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大型文体旅活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应急管理办法.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280399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县大型文体旅活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应急管理办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XX县大型文体旅活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应急管理办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XX县大型文体旅活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应急管理办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XX县大型文体旅活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应急管理办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XX县大型文体旅活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应急管理办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县大型文体旅活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应急管理办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县大型文体旅活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应急管理办法.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X县大型文体旅活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应急管理办法为落实经济建设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两手抓、两不误的要求,做好大型文体旅活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及时发现、高效处置相关场所疫情,保障公众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制定本管理办法。一、适用范围适用于指导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全县大型文体旅活动相关场所发生新冠肺炎疫情时的应急处置。二、前期准备与保障措施按照“六个到位”的思路,即组织机构到位、工作方案到位、物资用品到位、应急预案到位、管理责任到位、宣传教育到位,充分做好会前准备。(一)成立防控工作组,落实防控责任活动主办方要成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项工作组,分管县领导为组长,文旅、卫健、应急等相关责

2、任部门为成员单位,按照“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针对活动流程制定相应防控工作方案并部署实施,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与处理工作应急预案。(二)开展事前准备与培训各活动参与单位在事前分批次对所有参与人员开展全员知识培训或告知,对不同岗位的培训要有针对性。同时做好活动前防控物资准备,包括防护、消毒等用品。主办单位要对相关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综合评估,重点包括防护物资储备、人员培训、规章制度。(三)提前摸底分析,实行分类管理主办单位提前对参与人员和工作人员开展摸底调查,了解外来抵泰人员近14天内行程,有无到疫情高风险地区,有无接触新冠肺炎病例、疑似病例,存在上述情况者均不宜作为活动工作人员。对参加活动人员

3、和工作人员数量、活动时间等情况进行统计,做好事前健康监测,具体要求见附件1.(四)设立临时医学观察点活动期间,各场所要根据参与人员数量和场所等实际情况可设置一定数量的临时医学观察点。具体要求见附件2。(五)加强人员健康管理1 .凡进必检,把好入口关。对活动工作人员上岗前必须开展健康情况检查,旅行史、接触史调查,结果无异常者方可上岗。对进出活动场所的人员必须进行体温检测,发现体温异常人员立即将其转移至临时隔离区域,并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置。2 .强化活动参与人员和工作人员健康监测。建立人员健康档案,分组管理,指定工作人员为健康管理责任人,负责对组员每日开展健康状况监测。3 .减少人员流动。人员进入活

4、动场所时要正确佩戴口罩,按活动流程和工作人员指引参会,期间减少不必要的聚集和交谈等,尽量保持座位相对固定,控制活动场所内人员密度,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接触。4 .加强防控知识宣教。强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治知识科学宣传普及,引导活动参与人员和工作人员充分了解新冠肺炎防治知识,活动期间正确佩戴口罩。(六)加强高风险场所管理1.密闭、半密闭活动场所。参与人员和工作人员进入和离开前必须严格落实手卫生,增大人员座位间隔,减少人员之间不必要的流动;场所负责人要巡查在场人员防护情况,检查口罩佩戴是否合规正确;加强活动场所的清洁消毒。2.通风系统。活动场所在事前应至少开窗通风半小时,活动期间尽量开窗通风,必要时

5、开启排风扇等抽气装置加强室内空气流动。3.洗手间、电梯等高风险场所。严格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加强卫生间、电梯等重点场所清洁消毒。三、出现疫情后应急处置措施活动期间,参与人员或工作人员如出现疑似新冠肺炎症状时,应就地安顿原则,立即送至场馆的临时隔离点,并安排其他人员有序撤离该场所,记录好相关人员的联系方式,安排到原来住所暂时居家隔离观察。健康管理责任人立即向主办单位领导报告,并联系驻点医疗团队,对病人进行初步排查后,根据病情转送就近的发热门诊进一步隔离诊治,并第一时间向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报告。在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和相关部门指导下对相关场所进行

6、终末消毒。场所经评估合格后才可重新启用。四、处置完成解除响应疫点或疫情处置区内上述措施均已落实,病例隔离治疗,污染场所经终末消毒,密切接触者经集中隔离14天后没有发病的,可解除应急响应,隔离区域解除隔离。若有新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出现,则继续做好疫点内各项工作,达到上述要求再行解除。附件:1.活动参与人员分类管理建议2 .医学观察点管理要求3 .活动期间疫情防控措施建议活动参与人员分类管理建议根据提前摸底情况对参与活动人员进行风险评估,并进行分类管理:1.对于来自疫情高风险的人员,联系有关乡镇和部门,将相关人员送指定的集中隔离点进行集中隔离14天。2 .对于来自疫情中风险地区的人员自抵泰开始进行

7、居家或镇区集中隔离场所医学观察14天。3 .对于来自低风险地区,体温检测、健康码正常可出席相关活动。医学观察点管理要求原则上:观察点要设在相对独立、通风良好的房间(可利用场所现有医务室),需配备厂2名工作人员,负责体温检测和发热人员的管理,并配备红外测温仪、水银温度计、医用外科口罩、消毒湿巾、医用手套、速干手消毒剂、含氯消毒剂等物品。活动期间疫情防控措施建议1.活动前提前与参与人员及服务人员确认健康状况,如有咳嗽、发热、乏力、腹泻等症状应禁止参加。2 .活动参与人员、工作人员应全程配戴一次性医用口罩,用过的口罩需集中弃置指定的垃圾桶统一处理,不可随意丢弃。3 .在活动场所入口设置体温检测及签到

8、处,人员凭“健康码”进入,并记录测温情况。签到台配备手消毒剂等防护物品。签到人员应保持至少1米的间隔。4 .密闭场所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有人的时候,可采用循环风空气消毒装置对密闭场所进行空气消毒处理,安装数量参照循环风空气消毒装置的使用说明要求;在密闭或半密闭会场人员进入前1小时开启、离开后1小时关闭通风系统;5 .承办活动前应请具有清洗消毒资质的专业机构对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或部件更换一次。6 .控制活动人数,人员应保持1米以上间隔。7 .加强对活动场所的消毒,对场所公用扶手、门把手、座椅等公众经常接触部位应于每日上午、下午开会前清洁消毒1次。可使用有效氯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其他可用于表面消毒的消毒剂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去除残留消毒剂。8 .洗手间应配备洗手液并保证供水设施正常使用。9 .在活动场所附近相对独立的地方设置临时隔离场所,配备少量医用外科口罩、免洗手消毒液、红外体温枪或耳温测试仪等疫情防控用品,用于身体不适人员的临时隔离。10 .如人员出现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结膜炎、肌肉酸痛等可疑症状,应及时报告活动组织方,并立即送往发热门诊排查。11 如人员中发现新冠肺炎确诊或疑似病例时,活动应立即终止,并按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有关规定,配合防疫部门做好密切接触者医学隔离观察与病例排查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