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数字治理模式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279247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数字治理模式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创新数字治理模式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创新数字治理模式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创新数字治理模式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创新数字治理模式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数字治理模式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数字治理模式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实施方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创新数字治理模式,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实施方案充分发挥贵州省新型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建立健全“智慧黔城”建设的总体推进和沟通机制,加快构建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协同发力的“智慧黔城”建设格局,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重大事项和重大问题。强化部门间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协调配合,推动人口、土地、就业、社保、产业、资金、住房、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政策和改革举措形成合力,形成相互衔接、务实管用的“智慧黔城”建设政策工具箱。建立“智慧黔城”建设安全保障体制机制,坚持智慧化改造与安全保护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一、主要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按照试点先行、全面推广的发展路径,推进“智慧黔城”

2、稳步建设。到2022年,支持20个左右综合条件好,辐射带动力强的城市率先启动试点,开展一批有本地特色的“智慧黔城”建设项目,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本。到2025年,“智慧黔城”建设实现全省全域覆盖:基础设施实现高水平融合发展。布局科学、覆盖全面、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路网、水网、电网、管网、油气网与互联网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基本形成。全省建成5G基站16万个以上,5G网络实现城市和乡镇全面覆盖、重点应用场景深度覆盖,“双千兆”普及达到全国一流水平。高中低速协同发展的移动物联网基本建成。数字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建成一批智慧商店、智慧街区,新零售、平台经济等数字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加快发展,三次产业规模以

3、上企业基本实现大数据深度融合改造全覆盖,全省数字经济增加值实现倍增,在GDP中的占比达到50%左右,支撑城镇累计新增就业300万人以上,助力100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提质发展。数字治理和智慧民生服务水平跃升。在城市管理、交通、环保、治安、政务、医疗、教育、养老等领域,组织实施300个左右“智慧黔城”建设重大项目,数字化治理能力和智慧民生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政务民生服务网上办理率达到100%,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覆盖率达到100%。二、机遇和挑战“十四五”期间,“智慧黔城”建设迎来重要机遇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当今世界正在经历一场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随着5G、

4、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和智慧城市综合解决方案的逐步成熟,“智慧黔城”建设的成效将大幅提升。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国家层面要求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适度超前布局新型基础设施,推动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升级,我省更是把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明确提出要建设运行高效的智慧城市,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城市数据资源共享,丰富智慧城市应用场景,为“智慧黔城”建设注入强大动力。“智慧黔城”建设进入窗口期。随着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深入推进,城市智慧化改造的范畴逐步扩展,从早期的中心城市、地级城市为主,正逐步开始向县级城市一级下沉,“智慧黔城”建设恰逢其时。同时,“智慧黔城”建设也面临诸多挑战

5、。信息化发展存在短板。全省各市(州)和88个县(市、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不充分,信息化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部分领域智慧化改造相对滞后。经济综合实力仍有待加强。全省各市(州)和88个县(市、区)产业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对“智慧黔城”建设支撑能力不足。创新人才缺口仍然较大。城市管理者和建设者对“智慧黔城”建设的认知仍有待提升,各市(州)和88个县(市、区)人才不足带来的“智慧黔城”“有建设难长效”问题仍较为突出。总体上看,“智慧黔城”建设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面向“十四五”时期新形势新要求,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持续优化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和加快传统设施的智慧化改造为基础,围绕数字产业

6、化发展、产业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治理、智慧民生服务等关键领域,推进“智慧黔城”建设,助力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三、创新数字治理模式,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积极创新应用5G、区块链、北斗卫星导航等技术,提升城市交通、环境卫生、治安防控、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等重点领域的精细化、智能化管理能力。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立足各市(州)城市管理现状与发展需要,稳步建立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的智慧城市综合管理体系。优先支持试点县(市、区)完善综合指挥调度平台建设,探索建设数字李生平台。积极创新城市管理大数据应用,全面推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建立健全网格化管理机制,实现人、车、物、事等全要素、全过程实

7、时管理,提升环卫、照明、违章执法、园林绿化等城市管理的智慧化应用与改造。支持试点县(市、区)率先基于数据关联分析、模拟等技术对重大事项提前预测,提升城市整体运行管理、决策辅助和应急处置能力。鼓励应用5G、人脸识别等新技术,提升执法对象信息采集核验、信息推送上报、快速应急处理、执法过程记录等综合执法能力。加速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推进绿色经济倍增计划,支持各市(州)统筹建设完善智慧能源系统。整合电、水、气等多种能源在地下空间、传输管廊、运维站点、传感采集、数据通信等方面的集约共享利用,探索建设油、电、氢一体化综合能源站点。支持试点县(市、区)率先建设智能灯光管理系统,

8、实现开关灯等远程控制、精准调节、实时监控。在有条件的县(市、区)积极应用集成化建筑节能技术,推广使用智能家居,实现对照明、制冷、通风、电路等系统的智能化控制,降低碳排放水平。在工厂与开发区推广绿色节能技术,加快高能耗、高排放行业生产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改造,打造绿色园区和绿色工厂。提高环境保护管理能力。加强城市大气、水、土壤、噪声、辐射等生态环境要素的实时监测,加快环境监测体系构建,持续提升城市生态环境监管精准化。支持有条件的市(州)加快生态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管理等基础数据库建设,基于环境大数据的预测、预警、评估,全面提升各县(市、区)生态环境管理决策科学化、公众服务便利化水平。支持试点县(

9、市、区)率先推动垃圾处理设施的智慧化改造,建设全过程可追溯环卫作业平台,提升对车辆、人员等指挥调度能力。增强城市应急管理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市(州)和县(市、区)积极创建安全发展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开展城市应急广播发布试点建设,健全立体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托“天网工程”已有基础,整合监控视频、消防、公共卫生管理、安全生产管控等系统,建设统一的市(州)社会治安管控基础平台。以数字化赋能推动韧性城市建设,进一步加强公安、应急、交通等部门数据横向打通,市(州)、县(市、区)、镇(街)三级应急管理部门数据纵向联通,为预测预警和应急救援提供支撑。加快地质灾害风险点、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

10、突发事件高风险点的设施智慧化改造,提升在线监测和远程巡查能力。以智慧街道、智慧安防小区建设为重点,推进应急管理“一张图”建设,积极开展人口排查、治安隐患、信访维稳等公安大数据智能化应用,提升城市应急管理水平。四、重点设施智慧改造行动加快停车场、充换电等城市重点基础设施的智慧化改造,综合运用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城市交通治理、绿色低碳能力。建设智慧停车设施与服务。推广ETC技术在机场、火车高铁、客运站及大型商圈、医院、住宅小区、路侧等停车场景的覆盖与应用。鼓励各市(州)基于本地公共交通平台建设统一的停车管理平台和基础数据库,支撑实现停车场无人值守、预约停车、快速缴费等功能,为市民提供方便快捷

11、的出行规划与停车服务,提升静态交通治理水平。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各县(市、区)停车场多业务智能化承载能力,实现基于后台数据对比的营运车辆监督执法、“两客一危”车辆专用停车预约等管理服务。建设智能充换电设施。支持市(州)统筹建设智能充电平台,实现充换电设施数据的集中管理、互联互通。做好集中式公共充换电场站选址的前期规划布局,新建的大型停车场、社会公共停车场的充换电车位预留比例不低于15吼支持对公路干线、交通枢纽、大型商超、景区、园区等已有充换电基础设施进行扩容升级。鼓励石油企业转型,在加油站增设充换电设施,逐步推进加油、加气、加氢与充电等交通能源设施的一体化融合发展。鼓励各县(市

12、、区)创新建设运营模式,优先建设公交、出租、行政机关、环卫、物流等专用充换电设施,与公共充换电设施高效互补。鼓励小区开发商配套建设或改造建设一批充电桩(枪),以专用固定位充电、无固定位临时充电的方式灵活满足居民充电需求。五、黔城“双千兆”建设行动加快千兆光纤和5G为代表的“双千兆”网络建设,夯实“智慧黔城”建设承载底座,有效促进新型信息消费、产业转型升级、智慧民生服务等工作开展。提升“双千兆”网络覆盖水平。推动基础电信企业和广电网络规模部署IOG-PON光线路终端(OLT)设备,持续优化OLT上联组网,对老旧小区、传统开发区等薄弱区域的光分配网(ODN)进行改造升级。以千兆光网为牵引,逐步推动

13、家庭和企业线路、网关设备、接入终端的升级改造,为用户提供千兆业务体验。推动基础电信企业和广电网络加快在中心城区、重点场景、重点行业规模部署5G独立组网(SA)网络,鼓励采用宏基站、微小基站等多种组网方式,充分结合集中式无线接入网(C-RAN)等其他技术,实现在大流量高密度连接区域的5G网络深度覆盖。深化通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统筹提升5G网络的铁塔设施资源利用效率,鼓励以同沟分缆分管、同杆路分缆、同缆分芯等方式共建光纤网络,鼓励以纤芯置换、租用纤芯等方式共享光纤网络,大力加强通信与电力、铁路、公路、市政等领域的跨部门合作。推动“双千兆”赋能千行百业。创新部署建设千兆行业虚拟专网,鼓励基础电信企业

14、和广电网络率先满足工业、交通、电力、教育、医疗、应急等重点行业需求,定制化部署5G基站、OLT设备、核心网网元、行业终端等。推动“双千兆”融合应用创新,鼓励基础电信企业和广电网络联合电信设备企业、互联网企业、垂直行业企业推出超高清视频、VR/AR等信息消费应用,打造“5G+工业”“5G+民生”等应用标杆,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支持基础电信企业和广电网络探索采用边缘计算、TSN(时间敏感网络)、DetNet(确定性网络)等新技术降低端到端的时延,保障特定业务流对传输带宽、时延和抖动等性能的要求。在新建行业虚拟专网优先支持IPv6分段路由、网络切片、随路检测等“IPv6+”功能,开展新型组播、业务链、应用感知网络等试点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