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低血糖容易与一些疾病混淆介绍.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265104 上传时间:2022-09-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低血糖容易与一些疾病混淆介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2低血糖容易与一些疾病混淆介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2低血糖容易与一些疾病混淆介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2低血糖容易与一些疾病混淆介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2低血糖容易与一些疾病混淆介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低血糖容易与一些疾病混淆介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低血糖容易与一些疾病混淆介绍.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2低血糖容易与一些疾病混淆介绍低血糖症是糖尿病治疗进程中出现的后果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当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后及时补充葡萄糖能够快速缓解症状,使病情趋于稳定。但因部分患者低血糖症状表现不典型,很容易导致误诊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造成患者心脑重要脏器的损害,甚至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熟悉低血糖的机制避免低血糖的误诊,熟悉低血糖的发生机制是前提。低血糖症为血糖水平低于正常范围时出现的临床症状,临床表现多样化、不特异,分为自主神经兴奋症状和神经系统受损伤的两大症候群。其主要机制为:脑部细胞的能量来源主要为葡萄糖,由于血脑屏障及脑部的生理结构,脑部细胞的葡萄糖储存有限,每克脑细胞储糖2.53.0m

2、olL,只能保持正常的生理需要,当患者发生低血糖后,脑部细胞供能不足,引起生理功能障碍,表现为皮层抑制,进而引起皮层中枢的抑制。患者表现为精神异常、意识出现问题,丧失了行为能力,进而出现烦躁、瞳孔放大、抽搐等行为;当脑干抑制的时候,患者可出现呼吸抑制、血压降低、高热及昏迷、瞳孔缩小等现象。患者表现为精神异常、意识出现问题,丧失了行为能力,进而出现烦躁、瞳孔放大、抽搐等行为;当脑干抑制的时候,患者可出现呼吸抑制、血压降低、高热及昏迷、瞳孔缩小等现象。发生低血糖时,交感神经兴奋,患者肾上腺素释放增加,可出现心悸、多汗;儿茶酚胺类物质的分泌可引起患者冠状动脉收缩,降低了心肌细胞的氧气供应,患者可表现

3、出心律失常;对于心肌细胞而言,葡萄糖是主要的功能物质,且需求量较大,当低血糖心肌功能不足时,患者可出现心动过缓及传导功能减低;低血糖可诱发心肌存在的潜在的异位兴奋灶,导致患者出现期前收缩、心房纤颤及室上速等异位心率,容易被误诊为冠心病。低血糖误诊为脑血管疾病患者表现以脑功能障碍为主时被误诊的比例最大。这类患者并无明显的典型症状,多表现为意识障碍、语言功能障碍、反应迟缓、定向力丧失等。诊断时多偏重于神经系统查体,误诊为脑血管疾病,特别是当老年患者有脑血管病史时极易被误诊。还有部分患者就诊时无症状表现,但医师仅凭经验和主观臆断而造成了误诊。加之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脑血管意外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动脉硬化和

4、高脂血症等,这就从客观上造成容易将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为主要表现的糖尿病低血糖误诊为脑血管意外和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尽管老年低血糖与急性脑血管病相似,但其多有皮肤温度低、在餐前或餐后较长时间发病、有低血糖诱因,接诊时应针对性地观察和询问病史,及时为医生提供重要诊断依据。患者出现疑似急性脑血管病的症状、体征应常规监测血糖,以提高低血糖的早期诊断,早期救治,减少误诊。低血糖误诊为精神疾病有些患者由于糖尿病病史较长或患有自主神经病变,或服用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导致交感神经及肾上腺髓质反应迟钝,低血糖时未出现交感神经受累症状,而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出现抽搐,临床上易误诊为癫痫而服用抗癫痫药物,给

5、患者造成痛苦和不必要的经济负担。癫痫发作时可有意识丧失,意识障碍等,且癫痫发作有反复性,刻板性和无规律性,其发作间期和发作期脑电图易见特异性异常波出现(痫样放电),发作时T殳无明显血糖降低改变。而低血糖症发作间期脑电图一般为正常,发作期以弥漫性不规则慢波为主。而低血糖患者发作形式每次发作不完全一样,持续时间不等,而不象癫痫症状刻板,持续12min左右(除癫痫持续状态低血糖误诊为冠心病”有些患者具有冠心病高危因素及好发年龄,无明显神经系统体征,而以心脏表现为主,心慌、胸闷、出汗、心电图上存在ST-T的明显改变,首诊易误诊为冠心病、不典型的心绞痛发作。但是冠心病的诊断除有心绞痛、心慌、胸闷症状、心

6、电图改变外,还应有冠心病发病诱因、运动负荷试验(十),以及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有75%以上狭窄才能诊断。单纯心电图ST-T改变,不能诊断。植物神经、电解质、交感神经亢进等因素均能影响心电图ST-T改变;此外冠心病发作时间不固定,发作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即可缓解;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大多数迅速缓解,这些都有助于与伴/心脏症状低血糖的鉴别。误诊原因分析低血糖临床表现复杂是被误诊的首要原因,其次是对低血糖脑病认识不够,这说明对低血糖的认识缺乏系统性。对低血糖脑病认识不够、伴发病干扰、降糖药治疗知识欠缺、非糖尿病低血糖认识不足和增加降糖作用的因素认识不足主要和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欠缺有关,也是造成低血

7、糖被误诊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医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不强,具体表现为病史采集不仔细、对低血糖主观重视不足、客观检查干扰、临床观察不足和含糖药误治有效等。低血糖误诊的预防低血糖的诊断标准为血糖低于2.8mmol/L,表现多种多样,从无症状到抽搐、昏迷危及生命。其发生不仅与血糖降低的程度有关,还与血糖下降的速度、持续时间及个体对药物反应的耐受性有关。为避免误诊,应注意以下几点:加强对低血糖症的学习,掌握其发病机制、病因及临床表现。接诊患者时应详细询问是否有糖尿病史,是否出现过类似反应,了解其应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情况,以及近期饮食情况、运动情况。尤其是遇到不明原因的昏迷时,应先考虑有石氐血糖昏迷的可能,同时应在第一时间对此类患者行随机血糖检测,以提高低血糖的早期诊断率。加强糖尿病患者的管理,密切监测血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改变饮食结构和合理运动减少低血糖发生,住院病人一般监测5点或8点血糖,睡前血糖的监测可避免夜间低血糖的发生,老年人如睡前血糖低于6.7mmolL,需调整降糖药物或适当进餐。此外,对老年患者应适当放宽血糖的上限,一般空腹血糖7.8mmolL,餐后血糖ll.lmmol/L。在临床上凡遇到老年人出现意识障碍、局灶神经症状、精神异常及抽搐发作等中枢神经功能不全时,均应快速行末梢血糖测定,然后决定是否做颅脑CT检查,这样可提高疾病的快速确诊率,避免误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