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政研室课题组关于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加快发展XX特色的现代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委政研室课题组关于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加快发展XX特色的现代农业.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加快发展XX特色的现代农业20XX年7月下旬至8月中旬,市委政研室由市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游志华带队、5名同志参加,组成课题组,深入XX县、湘乡市、韶山市的农村进行调研,采用听取汇报、现场考察、调查问卷等方式,就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困难和问题以及发展的潜力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论证,形成了一些思考和建议,对于我市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一、我市发展现代农业的现状发展现代农业是全世界农业的发展趋势,但对XX而言,我们不能搬套其他地方的现成模式,而是要根据已有的基础和优势,创新思维,科学谋划。从调研的情况来看,我市目前发展现代农业尚属起步阶段,呈现如下特点:一是体现了一个“精”字。结合X
2、X农业生产地区的自然条件,在我市广大丘陵地区,突出产业结构调整,实行小规模、机械化的特色农业模式;在地势较为平坦,土地流转集中、交通区位优势明显的农业产区,推行集约化规模经营。改变在农产品加工上长期以粗加工为主,农业高产不高效的局面,大力扶持、建设、壮大一批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充分利用我市已有农产品的品牌优势,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挖掘品牌潜力,通过“内提品质、外树形象”和包装策划,打造一批享誉国内外的知名XX农业品牌。二是体现了一个“绿”字。以韶山城乡统筹示范片、楠湖特色农业示范片、姜畲一一杨河高效农业示范片为带动,建设生态农业村、观光农园、科技农园,打造旅游观光农业。以生
3、猪生态饲养为核心,将养殖业产生的排放物以有机肥料或沼气的形式加以利用,形成比较完整的农业生态链,推广和普及我市中路铺镇等地的先进做法,打造一批生态养殖基地。突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加大农民素质教育和农业技术标准的普及应用,严格农产品准入和流出管理,严格执行ISO农产品加工标准,打造绿色农产品加工厂。三是体现了一个“活”字。拓宽XX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内容涵盖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的农业信息网络;利用农业专业合作社和现代物流等媒介,打造遍布全国各地、畅通无阻的农产品购销网络。立足市内和市外两个市场,从市场营销、技术发展、组织管理、人才开发、信息资源开发等方面提升农业企业的
4、核心竞争力。利用农业科技论坛、农民夜校、“三农”信息服务网站等多种形式,引导广大农民学习政策、法制和先进农业技术,汲取各地农业发展的先进经验,造就新时期的外向型农民。二、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途径转变发展方式,不仅是工业的事情,发展现代农业同样要转变发展方式。只有转方式、调结构,才能推进现代农业向前发展。一是在以工业的方式发展农业上谋突破。用工业的理念和现代化、科学化、信息化的管理来经营农业企业。加大对农业企业财政投入、税收、行政事业性收费、信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扶持。围绕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农产品物流建设、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农业工业园区建设等内容,包装策划一批符合市场需求的项目。在不断增强企业自身
5、造血能力的前提下,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农业产业化建设。解决农产品精深加工方面的市场开拓、技术研发和资金短缺等瓶颈问题,设立技术创新基金,建立技术创新和农产品物流基地,用国际化的视野打造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二是在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上下功夫。20XX年,我市湘莲、粮食、生猪、竹木四大主导产业贸工农产值突破200亿元,其中生猪及相关产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但其他主导产业的规模不大、产业链也有待进一步延伸。围绕产业发展的方向、具体目标和任务,制定全市主导产业的长期规划和具体实施意见;严格控制耕地抛荒和保护农业用地,采取加大补贴投入、税收减免优惠、融资信贷支持等措施,确保主导农产品的产量;
6、引导、奖励和支持我市企业在四大主导产业上打造规模大、效益好、知名度高的现代农业企业;着力破解主导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农民和产业工人素质不高、资金缺乏、销路不畅的瓶颈;支持和鼓励企业不断延伸主导农产品的加工链条,极大地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三是在适应市场需求上做文章。市场需求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最大动力。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借助现代农业信息网络平台,及时掌握国内外农产品供求信息,为调整产业结构提供参考。要及时开展市场调研,准确把握农产品的产销状况和农业产业发展动态,及时发布行业性指导意见。重点引导和扶持一批市场急需、经济效益高、农民和企业增收快的农业结构调整示范企业。三、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环节
7、传统农业经营体制延续了我国几千年的农业发展历史,今天,当我们要发展现代农业的时候,观念、做法、体制机制,都面临着深刻的革命。实践证明,实现农业“四化”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一是把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作为推进“四化”的重要支撑来抓。在我市的主导和新兴农业产业领域,建设一批管理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引领和推动我市农业参与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动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加快我市乡镇农口系统的改革,加强涉农站办所的职能建设,提升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加快农业销售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和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二是把做大做强农业龙
8、头企业作为推进“四化”的主要途径来抓。给予农业龙头企业税收、信贷、用地和项目审批、行政事业收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加大龙头企业推介和宣传力度,为龙头企业引进新的项目和投资牵线搭桥,协调解决企业融资难、周边环境不优、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十合作经济组织十农户”、“期货+订单”等现代农业模式,推动农业生产经营的市场化、集约化和规模化。鼓励全市的优势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和上市,制定对上市农业龙头企业的一系列奖励、扶助政策。三是把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体系作为推进“四化”的根本保障来抓。加强标准农田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步伐,加快农田水利设施、农机道路基础配套,
9、率先推进产粮大县农田标准化。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研发适合我市地形特点的农机具新产品,大力支持农业机械进村入户。以我市农业产业规划中的“一区、两轴、三片、五园区、八基地、一百大项目”为载体,推进全市现代农业的整体发展进程。通过生态园林式现代工业城市的建设,促进农村城市化、城镇网络化、产业生态化、村民市民化,使城中有村、村中有城,城在乡村、村在城中。四、我市发展现代农业的强大动力支撑科技对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至关重要。利用我市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基本形成的优势,借助市、县、乡、村四级农业科技体系,以“隆平论坛”等科技研发示范项目为依托,加强和省内外农业科技院校的交流合作,充分发挥我市农业科技的优势。通过科
10、技与产业的有机衔接,实现产、学、研的紧密结合,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力度,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加大转基因栽培技术、土娘优化改良技术、超级稻种植技术等现代农业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力度,打造高效农业。用改革的动力促进现代农业。按照“自愿、有偿、依法”的原则,引导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构建市县乡村四级土地流转服务网络,逐步建立农村“土地银行”、“农田股份制”、农业设施“租赁制”和“小业主、大园区”等模式,推进土地规模集约经营。积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培养和壮大一批现代林业企业。建立和完善生猪、粮食、湘莲等农产品保险服务,减少农民种养殖业风险。五、如何保障我市现代农业的发展一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11、充分利用全市电视、网络、报纸、广播等宣传载体,广泛宣传强农惠农政策,特别是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省委“四化两型”建设的决策部署,使之家喻户晓,提振农民、农业企业经营者、农产品经销商等群体对发展现代农业的信心,充分发挥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主体作用。二是加大政策执行力度。认真抓好中央和我省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涉农的各项补贴要直接发放到农民手中,不能截留;发展现代农业的规划要如同法律一样坚决执行,不能朝令夕改;各项民生政策和实事工程要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的加以落实。三是加大政策监督力度。中央和各级涉农政策宣传到位情况、中央和地方各项涉农补贴和财政配套投入资金的到位情况、农村基层干部落实和执行上级政策情
12、况、三农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等等,都是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督查的重点,要及时掌握情况、通报结果、督促整改,确保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六、我市发展现代农业的最终目标探索发展现代农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终应该体现在改变农村和城市的二元结构,实现城市和农村的协调发展上。我市的中长期城市规划要将整个XX市的行政区域都纳入城市范围,并提出要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示范城市,重点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城乡规划要同体。要避免城乡规划上的盲目性、无序性和混乱局面,提升我市城乡的整体规划水平很有必要。统筹城乡空间布局规划。加快建立健全中心城市、县城、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发展体系和完善形成一般建制镇一中心村一自然
13、村三级农村居住区空间布局体系。统筹城乡产业发展规划。形成具有我市特色的、城乡产业结构合理、梯次分明的产业格局。统筹城乡用地规划。合理布局建设、住宅、农业与工业和其他产业用地,使城乡土地得到合理利用和最大节约。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二是城乡建设要同步。农村道路交通、农电网改造、饮水、农村生态能源建设等多方面的问题,是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也是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要形成农村基本建设的长效投入机制,解决政策支持的力度不够的问题;建立和完善政府投入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投融资体制,不仅在税收、银行贷款等方面提供方便,而且要充分调动民间资本参与农村投融资,突出解决农村建设投入不足、融资困难的资金瓶颈问题;重点推进农村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从制度上保障城乡公共服务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三是城乡政策要同等。在工业带动农业、城市支援农村、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教育、医疗卫生、农村劳动力就业、新型城市化建设、农村社会保险等方面,我市要根据上级的政策,结合XX的实际,及时出台实施意见和办法,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做到城乡发展政策上的步调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