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危重孕产妇抢救工作方案2篇汇编.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282570 上传时间:2022-10-3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危重孕产妇抢救工作方案2篇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医院危重孕产妇抢救工作方案2篇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医院危重孕产妇抢救工作方案2篇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医院危重孕产妇抢救工作方案2篇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医院危重孕产妇抢救工作方案2篇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院危重孕产妇抢救工作方案2篇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危重孕产妇抢救工作方案2篇汇编.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医院危重孕产妇抢救工作方案2篇汇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等法律规章,为加强危重孕产妇急救建设,畅通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及时、迅速、有序的抢救危重孕产妇,提高产科应急救治能力,确保母婴安全,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结合本院实际,特制定本预案。.一、组织管理(一)成立危重孕产妇救治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负责危重孕产妇急救转诊的指挥组织工作、协调全院危重孕产妇抢救应急预案的落实,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务科,办公室主任由刘秋吾同志兼任。(2)成立危重孕产妇救治专家小组:专家小组成员接受危重孕产妇急救领导小组领导,做到一

2、切行动听指挥,接到抢救通知后,服从派遣,及时到达指定地点参加抢救工作,人员组成如下:组长:副组长:成员:危重孕产妇救治专家小组负落实危重孕产妇抢救、保障急救抢救医疗资源的配备和正常运行,及时上报危重孕产妇抢救个案,负贵危重孕产妇的抢救评估和报告。二、适用范围在县域范围因各种妊娠合并症、并发症或其它因素危及孕产妇生命安全的危重孕产妇的抢救。三、职责及工作要求(一)危重孕产妇救治领导小组职责及要求。1 .负责领导协调和指挥急危重孕产妇急救通道运转管理和施救工作,监督院前、院内急救工作质量和落实情况,确保急危重症孕产妇急救、转诊安全有序高效运行。2 .建立健全母婴安全协调机制,组建危重孕产妇救治专家

3、组,指导和参与危重孕产妇抢救工作。3 .解决危重孕产妇急救转诊实施中的困难和问题。协调市中心血站和“120”急救中心全力配合救治工作。4 ,定期开展辖区内孕产妇救治机构的业务指导和技术培训工作:承担辖区内产科人员的进修学习工作:定期开展科室内医护人员的业务学习及培训:在危重孕产妇救治领导小组统一指挥下,定期开展危重教产妇急救治应急演练。(二)危重孕产妇救治专家组职责及要求。1 .在危重孕产妇急救治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负责全院的急危重症孕产妇应急抢救工作。2 .按照危重孕产妇救治领导小组统一调派,在接到急救任务后应第一时间赶到指定地点参与施救,保证抢救时间和施救质量。3 .危重孕产妇救治专家应

4、24小时保持通讯畅通,做好应急工作,临时外出应做好二线排班。四、应急响应应急响应:待彦孕妇患有重度高危因素的或产后2小时内出血量达400ml,经半小时积极处理后病情无明显好转或出血量继续增多的,应立即报告医务科。进入预警状态。级应急响应:孕妇待产在院期间患有各种危及生命安全的并发症或合并症的,或产后2小时内出血量达800ml的,应立即,h报医务科、启动院内危重孕产妇抢救应急响应。I级应急响应:孕妇待产在住院期间患有各种严重并发症或合并症,或处于危重状态或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或产后2小时内出血量达1500ml以上的,应立即上报医务科并启动院内危重孕产妇抢救专家组,及时请相关专家进行抢救或转诊患者。五

5、、启动及抢救(一)符合危重资严。抢救应急响应启动条件的,首诊医护人员应立即汇报科主任,同时报告医务科及分管领导(节假日汇报总值班),启动院内应急抢救。(二)危重孕产妇救治小组成员接到启动响应电话,应在最短时间内作出响应,及时了解病情,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做好人员、物资调配工作。根据应急响应级别及时报告相应危重事产妇教治领导原创力文档(三)接诊危重孕产妇后,危重孕产妇急救小组必须积极进行院内抢救,视病情需要确定就地抢救或转诊,必要时请上级专家电话或现场会诊。病人确需转院的,应做好转院途中的人员、物资保障.上级会诊专家到达之前,做好输血、手术或转诊的各项准备。专家到达之后,双方积极配合进行抢救。(四)

6、,上级专家会诊:在院内抢救时如需要会诊,首先呼叫XX医院、XX医院、XX市中心医院或XX市妇幼保健院相关专家进行电话会诊。如病情需要,可请求市级专家到现场参与抢救。(五)转诊治疗:危重孕产妇抢救原则上实行首诊负贵制,就地抢救,合理转运。如我院医疗设备或技术条件确实不能承担进一步救治要求,并应先联系XX医院、XX医院、XX市中心医院或XX市妇幼保健院急救电话,按转诊程序,按不同病情实施转诊。接诊与转诊要求:1、实行首诊负责制。首诊科室接诊危重孕产妇时,应及时诊治。在孕产妇不宜搬运时,首诊科室应负责在危重孕产妇救治专家指导下继续救治。2、建立绿色通道。对危重孕产妇实行无条件抢救,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

7、和停药。如有借故推诿,延误救治或发生让孕产妇自行转诊导致严重后果的,一经查实将严肃追究相关科室有关人员的责任。3、转出科室在转诊时应同时递交危重孕产妇转诊记录,内容包括:病人姓名、年龄、主要诊断、主要治疗经过、主要辅助检查记录,经治医生姓名、电话等。4、转诊途中,转出科室要配备医疗救护力量,尽力确保产妇在转诊途中的生命安全,一并做好相应的病历记录。5、危重孕产妇救治专家组确定抢救方案后应及时向危重孕产妇救治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六、报告制度(一)实行首诊报告制,院内危重孕产妇首诊接诊科室负责人为责任报告人,首诊医生为重症高危孕产妇的责任登记人,抢救首诊科室做好危重孕产妇抢救病案的记录,统一报院内

8、抢救领导小组办公室。(二)报告内容:孕产妇姓名、年龄、住址、户藉地、孕产次、孕周、目前病情、抢救经过、急需协助解决的事宜等。(三)报告时限:凡发现符合本预案规定的急危重症高危孕产妇,应于接诊后立即通过各种方式报告院内孕产妇抢救领导小组。出现瞒报、缓报或不报者,将从严惩处。七、保障措施(一)人员保障。所有抢救领导及专家小组成员在应急预案启动后必须保证24小时通讯畅通,随叫随到。遇紧急情况,危重孕产妇抢救领导小组可先行调用抢救需要的相关人员,参与紧急抢救。(二)技术保障。加强对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诊疗水平。加强应急预案的演练,保证抢救的及时性。(三)物资保障。不断完善、维护抢救设施,做

9、好各种抢救药品的储备,抢救设施完好率要求100%,各科室做好及时清理、保障物资、设施设备、储备到位,确保处于备用状态,医务科、血库及时与市血站联系,保证提供孕产妇抢救用血。八、责任追究各科室要严格执行XX县人民医院孕产妇救治实施方案,切实提高危重孕产妇应急抢救能力,有效控制孕产妇死亡。对因管理失误和医疗责任造成孕产妇死亡的:(一)取消责任医师年度评优评先资格,并给予年度评定不合格、扣除奖金、延迟职称晋升等处分:(二)对未取得母婴保健技术合格证书,擅自从事助产服务造成孕产妇死亡及其它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责当事人责任:(三)造成医疗事故的,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XX县人民医院XX年XX

10、月XX日篇二为进-一步加强对危重孕产妇的管理,保障母婴安全,降低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医疗核心制度,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方案。一、组织管理1、成立院内危重孕产妇抢救工作小组,承担现场抢救及转运任务,保持危重孕产妇抢救“绿色通道”畅通,.向全镇公布急救电话(*)。组长:*成员:*2、发生危重孕产妇抢救,当班产科最高职称的医师、行政值班人员、产科主任、分管院长应当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负责组织抢救。设有单独重症抢救室,抢救设施齐全,保持抢救物品处于良好功能状态。二、工作实施(一)按照XX县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规范及XX县高危孕产妇筛查管理制度相关要求落实各项工作,做好危重

11、孕产妇的早期识别、及时处理和转诊。(二)危重孕产妇抢救设备设施保持功能状态,小组成员保持通讯畅通,以保证急诊、入院、手术“绿色通道”畅通。建立与转诊单位的网络关系,明确院内危重孕产妇救治工作信息和联络由医务科统一负责。建立转会诊登记本并做好登记。公卫科负责收集、核实本镇信息,并上报县保健院保健科。.(三)护送转诊;孕产妇因病情需要转诊的,在积极抢救的同时,与上转医疗机构联系,在能保证运转过程安全的情况下方能转诊。转诊时应当由了解病情诊治过程的医生护送,并做好病情资料的交接。(四)24小时常备抢救人员,保证急救车、各种抢救设备的完好和药品的齐全,做好血液(包括血制品)的储备,时刻处于备战状态,做

12、好危重孕产妇的急救准备。对于村卫生站转诊的危重孕产妇,不得拒诊、推脱,要开放绿色通道,积极指导、处理。不能处理的,向危重孕产妇管理领导小组报告,并在领导小组指导下向县县人民医院和县妇幼保健院转诊。三、工作要求(一)各科室要分工负责,密切配合,确保本镇不发生因抢救不到位而导致的孕产妇死亡。严格执行危重病例.会诊、抢救工作制度。(二)接到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报告电话后应立即派出专家会诊,并对专家出诊给子必要的保障与支持。(三)各科室应严格执行本工作方案,对危重孕产妇必须优先予以安排、及时救治,在人员、车辆、通讯等方.面予以保障,不得推诿。(四)对既不掌握病情,又不申请会诊、转诊;或推诿危重孕产妇:或不具备救治能力,耽误了抢救时间,导致孕产妇、围产儿死亡或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医疗机构,上报XX县孕产妇死亡评审专家组评审后,对责任单位和个人依据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