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组研讨发言】全地域全方位融入襄阳都市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279456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心组研讨发言】全地域全方位融入襄阳都市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心组研讨发言】全地域全方位融入襄阳都市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心组研讨发言】全地域全方位融入襄阳都市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心组研讨发言】全地域全方位融入襄阳都市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心组研讨发言】全地域全方位融入襄阳都市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心组研讨发言】全地域全方位融入襄阳都市圈.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心组研讨发言】全地域全方位融入禀阳都市圈大力发展襄阳都市圈,是省委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也为老河口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我们将借助圈带聚合效应,在产业协作、交通共建等方面持续发力,推进老河口全地域全方位加速融入襄阳都市圈。推进强县工程。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建设“15分钟生活圈”,统筹推进县城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推动平台、资源、服务下沉。加快发展畜禽、水产、果蔬、中药材特色产业,做大做强生猪、牛羊、特色淡水产品、水果全产业链,全域推进“一村一品”建设,让农民深度参与产业链、分享利益链,打造农业产业化“升级版二积极创建全国水系联通及水美乡村试点、全国城乡

2、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全国农村物流服务品牌、“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国家节水型城市五张“国牌”,以及全省全域公交示范县、省级客货邮融合发展样板县两张“省牌”,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增强群众主人翁意识,打造夏诗荷雨村等一批试点,构建政府、社会、村民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系,变“你和我”为“我们”,共同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推进产业协作发展。坚持“制造业第一、工业优先、项目为王、招商为要”,在传统产业上高位嫁接,在新兴产业上抢滩占先,夯实产业协同基础,实现产业协同发展、良性竞争、互促共建,为襄阳都市圈高端制造业发展做好配套服务。积极融入襄阳循环经济产业链,探索跨区域建设上游回收体系和下游消

3、费终端,寻求与周边城市差异化发展。推动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在“汉孝随襄十”万亿级汽车产业走廊中找定位,重点发展核心零部件总成及铝制轻量化材料、新能源整车及零部件配套、新能源动力锂电池及材料循环化利用,打造产品链完整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支持香园食品、汉粮楚果等龙头企业近地化配套,跨区域开展“产购储加销”全产业链经营。探索多渠道多元化原材料新途径,推动木业家居产业链向成套家居、家配领域延伸,打造华中地区最大板材生产基地。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光屏端”制造业,深度对接南阳光电信息产业,力争在光学材料及元件、光学镜头及模组、运动光学终端等方面有新突破。推进路网畅通行动。围绕襄阳建设联结中西部新通道

4、的核心枢纽节点布局,努力补齐交通短板,全面融入襄阳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优化公路布局,推进老谷南(汉江北)高速、328国道孟楼至仙人渡段、328国道河谷汉江二桥、310省道至河南淅川等工程建设,形成快速接入襄阳都市圈、快速通达河南陕西的交通枢纽网。启动港航建设,推进汉江航道恢复提升、王甫洲二线船闸、陈埠港区综合码头等工程建设,打造一体化河谷港区,建设成为引领南襄交界地区的汉江生态经济带重要航运中心。补齐铁路短板,开通市域郊客运列车,新建老河口南站,提升汉丹铁路客、货运运力,实现中心城区“30分钟”高铁快速通达。推进陈埠港区物流园、新赛农产品物流园、颐高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综合物流中心、鄂北生鲜仓储物

5、流园、农产品冷链物流园建设,构建与港口、铁路和公路货运站能力匹配的集疏运网络系统,高效连接襄阳一类航空港、铁路港、水运港、公路港和保税物流中心“四港一中心。深度嵌入襄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物流大通道。推进流域综合治理。统筹城乡区域和资源环境,推动城镇化与工业化良性互动、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坚决守住流域安全底线,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空间发展布局相适应、相统一,努力把老河口建设成为汉江流域“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三线一单”分区管控,完善汉江及其沿线、环城林网、各类水体保护区“一带一环多节点”生态空间布局。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行动,推动工业企业“一企一管”全覆盖,加快推进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和提标改造。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快补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短板,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现化肥、农药施用量负增长。加快城区雨污管网建设和截污纳管工程,加快主城区排水河渠综合治理、大明渠污水直排治理,努力打造“水清岸绿、宜居宜业、人水和谐”的美丽汉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