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儿童进行性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的治疗(全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儿童进行性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的治疗(全文).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2年儿童进行性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的治疗(全文)1概况进行性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是由于X染色体p2L2-p21.1上的DMD基因变异导致其编码的Dystrophin蛋白功能障碍所致的一种严重的X连锁隐性遗传肌肉病。依据其疾病发展及临床症状可分杜氏型肌营养不良(Duchennemusculardystrophy,DMD,OMIM#310200)以及贝克型肌营养不良(BeckermusculardystrophyzBMD,OMIM*300376DMD患儿因Dystrophin蛋白缺失,起病年龄早,四肢呈进行性肌力减退及肌肉萎缩,未经治疗的DMD患儿多在青春期早期失去行走能力,中位死亡年龄在25岁
2、左右。DMD患儿需要多学科、多系统管理,其治疗包括药物治疗、运动功能康复、呼吸系统及心脏疾病治疗、外科矫形、营养管理、心理关怀以及晚期的支持治疗。近年来,DMD疾病修正治疗进展迅速,包括外显子跳跃、针对无义突变的通读、迷你蛋白基因转导以及基因编辑等治疗手段,其中已有部分药物,如EtePIirSen、GolodirsenxViltolarsenxTranSIarna等在少数国家批准上市。此外还有许多药物正在临床试验阶段。但是目前由于疾病修正治疗可及性的问题,临床上对DMD治疗的常规药物仍是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X目前GC在国际上DMD治疗中的应用逐年递增数据显示在美国GC
3、应用从1991年19.6%增长至2005年44.1%102017年欧洲TREAR-NMd项目研究结果显示GC在欧洲DMD群体中应用已逾50%2o尽管关于GC的规范应用已在国内多个指南与共识中提出,然而国内只有不足40%的医生会给DMD患儿处方GCz其中只有23%的医师应用GC符合共识规范3o因此,为规范国内儿科医师应用GC治疗DMD,本文依据国内外最新指南及共识就常见问题提出相关建议4-8JO1.1 流行病学DMD/BMD患儿男性多见,在男性新生儿中DMD发病率为1/93371/3599,国内为1/4560,BMD发病率为1/250OOO1/277785,9o有症状的女性携带者为1/100OO
4、O1/45Oo(HloL国内无明显地域差异。1.2 临床特点DMD患儿DyStrOPhin蛋白完全或严重缺失,症状重。根据其自然病史特点,可将DMD的病情进展分为5个阶段,依次是症状前期、早期独走期、晚期独走期、早期不能独走期以及晚期不能独走期6Jo在症状前期大多数患儿主要表现为运动发育延迟,一般没有明显步态异常,可有腓肠肌肥大,血清肌酸激酶(serumcreatinekinase,sCK)多高于正常值1020倍以上。部分患儿可单纯因体检发现肝功能异常、肌酶增高或阳性家族史而被早期诊断。多数患儿于34岁(一般在5岁前)开始出现肢体无力,进入早期独走期,其四肢肌群以近端起始逐渐萎缩,行走姿势异常
5、,呈鸭步、踮脚,仍可爬楼梯,腰椎出现前凸,SCK在此阶段可达峰值。7岁左右患儿病情进展加速,进入晚期独走期,跑步、爬楼梯等运动功能逐步丧失,部分患儿可出现膝关节挛缩甚至骰关节的半脱位或脱位。当患儿下肢肌力进一步下降时,开始进入早期不能独走期,大部分在910岁(少数可于8岁前)丧失独立行走能力,但仍可保留独坐、扶站或短距离扶走等运动能力,并开始出现渐进性脊柱侧弯,腓肠肌逐渐萎缩。此阶段可无明显心脏症状,但辅助检查超声心动图、心脏磁共振成像(MRI)可提示心脏结构及功能异常。在晚期不能独走期阶段(通常在1415岁后)患儿开始失去独坐能力,双上肢活动逐渐受限,并出现心肌病以及呼吸功能障碍、夜间低通气
6、、睡眠呼吸紊乱等,往往因肺部感染而诱发呼吸系统和(或)心脏循环系统衰竭,最终死亡。此外,DMD患儿可合并非进行性认知障碍,如智力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学习困难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BMD患儿仍保留少量Dystrophin蛋白表达或表达功能异常蛋白,与DMD相比起病年龄晚,多在515岁出现症状临床受累程度相对较轻。BMD患儿运功功能倒退较为缓慢,一般在青春期仍能保持独立行走能力。心脏受累是BMD患儿主要临床表现绝大部分患者存活年龄超过50岁。女性携带者常无临床症状,部分携带者可由于X染色体双等位基因纯合突变或非随机失活等机制而出现症状。其症状一般较轻微,与BMD患Jq目类似,53%的女性携带者有
7、SCK升高;27%会出现心肌受累,表现为左心室扩张或扩张型心肌病;19%可出现上肢及肩胛带肌为主的轻中度肌无力11-1202GC治疗DMD的建议2.1 GC治疗的意义GC可以有效延缓运动功能丧失,降低脊柱侧弯风险,稳定肺功能、延迟心肌病进展和提高生存率。2.2 GC适应证及应用时机GC治疗DMD为超说明书用药,治疗前应结合患儿年龄,充分评估其肌肉功能、潜在风险以及目前运动发育水平,并与患儿家长充分沟通及签署知情同意书。对于年龄小于2岁或运动发育仍在进步的患儿,不建议使用GC治疗。若无明显禁忌证,早期独走期患儿经评估如已经进入平台期或倒退期,与家长充分沟通后建议应开始使用GC治疗。近期部分研究结
8、果提示13,早期使用GC可延迟运动功能减退,因而少数临床医师会在患儿3岁时开始使用GCz但其有效性尚未确定。对于病程进入中晚期已经丧失行走能力的患儿,GC使用的获益尚无确切定论。有研究显示2,8,14,GC可预防脊柱侧弯及稳定心肺功能,但患儿合并严重肺部疾病或心力衰竭时,使用GC可能会带来更多副反应,因而需要诊治医生进行充分的个体化评估。对于BMD患儿,其运动发育虽然较正常儿童缓慢,但仍有持续进步。尽管有研究报道了GC在BMD患儿中可能有维持肌肉功能、延长行走时间及保护心肺功能的作用,但其结果需更多高质量临床数据证实15-16o考虑到GC在BMD患儿中获益与风险尚不明确,因而暂不建议BMD患儿
9、使用GC。2.3 GC使用种类国内外指南对GC使用的种类尚无明确推荐,大多数以使用醋酸泼尼松为主。地夫可特(Deflazcort)是一种新型糖皮质激素,属于甲泼尼龙的衍生物,2017年2月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成为第二个被批准治疗DMD的药物。较常用的醋酸泼尼松而言,其所导致的不良反应更小,特别在体重控制方面,但有增加白内障的风险。然而,地夫可特费用较高,增加了DMD患儿家庭经济负担,且尚未在国内上市,目前国内使用并不广泛。此外,目前有一种GC的替代物Vamorolone,与GC结合在同一受体上,可以改变其下游活性,具有与GC相同的抑制肌肉细胞炎症作用,同时可以减轻GC所产生
10、的副反应17,目前尚在临床试验b阶段,有一定的应用前景。2.4 GC使用剂量推荐醋酸泼尼松(或醋酸泼尼松龙)使用剂量为0.75mg(kgd),地夫可特的等效剂量为0.9mg(kgd对于不能独立行走患儿,醋酸泼尼松剂量应减为0.30.6mg(kgd应用GC时,应定期监测患儿不良反应以及评估潜在风险。如无明显不良反应,醋酸泼尼松最大剂量可达30mgd(地夫可特36mgd如使用GC后出现不耐受和严重不良反应,用量减少25%33%,并于1个月后再重新评估。重新评估后,如仍无法耐受,用量可再减少25%醋酸泼尼松最小有效剂量为0.3mg(kgd)0如仍无法耐受甚至准备停用激素,可考虑改用间歇疗法,即醋酸泼
11、尼松0.75mg(kgd),使用IOd停10或20do如主要不良反应为体重增加或行为异常,可考虑周末疗法,即周六、周日各服用醋酸泼尼松5mg(kgd间歇疗法和周末疗法不作为常规推荐。2.5 GC使用疗程及减停使用GC应长期坚持,不能随意减停,同时注意补充钙剂、维生素D及钾,与家长充分沟通并进行卫生宣教,控制患儿饮食并适量运动。长期使用GC会导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抑制。因此患儿如需停用时,要逐渐减停,避免出现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或肾上腺危象。GC减停应遵循PJNiChOIoff激素减停协议18:每2周减量20%25%;减量至接近生理剂量时醋酸泼尼松3mg(m2d),地夫可特3.6mg(kgd)时改为服用氢化可的松12mg(kgd),分3次服用;接着每2周减量20%25%至氢化可的松2.5mg隔日一次,维持2周后减停;在停用GC的3个月后进行ACTH刺激试验,如皮质醇峰值VitD检测。如25(OH)-VitD水平为2031nmolL时,应口服补充25(OH)-VitDIOOOIU,每日2次,如低于20nmolL时,剂量应增加至2000IU,每日2次,3个月后复查血25(OH)-VitD水平,同时建议补充膳食钙及鼓励负重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