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工作面过地质构造管理制度.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263399 上传时间:2022-09-1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工作面过地质构造管理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煤矿工作面过地质构造管理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煤矿工作面过地质构造管理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煤矿工作面过地质构造管理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煤矿工作面过地质构造管理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矿工作面过地质构造管理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工作面过地质构造管理制度.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煤矿工作面过地质构造管理制度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本队组掘进工作面过地质构造期间的生产技术管理,预防顶板事故,改善生产环境,减少地质构造对生产的影响,不断提高特殊地质条件下的安全高效生产水平,特严格按照采掘工作面过地质构造管理规定制定本制度。第一节基本规定第一条本制度中影响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的地质构造主要指:陷落柱、断层、褶曲、冲刷、顶板岩性变化段、黄泥构造、顶板破碎段、顶板淋头水段(包括含水构造)。第二条严格按照我矿负责采掘工作面过构造的生产组织管理。听从过构造领导组的科学决策,按照研究过构造的技术措施、组织措施,队组要认真落实。第三条针对地质测量部门对我队所施工头面的地质构造情况的预测预报;

2、队组技术员及时制定对过构造的各项安全技术措施、队组队长负责对安全生产任务的落实以及现场管理。坚持干部跟班上岗,每班必须有经验丰富的跟班队干在现场严格把关,保证安全和工程质量。第二节采掘工作面过地质构造评级管理一、评级标准掘进工作面:结合地质构造评级标准和巷道顶板管理难易程度、顶板岩性探测和矿压观测结果,构造区顶板管理的综合评定分为A、B、C三个等级。A级评定标准:含水构造区、煤巷半煤岩巷过陷落柱、落差2m以上(含2m)的断层和顶板破碎的褶曲,以及过构造前后10米范围的影响区域。B级评定标准:岩巷过陷落柱、落差2m以下的断层、褶幅大于15且顶板完整的褶曲、顶板岩性发生变化区域、顶板淋头水段。C级

3、评定标准:未揭露构造时,构造牵引区域巷道围岩节理发育、矿压显现明显、煤层松软,以及褶幅小于15。的顶板完整的褶曲、冲刷区。掘进工作面地质构造区顶板管理相应等级采取的程序及措施:A级:立即停止作业,对外围10米范围内的顶板加强支护,同时汇报调度,由矿调度下停产通知单并通知生产、地质、安监部门到现场踏勘,研究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矿分管领导同意后贯彻执行,矿调度下复产通知单后恢复生产。同时将措施按管辖权限报生产技术部或所属煤炭管理矿生产技术处备案把关。B级:立即停止作业,对外围10米范围内的顶板加强支护,同时汇报调度,由矿矿调度下停产通知单并通知生产、地质、安监部门到现场踏勘,研究制定专项安全技术

4、措施,同意后贯彻执行,矿调度下复产通知单后恢复生产。C级:立即汇报调度,矿、井区、队组技术管理人员于当班到现场确定安全技术措施,根据围岩变化情况调整支护参数和支护方式,队组及时观察顶板围岩状况,发生变化及时提升等级标准。确定为B级、C级的采掘工作面过构造区段要及时根据变化情况提升等级,并按相应措施执行。第二条一般要求1、 各单位采掘工作面揭露地质构造时,必须分系统及时上报集团矿生产技术部、总调度室、地质测量部。并将评级结果上传至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平台内的“顶板构造管理”系统中。2、 构造区域采用放炮工艺时,要安排有专长的打眼工或专业队伍进行作业,确保打、装、放的速度和效果。并对构造区设备采取挂锚

5、链、挂网、吊挂挡杆横木和立柱加皮带护套等有效的挡肝防护措施,确保设备安全,减少清肝量。第三节过构造顶板管理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1、坚持顶板地质构造预测预报、以预防冒顶事故为主的原则。各矿(矿)地质部门要定期进行采掘工作面的专项预测预报,探明构造的变化趋势,明确构造走向、倾向、角度、范围等,为顶板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生产技术部门要根据预测预报中地质构造的变化情况及时制定科学合理的措施,有效控制工作面片帮、冒顶事故的发生。2、坚持预防和处理冒顶事故时,以采取主动支护措施为主的原则。对于已探明的受断层、褶曲、陷落柱等地质构造影响的顶板破碎带及其边缘地带,以及揭露构造前和过完构造后1

6、0米范围的煤岩结合区域,必须超前采取打锚杆、锚索和注浆加固等主动支护措施,以及伸出伸缩梁、及时移架、支设贴帮柱和傲柱控制滚帮等及时支护措施,预防冒顶事故发生。具体支护形式、范围等要在专项措施中明确提出。3、坚持顶板地质构造分级管理、分类指导督查的原则。第四节掘进工作面地质构影响区域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1、地质构造影响区域外30米开始加强岩性探测和矿压观测。施工队组每个圆班使用锚索钻机钻探,构造边缘处顶板岩性发生较大变化时要取芯探测,探测深度不小于10米。矿压观测每10米一组(煤巷、半煤岩巷),设压力表和离层仪,观测频度每天不少于一次。2、构造外围10米开始严格执行物探和钻探措施,每探5米进3米。

7、揭露隐伏地质构造时立即停止作业,采取物探和钻探手段,补充构造外围巷道地质资料。3、对于矿压较大、变形严重的巷道,应采用21.6mm以上大直径锚索或金属棚进行补强支护。4、根据巷道围岩结构稳定性、顶板完好程度和矿压显现情况,采取全锚索支护、锚索+网+钢带和套棚联合支护或金属棚支护。5、含水构造、顶板破碎的挠曲、煤层节理发育和松软煤层等提前采取注浆加固措施。6、煤巷半煤岩巷过陷落柱,以及顶板破碎区打锚杆锚索困难时,必须采用金属棚进行加强支护。7、复合煤层托顶煤掘进巷道和15#煤下层巷道排排见锚索,每排不少于一根锚索,锚索紧跟煤头。8、巷道冒顶后原则上冒多高锚多高,不能打锚杆锚索时,要采用棚式支护。

8、采用棚式支护时,要构罗架木接顶,因特殊地质条件和动压影响不能接顶时,要铺设至少0.5m的缓冲层蓬顶通过,同时对蓬顶段的架棚采取防倒措施。9、根据工作面顶板实际状况针对性制定相应措施。第五节特殊地质条件技术管理1、特殊地质条件指工作面遇含(导)水构造、黄泥(流沙)、带压开采、煤层角度突然增大等非常态的开采条件。2、采掘工作面遇含水构造区、黄泥(流沙)时,必须经集团矿和有资质科研单位论证,针对性制定相应的措施。3、带压开采区的采掘工作面揭露地质构造前,必须严格执行阳煤集团“有掘必探、有采必探实施细则文件规定。4、采掘工作面顶板破碎带(区域)岩石段必须采取放小炮、煤层段采煤机割底刀、液压支架带压移架

9、等方式推进,最大程度的减少对顶板的破坏。第六节日常监督和现场管理1、采掘工作面揭露地质构造,要求必须立即停产,逐级汇报至矿分管领导,由分管领导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到现场了解情况,并结合生产技术管理规定、听取现场经验丰富的职工群众的合理建议,制定切合实际的安全技术措施,同时要制定相应的组织管理措施。严格贯彻落实后方可组织生产。2、过构造期间每班必须有经验丰富的队干到现场进行全面检查和指挥。检查人员进行检查后必须根据现场实际过构造情况提出评价和具有针对性的补充完善措施。检查要留有记录台帐,记录评估分析内容,补充完善或修改意见要及时传递到生产、地质部门进行审核,并存档保留。检查人员发现顶板有冒落危险,要

10、停止工作面生产,汇报矿相关领导和部门,由矿分管副总工程师及时组织现场察看并重新评级,研究制定方案、措施。检查发现措施不切合现场实际情况或执行措施效果不明显,同样也要汇报矿相关领导和部门,由矿分管副总工程师及时组织现场察看并重新评级,研究制定方案、措施。3、加强岩性探测和矿压观测日常管理,明确专门管理机构和负责人,制定管理制度,建立顶板岩性探测专用台帐,详细编制顶板岩性探测数据分析报表,矿总工程师对岩性探测分析进行审核签字后,及时将分析结果传达到生产科(部)和生产队组,根据岩性探测分析采取相应措施针对性的指导生产。4、采掘工作面要配备足够数量的支护器材,包括用于临时支护的支柱、坑木、钻机、锚杆、锚索、钢带、工字钢、金属棚、金属网等。同时配备一定数量的铁锹、镐、大锤、撬棍、千斤顶等救援工具,并建立基础台帐,以备应急救援时使用。第七节信息报送管理过完地质构造一周内,要编制过构造总结,上报生产技术部和地质测量部。内容包括:过构造计划、组织、生产任务完成、安全技术措施和配套政策落实、安全生产、各类事故统计、材料消耗对比、工资及人员出勤、经验教训等有关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