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内外贸流通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278526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7.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促进内外贸流通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促进内外贸流通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促进内外贸流通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促进内外贸流通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促进内外贸流通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促进内外贸流通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促进内外贸流通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促进内外贸流通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加速流通体系现代化建设步伐,提升流通数字化、组织化、绿色化、国际化发展水平。强化流通各环节各领域数字赋能,拓展流通领域数字化应用深度广度,加快流通设施智能化建设和升级改造,促进流通业态模式创新发展。强化流通对商品和资源要素配置的组织作用,推动流通企业和平台资源整合,促进产业链供应链高效运行、供需精准适配。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坚持走绿色低碳发展新路,加大绿色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加快流通设施节能改造,降低流通全过程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立足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强流通领域国际合作,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提升全球资源要素配置能力,助力我

2、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一、促进内外贸流通一体化发展推动内外市场衔接联通。完善内外贸一体化调控体系,依托自由贸易协定等安排,加强国内外商品质量标准、认证认可等衔接,打通国内国际市场。实施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工程。进一步深化贸易便利化改革,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应用。加强绿色流通标准和技术国际合作,研究制定绿色贸易政策,促进高品质、高附加值绿色产品贸易。拓展出口产品内销渠道。推动外贸企业与电商平台、连锁企业、商品市场合作,开辟线上线下外贸产品内销专区,针对国内市场开展精准营销。鼓励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加工贸易产品博览会、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等拓展功能,提高供应链资源整合能力,助

3、力外贸企业拓展国内市场。引导外贸企业主动适应国内消费趋势,推进出口产品加工改造,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打造内销自有品牌。发展外贸新业态。促进跨境贸易多元化发展,培育外贸新动能。深入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研究调整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清单范围,支持发展保税进口、企业对企业(B2B)出口等模式,鼓励跨境电商平台完善功能。引导企业优化海外仓布局,完善海外仓功能,提高商品跨境流通效率。提升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便利化水平,完善外汇监管等配套服务。完善市内免税店政策,规划建设一批中国特色市内免税店。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现代流通体系加快建设,商品和资源要素流动更加顺畅,商贸、物流设施更加完善,国内外流通

4、网络和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流通业态模式更加丰富多元,流通市场主体更具活力,交通承载能力和金融信用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应急保障能力和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流通成本持续下降、效率明显提高,对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作用显著提升。展望2035年,现代流通体系全面建成,形成覆盖全球、安全可靠、高效畅通的流通网络,流通运行效率和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显著增强,对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高效支撑,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坚实保障。三、发展方向提高流通现代化水平。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加速流通体系现代化建设步伐,提升流通数字化、组织化、绿色化、国际化发展水平。

5、强化流通各环节各领域数字赋能,拓展流通领域数字化应用深度广度,加快流通设施智能化建设和升级改造,促进流通业态模式创新发展。强化流通对商品和资源要素配置的组织作用,推动流通企业和平台资源整合,促进产业链供应链高效运行、供需精准适配。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坚持走绿色低碳发展新路,加大绿色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加快流通设施节能改造,降低流通全过程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立足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强流通领域国际合作,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提升全球资源要素配置能力,助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构建内畅外联现代流通网络。服务商品和资源要素跨区域、大规模流通,优化商贸、物流、交通等设施空间布局,构建东西互济、南北

6、协作、内外联通的现代流通骨干网络。依托全国优势资源地、产业和消费集聚地,布局建设一批流通要素集中、流通设施完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应用场景丰富的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服务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实施,打造若干设施高效联通、产销深度衔接、分工密切协作的骨干流通走廊,串接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进一步发挥现代流通体系的市场链接和产业组织作用。发展有序高效现代流通市场。着眼商品和资源低成本、高效率自由流动,健全统一的市场规则和制度体系,构建类型丰富、统一开放、公平有序、配套完善的高水平现代流通市场。推进商贸市场、物流市场和交通运输市场融合联动、有机协同,充分释放各类市场活力。深化

7、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流通领域信用治理,强化流通领域金融有效供给和信用支撑保障。培育优质创新现代流通企业。支持流通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增强创新创造力和核心竞争力,更好发挥在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支持现代流通企业网络化发展,对内优化升级商贸和物流网络,对外整合利用全球资源,构筑成本低、效率高、韧性强的全球流通运营渠道,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推动现代流通企业一体化发展,促进商贸物流融合,深度嵌入工农业生产各环节,打造跨界融合发展新业态。鼓励现代流通企业生态化发展,引导大中小企业基于流通供应链、数据链、价值链开展深度对接,构建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流通新生态。四、增强交通运输流通承载能力

8、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多层级网络覆盖水平,优化运输组织模式,提升运输服务品质,增强交通运输对现代流通的支撑作用。(一)提升综合立体交通网流通功能强化骨干运输通道能力。完善综合运输大通道,加强出疆入藏、中西部地区、沿江沿海沿边战略骨干通道建设,增强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流通保障能力,畅通国际干线运输通道。推进能力紧张通道升级扩容,加快待贯通路段建设,在有条件有需求的骨干运输通道推动铁路客货分线,完善综合交通枢纽布局,增强流通功能。优化“北粮南运”通道建设,加强东西向粮食运输通道接卸能力,提升煤运通道运输能力,增强油气通道输送能力,提高集装箱运输通道多式联运衔接能力,研究发展铁路双层集装箱运输。优化调

9、整运输结构,合理把握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比例关系,加快推进大宗货物及中长距离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优化城市群都市圈交通网络。加快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经济圈等城市群世界级港口群、世界级机场群,依托城际轨道交通网络建设有效释放既有普速铁路货运能力,改善重要物流枢纽、产业园区周边交通条件,提高车辆通行效率。拓展其他城市群干线铁路、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城际交通货运功能,推进重点产业园区、物流枢纽的铁路专用线建设,加强城际高速公路和快速道路布局衔接。增强都市圈中心城市与卫星城通道联接水平,合理布局铁路货运外绕线、联络线,推动城市过境公路外绕段建设,推进客货高效分流,加强干

10、线公路与城市道路出入口等高效衔接,加快瓶颈路段升级、打通待贯通路段。完善城乡融合交通网络。统筹城乡交通网络整体布局和一体建设,为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提供基础支撑。重点补齐县城交通网络短板,强化县域流通承载能力,推进市政道路、农村公路与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等衔接联通,加强中西部与东北地区特别是边疆地区偏远县城乡镇及特色农产品主产区通用机场建设和功能完善,统筹谋划西部边疆铁路网建设。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强通村畅乡农村公路建设,支持村内道路建设与改造,着力打通农村公路“最后一公里”。加快乡村产业路和资源路建设,有效串接田头市场、家庭农场以及供销、邮政快递等网点。在有条件的地区推

11、进具备农林作业、应急救援、防灾减灾等功能的通用航空设施建设,在有需求的农村地区加强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建设。(二)提高交通运输组织和服务水平大力发展多式联运。依托重要物流枢纽,发挥不同运输方式比较优势,提升组合效能,发展规模化、网络化多式联运。推动联运转运设施、场站合理布局建设,强化设施、设备、管理等标准对接,加强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政等各种交通运输信息的开放共享。深入推进集装箱多式联运,积极推广多种形式甩挂运输,优化业务和操作流程,提高联运组织效率。培育多式联运经营主体,以铁水联运、江海联运、江海直达、国际铁路联运等为重点,积极推进“一单制”,丰富“门到门”一体化联运服务产品,打造多式联运

12、品牌。提升专业化货运服务品质。推动铁路货运服务转型提质,丰富铁路货运服务产品。创新公路运输服务业态模式,推广货车租赁、挂车共享、定制服务。完善港口货运服务功能,延伸港航增值服务链条。提升机场货运配套服务,发展多元化航空运输服务。推进城际干线运输和城市末端配送有机衔接,探索丰富无人机、无人车等城市配送应用场景,积极推广“货运班线”等服务模式。发展差异化、个性化运输服务,满足高价值、小批量、时效强的货运需求。(三)推进交通运输智能化低碳化发展加快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移动通信网络覆盖,加快铁路、公路、港航、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和网联化发展。有序推进智慧公路、智能铁路建设,

13、在具备条件的地区研究推进城市地下货运系统建设。全面推动智能航运建设,打造智慧港口,提升港口装卸、转场、调度等作业效率。推进智慧机场建设,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航空电子货运试点,研究部署服务区域流通的大型无人机起降点。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建设。加强交通运输智能技术应用。推进运输企业加快数字化、自动化终端设备的普及应用,提升订单、运输、仓储、配送全流程智能化水平,逐步实现产业园区、港口、机场、铁路场站和高速公路出入口等重要节点货物运输全程感知。深化基于区块链的全球航运服务网络建设。加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推广,提高车路协同信息服务能力,探索发展自动驾驶货运服务。大力推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推进交通运输领域清洁替代,加快布局充换电基础设施,促进电动汽车在短途物流、港口和机场等领域推广,积极推进船舶与港口、机场廊桥岸电改造和使用,开展氢燃料电池在汽车等领域的应用试点,降低交通运输领域能耗和排放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