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专业群建设规划.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264408 上传时间:2022-09-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专业群建设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汽车专业群建设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汽车专业群建设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汽车专业群建设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汽车专业群建设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汽车专业群建设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专业群建设规划.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汽车专业群建设规划一、需求论证(一)行业背景1 .汽车行业背景分析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获得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中国汽车产销20XX年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最新统计显示,2013年、20XX年中国汽车产销量继续蝉联世界第一。20XX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超过2300万辆,截至20XX年底,整个汽车售后服务市场规模将超过7000亿元,截止20XX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到1.54亿辆,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达到1.05亿辆。国家统计局统计的20XX年112月的的汽车整车行业的产量2300万台,同比增长1.7%,而整车行业产值24609亿元,增长6.2。汽车行业的利润

2、表现仍是较好状态。据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汽车消费量占全球总消费量的13N左右,仍维持全球第一大市场的地位。汽车产销量的快速发展及汽车市场需求的变化为汽车服务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同时随着我国私人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汽车售后服务市场的发展空间将日益扩大。随着汽车保有量的高速增长,与之配套的汽车售后市场也将成为一个庞大的“黄金”市场。伴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维修业在维修观念、维修制度、维修力量、作业方式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维修服务成为社会焦点,维修行业面临新的挑战。2 .维修行业发展现状国家统计数据随着汽车产量的不断增长,新车销售的利润不断下降,每年下降的比率约为25$

3、。这种新车销售利润迅速下降的现象,并不是意味着汽车工业正在走向衰退,实则意味着汽车行业正逐步走向成熟。从汽车工业的整个产业链来看,在发达国家,新车下线后的检修、配件、金融、保险、二手车销售等服务利润占到整个汽车产业链全部利润的80%。智联招聘一项统计显示,20XX年汽车行业招聘数量从年初就呈现出上升趋势,每月的人才成交量都在3000人左右。图1显示了20XX年汽车行业从业人员招聘成交数量比例。可以看出其中售后人才占比例为接近一半,汽车维修行业对于售后人员的需求是巨大的。售后人员48%辅售人员31%管理人员12%其他人员9%图1汽车行业各岗位招聘数量情况图2对于汽车后市场人才需求分析表明,市场保

4、养维修以57$位居第一,其次是售后服务顾问21$,装饰/美容8*,培训23汽配8舟和信贷4$。从人才的需求类型可以看出,维修企业对于汽车运用与维修行业的学生需求集中于机械维修和服务顾问方向。保养维修 售后服务顾问 装饰美容 培训 汽配口信贷保险图2汽车后市场人才需求岗位情况3.汽车维修行业从业人员现状(1)汽车维修人员来源情况分析维修人员招收以社会招聘最多,直接到汽车培训学校招聘的企业占到30%,排第二位,比例略低于社会招聘;委托专业学校定向培养的方式比例也较高。汽车维修人员来源情况如图3所示。由此可见校企合作开设订单班的委托培养方式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口社会招聘 学校招聘口委托学校定向培养口招

5、收学徒 其他 对手公司挖人图3汽车维修人员来源情况(2)汽车维修人员年龄情况分析汽车维修人员年龄情况分布如图4所示。19岁以下3:50岁以上40Yg岁1j%4D30-39岁2觎图4汽车维修人员年龄情况分布(3)汽车维修人员学历情况分析高中(含技校和职高)学历的维修人员最多,占到62,的比例;而从学历上看,4S店人员的学历层次相对较高,修理厂和小型修理部的人员的学历相对较低。汽车维修人员学历情况分析如图5所示。学历分布细分企业类型学历分布口小学及以下初中口高中(含技校和铲高)口大学(含大专)大学以上图5汽车维修人员学历情况分析(4)汽车维修人员工作性质分类分析从工作性质分类总的情况看,一线维修工

6、人的比例占78$,经营管理人员占22$;4S店和快修连锁店的经营管理人员比例略高于维修厂。汽车维修人员工作性质分类如图6所不O工作性质分类细分企业美媛工作性质图6汽车维修人员工作性质分类(5)具有专业技术职业资格情况具有专业技术职业资格的维修工占77%,其中中级工最多,占52%O具有专业技术职业资格证书比例如图7所示。初毋工中娼工口嘉改工口雄修技加高银斑脩阅手专业技术职业资格不具有专业授本职图7具有专业技术职业资格证书比例综上比较分析,汽车维修及相关行业突出矛盾是人员素质远远满足不了行业发展需要,由于经过系统学习的汽车维修专业人员供不应求,导致大量未经任何培训的人员进入汽车维修行业。主要存在下

7、列问题:高等级技能人才比例偏低。以具备技术等级证书的技术工人为样本比较,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及以上(含技师、高级技师)比例为28$/40$/9$(发达国家为15*50*35Q;抽样的一、二类企业中,尚有231的从业人员不具备任何技术等级证书;三类企业中技术等级的比例更远远低于上述数据;工人文化程度偏低。初中/高中/专科及以上的比例为12$/62$/21$(发达国家为20$/40$/40$);工人技术水平偏低。从抽样样本看,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技术工人9心其中年龄在50岁以上者占氏且绝大多数知识结构老化,难以适应现代汽车维修新技术;参加过职业技术培训的维修工占67$的比例,在参加过职业技术培训的

8、维修工中,参加过长期技术培训的维修工占67$,参加过短期技术培训的占33N。在三类维修企业中,这一比例更低。4.汽车维修行业面临的形势(1)汽车保有量迅猛增长,维修需求增幅明显。XX市交管局消息,截至20XX年底,全市汽车保有量389万辆,仅次北京。2013年以来,XX每日(工作日)平均新上牌汽车1874辆。汽车进入家庭步伐加快,维修服务成为社会焦点,维修行业面临新的挑战。(2)汽车技术含量不断提高,维修作业方式发生根本变化。汽车维修由机械修理为主稍带一些简单电路检修的传统方式,逐步转向依靠电子设备和信息数据进行诊断与维修,对维修技术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次调查到的各类汽车企业共有15家,

9、分别为汽车一类维修企业10家,占被调查对象的67$,二类维修企业5家,占33$,汽车4S店7家,占47如通过调查15家企业,企业反映汽车部分中职学生年龄较小,担心不能独立完成任务,但是企业对毕业生需求较大,特别是高技术人才,因此只有提高汽车专业学生层次,高职院校毕业学生年龄结构相当较为合适,高职院校应该培养成高级维修工,提高汽车维修企业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二)专业建设优势本专业已有40多年的办学历史,目前为省级重点专业,国家中职示范专业,技工教育系统的品牌专业。1 .设施设备先进目前,本专业建立了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拆装学习站、汽车底盘构造与拆装学习站、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学习站、汽车定期维护二

10、学习站、汽车悬架及转向系统检修学习站、汽车自动变速器学习站、汽车发动机机械维修学习站、4S模拟实训基地、汽车车身电气学习站、汽车动力电气学习站、汽车传动系统维修学习站、汽车制动系统维修学习站等16个“基于工作过程一体化教学”的学习站,实训设施设备齐全,功能完备,技术先进,如汽车空调冷媒加注机、四轮定位仪、动平衡检测仪、解码仪等设备处于国内技术领先地位。2 .校企合作初见成效学校重视校企合作,开展定单培养。多年来本专业与东风日产、奇瑞汽车、上汽通用、福田康明斯等汽车制造厂商和区域内汽车后市场集团化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在校内双方共同投资,建成了上汽通用、福田康明斯、马立可等培训基地,开展订单培养,取

11、得很好成效。3 .师资力量雄厚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83人,其中全国“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及省级学术带头人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校级5人,校级专业带头人4人,正高级职称3人,高级讲师(副高级)17人,讲师29人,高级工程师5人,高级技师8人,技师26人,通过上海大众、东风日产、奇瑞汽车培训认证的师资7人。建立了一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稳定兼职教师11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5N以上,其中骨干教师均从汽车维修企业转岗过来,已形成一支具备较高素质和较强教研水平的师资队伍。4 .教学成绩突出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改革,本专业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生职业资格考证合格率达到93$以上,学生就业率为95舟。学生参

12、加全省比赛获汽车空调维修、汽车维修基本技能团体和个人一等奖,多次代表省参加国家级比赛,并获得国赛获三等奖。5 .社会服务能力强专业与的企业形成深度合作关系,取得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承担上海通用、东风日产、东风悦达起亚等品牌的一级经销商员工培训。为省行业人员进行从业资格培训和鉴定,培训鉴定考试认证达10000人次以上。将通过学校实训基地信息化平台,更深度地参与区域内行业企业的技能工艺的研发和绿色环保研究,成为企业应用性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二、建设目标紧密围绕成渝经济区对汽车维修行业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加强与“上汽通用”、“东风日产”、“福田康明斯”等知名企业的深度合作,拓展与主机厂和

13、集团企业的校企合作,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深化“订单驱动、工学交替、分类培养”的“1.5+l0.5”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订单驱动、工学交替、分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基于工作过程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环境,优化学习站教学组织形式。使学生的能力培养更加贴近企业生产实际,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轨。打造专兼职结合的“双师型”优秀教师团队;进一步完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建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库;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使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在同类中职学校中的示范作用得到充分的体现。(一)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目

14、标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改革根据汽车行业对从业人员岗位能力的要求,结合行业标准,深化“订单驱动、工学交替、分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订单驱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形成了“培养方案共商、课程体系共定、师资队伍共培、教学过程共管、实训基地共建、校企文化共融”的运行模式。(二)课程体系建设目标通过对汽车维修行业和汽车维修企业调研,以行业和企业人才需要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贯彻以人为本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创新改革课程内容,根据汽车修理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建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项目化课程体系,与企业共同开发,形成“由浅到深、内容完

15、善、对接紧密、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重点建设IO门优质课程及课程标准,并编制其教辅材料。构建“教、学、做“合一,践行能力标准、课程体系、职业证书和从业资格证“四位一体”的培养模式。(三)教学资源库建设目标利用学校专业教学资源库网络平台,建设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核心课程的数字化资源库,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建立学生自主学习平台,促进师生学习交流,并在中等职业学校中推广使用,实现信息共享。为相关产业领域在岗人员提高和更新技能提供在岗培训,为满足个体多样化学习需要提供服务。(四)师资队伍建设目标计划在2年内培养专业带头人1名,骨干教师5名,双师型教师10名,专业兼职教师8名。建成以专业带头人为龙头,骨干教

16、师为基础,兼职教师为辅助,教学水平高,职业素质好,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学团队。(五)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目标创新“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运行机制,主动寻求合作伙伴,与省内外知名汽车企业在办学形式、人才培养、技术支持、岗位轮训等多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形成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为学生顶岗实习广开门路,为企业“量身订做”所需的人才。成立校企合作运行工作小组,形成并完善校企合作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情感沟通等运行机制。三、建设思路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的需要,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为基础,以“基于工作过程一体化”的课程

17、体系为重点,将综合职业素质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改善教学条件,努力培养职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技能型人才。(一)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出发,结合汽车车身修复专业建设的实际情况,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名企引领、按岗培训、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重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和学习能力培养,密切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立足校企资源共享、互利共赢,促进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紧密结合,整合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和职业鉴定等功能,提升本专业的建设水平,推动教、学、

18、做合一,全面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专业能力,为本行业输送高技能人才。(二)推进基于职业活动导向的项目化课程体系建设组建由企业专家、教育专家和学校教师组成的课程开发小组,在对汽车维修企业工作过程进行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对工作岗位的职业活动分析、操作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分析,建立基于职业活动的项目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将典型的职业活动转化为学习领域式的项目化课程内容,建立本专业基于职业活动导向的项目化课程体系。在课程开发中,对每一个职业活动导向的项目课程进行工作任务分解,建立子项目系列,并将每一个子项目所包含的态度、技能、知识要求组合成综合的课程内容,确定课程教学大纲,并在此基础上组织教材开发。(三)加快师资

19、队伍建设积极培养专业带头人,启动建设校内名师工作室,加大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注重提高教师的德育工作能力、专业教学能力、实训指导能力等综合素质。聘请具有汽车车身修复专业从业经验的企业专家、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四)强化校企合作继续加强校企合作,调整优化专业指导委员会,成立校企合作运行工作小组,搭建产学研合作的桥梁,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走进企业,为企业提供服务,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完善制度,创新机制,建立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四、建设内容(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1 .制订企业认可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围绕汽车运

20、用与维修岗位工作能力需求,深入企业调研,借鉴与“上汽通用”、“福田康明斯”合作的经验以及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按照教育规律建立“订单驱动、工学交替、分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基于职业活动导向的项目化课程体系,实现人才培养目标。2 .优化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课程改革(1)构建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完善项目式教学的专业课程改革根据汽车维修职业能力阶次递进培养的需要,遵循课程开发的原则,在汽车专业建设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按照“以胜任职业岗位需要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用人单位要求为质量标准”和“学习领域型”课程的开发步骤,在职业岗位和和典型工作任务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工作任务的

21、难易程度、工作任务出现的频率,结合教学资源的整合,形成“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课程结构,制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施性教学方案与课程标准,构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基于乘用车机电维修、商用车维修等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中,基础课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体现针对性,突出应用性,凸显实用性。(2)引入标准化的学生技能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在评价目标上,一改传统的根据课本与教师来确定评价目标的做法,而是着眼于就业,根据企业对学生的社会能力、汽修专业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要求来确定考试目标。在评价形式上,通过理论考试和现场操作的项目考核、综合考核等方式对学生的专业知识

22、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在评价内容上,除了教材中学生应掌握的理论知识外,还引入汽修企业的真实维修工作任务,开展以任务项目为导向的汽修技能考核。在评价主体上,改变以往教师作为单一评价主体,采取“教考分离”的方式,使学生、教师、企业专业人员都成为评价的主体。(3)在教学过程管理中引入“7S”管理模式针对目前汽修企业普遍流行的现代管理模式,我们在开展项目教学过程中引入了以“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和节约(saving)”为内容的“7S”管理模式,使学生一出校就能适应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提高学生的就

23、业竞争力。3 .加强优质项目课程建设,更新专业教学内容根据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基于工作过程核心能力的培养目标,结合汽车维修企业的最新技术发展,通过校企合作,将汽车发动机结构认识与拆装、汽车底盘结构认识与拆装、汽车二级维护三门课程作为优质项目课程来建设,突出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克服原有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内容陈旧、知识更新缓慢、片面强调学科体系完整,不能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弊端。每门项目课程建设均包括课程标准、插件教材、教学课件、试题库、习题库、实施办法、实施环境、评价指标和考核办法等方面的内容。学校通过和企业合作力争将三门项目课程的插件教材在二年内编写完成并在校内使用。4

24、 .建立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组建经验丰富的教学团队来完成汽修专业学习领域中其它项目课程的课程标准、插件教材和教学课件的编制工作,同时与企业合作开发包含“汽车发动机、底盘、电气、二级维护、车身修复与涂装”等内容的汽修仿真教学软件一套;在此基础上,利用校内网络,建设以教学课件、专业资料、视频资料、技术动态为主的信息教学资源库,使广大师生共享教学资源。并计划2年内新购汽车运用与维修的专业图书1800册、电子图书1.5万册,同时从相关汽车维修企业引入汽车维修手册等技术资料,来增强和扩充教学资源库建设。5 .完善校内实训基地,改善实训条件按照现有专业教学规模和学生人数,结合项目教学的运作方式,在两年内完善校

25、内汽修实训中心,将真实工作环境引入到教学中。其中包括:福田康明斯商用车培训中心、技能大赛集训中心、马立可校企合作培训中心等培训中心。6 .加强师生技能训练,提高技能竞赛水平针对目前日益重视的师生技能竞赛,结合学校实际,把抓好师生技能训练、提高技能竞赛水平放到重要工作位置。以技能考核带动技能教学,从而促进学生整体技能水平的提高。坚持学校一年一度的技能节、每学期的“技能考核周”、职业技能鉴定考核“三位一体”的技能竞赛和考核策略,坚持“以考促学、以赛促教”,努力提高师生技能水平,积极推进专业建设工作。(二)师资队伍建设对专职教师通过以企业实践、技术服务为纽带,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与科研能力;以国内外进

26、修为途径,加强教师教学业务能力培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同时聘请一定数量的企业行业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形成一支“专兼结合、双师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1 .加大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力度。从现有专任教师中培养专业带头人2名,其中1人从事汽车机电维修方向,1人从事商用车技术方向。计划每年专业带头人到国内相关院校或企业调研1次,及时掌握国内同类专业的建设情况和汽车技术的发展状况;选派专业带头人到汽车技术发达、职业教育先进的德国等国家进行进修、培训,学习先进的职教理论、专业建设理念和提高专业技术水平。2 .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确定和培养46名骨干教师,使其教学水平突出、科研能力强、具有一定教研教改能力。(

27、1)通过鼓励骨干教师脱产或半脱产进行学历提升,使其获得硕士学位。(2)有计划开展校内及有同类专业的兄弟学校之间的教学观摩活动,全面推广“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提高骨干教师教学水平。(3)通过借助汽车领域知名品牌企业,要求骨干教师每23年必须脱产到国内汽车制造厂或汽车维修企业交流实习半年,以丰富实践经验,提高实践技能。(4)积极参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行业企业主办的各类师资培训和技能大赛,锻炼和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5)与企业深度融合,积极开展教师与企业员工技术交流活动,共同提高整体素质。(6)依托国家培训项目,有计划选派骨干教师到汽车技术发达和职业教育理念先进的学校进修培训,学习先进

28、的职业教育理念和应用技术,引领汽车专业的建设和发展。3.积极促进专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化。全面培养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使其具有与汽车维修行业合作、编写专业教材和进行汽车专业技术研究的更强能力。(1)通过组织教师参加技能鉴定培训,使其获得技师证书或高级技师证书。(2)落实专业教师假期下企业实习制度,要求专业教师每年假期下汽车企业实习20天以上,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3)落实专业教师假期校本培训制度,要求专业教师每年假期参加校本培训20天以上,努力提高专业教师教科研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4)通过开展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完善教师到企业轮训机制,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师队伍“双师”素质。4.聘请企

29、业技术骨干任兼职教师。分年度有计划的聘请行业、企业技术骨干68名作为兼职教师,形成一支“技高、德优、善导”的兼职教师队伍,构成“技能熟练,善于引导,效果明显”的教学团队。(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1 .校企合作管理平台和合作制度建设我校与东风日产、福田康明斯等多家企业建立深度校企合作,建立推动机制,从职责上促进校企合作的有效推进和组织实施;建立合作机制,提高校企合作的深度和效率;建立激励机制,从管理制度上调动师生积极性,增强责任意识;建立就业机制和评价机制,吸纳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与评价,将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通过长效机制建设,有力地推进校企双方合作办

30、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不断深化内部管理运行机制改革,增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促进地方经济社会与中等职业教育的和谐发展。2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分年度与多家企业深度融合,以汽车销售公司、汽车维修服务站为主,与其签订接受学生顶岗实习协议,建设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40多家家。校外实习基地满足可同时接纳我校750名左右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的需求。五、保障措施为达到预期的建设目标,按时、保质完成各项建设任务,确保各项建设工作有序进行,拟采取以下保障措施:(一)制度保障加强制度建设,注重过程管理。严格执行建设目标和过程管理并重的原则。加强包括专业负责人、各项建设目标负责人管理制度,制定校内外实训基地管理办法等。在年度建设目标与进度的基础上,再制定学期目标与进度。与此同时,实行建设目标负责人自查、与工作实施小组督查制,强化进度管理,严格控制进度,确保按期、高质完成建设任务。(二)组织保障为了加强专业建设的管理与领导,在校国家示范学校建设项目管理领导小组领导下,成立由校领导、专业部领导、专业负责人、专业骨干教师等组成的重点支持专业建设领导小组与工作小组。1 .领导小组组长:成员:2 .工作小组责任校领导:责任人:项目人员:(三)资金保障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预算三年共投入经费800万元,使专业建设得到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