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历史水考知识点归纳分享.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历史水考知识点归纳分享.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最新历史水考知识点归纳分享 只有高效的学习方法,才可以尽快的掌握知识的重难点。有效的读书方式根据规律掌握方法,不要一来就死记硬背,先找规律,再记忆,然后再学习,就能很快的掌握知识。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中历史水平考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中历史水平考知识点总结1秦汉多民族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的形成、巩固、问题和演变成分裂1、秦统一天下的必然性和条件。2、秦始皇建立和巩固统一和中央集权的措施。3、从正反面分析秦亡汉兴的原因。5、秦皇、汉武多方面的活动。6、理解和评价焚书坑儒、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思想背景,内容,作用。7、自春秋、战国经秦到西汉治国思想的变动和影响。8、秦汉与匈奴,西域,越族的关
2、系。9、张骞和班超的贡献:丝绸之路。10、造纸术,地动仪,张衡,华佗,王充,司马迁和史记,数学和封建教育。11、秦汉出现的封建社会的社会问题及表现。(土地兼并、暴政、思想专制)12、秦汉是对后世具有开创性的朝代,秦汉奠定了我国后来2000年封建社会的基本格局,基本特点。如何理解?有那些史实?(统一的国家格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格局;多种土地制度基础上的的封建小农经济格局;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融合的多民族格局;对外交流的开放格局;以儒家为主体重伦理的思想格局;以应用技术为主的世界的传统科技与文化格局。)高中历史水平考知识点总结21、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时间:公元前221年2、中央集权制度的
3、措施:建立:为了有效控制大一统的新局面,秦朝统治者建立起一整套中央集权国家机器:(中央)帝国的统治者为皇帝,嬴政自称“始皇帝”。中央政府的官职为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其下设廷尉、治粟内史等诸卿,分工负责司法、财政等政务。丞相是百官之长,“助理万机”,一切军国大事均由皇帝裁决。(地方)秦朝的地方政府为郡、县两级。郡下辖若干县,县下还设有乡、里等组织。乡设三老管教化,啬夫管听讼、收赋税。郡县的长官均由朝廷直接任命,郡县的属吏则由郡守、县令自行选用。秦汉时的基层属吏职权颇重,地方百姓尚有知啬夫而不知郡县的。为了巩固新建的中央集权体制,秦始皇还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等,此外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造驰道
4、与直道,以保证政令的畅通;修筑长城,以抵御匈奴的侵扰;开边移民,以充实边地实力;焚书坑儒,以统一思想舆论。3、意义:秦虽短命而亡,但秦创立的中央集权体制,却成为我国历代王朝政治制度的蓝本。高中历史水平考知识点总结3一、春秋战国时期春秋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东周战国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东周公元前256年结束)二、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一)背景:王室衰微(二)目的:争夺土地和人口(三)齐桓公称霸(公元前7世纪中前期)1.条件:(1)齐国富庶。(2)管仲改革。(3)尊王攘夷。2.过程:北御夷狄,南制楚蛮。3.标志:葵丘会盟。(四)晋楚争霸(公元前7世纪后期公元前6世纪初)1.晋文公称
5、霸:公元前632年城濮之战。2.楚庄王称霸:公元前六世纪初。(五)吴越争霸:吴(长江下游)王阖闾和越(钱塘江)王勾践(六)评价1.性质:非正义。2.影响:进步性:有利于统一;便利地主阶级势力发展;促进民族融合。三、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一)战国局面形成1.三家(韩赵魏)分晋。2.田氏代(姜)齐。(二)经过1.魏齐争霸(公元前4世纪中期)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后,魏国势力大为削弱。2.秦国独霸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在也无力与秦抗衡。四、民族融合1.民族:华夏族、北方:东胡、匈奴;西:戎;南:越。2.融合途径: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战争。3.结果:为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高中历史水平
6、考知识点总结4儒学成为正统1、儒学兴起的原因:汉武帝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士人纷纷研习儒家经典,儒学得以大兴。2、儒学教育状况:(1)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设立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称为“博士”。自此,教育为儒家所垄断。(2)兴办太学,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任官。太学的兴办,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3)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儒学于各郡县得到推广,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3、结果: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
7、推崇的正统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高中历史水平考知识点总结5一、“开眼看世界”1.代表人物及核心思想:(地主阶级抵抗派)。(1)林则徐:设立译馆,编译四洲志、各国律例,成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2)魏源:编撰海国图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2.概念:先进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从封闭状态中走出来,摒弃传统的夷夏观念,率先提出向西方学习。3.影响: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解放思想。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背景: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形势。2.主张:他们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3.目的:挽救清朝封建统治。4.概念:封建纲常伦理为国家根本,用西方科
8、学技术来挽救统治。5.意义:将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主张付诸实践,迈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三、维新变法思想1.早期维新派:(1)背景:洋务运动的开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3)主张: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科学知识;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4)局限:没有形成完整理论;没有付诸实践。2.晚期维新派:(1)背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民族危机严重;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2)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3)主张:康有为:著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借用经学外衣,利用孔子来否定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严复:指出封建君主为“大盗窃国”,翻译天演论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4)实践:1898年发动戊戌变法,但最后结果失败。(5)影响:是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次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最新历史水考知识点归纳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