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方案-大型活动体育赛事开幕式.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264836 上传时间:2022-09-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疫情防控方案-大型活动体育赛事开幕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疫情防控方案-大型活动体育赛事开幕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疫情防控方案-大型活动体育赛事开幕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疫情防控方案-大型活动体育赛事开幕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疫情防控方案-大型活动体育赛事开幕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疫情防控方案-大型活动体育赛事开幕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疫情防控方案-大型活动体育赛事开幕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庆祝某项目“倒计时100天”主题活动暨某地省“群众性品牌运动”推进大会疫情防控方案为进一步做好疫情期间某地省“庆祝某项目“倒计时100天”主题活动暨某地省“群众性品牌运动”推进大会工作,坚决杜绝启动仪式现场出现疫情,切实保障参会人员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某地应对疫情工作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实施意见和省体育局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结合某地目前的防控措施,特制定本方案。一、总体原则(一)坚持“参会人员至上”原则。将参会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切实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工作各项要求。(二)坚持“属地管理”原则。根据举办地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结合具体活动特点,科

2、学研判疫情防控风险,审慎有序推进。(三)坚持“谁主办、谁负责”原则。按照“一活动一方案”的要求制定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四)坚持“简化活动流程”原则。减少现场参与群众。全面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确保活动平安有序。(五)坚持预防为主原则。提高防范意识、落实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急储备工作。对各类可能引发新冠疫情的风险及时进行分析、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六)坚持联防联控原则。活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指挥和协调,指导活动主办单位、承办单位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切实做到关口前移,将疫情防控潜在风险阻挡在活动前。做好“人防”、

3、“物防”和“技防”,聚焦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3个重点,紧盯报到、人员住地、属地交通、活动场地4个关键环节。实施“全流程闭环管理、全员核酸检测、全部验证准入、全面环境消毒、全程可追溯”5项重点措施。执委会各部门完善联防联控机制,按照预案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出现疫情确保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二、活动基本情况(一)活动名称:庆祝某项目“倒计时IOO天”主题活动暨某地省“群众性品牌运动”推进大会(二)组织机构:主办单位:承办单位:执行单位:(政府采购方式产生)参会人员:预估约200-300人。参加活动人员需要进行14天中高风险旅居史排查并签订承诺书,活动

4、前提供2日(48小时)内核酸检测报告。(三)时间地点:202X年10月27日。主会场:某地人民广场分会场:各市(含定州、辛集市)、雄安新区。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四、防控措施(一)活动前1 .主办单位(1)主办单位相关组织人员及执行人员在抵达活动场地前14天内没有中、高风险地区旅行史,没有确诊或疑似人员接触史,14日内居住小区无确诊病例,体温正常且无其它身体不适,并携带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方可进行报到。(2)原则上建议采取“点对点”的交通方式,直达活动现场。(3)所有组织人员、执行人员及参会人员需携带48小时内核酸检测报告。(4)活动期间,参加活动人员必须全程佩戴口罩,人员保持一

5、定距离。2 .承办单位(1)加大环境卫生治理。对活动现场及周边环境卫生进行彻底清理,增加对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消毒频次、清洁频次,活动现场配备免洗手消毒凝胶等消毒用品。(3)加强工作人员管理。活动现场做到不扎堆、不聚集,做好体温监控,在活动区域全程佩戴口罩。3 .参会人员管理(1)参会人员及工作人员在活动前14天内没有中、高风险地区旅行史,没有确诊或疑似人员接触史,14日内居住地无确诊病例,体温正常且无其它身体不适,方可正常参加活动。(2)参加活动所有人员持“健康码”、个人健康状况承诺书到现场报到,体温测量合格后方可进入会场。(3)从严加强人员管理。所有人员要做到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4)参加活

6、动人员报到时需携带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5)抵达活动现场后,严格遵守活动现场疫情防控管理规定,不得随意摘下口罩,人员不聚集。(二)活动中1 .主办单位(1)加强对现场组织人员管理。进入活动现场须全程科学佩戴口罩。及时将发烧发热等可疑症状情况向活动主办方和承办方报告。(2)加强媒体工作人员管理。媒体工作人员应在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要求的情况下开展工作,活动期间全程科学佩戴口罩,活动现场内禁止饮食。(3)以上所有人员应保证在活动当天进行体温检测,体温合格者(低于37.3。C)方可进入主会场。2 .承办单位(1)组织参会人员安全报到。要明确参会人员旅途防护要求,加强与公安、交通、卫生健康等部门沟

7、通,做好人员统计,优化细化落实报到方案和报到流程。(2)落实参会人员检测制度。承办单位应配备足够数量的工作人员,严格落实所有入场人员检测体温、信息登记的措施,实行“健康绿码”准入制。未戴口罩和体温37.3。C以上者不得入场。如发现有疑似新冠肺炎早期症状(如发热、乏力、干咳、腹泻等)和异常情况人员,立即启动应急预案。(3)简化活动仪式环节。严格保持社交距离在一米以上,做好现场管理。(4)在活动现场各体验区,加强人员管理,间隔互动体验。(5)活动期间所有办赛人员要严格按照疫情防控具体要求,避免人员聚集、人员接触等。(6)在活动现场醒目位置公示疫情防控责任人基本情况和联系方式。(7)所有活动相关工作

8、人员上岗前均需进行体温测试,体温低于37.3。C方可上岗。(三)活动后活动后所有人员配合流行病学调查。如疾控部门怀疑在活动期间有新冠肺炎疫情传播,主办方和承办方应提供相应人员的所有信息(比如行程、联系方式、身份信息、密切接触人员信息等),并配合做好相应人员的流行病学调查。对所有工作人员、参会人员密切关注医学观察,跟踪了解有关健康情况信息并做好备案登记。五、疫情突发事件应急物资准备和应急处置措施(一)应急物资准备1 .活动现场区域设置发热临时隔离点。2 .测温枪、水银体温计、消杀设备、消毒液、口罩、一次性手套、手部消毒液(凝胶)、洗手液、消毒湿巾、封闭式垃圾桶等。(二)突发事件报告及信息发布1

9、疫情防控与医疗救治部接到疑似病例、确认病例信息,第一时间向活动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汇报,启动预案,配合属地疾控机构开展防控工作;2 出现疑似病例、确认病例后,活动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准确及时下达应急指令,及时向市卫健委报告,配合市卫健委安全有序组织人员疏散、隔离、检查。3 主办方和承办方配合市委宣传部做好信息发布和舆情管控,按规定要求,依法、及时、准确发布突发事件信息,引导舆论,避免引发社会恐慌。(三)突发事件分级三级:活动参与人员无异常症状;二级:活动参与人员出现发热等新冠肺炎疫情可疑症状(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密接人员);一级:活动参与人员中发现确

10、诊病例。(四)突发事件响应措施1.三级响应措施:按照正常疫情防控要求组织实施活动2.二级响应措施:(1)第一时间报告活动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对其本人迅速采取隔离措施。(2)尽快安排就诊。将疑似病例或密接人员送至指定发热门诊就诊排查。(3)扩大排查范围。对疑似病例或密接人员的密切接触者进行暂时封闭管理和健康监测,直至医院出具排查结果,同时进行风险告知,如出现发热、干咳等疑似症状时及时报告。(4)及时安排疑似病例和密接人员相关活动场所的消杀工作。(5)及时报告结果。如经检测,确定并未感染新冠状肺炎,组委会与市委宣传部就事件进行通报,并做好舆情应对与处置;解除人员封闭管理措施。(6)如确诊,转入一级响

11、应措施。3 .一级响应措施:(1)第一时间报告活动疫情防控领导小组。(2)活动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根据活动进程(活动前、活动时、活动后)做出终止活动的决定,并由主办方和承办方各部门配合执行做好人员管控和物品保管。(3)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直接领导开展一级响应处置措施。(4)活动参与人员积极配合隔离检查。(5)活动参与人员积极配合疾控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6)活动参与人员疏散隔离后,疾控机构专业人员对活动现场进行消毒。(7)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根据疫情溯源、流调情况开展进一步的排查和检测工作。(五)突发事件响应终止突发事件响应终止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的通知为准。六、建立熔断机制活动相关人员如出现有疑似新冠肺炎早期症状(如发热、乏力干咳,腹泻等),活动立刻暂停,并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继续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