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智慧城市平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288123 上传时间:2022-11-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动智慧城市平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推动智慧城市平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推动智慧城市平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推动智慧城市平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推动智慧城市平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动智慧城市平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动智慧城市平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推动智慧城市平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围绕“四新”主目标、“四化”主抓手,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坚持示范引领,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建设发展全面深度融合,持续优化城市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推进城市传统设施的智慧化改造,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发展数字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加快优势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推进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模式创新,有效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居民幸福感受,助力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一、主要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按照试点先行、全面推广的发展路径,推进“智慧黔城”稳步建设。到2022年,支持20个左右综合条件

2、好,辐射带动力强的城市率先启动试点,开展一批有本地特色的“智慧黔城”建设项目,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本。到2025年,“智慧黔城”建设实现全省全域覆盖:基础设施实现高水平融合发展。布局科学、覆盖全面、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路网、水网、电网、管网、油气网与互联网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基本形成。全省建成5G基站16万个以上,5G网络实现城市和乡镇全面覆盖、重点应用场景深度覆盖,“双千兆”普及达到全国一流水平。高中低速协同发展的移动物联网基本建成。数字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建成一批智慧商店、智慧街区,新零售、平台经济等数字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加快发展,三次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基本实现大数据深度融合改造全覆盖,全省数

3、字经济增加值实现倍增,在GDP中的占比达到50%左右,支撑城镇累计新增就业300万人以上,助力100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提质发展。数字治理和智慧民生服务水平跃升。在城市管理、交通、环保、治安、政务、医疗、教育、养老等领域,组织实施300个左右“智慧黔城”建设重大项目,数字化治理能力和智慧民生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政务民生服务网上办理率达到100%,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覆盖率达到1o0%。二、保障措施(一)加强统筹协调充分发挥XX省新型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建立健全“智慧黔城”建设的总体推进和沟通机制,加快构建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协同发力的“智慧黔城”建设格局,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重大事

4、项和重大问题。强化部门间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协调配合,推动人口、土地、就业、社保、产业、资金、住房、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政策和改革举措形成合力,形成相互衔接、务实管用的“智慧黔城”建设政策工具箱。建立“智慧黔城”建设安全保障体制机制,坚持智慧化改造与安全保护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二)加强规划落实坚持省级统筹、市(州)指导、县(市、区)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省发改委要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督落实,完善规划实施监测评估机制,定期组织对优秀试点予以通报表扬,总结推广成功经验。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大数据局、省通信管理局等相关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协同配合,确保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市(州)各部门要持续跟踪指导规划

5、主要任务和重点行动的推进落实情况,结合实际建设本地“城市大脑”,为各县提供共性技术服务和数据共享平台。县(市、区)政府作为“智慧黔城”工程的主要实施方,要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联动机制,制定具体工作计划,明确工作任务,加快开展项目谋划与储备,推进本地区“智慧黔城”建设落地实施。(三)加强资金支持加大财政性资金对“智慧黔城”建设的支持力度,发挥资金的引导性作用,优先支持一批试点示范县(市、区)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支持方式,引导政策性银行、开发性金融机构以及在黔商业银行建立“智慧黔城”优惠利率信贷专项。优化融资平台建设,积极探索产业基金、专项债券、股权投资等融资模式,拓宽“智慧黔城”建设项目融资

6、渠道。创新优化投融资方式,鼓励电信运营商、1T厂商、集成商等社会资本参与“智慧黔城”建设,推动政府公共机构、重点企业和学术研究机构等在项目设置、资金筹措和资源共享等方面加强协作。(四)加强招商引资以试点县(市、区)为重点,发挥省直行业主管部门优势,指导各地积极围绕“智慧黔城”工程民生服务类项目和产业经营类项目,编制一批适应“智慧黔城”发展的招商项目清单,加大引资力度,着力引进一批5G、物联网、车联网、边缘计算、机器视觉、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领域优强企业,落地布局一批众创空间、孵化器等创业创新载体。创新招商引资形式,积极开展“云招商”“云签约”等“不见面”招商方式。三、发展基础“十三五”时期,全省积

7、极推动新型城镇化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城市智慧化建设水平加快提升。数字基础设施实现跨越式发展。2020年,全省5G基站总数达到2.07万个,实现5G县县通。宽带网络能力提档升级,全省光缆线路总长度达123万公里1。路网、水网、电网、地下管网、油气管网、互联网等基础设施网络加快建设,供给质量和运行效率进一步提升。产业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产业数字化加快推进,大数据与工业、农业、服务业深度融合,35%的工业企业实现大数据与关键业务环节全面融合,农产品产销对接网络覆盖全省所有县区,以智慧旅游、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等为代表的服务业新模式不断涌现。全省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指

8、数从2017年的33.8提升到2020年的41.1,整体进入中级阶段。数字化治理能力加速提升。实施政务数据“聚通用”攻坚会战,建成全国首个省级政府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率先接入国家平台。统筹建设“一云一网一平台”,实现政务数据“一云统揽”“一网通办,一平台服务,省、市、县三级政务服务事项实现oo%网上可办。大力推动大数据与政府管理、决策等方面融合应用,打造了“数据铁笼”“党建红云”“智慧法院”等一批典型应用。民生服务应用水平显著增强。大数据与民生服务、乡村振兴等深度融合,涌现出一大批创新案例和典型场景,“一码XX”平台促进“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效对接,助推“黔货出山”,“医疗健康云”成为国内首家以

9、省为单位的统一预约挂号平台,全省实现“一窗式”预约挂号,“通村村”被交通运输部列为全国农村客运示范项目向全国推广。互联网应用水平居全国前列,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提升。四、重点设施智慧改造行动加快停车场、充换电等城市重点基础设施的智慧化改造,综合运用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城市交通治理、绿色低碳能力。建设智慧停车设施与服务。推广ETC技术在机场、火车高铁、客运站及大型商圈、医院、住宅小区、路侧等停车场景的覆盖与应用。鼓励各市(州)基于本地公共交通平台建设统一的停车管理平台和基础数据库,支撑实现停车场无人值守、预约停车、快速缴费等功能,为市民提供方便快捷的出行规划与停车服务,提升静态交通治理水平。

10、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各县(市、区)停车场多业务智能化承载能力,实现基于后台数据对比的营运车辆监督执法、“两客一危”车辆专用停车预约等管理服务。建设智能充换电设施。支持市(州)统筹建设智能充电平台,实现充换电设施数据的集中管理、互联互通。做好集中式公共充换电场站选址的前期规划布局,新建的大型停车场、社会公共停车场的充换电车位预留比例不低于15吼支持对公路干线、交通枢纽、大型商超、景区、园区等已有充换电基础设施进行扩容升级。鼓励石油企业转型,在加油站增设充换电设施,逐步推进加油、加气、加氢与充电等交通能源设施的一体化融合发展。鼓励各县(市、区)创新建设运营模式,优先建设公交、出租、

11、行政机关、环卫、物流等专用充换电设施,与公共充换电设施高效互补。鼓励小区开发商配套建设或改造建设一批充电桩(枪),以专用固定位充电、无固定位临时充电的方式灵活满足居民充电需求。五、黔城“双千兆”建设行动加快千兆光纤和5G为代表的“双千兆”网络建设,夯实“智慧黔城”建设承载底座,有效促进新型信息消费、产业转型升级、智慧民生服务等工作开展。提升“双千兆”网络覆盖水平。推动基础电信企业和广电网络规模部署10G-PON光线路终端(O1.T)设备,持续优化O1.T上联组网,对老旧小区、传统开发区等薄弱区域的光分配网(ODN)进行改造升级。以千兆光网为牵引,逐步推动家庭和企业线路、网关设备、接入终端的升级

12、改造,为用户提供千兆业务体验。推动基础电信企业和广电网络加快在中心城区、重点场景、重点行业规模部署5G独立组网(SA)网络,鼓励采用宏基站、微小基站等多种组网方式,充分结合集中式无线接入网(C-RAN)等其他技术,实现在大流量高密度连接区域的5G网络深度覆盖。深化通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统筹提升5G网络的铁塔设施资源利用效率,鼓励以同沟分缆分管、同杆路分缆、同缆分芯等方式共建光纤网络,鼓励以纤芯置换、租用纤芯等方式共享光纤网络,大力加强通信与电力、铁路、公路、市政等领域的跨部门合作。推动“双千兆”赋能千行百业。创新部署建设千兆行业虚拟专网,鼓励基础电信企业和广电网络率先满足工业、交通、电力、教育

13、、医疗、应急等重点行业需求,定制化部署5G基站、O1.T设备、核心网网元、行业终端等。推动“双千兆”融合应用创新,鼓励基础电信企业和广电网络联合电信设备企业、互联网企业、垂直行业企业推出超高清视频、VR/AR等信息消费应用,打造“5G+工业”清G+民生”等应用标杆,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支持基础电信企业和广电网络探索采用边缘计算、TSN(时间敏感网络)、DetNet(确定性网络)等新技术降低端到端的时延,保障特定业务流对传输带宽、时延和抖动等性能的要求。在新建行业虚拟专网优先支持1Pv6分段路由、网络切片、随路检测等“1Pv6+”功能,开展新型组播、业务链、应用感知网络等试点应用。六、推动平台经济发展大力发展平台经济,支持各市(州)建设优势产业垂直电商平台,打造一批集网上信息发布、交易支付、体验展示、物流售后服务、品牌推广及行情监测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支持依托互联网平台的外卖配送、网约车、即时递送、住宿共享等“互联网+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鼓励各类传统商贸企业数字化平台化发展。积极发展“互联网+总部经济”,充分发挥各市(州)产业优势,优先支持试点县(市、区)以本地优势国企、特色民企为引领,大力引进、培育总部企业,积极引进区域型、职能型总部,促进总部经济集聚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