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型社区建设实施细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幸福型社区建设实施细则.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X县幸福型社区建设实施细则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深化党建引领推进基层社治理建设“四型”社区的实施意见,现就幸福型社区建设制定实施细则如下。一、主要目标围绕就业创业安心、社会保障舒心、托幼上学称心、健康就医放心、文化娱乐开心“五心并举”总体要求,推进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更加完善,社区专业化、精细化、智慧化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人民民主权益得到充分保障,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社区在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住有所居”等方面的作用更加凸显,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更加充实,到2026年,全县“幸福型”社区覆盖率达到90%以上。二、重点任务(一
2、)推进社区富民增收,确保群众就业创业安心1 .精准就业创业帮扶。健全完善社区居民信息底册和“一楼一册、一户一档”数据台账,掌握居民基本生活情况和就业培训状况。实施稳就业保居民就业行动,构建“政策稳岗、培训赋能、创业带动、失业帮扶、公岗兜底”全链条社区就业体系。推广应用实名制动态就业服务系统和“秦云就业”微信小程序,推进就业意愿与就业岗位精准对接,就业帮扶率达到10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2 .加强居民职业技能培训。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突出急需紧缺职业和新职业、新业态工种培训,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和线上培训有培训意愿的社区居民培训率达到100
3、%。3 .稳步提升居民收入水平。推进社区辖区产业、就业、创业融合发展,在社区周边建设一批创业孵化基地、就业帮扶基地,实现镇街全覆盖。支持社区居民多渠道灵活就业,发展带动就业能力强的“小店经济”,促进点内生活、点内就业。拓宽居民工资和财产性收入增长渠道,实现2022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力争“十四五”时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高于经济增速1个百分点。(二)强化社区民生建设,促进基层社会保障舒心4 .健全社区为老服务体系。规范提升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服务中心、养老服务站管理服务水平,探索提供社区食堂和网络(电话)订餐,解决辖区空巢老人用餐问题。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参与养老
4、服务产业发展,加快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5 .健全城乡居民社会保险体系。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逐步提高保障水平,落实好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政策,提高重特大疾病和多元医疗需求保障水平。对符合条件的城镇中等以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外来务工人员及新就业无房职工提供住房保障,确保城市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6 .健全重点人群救助关爱体系。建立完善残疾人帮扶机制,为残疾人提供救助救济、康复训练等服务,加快
5、社区、小区无障碍环境建设和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推广残疾人辅助器具租赁业务。加强对贫困妇女、困境儿童救助力度,落实强制报告制度,夯实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监护责任,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实现“家长学校”“市民学校”全覆盖。定期对辖区内退役军人进行摸底走访,做好“一牌一卡”(光荣牌、优待卡)发放。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保护体系建设,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率达到100%。(三)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力保群众托幼上学称心7 .扩大城区教育资源供给。开展“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区)”建设,优化幼儿园布局,严格落实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办法,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6所,力争1500户以上居民社区设有1所以
6、上普惠性幼儿园。制定民办幼儿园扶持发展政策,持续推进普惠性幼儿园建设,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到85%以上。完善城乡义务教育学校规划,推进县城以上城区学校建设,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8所,力争3000户以上居民社区设有1所以上小学,化解“大班额”“大校额”问题。8 .均衡发展优质义务教育。开展“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区)”创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全面落实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和“公民同招”,简化入学材料和程序,完善学校划片政策,深入做好随迁子女就近入学,满足不同居民群众对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社区教育就近需求。9 .向群众开放共享学校资源。坚持学校图书室、操场、活动室定期免费向辖区居民群众
7、开放,方便群众使用。建立在岗教师定期到社区参与市民学校授课制度,发挥教师专长,提升居民综合文化素养。(四)优化社区医疗服务,保障群众健康就医放心10,持续加强健康生活知识宣传。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设施建设,做好健康指导和重点人群健康干预。充分借助基层义诊、公共卫生服务健康项目、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形式普及健康知识,教育居民养成健康生活习惯。打造健康科普阵地宣传新平台,利用“预防接种日”“家庭医生日”等各种“世界卫生日”,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医疗卫生知识,提升社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定期对社区公共健身设施进行维护,确保设施无破损残缺。开展社区公厕清洁整治行动,社区内公共厕所全部达到国家二类以上标准要求。11
8、.持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强财政对社区卫生服务设施的投入,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转变工作理念,由“治病”向“防病”、由“坐诊治疗”向“入户服务”转变,充分利用基层义诊、公共卫生服务健康项目、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形式普及健康知识,健康家庭建设率超过10%o按照“健康宝鸡”行动(2020-2030年)规划,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大力培育各级健康社区示范建设单位。稳步有序推进省、市“健康社区”示范建设工作,市级健康社区达到100%,健康家庭建设率超过10%o12 .持续强化基层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升基层应对各类重大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突发事件的能力,定期开展防灾减灾专业知识宣传,储备
9、必要的应急物资。制定社区应急处置预案,定期修订完善,加强地震、洪涝灾害、疫情防控等应急演练,落实各项防疫措施。健全“三级包保”“五包一”机制,科学设置查验点位,小区实行24小时值班值守,加强外来人员排查管控,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五)拓展社区精神内涵,实现群众文化娱乐开心13 .广泛开展社区特色文化活动。依托社区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广场等阵地,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开展文艺演出、经典诵读、全民阅读、体育竞技、歌唱比赛、技能培训、手工制作、书画交流等特色活动,满足居民精神文化需求。组织居民成立各类群众性文化团队,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以“我们的节日”主题实践活
10、动为统揽,充分发挥宝鸡历史文化底蕴和优势,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搭建社区居民互助互动平台,培育心口相传的社区精神,不断增强居民的社区归属感。14 .创新社区议事协商途径。社区实行党务、政务、事务、财务、服务“五公开”制度,打造居民议事平台,将涉及社区公共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纳入议事协商范畴,通过实行“民事民提、民事民意、民事民决、民事民办、民事民评”工作法,促进协商议事由“为民做主”向“由民做主”转变。从规范日常行为、保障群众权益、引导民风民俗等方面,修订完善社区居民自治章程和居民公约,对居民关注度高、反映强烈的问题坚持一事一议、一事一约,社区居民自治章程和居民公
11、约制定率达到100%。选齐配强社区“两委”成员,实现社区书记主任“一肩挑”,登记选民参选率超过80%,重视培育社区各类组织骨干、群众领袖,有序参与社区管理,汇聚民智民力,提升社区治理和服务水平。三、实施步骤第一阶段,试点先行(2022年)。2022年,首善街道滨河社区依据方案先行探索试点,为全县建设全面推开积累经验。第二阶段,梯次推进(20232025年)。各有关镇(街)按照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方式,依据全县幸福型社区创建年度工作计划,有序组织实施幸福型社区建设,每年年底制定并上交下一年度工作计划和方案,确保全县幸福型社区覆盖率2023年达到30%、2024年达到60%.2025覆盖率达到90
12、%以上。第三阶段,巩固提升(2026年)。巩固幸福型社区建设成果,提升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全县90%以上社区达到幸福型社区标准,总结提炼优秀案例,推广幸福型社区建设经验。四、推进措施(一)加强统筹协调力度。成立幸福型社区建设专项工作组,各相关部门要根据部门职责,制订配套性文件,细化落实措施。各相关镇(街)和各部门要把幸福型社区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专题会议研究,逐年制定工作计划、确定重点任务,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进、全域推广的思路抓好落实。(二)强化经费人员保障。建立以财政资金为主、多种渠道并存的资金投入机制,注重激发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社会领域投资活力,鼓励通过
13、慈善捐赠、设立社区基金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城乡社区治理领域。落实关于健全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的实施意见,健全完善社区工作者选拔任用、培养培训、薪酬待遇、考核管理、职业发展等制度,按照每万城镇常住人口不少于18人标准配置社区工作者,到2026年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管理规范、素质优良的职业化、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三)推进社区减负增效。要对同时满足服务户数5000户以上、服务半径超过1.5公里的社区进行拆分。对3000户以下的社区进行合并,在全县范围内消除过小和超大社区。强化举措,实行社区事务准入制度,凡应由基层政府及其派出机构履行的法定职责,不得要求社区承担,不得将社区居民委员会作为行政执法、拆迁拆违、城市管理、招商引资等事项的责任主体。确需社区协助的事项,须严格审核把关,并坚持“权随责走、费随事转”,提供业务培训等必要条件。全面规范社区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取消对社区工作“一票否决”事项。全面清理部门、企事业单位和服务机构索要的困扰居民群众的“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从源头上停止索要此类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