管麻醉医师负责报告患者病情和麻醉方案,遇到疑难危重患者麻醉医师应重点讨论,并将讨论记录在案,必要时上报医务科和主管院长审核并备案。四、极高风险病人麻醉与诊疗需麻醉前讨论并有两名以上麻醉医师共同负责实施。五、麻醉前讨论的重点是麻醉方案选择和对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出积极的防范措施以及特殊病例的特殊处理。六、术前麻醉讨论内容记录在科室内术前麻醉讨论记录本并将主要内容记录在病历麻醉前访视记录单。麻醉知情同意书签字制度一、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为了维护

41、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结合我科实际,特制定本制度。二、麻醉知情同意书签字对提高麻醉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密切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为医患之间提供了法律依据,须作为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归档,要求认真填写完整。三、任何麻醉与手术必须具备麻醉同意书和手术同意书,缺乏任何一种均不能进行麻醉与手术操作。四、麻醉知情同意书的内容必须详细,包括麻醉意外和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等。五、麻醉知情同意书的解释及签字必须由具备执业医师资格的本院麻醉医师实施。六、麻醉前一天访视病人,进行麻醉前评估后,与病人及家属进行麻醉前谈话。麻醉前谈话内容包括术前诊断、拟施麻醉名称及方式、术中或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麻醉风

42、险及防范措施等。其后完成在麻醉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包括病人或家属和麻醉医师都签字。七、如果手术病人要求术后镇痛,需在麻醉同意书上有关位置签字;非手术病人要求镇痛,无论住院或门诊病人,均需签麻醉同意书。八、收到急诊手术通知单后,主管麻醉医师应立即到有关病房看病人,签麻醉同意书;紧急情况下,可一边准备抢救病人,一边通知病人家属到手术室,主管麻醉医师解释并签署麻醉同意书;急诊抢救插管、门诊手术等基础麻醉或门诊手术麻醉之前应签署麻醉同意书O九、患者本人无法签字或急诊、危重的患者拟实施抢救性的手术、输注血液及血液制品、实施麻醉时,在患者本人无法履行知情同意手续且与其亲属无法取得联系,或其亲属短时间内不能前

43、来履行有关手续,且病情不允许等待时,应由经治医师提出医疗处置方案,填写相关知情同意书,经科室或上级医师签署意见后,上报医务科或总值班,经医院领导批准后实施。十、发生下列情况(如需要改变麻醉方式,患者病情发生突然变化,特殊用药,严重的药物毒副反应等)时,可根据医疗需要与患者或授权代理人进行知情同意谈话并在麻醉同意书上记录和签字。十一、术中需给患者实行输血治疗前,应检查输血治疗同意书,如没有,则应向患者或其家属告知输血目的、可能发生的输血反应和经血液途径感染疾病的可能性,由医患双方共同签署输血治疗同意的医疗文书。麻醉医师术后随访制度一、术后次日麻醉医师随访病人,对神经、呼吸、循环、消化和泌尿系统进

44、行逐步观察和检查;(一)神经系统:头痛,感觉异常,意识状态(二)呼吸系统:气管插管后并发症,呼吸系统感染(三)循环系统:有无术后休克,心律失常,心绞痛等(四)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胀等(五)泌尿系统:有无少尿,尿闭,血色尿或尿潴留,原因多与低血压,血型不合输血和药物损害有关,均需记录,并观察其治疗效果。二、随访结果详细记录在麻醉后访视记录上,发现不良情况应继续随访。三、遇到与麻醉有关的并发症,应会同病房主管医师共同处理或提出处理意见,且随访至病人痊愈。四、如发生麻醉意外事故、差错等,应分析病情,协同处理,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讨论,并向医务科报告。五、每例麻醉病人,均要认真总结,以积累资料和总结经验、教训。麻醉不良事件无责上报制度一、不良事件是指由医疗活动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并发症、麻醉意外等。二、发生不良事件应及时逐级上报、并及时处理,必要时组织全科讨论。三、上级医师必须对下级医师的报告迅速作出反应,因上级医师的不作为引发的医疗纠纷或不良后果由其负全责。四、当不良事件引发医疗纠纷时,当事人应回避,其上级医师全盘负责处理,必要时科主任参与处理。五、对发生不良事件隐瞒不报造成的后果由其负全责,未造成后果一经发现,按医院质量考核办法进行考核。六、不良事件每月总结一次,科内进行讨论,尽可能的制定出相应持续改进措施,并向医务科上报。每年底进行分析、总结一次,并制定出相应持续改进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