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应急保供机制行动计划.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284016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7.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应急保供机制行动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应急保供机制行动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应急保供机制行动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应急保供机制行动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应急保供机制行动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应急保供机制行动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应急保供机制行动计划.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应急保供机制行动计划推动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与农业产业发展相协调,促进农业生产“接二连三”,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强化为农服务,构建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全链条增值收益。一、构建农产品产地市场支撑体系(一)培育充满活力的产地流通主体提高生产主体营销能力。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和学历提升行动,提高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销对接能力。加强农村经纪人培育,引导经纪人向规范化、职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鼓励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多种形式合作,组建流通协会、产销联盟或产销集团,形成集中流通、集约营销的格

2、局。提升经销商市场竞争力。规范市场内个体工商户经营行为,做好登记注册和财务管理,逐步向现代企业法人转变。推动经销企业建立“产权清晰、行为规范、运营高效”的现代企业制度,做精做专服务。鼓励经销企业通过兼并、联盟、合作等方式,扩大产后加工、仓储物流、城乡配送等服务范围。引导返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等参与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为农产品产地流通注入“新鲜血液”。(二)强化创新实用的技术人才保障加强产地流通技术研发推广。支持各类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以及有关企业开展农产品产地流通技术装备研究创制、联合攻关和推广应用。推动国家级农产品流通学科群建设,建设一批农业农村部农产品流通重点实验室和试验基地,推

3、动增补一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农产品流通岗位科学家。鼓励科研机构与国家级农产品产地市场设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产品流通创新中心、市场研究中心或创新联盟,开展共性技术研究推广和人才培训。建设产地流通人才队伍。通过引进、教育、培训等多种方式,建立一支由创新型、技术型、实用型人才构成的多层次农产品产地流通人才队伍。完善人才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制度,推动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农业技能人才评价向农产品流通领域倾斜。鼓励各类农业高等院校提升物流学科建设水平,加强农业产业、商贸流通复合型人才培养。(三)打造权威精准的信息服务窗口健全产地流通信息监测体系。研究制定反映农产品产地流通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监测指标体系。

4、加强与发展改革、统计、商务、市场监管等部门以及有关行业协会协调联动,建立畅通高效的信息交换机制。完善农业农村部重点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建设,开展农产品产地市场发展情况监测试点,掌握农产品产地市场流通品类、数量、价格等情况。增强产地市场信息服务能力。加强农产品产地市场信息采集、分析,建立信息发布长效机制,充分利用网站、电子显示屏以及新媒体平台等载体,及时准确传递生产、供求、价格等方面的信息。鼓励支持国家级农产品产地市场应用大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新技术,研判全球进出口贸易发展趋势,编制主营农产品产地价格、行业景气等指数,逐步成为主营农产品价格形成中心。(四)构建务实有效的标准规范体系完善产地市场标准

5、体系。加快推进现行标准评估复审,提高现行标准规范的系统性和有效性。按照先进实用、统一协调、绿色智能原则,制修订一批农产品产地市场设施工程、工艺技术、管理服务等标准,引导对接国际标准,逐步形成以国家标准为基础,行业标准为补充,团体标准、地方标准及企业标准相配套的农产品产地市场标准体系。加强产地市场标准宣贯推广。用好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大力开展标准宣传、解读、培训等工作。建立政府引导、行业协会推动、生产经营主体示范应用的标准实施推广机制,结合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基地建设和农产品产地市场标准化提升行动,深入开展标准示范推广,提升农产品产地市场标准化水平。二、拓展农产品产地市场多种功能(一)促进乡村产

6、业发展引导生产方式转型升级。鼓励农产品产地市场向生产端延伸,建立生产示范性基地,带动生产主体适应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变化,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发挥农产品产地市场信息集聚、需求反馈、产销对接的作用,带动发展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强镇、产业集群、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产业融合集聚发展。实施农产品产地市场融合发展行动,建立以农产品产地市场为依托、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为支撑、广大农户参与的农产品供应集散平台,促进农产品仓储物流、精深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集聚发展。拓展农产品产地市场功能,带动企业就近发展中央厨房、主食加工、净菜加工等业务,实现生产、加工与物流

7、配送高效对接,降低经营成本。打造乡村文化传承载体。深入挖掘农产品产地市场文化传承功能,鼓励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产业展览馆、博物馆、民俗街、文化长廊,发展农事体验、科普教育、观光游览、美食品鉴等业态,开发“后备箱”“伴手礼”等特色产品。结合中国农民丰收节及传统农事节庆,举办展示展销、趣味比赛、文化研学等活动,弘扬传承中华农耕文明。(二)挖掘市场服务新潜力发展产地流通新模式。聚集技术、人才等资源,发展农产品电商、宅配、前置仓、产地仓等新兴流通业态,促进行业上下游紧密衔接。创新发展“产地市场+种养”“产地市场+食品加工”“产地市场+直销配送”“产地市场+新零售”等新业态,提升农产品产地市场综合竞争优势

8、和规模经济效应。建立全产业链服务新平台。适应现代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发展趋势,支持农产品产地市场拓展农资供应、农机销售及维修等业务。结合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提供农技推广、农机作业、代耕代种、烘干仓储、市场营销等社会化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农产品产地市场,加强信息信用管理,推动金融机构开展农业保险、信贷等服务。提升农业品牌新价值。引导农产品产地市场实施品牌战略,发挥平台渠道优势,打造企业品牌。依托国家级农产品产地市场,塑强一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孵化一批农业企业品牌和农产品品牌。创新品牌营销管理,发展体验式、网络化营销方式,设立销售专馆专区专柜,建立健全品牌保护机制,促进品牌农产品消费。(三)提高农

9、产品应急保供能力统筹推进应急保供体系建设。强化农产品产地市场应急保供功能,打造应急储备关键节点和应急转运主要渠道相结合的农产品应急保供体系。加强蔬菜、畜产品、水产品等国家级农产品产地市场储备转运设施建设,促进相互匹配和有机衔接,提高紧急调运能力。蔬菜产地市场重点加强保鲜库、通风库等设施建设,畜产品、水产品产地市场重点加强冷冻库、冷藏车等设施设备配置。建立健全应急保供机制。加强应急预案管理,促进应急信息共享共用,形成“平时服务、急时应急”的长效运行机制。结合城市群分布,分区域建立应急保供市场名录,分产品做好产销应急对接机制。鼓励国家级农产品产地市场建立应急保供生产基地,积极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10、农垦企业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作用,加强与国家储备体系对接,强化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大型商超企业以及销地批发市场合作,提升跨区域、大规模调运的组织能力。三、建立健全应急保供机制加强应急预案管理,促进应急信息共享共用,形成“平时服务、急时应急”的长效运行机制。结合城市群分布,分区域建立应急保供市场名录,分产品做好产销应急对接机制。鼓励国家级农产品产地市场建立应急保供生产基地,积极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垦企业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作用,加强与国家储备体系对接,强化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大型商超企业以及销地批发市场合作,提升跨区域、大规模调运的组织能力。四、面临挑战我国农产品产地市场发展总体处于起步阶段,仍面临

11、不少困难和挑战。产销能力不匹配。我国农产品产地市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跨季节、跨区域调节农产品供需能力不足,对产业支撑能力在各地区差异较大。从农产品产地市场成交额与农业总产值比值看,东部地区为0.35,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分别约为0.10、0.10和0.07,产业支撑能力远落后于东部地区。设施建设滞后。农产品产地市场交易设施简陋,相当多的产地市场为简易、季节性交易场所。农产品冷藏保鲜和商品化处理设施不足,产后平均损失率是发达国家的35倍。消防安全、场地硬化、环保卫生等设施普遍缺乏,交易环境脏、乱、差问题依然突出。运行效率较低。农产品产地市场流通主体参差不齐、大小不一,建设标准体系

12、不健全,与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对接不紧,跨区域衔接不畅,价格发现功能发挥不足,嵌入供应链、融入销售网深度广度不够。产地市场经营效益偏低,单位营业面积成交额平均约为L3万元/平方米,不到农产品批发市场平均水平的1/3。五、工作原则坚持统筹布局,分级实施。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统筹产业基础和区域布局,向农产品优势产区、主导产业、脱贫地区倾斜,省部共建国家级农产品产地市场,地方建设区域性农产品产地市场和田头市场。坚持服务产业,富裕农民。推动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与农业产业发展相协调,促进农业生产“接二连三”,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强化为农服务,构建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全链条增值收益。坚持创新引领,绿色低碳。注重科技赋能,推动绿色发展,鼓励支持产地流通技术创新,推广应用自动化、智能化、绿色化技术装备,降低农产品产地市场单位能耗和流通损耗,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协同发展,融合高效。促进三级农产品产地市场优化整合,推动一体化运作,引导信息互联互通、设施协调匹配、设备共享共用,形成整体联动效应,深度嵌入现代农业供应链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