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县乡统计队伍建设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277163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市县乡统计队伍建设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xx市县乡统计队伍建设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xx市县乡统计队伍建设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xx市县乡统计队伍建设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xx市县乡统计队伍建设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市县乡统计队伍建设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市县乡统计队伍建设调研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X市县乡统计队伍建设调研报告加强基层队伍建设,提高统计执行力,不仅是推动统计事业改革发展、保证统计数据质量的需要,也是当前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提升统计服务水平的迫切需要。今年以来,市统计局调研组就我市基层统计干部队伍建设问题,深入全市11个县区和22个乡镇街道进行专题调研,分别邀请县区统计局中层以上干部和乡镇统计员140余人进行专题座谈,并进行了专项问卷调查。总体上讲我市基层统计队伍建设成效明显,统计机构不断完善,干部队伍日益壮大,干部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但是,随着统计事业的发展和统计改革的深入推进,繁重的统计任务与有限的统计干部队伍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加强基层统计队伍建设日显紧迫。一、基本情

2、况20XX年底,全市县区统计机构在编工作人员共202人,聘用人员12人。在编人员中,行政编制有IlO人,事业编制有92人。从学历看,研究生学历2人,占1%;本科学历86人,占42.6%;专科及以下学历114人,占56.4%。从年龄结构看,50岁以上44人,占21.7%;40-50岁71人,占35.1%;30-40岁57人,占28.2%,30岁及以下30人,占15%。从职称看,高级职称1人,占0.5%,中级职称61人,占30.2%,初级职称25人,占12.4%,其他115人,占56.9%。220XX年底,全市乡镇、街道统计机构编制人数282人,实际人数304人(专职人员70人,兼职人员234人)

3、,其中在编行政人员282人,事业编制人员13人,聘用人员9人。从年龄结构看,50岁以上6人,占2%,40-50岁34人,占12.1%,30-40岁29人占29%,30岁及以下160人,占56.9%。在走访调研过程中,我们时时为基层统计队伍的勤奋敬业和孜孜不倦的精神所感动,深深为统计干部队伍无私奉献的崇高风尚所感染,可以说统计基层队伍是一支值得充分信赖和特别能战斗的优秀团体。概括起来讲,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一是工作绩效好。全市11个县区统计局平均仅有18人,225个乡镇街道统计站平均不足1.3人,面对艰巨繁杂的统计工作任务,基层统计干部坚持统筹兼顾,不等不靠,学会“十个手指弹钢琴”,克服重重困难

4、,各项工作任务得到圆满完成。二是整体素质高。全市县区统计队伍中76%以上是党员,他们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勤奋敬业,吃苦耐劳,是统计队伍的骨干和楷模;统计队伍素质高,全市县区统计队伍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85%,拥有中高级职称人员占职工总数的31%,为推动统计改革事业发展和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服务奠定了坚实的人力基础。三是服务意识浓。在完成日常统计工作的基础上,统计部门坚持以大局为重,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加强预测预警分析,为党委政府准确判断经济形势、科学决策提供针对性强、参考价值高的咨询建议。积极参与党委政府各项绩效考核,扎实开展专项民意调查,有力地推进了党委政府有关重大决策部署的有效贯彻落实。四是奉

5、献精神强。由于统计工作任务重,时效性强,加班加点是统计人员的家常便饭;对统计工作知晓度不高,统计对象工作配合差,大型普查和统计调查困难重重;统计地位不高,办公条件差,联系工作和上门服务时常面临冷言冷语等不利环境。统计人员带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讲条件,不讲价钱,甘于吃苦,乐于奉献。每年大部分县区统计局被评为年度先进单位,大批乡镇统计员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江华县统计局局长安青由于业绩突出,连续三年被县委、政府评为“服务经济社会突出贡献奖”。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干部队伍活力不够。一是由于身份制约,干部职工积极性受影响。目前,县区统计部门存在计算站、民调中心、普查中心、农调队等事业编制,且不是

6、参照公务员管理,造成干部职工同工不同酬和提拔使用困难的问题,挫伤了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据统计,全市县区统计部门事业编制人数达92人,占总人数的45.5%,差不多是半壁江山,因参公问题没有解决,干部职工怨气不少。二是干部交流不畅,统计干部成长慢。据统计,220XX年至今县区统计部门提拔交流副科以上领导干部仅有7人,基本上是内部提拔或解决待遇;县统计局局领导平均年龄45岁,八成以上局领导长期在统计部门任职没有变动。三是统计环境不优,统计工作支持度不高。表现在统计数据取得难,尤其是在大型普查、联网直报时社会配合度差,统计人员经常吃闭门羹;统计执法难,尤其是对虚报瞒报企业单位处罚难,行政干预大,缺乏有

7、效手段;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统计人员的酸甜苦辣得不到舒缓。(二)基层统计人少事多矛盾比较突出。一是日常事务繁多。目前,县区乡镇统计部门基本上要面对两个上级部门(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调查队),工作量大,日常事务多。据统计,县区统计局每月、季、年平均需要上报日常统计报表17套、42套、73套。乡镇街道统计站每月、季、年需要上报农业报表、工业报表、劳动力报表、商业报表等统计资料。同时,还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组织开展人口普查、经济普查、农业普查,以及各专业和地方安排的专项调查和抽样调查,无论工作量还是工作难度都非常大。二是调研考核任务繁重。这是统计部门出彩的机会,也是统计部门压力所在。统计部门在搞好日

8、常统计工作的同时,还需要抽出大量时间和精力搞好各项调查研究,为党委政府形势判断和科学决策提供有益参考,推动党委政府重大决策事项的落实到位。据统计,去年11个县区共撰写统计分析、统计信息和调研报告154篇。每个县区参加党委政府组织的绩效评估、新型工业化、招商引资、为民办实事、小康监测、县域经济、重点项目等考核工作达7项之多。三是人员编制明显不够。据统计,全市H个县区统计局共有在编工作人员202人,平均每个统计局只有18人,除去领导、办公室等后勤人员,真正做统计业务工作的人员不到10人,不少县区业务人员要从事2-3个统计专业,如果遇到经济普查、农业普查、人口普查等大型普查人手捉襟见肘。如中心城区所

9、在地冷水滩区统计局编制20人,实有18人,扣除2名长期病假人员和1名长期外借人员后仅有15人,与其他市州和县区比,人少事多的矛盾尤其典型。四是人员结构不优。由于机构改革等原因,统计队伍近年进入较少,换血不充分,导致年龄老化、青黄不接问题突出。据统计,全市县区统计部门35岁以下的干部职工仅有44人,占总人数的21.7%,45岁以上的达到136人,占总人数的67.3%。(三)基层统计力量十分薄弱。一是机构不健全。目前,全市大部分乡镇街道虽然名义上均设立了统计站,但基本上是挂靠在党政办,或者与其他部门合署办公,基本上没有独立的机构、场所、人员、经费,职能仅是应付上级达标考核和简单满足工作需要。据统计

10、,全市乡镇街道挂牌成立统计站的有225个,专人专职开展工作的仅有50个左右。二是专职人员少。乡镇统计站力量明显不足,专职人员少,兼职成为常态。全市乡镇街道统计人员总计295人,平均每个乡镇街道不到1.3人。在这295个统计人员,专职人员只有70人,兼职人员达225人,占76.3%,导致统计主业得不到重视,统计时间得不到保障,统计质量堪忧。三是人员不稳定。目前,乡镇街道统计员绝大部分不是统计编制身份,多为党政办人员兼职,加之统计工作繁锁复杂,只要主客观上一有机会,统计工作调整成为不二选择。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乡镇街道新进人员基本上先安排搞统计,而且变换频繁,有的乡镇统计人员一年几换,队伍极不稳

11、定,无法保证统计工作的连续性。四是考核不到位。目前,县区政府绩效评估大多没有将乡镇统计工作纳入考核范畴,同时,县区统计局也没有有效手段对乡镇统计员进行考核,导致乡镇统计工作得不到党委政府的重视,统计机构运转不畅,统计人员变动频繁,工作质量不高。(四)工作待遇相对较差。一是办公条件相对较差。据统计,H个县区统计局均在政府办公楼办公,大部分乡镇街道统计站没有独立的办公场所,基本上是挂靠上班;公务车辆少,难以满足工作需要,平均每个县区仅有1台车,平时下基层和企业主要靠自己想办法;信息化建设跟不上,有的县区电脑老化且明显过少,尤其是乡镇、街道无法满足联网直报和农业统计工作的需要。二是专项经费安排不足。

12、有的县区由于财政紧张,加之统计部门没有收费权,罚没款返还少之又少,导致统计专项经费安排不足,甚至有时大型普查聘请人员补助都没有足额安排到位。三是补贴福利差距大。统计部门尤其是乡镇、街道统计站与其他部门单位相比补贴少、福利差、待遇低。与七站八所比,乡镇街道统计岗位既辛苦又艰苦,却没有岗位津贴和专项补助,基层统计员感觉心理不平衡。(五)专业知识培训有待加强。一是社会发展转型快知识更新没有跟上。经济转轨、社会转型使统计环境越来越复杂,统计难度越来越大,但由于基层信息不对称、培训碎片化,导致基层统计员的业务水平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统计工作的需要。据统计,全市县乡统计工作人员中,基本上没有接受过全面系统正

13、规培训,乡镇街道至少仍有60%的人尚未接受过任何形式的在职培训。二是统计改革深化知识更新没有跟上。当前,统计改革如火如荼,统计方法制度改革加快,经济社会统计指标体系日趋完善,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但基层统计人员改革创新的意识没有及时跟上,我们的培训工作也没有及时跟上,导致基层统计队伍对如何完善统计改革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增强统计发展动力没有深入思考,还是老套套、原地踏步在干,没有做到既低头干事,又坚持抬头看路。三是人员变动频繁知识更新没有跟上。基层统计人员变动频繁,且多是非统计专业毕业,可以说对统计工作是瞎子摸象,隔行如隔山。尽管市县统计部门每年开展了一些业务培训,但培训进度没有人员变动快,加

14、之业务培训多是以会代训,且不系统、不全面,导致基层统计人员游离现代统计之外,只是被动应付,统统数据应付交差,根本谈不上为党委政府出谋划策、运筹帷幄。三、对策措施(一)创新管理体制机制,着力改善统计队伍建设的整体环境。一是将统计工作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建议借鉴祁阳、新田等县区做法,将统计工作列入政府绩效考核范畴,并占据一定的权重,提升统计工作权威和质量,增强统计工作执行力。这种办法的推行需要上下联动,省市一级要带头将统计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县区在完善现有办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内涵。二是拓宽统计干部成才渠道。统计部门要加强宣传,利用各种场合展示统计干部风采,多向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组织部门汇报联

15、系工作,争取扩大统计干部交流渠道。与此同时,要向一些兄弟部门学习,建立内部干部交流长效机制,通过上下交流,加速统计干部的成长和成才。三是妥善处置事业单位参公问题。针对统计事业编制人员的困惑和面临机构改革分流的风险,建议省级统计部门组织专人对县区统计部门事业单位改革进行专题调研,向上级有关部门和地方党委政府提出权威性建议,有效化解统计干部的后顾之忧。(二)充实基层统计部门力量,着力提高基层统计工作执行力。一是要增加县区统计部门编制。按照现代服务统计工作需要和政府“三定”方案的要求,及时配全补齐编制内人员,提升统计执行力和统计公信力。同时,要考虑统计工作专业性问题,在人才引进上要尽量招收专业人才。

16、二是要增强乡镇街道统计力量。为保证统计数据质量,乡镇街道必须增编制、增人手,原则上要按照省统计局“达标争先”活动的要求,大、中、小型乡镇街道的专职统计人员配备不能少于3、2、1人,统计人员必须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并持有统计从业资格证。三是要规范统计人员变动。要切实贯彻落实统计法和实施细则,强化统计人员变动规范化管理。县区统计局班子成员调动的,应征得市统计局的同意。乡镇街道统计员调动的,应当征得县区统计局的同意。具有中级以上统计专业技术职务人员调动的,应当征得上级统计机构的同意。(三)推进统计站规范化建设,着力夯实基层统计工作基础。一是要加强统计站建设。建议借鉴祁阳、江华两县乡镇统计建设的成功经验,

17、通过“四轮驱动”(宣传发动、培训促动、典型带动、责任推动),大力推进乡镇街道统计机构规范化建设,全面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和统计服务水平。二是要保持队伍稳定。建议学习乡镇七站八所的有益经验,将乡镇统计站和统计人员实行下管一级,由县区统计局直管,以确保人员稳定。目前可以严格执行统计法的要求,对统计人员进出通道实行县区统计局备案审核制。各级统计机构主要负责人调动和统计编制人员调动都必须征得上级统计部门同意,不得随意经常变动。三是要改善办公条件。重点是要解决办公场所、交通保障、办公电脑、资料管理等问题。四是要强化督促考核。建立定期检查与不定期督查机制,对乡镇街道统计机构、统计人员、经费保障、办公设施、资料

18、管理和工作情况进行专项督查,达不到要求的不予考核验收,并在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时予以扣分和通报批评。(四)落实和改善经济待遇,着力提升基层统计吸引力和干部队伍信心。一是尝试职称待遇,增强专业人员的信心。尝试在企事业单位聘用统计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才,并参照相当行政职务给予经济待遇,激活现有统计干部管理机制。二是参照其他单位做法,实行专项补助或者奖励。县区统计部门定期不定期依法对乡镇统计工作进行专项考核和奖励,奖励标准可参照“七站八所”及乡镇有关部门单位标准执行。三是落实有关福利补助,调动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可借鉴有关部门的做法,依法依规发放加班补助、出勤考核奖励等福利待遇,拉平部门差距,增强干部职

19、工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五)加强统计业务培训,着力用知识武装人和增强战斗力。一是要制度化,完善培训机制。省市县区统计部门要建立一整套系统的培训长效机制,使培训制度化、经常化。建立相对稳定的培训基地,分期分批、分门别类对县乡街道统计干部进行系统培训。建立健全激励和保障机制,把干部的学习考试成绩和技能水平作为评先评优、考核提拔的重要依据。二是要系统化,丰富培训内容。除以会代训和零星培训外,要定期不定期召开专项培训和系统培训。可通过专题培训、专家讲课、统计论坛、在线学习、高校培训等方式,加强业务和相关知识的的学习,切实增强干部队伍综合统计能力。三是要差异化,增强培训效果。针对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干部的特点,实行差异化培训,减少无谓损耗,增强培训效果,做到事半功倍。四是要长效化,做到持之以恒。统计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没有终结时,只有进行时,必须持之以恒、长抓不懈。省市县要建立考核评估机制,对先进典型要复制推广和表扬,对敷衍塞责和应付交差的要进行责任追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