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智慧城市示范试点.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279241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建智慧城市示范试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创建智慧城市示范试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创建智慧城市示范试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创建智慧城市示范试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创建智慧城市示范试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建智慧城市示范试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建智慧城市示范试点.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创建智慧城市示范试点“智慧黔城”建设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面向“十四五”时期新形势新要求,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持续优化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和加快传统设施的智慧化改造为基础,围绕数字产业化发展、产业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治理、智慧民生服务等关键领域,推进“智慧黔城”建设,助力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一、创建示范试点围绕强政、惠民、兴业,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传统设施改造、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智慧民生服务等领域中选择若干主攻方向,推动仁怀、清镇、盘州、金沙、凯里等一批县(市、区)率先开展“智慧黔城”试点示范。大胆尝试、积极探索构建顶层设计、标准规范、信息网络、数据管理、平台应用、运维服务、网络安

2、全等要素完备、功能创新的“智慧黔城”建设体系,形成一批“智慧黔城”建设运营的典型做法。二、数字人才培育提升行动着力夯实“智慧黔城”建设的人才发展基础,提升各级城市管理者数字素养,打造一支擅长管理、技术过硬、业务精湛的本土信息化专业队伍,为“智慧黔城”可持续建设提供保障。大力提升管理人员数字素养。通过专项培训、项目合作、定向委培等方式,大力提升“智慧黔城”建设一线管理者、组织者的意识和能力。打通高层次管理人才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智库、社会组织间的流动渠道,鼓励符合条件的人才跨地区、跨行业、跨体制挂职兼职,支撑“智慧黔城”建设。发挥贵州人才博览会等平台作用,探索项目引才、异地用才等多种

3、柔性引才方式,积极引进信息化、数字经济等领域的高层次管理人才。加快本土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发挥本土企业、职业院校、培训机构的作用,加强信息化应用职业教育及继续教育,培养一批本土技能型人才,支撑“智慧黔城”工程项目运营维护。探索柔性用才机制,建立特聘、兼职、合作、访问、顾问等灵活的工作机制,吸引多方人才为“智慧黔城”建设提供智力、技术服务。加强青年人才储备,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大对信息化紧缺人才在落户、住房等方面的保障。探索建设专业化智库。深化产学研融合,鼓励各地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解决方案供应商在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产业创新、战略咨询等方面深入合作,探索“智慧黔城”公共服务平台

4、建设。建设“智慧黔城”新型研究智库,发挥智库“储水池”及“引力场”作用,集聚相关领域专家资源,为各市(州)、县(市、区)政策咨询、项目培育储备和引进落地等提供智力支撑。三、黔城“双千兆”建设行动加快千兆光纤和5G为代表的“双千兆”网络建设,夯实“智慧黔城”建设承载底座,有效促进新型信息消费、产业转型升级、智慧民生服务等工作开展。提升“双千兆”网络覆盖水平。推动基础电信企业和广电网络规模部署10G-PON光线路终端(OLT)设备,持续优化OLT上联组网,对老旧小区、传统开发区等薄弱区域的光分配网(ODN)进行改造升级。以千兆光网为牵引,逐步推动家庭和企业线路、网关设备、接入终端的升级改造,为用户

5、提供千兆业务体验。推动基础电信企业和广电网络加快在中心城区、重点场景、重点行业规模部署5G独立组网(SA)网络,鼓励采用宏基站、微小基站等多种组网方式,充分结合集中式无线接入网(C-RAN)等其他技术,实现在大流量高密度连接区域的5G网络深度覆盖。深化通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统筹提升5G网络的铁塔设施资源利用效率,鼓励以同沟分缆分管、同杆路分缆、同缆分芯等方式共建光纤网络,鼓励以纤芯置换、租用纤芯等方式共享光纤网络,大力加强通信与电力、铁路、公路、市政等领域的跨部门合作。推动“双千兆”赋能千行百业。创新部署建设千兆行业虚拟专网,鼓励基础电信企业和广电网络率先满足工业、交通、电力、教育、医疗、应急

6、等重点行业需求,定制化部署5G基站、OLT设备、核心网网元、行业终端等。推动“双千兆”融合应用创新,鼓励基础电信企业和广电网络联合电信设备企业、互联网企业、垂直行业企业推出超高清视频、VR/AR等信息消费应用,打造“5G+工业”清G+民生”等应用标杆,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支持基础电信企业和广电网络探索采用边缘计算、TSN(时间敏感网络)、DetNet(确定性网络)等新技术降低端到端的时延,保障特定业务流对传输带宽、时延和抖动等性能的要求。在新建行业虚拟专网优先支持IPV6分段路由、网络切片、随路检测等“IPv6+”功能,开展新型组播、业务链、应用感知网络等试点应用。四、发

7、展基础“十三五”时期,全省积极推动新型城镇化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城市智慧化建设水平加快提升。数字基础设施实现跨越式发展。2020年,全省5G基站总数达到2.07万个,实现5G县县通。宽带网络能力提档升级,全省光缆线路总长度达123万公里1。路网、水网、电网、地下管网、油气管网、互联网等基础设施网络加快建设,供给质量和运行效率进一步提升。产业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产业数字化加快推进,大数据与工业、农业、服务业深度融合,35%的工业企业实现大数据与关键业务环节全面融合,农产品产销对接网络覆盖全省所有县区,以智慧旅游、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等为代表的服务业新模式不断涌现

8、。全省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指数从2017年的33.8提升到2020年的41.1,整体进入中级阶段。数字化治理能力加速提升。实施政务数据“聚通用”攻坚会战,建成全国首个省级政府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率先接入国家平台。统筹建设“一云一网一平台“,实现政务数据“一云统揽”“一网通办,一平台服务,省、市、县三级政务服务事项实现100%网上可办。大力推动大数据与政府管理、决策等方面融合应用,打造了“数据铁笼”“党建红云”“智慧法院”等一批典型应用。民生服务应用水平显著增强。大数据与民生服务、乡村振兴等深度融合,涌现出一大批创新案例和典型场景,“一码贵州”平台促进“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效对接,助推“黔货出山”

9、,“医疗健康云”成为国内首家以省为单位的统一预约挂号平台,全省实现“一窗式”预约挂号,“通村村”被交通运输部列为全国农村客运示范项目向全国推广。互联网应用水平居全国前列,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提升。五、机遇和挑战“十四五”期间,“智慧黔城”建设迎来重要机遇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当今世界正在经历一场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和智慧城市综合解决方案的逐步成熟,“智慧黔城”建设的成效将大幅提升。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国家层面要求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适度超前布局新型基础设施,推动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升级,我省更是把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高质量发展的

10、一项重要工作,明确提出要建设运行高效的智慧城市,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城市数据资源共享,丰富智慧城市应用场景,为“智慧黔城”建设注入强大动力。“智慧黔城”建设进入窗口期。随着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深入推进,城市智慧化改造的范畴逐步扩展,从早期的中心城市、地级城市为主,正逐步开始向县级城市一级下沉,“智慧黔城”建设恰逢其时。同时,“智慧黔城”建设也面临诸多挑战。信息化发展存在短板。全省各市(州)和88个县(市、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不充分,信息化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部分领域智慧化改造相对滞后。经济综合实力仍有待加强。全省各市(州)和88个县(市、区)产业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对“智慧黔城”建设支撑能力不足。创新人才缺口仍然较大。城市管理者和建设者对“智慧黔城”建设的认知仍有待提升,各市(州)和88个县(市、区)人才不足带来的“智慧黔城”“有建设难长效”问题仍较为突出。总体上看,“智慧黔城”建设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面向“十四五”时期新形势新要求,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持续优化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和加快传统设施的智慧化改造为基础,围绕数字产业化发展、产业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治理、智慧民生服务等关键领域,推进“智慧黔城”建设,助力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