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疫情防控一日工作手册.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265924 上传时间:2022-09-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园疫情防控一日工作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校园疫情防控一日工作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校园疫情防控一日工作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校园疫情防控一日工作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校园疫情防控一日工作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校园疫情防控一日工作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园疫情防控一日工作手册.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学生(一)在家及上学途中1 .在家测量体温,若体温异常,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不得带病返校。2 .使用肥皂或消字号洗手液,用流动水采用“七步洗手法”洗手,洗手后正确佩戴口罩。3 .建议步行或乘坐私家车上学;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务必全程佩戴口罩,不与他人交谈,与他人保持合理间距,途中尽量避免用手触摸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物品。4 .乘坐校车回校的学生,上车前必须进行体温检测,体温正常者方可乘车回校。在乘校车返校期间务必全程佩戴口罩,可佩戴一次性手套,不与他人交谈,保持合理间距,途中尽量避免用手触摸车上物品。5 .学生分批错时、错峰上学。6 .用手触摸眼睛、鼻腔、口腔等部位之前必须先洗手。(一)进入校园

2、1.学生间隔1米以上,排队依次进入校园。2 .自觉接受体温检测,体温正常者方可进入校园,进入学校后立刻进行洗手消毒,并按指定路线回教室。3 .若发现体温异常者,将其带往临时隔离室,用水银温度计复测腋温,询问临床症状及流行病学史,并做好登记。如该生伴有发热、干咳、乏力、气促及胸闷等可疑新冠肺炎症状,且14天内有疫情重点地区旅居史或途经史或有与确诊、疑似病例接触史时,应立即报告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启动校园疫情防控应急处置预案;如该生无流行病学史,通知家长来校带其前往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及时就诊。4 .学生离开后,由专人对隔离室进行消毒。5 .做好学生的就医跟踪,并通过晨检上报系统做好因病缺勤

3、登记。(三)晨、午检和上课期间1 .上课期间,学校清洁人员对操场、卫生间、走廊等公共场所进行消毒。2 .教室保持通风和卫生清洁。咳嗽、打喷嚏时用弯曲的手肘或纸巾遮住口鼻。3 .课桌椅保持间距最大化。4 .组织上好体育、音乐课。合理规划课程内容,减少大范围体育活动,避免班级之间超范围接触;音乐课以欣赏为主。5 .暂停走班教学、兴趣小组活动等混班教学课程。6 .做好实验室值班值守、巡检工作,确保实验室安全。使用过的实验品、手套、纸巾、口罩以及其他废物按规定分类放置于专用垃圾袋进行处理。7 .提前合理安排功能教室(如音乐室、舞蹈室、电脑室、实操室等)的使用,做到不同班级不连续使用同一教室,公共课室每

4、批学生使用后应消毒一次。8 .如学生在上课期间出现发热、干咳、乏力、气促及胸闷等症状,由任课老师将其带往临时隔离室,用水银温度计复测腋温,询问临床症状及流行病学史,并做好登记。如该生伴有发热、干咳、乏力、气促及胸闷等可疑新冠肺炎症状,且14天内有疫情重点地区旅居史或途经史或有与确诊、疑似病例接触史时,应立即报告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启动校园疫情防控应急处置预案;如该生无流行病学史,电话通知家长来校带其前往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及时就诊。该班级学生带离教室后,发热学生离校后,学校派专人对教室、隔离室、学生行进路线均进行消毒。(四)课间活动1.教室保持通风透气和卫生清洁,不在公共场所吐痰,上厕所

5、前后要洗手。2 .上下楼梯进行分流引导,指定各班上下楼梯的进出口位置。3 .课间佩戴口罩,适当、适度活动,杜绝课间追逐打闹,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间距。不到其他班级串门、聚集。4 .减少接触门把手、扶梯、电梯按钮、共用教室课桌椅等,保持勤洗手、多饮水。用手触摸眼睛、鼻腔、口腔等部位之前必须先洗手。(五)午休1 不混班午休。2 午休期间全程佩戴口罩。3 保持室内通风,关闭空调。4 午休管理人员必须为本校教职员,督促学生午休期间不得交流,不得在校外托管机构午休。5 出现学生发热、咳嗽等症状时立即停止午休,并启动疫情防控预案相关流程处置。(六)放学1 .严格执行错时错峰放学制度,严禁拖堂或以其它原因滞留

6、学生。2 .学生放学回家不在外逗留;建议步行、骑行或乘坐私家车上学;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务必全程佩戴口罩,不与他人交谈,与他人保持合理间距,途中尽量避免用手触摸公共交通工具上物品。3 .回家摘掉口罩后马上洗手、消毒。用手触摸眼睛、鼻腔、口腔等部位之前必须先洗手。可把钥匙、文具等使用消毒湿巾或75%酒精擦拭,挂在阳台上吹风。二、教职员工(一)上班前。若出现发热、干咳、乏力、气促及胸闷等症状,应佩戴口罩并及时就医,避免带病上班。(二)上班途中。洗手后佩戴口罩;建议步行、骑行或乘坐私家车上班;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务必全程佩戴口罩,不与他人交谈,与他人保持合理间距,途中尽量避免用手触摸公共交通工具上

7、物品。(三)进入校园。佩戴好口罩,间隔1米以上,排队依次进入校园;自觉接受体温检测,体温正常方可进校门,立刻进行入校洗手消毒;若体温异常,及时到医院就诊。(四)入室办公。保持办公区环境干净卫生、空气流通。人与人之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佩戴口罩。保持勤洗手、多饮水,坚持在进食前、如厕后严格洗手,用手触摸眼睛、鼻腔、口腔等部位之前必须先洗手。(五)教师上课。教师在校期间必须全程佩戴口罩,与学生保持1米以上距离;键盘、对讲机(麦)等设备,上课前后使用75%浓度的医用酒精擦拭消毒。如上课时教师出现不适症状,立即报告教导处和校医,做好防护,校医引导其到隔离室进行下一步处置。该老师已上课的班级,班主任将班级

8、相对隔离,学校清洁人员对该教师进入过的教室、办公室、隔离室以及行进路线进行消毒。(六)批阅作业及分发材料。批阅学生作业,分发学生作业、器材.、资料及其他用品前后均需洗手,批阅及分发过程,建议佩戴手套。(七)教师课间运动。适当、适度活动,保证身体状况良好。(八)就餐。分时段错峰就餐,避免扎堆;餐前餐后要按七步洗手法洗手,用手触摸眼睛、鼻腔、口腔等部位之前必须先洗手;错位就坐,不与他人交谈,保持合理间距;饭后立即佩戴口罩。(九)参加会议。确实需要参加会议或集体活动时,按相关要求做好防控措施。倡导以视频会议形式组织会议,控制会议时间,保持室内开窗通风。会议结束后对场地、设备进行消毒。(十)下班路上。

9、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口罩,途中避免与他人交谈,与他人保持合理间距,回到家中摘掉口罩后首先洗手消毒。手机和钥匙使用消毒湿巾或75%酒精擦拭。居室保持通风和卫生清洁,避免多人聚会。(十一)其他职工1.安保人员。安保人员每天自觉进行自我健康监测,若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应佩戴口罩并及时就医,避免带病上班;工作时须佩戴口罩,并与师生保持安全距离;认真询问和登记进入校园人员状况并测量体温,严控外来人员进入校园,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保持勤洗手、多饮水,坚持在进食前、如厕后严格洗手,用手触摸眼睛、鼻腔、口腔等部位之前必须先洗手。2.临时职工。所有临时工作人员每天自觉进行自我健康监测,若出现发热、干

10、咳、乏力、气促及胸闷等症状,应佩戴口罩并及时就医,避免带病上班;工作时须佩戴口罩,并与师生保持安全距离;工作时须佩戴一次性橡胶手套,工作结束后洗手消毒;用手触摸眼睛、鼻腔、口腔等部位之前必须先洗手。三、学校(一)日常性预防1 .加强物资储备。每天核查学校库存,实时做好物资使用、预算采购的计划。2 .学校按指引搭建帐篷设置3个临时隔离室,分别用于发热、干咳、乏力、气促及胸闷等可疑新冠肺炎症状教职工和学生,以及其他患病教职工和学生的临时安置,避免交叉感染。隔离场所应远离教学和生活区,设立醒目的“临时隔离室”标识,帐篷内放置必要的物品。3 .校园保洁和消毒工作。根据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新冠肺炎预防控制工

11、作指引,对物体表面(地面、扶手、门把手、课桌椅、体育器材等)、公共场所(课室、图书馆、实验室、宿舍和隔离室等)、室内空气等每天学生离校后进行消毒,校门口处增加消毒地垫,每天做好各类教学和生活、工作场所的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4 .组织体温检测。学校密切监测师生健康状态,落实晨午检制度,每日至少两次检测体温(学生居家每日至少三次检测体温),并做好登记,体温异常者,应及时按体温筛查、转运和跟踪处置指引操作。5 .开展缺课登记。严格执行学生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制度,每天14:OO前将学生因病缺课信息上报。6 .开展卫生防疫宣传和教育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传教育,普及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知识,教育

12、学生掌握“咳嗽礼仪”和“七步洗手法”。7 .做好心理咨询。开展心理疏导、咨询工作。8 .建立信息日报告制度。建立健全校内有关部门和人员、学校与家长、校内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家校沟通机制,完善信息收集报送渠道,保证信息畅通。(一)早上进校期间1.师生入校:对所有进入校园的教职工、学生进行体温测量,体温异常者一律不得进校;做好师生错峰入校安排,避免短时间内聚集人员太多;开放多个晨检通道、设置排队间隔(1米以上)标识,避免人员拥挤;监督所有人员必须佩戴好口罩才能进入校园,进入学校立刻进行洗手消毒。2外来人员:疫情防控期间,学校要严格管理流动人员进入校园,无关外来人员一律不得进入校园;如外来人员来访,必

13、须学校同意后登记相关信息(身份信息、身体健康状况、近期旅居史、出入原因等),测量体温正常后,双方佩戴口罩,在指定接待室接待。(三)上班上课期间1.单人单桌,保持间距最大化。课堂教学时师生要佩戴好口罩,教室做到开门开窗通风。合理安排教学各环节,避免教学活动中的人员聚集。2 .开展健康宣传教育和课间活动。学校充分利用微信、广播、触控一体机等平台,利用晨会、班会、体育课等时间,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普及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知识。3 .师生集会。学校在疫情防控期间,不组织校内各种大型师生集会。减少集中开会,确实需要召开会议,务必控制会议时间,会场须开窗通风,会议结束后要对场地进行消毒。4 .课间活动。年

14、级组督促学生上、下课期间必须佩戴口罩;课间不得人员聚集,追逐打闹,适当、适度活动;保持办公区、教室环境清洁卫生、通风换气。5 .校园公共场所和设施设备消毒管理。每日至少一次对教室、实验室、图书室、厕所等公共场所和相关设施设备进行预防性消毒,并加强通风换气。公共上课场所(如音乐室、舞蹈室、微机室)每进去一批学生应消毒一次。6 .废弃口罩收集和消毒处理。防疫期间,摘口罩前后做好手部清洁,废弃口罩放入指定垃圾桶内,每天至少一次使用含氯消毒剂对垃圾桶进行消毒处理。(四)用餐1.倡导分散就餐,避免就餐人员聚集,坚决禁止围餐、聚餐,严禁师生员工外出聚餐。2 .值日教师采用送餐制,不集中到外就餐。3 .就餐

15、前不拿下口罩、就餐后立刻佩戴口罩。就餐时要求学生保持距离,不交流。(五)做好应急处置管理1 制定学校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预案,一旦出现疫情,立即启动应急处置预案。2 师生员工病愈或隔离期满后,要严格执行返校证明查验制度,凭证明材料复核确认后方可回教室上课。学生因病或隔离期间缺课,学校应对学生开展网络教学、补课,对于因病耽误考试者,应安排补考,不应记入档案。四、家长1 .给孩子准备充足、合格的一次性医用口罩。2 .观察孩子的身体状况,有无身体不适(感冒、发热、干咳、乏力、气促及胸闷等症状),若有不适,应让孩子居家观察休息,及时就诊,并如实报告班主任。3 .餐前餐后,督促孩子规范洗手,特别提醒孩子在用手触摸眼睛、鼻腔、口腔等部位之前必须先洗手。4 .接送孩子时正确佩戴口罩。建议步行或乘坐私家车接送,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务必全程佩戴口罩,途中不与他人交谈,保持合理间距,避免用手触摸车上物品。5 .在指定区域接送孩子,不聚集,与他人保持一定间距。6 .保持家庭卫生,家里开窗通风,做好相关消毒工作。7 .督促孩子科学学习、自主学习,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障睡眠,保持良好的心态。8 .向孩子宣传防控知识,教育孩子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9 .合理安排孩子饮食,加强体育锻炼。保证充足营养、均衡饮食,食物种类丰富多样,适量多饮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