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运动性活动区游戏案例:竹竿跳跳乐.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282063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运动性活动区游戏案例:竹竿跳跳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大班运动性活动区游戏案例:竹竿跳跳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大班运动性活动区游戏案例:竹竿跳跳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班运动性活动区游戏案例:竹竿跳跳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运动性活动区游戏案例:竹竿跳跳乐.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班运动性活动区游戏案例:竹竿跳跳乐一、活动生成的背景:我园地处美丽的汀江南河畔,汀江南岸的竹子一直是最受本地大人小孩喜爱,且随手可取的游戏材料。老辈人在劳作休息时,经常随手伐几条竹竿,围在一起,敲一敲、唱一唱、跳一跳,它是我们当地最喜闻乐见的民间游戏之一。我园为了更好地传承上杭民间文化,充分挖掘这一民间游戏的活动价值,积极开展生动有趣的跳竹竿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上杭民间体育游戏的魅力,在游戏中传承上杭民间文化,在独特的地域文化环境中浸润,快乐游戏、快乐成长。竹竿跳跳乐无需场景布置,器具就地取材,且易学好玩,符合中、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目标,深得家长和幼儿的喜爱。二、游戏材料和场地:竹

2、竿若干、鼓、合适宽敞的户外场所。第一阶段:让幼儿初步尝试敲竹竿和跳竹竿的节奏,研究单纯的玩法(分分合),结合鼓声的节奏有规律的敲竹竿、跳竹竿,发展弹跳能力。第二阶段:尝试玩方形杆(两组或四组竹竿摆成正方形),增加念古诗锄禾咏鹅静夜思配上节奏(XX1.XXX1),发展身体协调能力。第三阶段:加大难度,增加竹竿数量,让幼儿跳出花样竹竿。十字杆(六组至八组竹竿交叉),6-10人共同在十字杆上转着跳,拉手跳等,锻炼大班幼儿与同伴交往、合作的能力。三、活动内容与过程实录(一)第一阶段游戏:实录一:竹竿搭成简单的井字形,1个孩子敲鼓打节奏,4个孩子伴着大鼓的节奏口里念着“分分合”的节奏在敲竹竿,节奏慢而稳

3、,5个孩子跟着节奏一个跟着一个跳,有条不紊进行。竹竿又长又比较重,时间久了,敲竹竿的孩子一会儿就累的满头大汗,力不从心,稍不注意就夹到手,口中节奏越变越快,跳竹竿的孩子跟不上节奏。竹竿没敲好直接影响跳竹竿,因为没有敲出一定的规律,跳竹竿时老被竹竿夹脚,跳竹竿的孩子在抱怨:“老师,她们打竹竿的节奏太快了,来不及跳,我们被竹竿夹到脚了”。分析解读:1 .认知发展:孩子敲竹杠的节奏不稳,稍不注意就会出现节奏越来越快的现象。2 .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提供的竹竿太长,太粗重,竹竿敲久了比较吃力.回应与支持:1.教师介入:教师组织幼儿讨论:敲竹竿的小朋友和跳竹竿的小朋友要怎样合作,才能保证节奏一致?才不会夹

4、脚?集体研究用这个节奏(XX1.XXX1.)念古诗,全体幼儿熟练掌握节奏。3.材料支持:选取了一些比较细的竹竿,并把竹竿截短一些,竹竿长度控制在2.5米。(一)第二阶段游戏:游戏开始了,孩子们把竹竿摆成方形,把“分分合”节奏换成了古诗锄禾咏鹅(XX1XXX1)的节奏,孩子们边念古诗边跳竹竿,手口一致,节奏整齐划一,跳竹竿的弹跳动作也更协调了,再也不会被竹竿夹住脚了。同时也吸引了周围玩的小朋友,大家掌声响起,“好厉害,好厉害呀,我也要去试试。”就这样,这个游戏越来越多小朋友参与了.分析解读:1.认知发展:幼儿在跳竹竿游戏中,已经能很好的跟上节奏,较好地掌握了跳竹竿的基本要领及方法,孩子们把念古诗

5、的节奏加进游戏中,不仅提高了游戏的趣味性,体验到游戏的快乐、收获成功的喜悦。2动作发展:游戏中幼儿不会被竹竿夹住脚了,动作也敏捷、快速,弹跳动作得到发展,身体协调能力得到提高。回应与支持:1 .材料的支持:加大难度,增加竹竿数量,引导孩子尝试从玩“方形杆”转为玩“十字杆”。2 .策略的调整:让幼儿继续挑战,探索跳竹竿的多种玩法。如:单人跳、双人跳和多人跳,并加入舞蹈动作。(三)第三阶段游戏:实录一:户外活动开始了,卢斌彬说:“我们把竹竿搭成不同的形状来跳吧”蓝恬昕小朋友说:“搭成圆圈跳”“不行,我要搭成十字形”只见孩子们大声争吵着,一个个面红耳赤,毫不相让,这时,丘安妮小朋友说:“别吵了,我们

6、用石头剪刀布决定,谁赢了就听他的”,最后刘伟龙赢了,他提出搭成十字形玩,孩子们都同意了。实录二:古梓彤和曾可萱一起商量:“我们还可以手拉手一起跳。”“我可以配上登鹳雀楼咏鹅的古诗来跳”,李以璇小朋友说:“我们可以变换节奏跳。”王星尹小朋友说:“我们增加竹竿跳吧”孩子们对自己创新的玩法玩的更起劲了,每天乐此不疲的变换着花样玩。虽然每次新玩法都要尝试多次才能成功,被竹竿夹脚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但孩子们脸上依然笑呵呵的.分析解读:1.社会性发展:从孩子们的争吵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孩子们与同伴交往和合作能力正在逐渐提高,能初步解决游戏中遇到的问题,这对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2.创新能力发展: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不断变换花样玩竹竿,自发地与同伴玩起了自创的跳竹竿方法,一次次协商和尝试,激发了孩子的创新能力。回应与支持:1 .教师支持策略:孩子们在游戏中敢于尝试,敢于解决问题的勇气令我刮目相看,我以此为契机,组织幼儿进行了一次讨论:可以加快节奏来跳竹竿吗?我们可以用几拍子的音乐节奏来跳?竹竿还可以摆成什么形状?(比如:可以把竹竿多种摆放,幼儿可结合舞蹈动作,幼儿可面对面或背对背跳等等。)组织幼儿共同规划游戏的场地,共同制定游戏玩法和规则。2 .材料的支持:增加场地和竹竿,引导幼儿分组玩,继续挑战创造多种玩法,快节奏的跳法等,更好地锻炼身体的手脚协调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