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读后感:读《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有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创读后感:读《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有感.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读书笔记】我们比天才差了一点底气一读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有感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听到“勤能补拙”“笨鸟先飞”“天道酬勤”等这样的道理。说这些道理的人,总是强调努力、勤奋的意义,却没有十分有底气地向我们百分之百地保证:我们足够努力就是天才!看了安德斯艾利克森(AndersEricsson)和罗伯特普尔(RobertPool)所著的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一书,我觉得普通人比天才差了一点底气。什么样的底气呢?一、“1万小时”练习的底气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所有人都以为杰出源于天赋,天才却说:我的成就源于正确的练习!”书中对于“正确的练习”的阐释,提到了练习的时间,认为“要成为大
2、师所需要的练习时间远大于1万小时,如在国际比赛中获奖的钢琴家,他们投入的时间可能超过了2万小时”。想成为大师,练习时间要以“万”为单位。但是,我们平常有多少人能坚持这样的“万”呢?然而,坚持了这样“万”小时练习的人,都成了伟人,于是,这些伟人们就留下了这些有底气的名言:“没有加倍的勤奋,就既没有才能,也没有天才”,“天才就是这样,终身努力,便成天才”(门捷列夫);“什么是天才!我想,天才就是勤奋的结果”(郭沫若);“天才就是最强有力的牛,他们一刻不停地一天工作十八小时”(勒南);“天才出于勤奋”(高尔基)二、“有目的”的练习的底气很多从业20年的医生比刚从业几年的医生要差,因为,”只有刻意的练
3、习对水平才有提高,无目的的练习对水平的提高并没有太大的帮助”。德拉克罗瓦也曾说:“天才总应该伴随着那种导向一个目标的有头脑的不间断的练习,没有这一点,甚至连最幸运的才能,也会无影无踪地消失。”这个“有目的”,包括练习的动力、认真、热爱、专注投入和开拓创新,等等。木村久一认为:“所谓天才人物指的就是具有毅力的人、勤奋的人、入迷的人和忘我的人。”他肯定了毅力、勤奋、入迷、忘我在练习中的作用。“在热情的激昂中,灵魂的火焰才有足够的力量把造成天才的各种材料熔冶于一炉”,司汤达则是肯定了热情在练习中的作用。“天才不过是不断的思索,凡是有脑子的人,都有天才”,莫泊桑则是肯定了思索在练习中的作用。总之,不论
4、是因为热爱而练习,还是因为练习而变得入迷、忘我,我们都要在练习中明确我们练习的“目的”,在明确目的中不断改善、进步,从而一步一步地迈向成功。这也正如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书中所说的:“如果你在走神,或者很放松,甚至只为了好玩,你不可能会有进步。专注和投入至关重要,因此,制定明确的目标,把练习课程的时间缩得更短,是更加迅速的提升新的技能水平的最佳方式。”三、“走出舒适区”的底气我们都追求安逸、舒适,但是“对于任何类型的练习,如果你从来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区,便永远无法进步。”而且“人越有天才,他面临的任务也就越复杂,越重要(阿斯米尔诺夫)O在任何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行业或领域,要想成就一番事业,
5、致力于变成业内的杰出人物,都需要付出许多年艰苦卓绝的努力。梅兰芳就曾说过,“我是个拙笨的学艺者,没有充分的天才,全凭苦学。”布莱克也认为天才是要经历磨练的:“修凿可以使道路平直,但只有崎岖的未经修凿的道路,才是天才的道路。”我们在努力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困难,我们也经常会给自己找一些借口,这正如书中所描绘的:我们经常误认为“只有少数一些人才能在特定的领域中获得成功,只有那些逻辑思维清晰和擅长数学的人才能进入数学领域;只有那些有运动细胞的人才能进入体育领域”。这种想法,使得我们有借口,不去追求我们原本可能真正喜欢做、也许还很擅长的事情。书中给我们清醒地指出了“相信天生才华的危险”:人们觉得那个孩子是音盲,那他绝不会去学习演奏乐器或者学唱歌;人们觉得那个孩子不擅长数学,那他就不会对数学感兴趣。等他们长大以后,他们也就相信了自己的确学不好,这就是自证预言,人们先入为主的判断,会影响人的行为,以至于这人判断最后真的实现。“过度相信天生才华,往往使人们假设有些人生来就具有某方面的天赋,而另一些则不具备”,而这一切都只是“假设”而已,这种“假设”也就成了我们缺乏底气的一种表现。“最杰出的人是那些在各种有目的的练习中花了最多时间的人”,让我们用“X万小时”“有目的”的练习的底气“走出舒适区”,为自己成为“天才”而喝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