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培训教材(-68张)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288794 上传时间:2022-11-04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332.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SPC培训教材(-68张)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SPC培训教材(-68张)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SPC培训教材(-68张)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SPC培训教材(-68张)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SPC培训教材(-68张)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SPC培训教材(-68张)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PC培训教材(-68张)课件.ppt(6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spc,SPC(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统计制程管制,spcSPC(Statistical Process Con,目录,1 SPC的产生2 SPC的作用3 SPC常用术语解释4 持续改进及统计过程控制概述 a 制程控制系统 b 变差的普通及特殊原因 c 局部措施和对系统采取措施 d 过程控制和过程能力 e 过程改进循环及过程控制 f 控制图,目录1 SPC的产生,5 管制图的类型6 管制图的选择方法7 计量型数据管制图 a 与过程有关的控制图 b 使用控制图的准备 c X-R 图 d X- s 图 e X- R图 f X-MR图8 计数型数据管制图 a p 图

2、,5 管制图的类型,b np 图 c c 图 d u 图,b np 图,SPC的产生,工业革命以后, 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大规模生产的形成,如何控制大批量产品质量成为一个突出问题,单纯依靠事后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已不能适应当时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改进质量管理方式。于是,英、美等国开始着手研究用统计方法代替事后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 1924年,美国的休哈特博士提出将3Sigma原理运用于生产过程当中,并发表了著名的“控制图法”,对过程变量进行控制,为统计质量管理奠定了理论和方法基础。,SPC的产生 工业革命以后, 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SPC的作用,1、确保制程持续稳定、可预测。2、提高产品

3、质量、生产能力、降低成本。3、为制程分析提供依据。4、区分变差的特殊原因和普通原因,作为采取局部措 施或对系统采取措施的指南。,SPC的作用1、确保制程持续稳定、可预测。,SPC常用术语解释,SPC常用术语解释,SPC培训教材(-68张)课件,SPC培训教材(-68张)课件,制程控制系统 有反馈的过程控制系统模型,过程的呼声 人 设备 材料 方法 产品或 环境 服务 输入 过程/系统 输出 顾客的呼声,我们工作的方式/资源的融合,统计方法,顾客,识别不断变化的需求量和期望,制程控制系统,变差的普通原因和特殊原因 普通原因:是指过程在受控的状态下,出现的具有稳定的且可重 复的分布过程的变差的原因

4、。普通原因表现为一个稳 系统的偶然原因。只有过程变差的普通原因存在且不 改变时,过程的输出才可以预测。 特殊原因:(通常也叫可查明原因)是指造成不是始终作用于过 程的变差的原因,即当它们出现时将造成(整个) 过程的分布改变。只用特殊原因被查出且采取措 施,否则它们将继续不可预测的影响过程的输出。,变差的普通原因和特殊原因,每件产品的尺寸与别的都不同 范围 范围 范围 范围但它们形成一个模型,若稳定,可以描述为一个分布 范围 范围 范围分布可以通过以下因素来加以区分 位置 分布宽度 形状 或这些因素的组合,每件产品的尺寸与别的都不同,如果仅存在变差的普通原因, 目标值线随着时间的推移,过程的输出

5、形成一个稳定的分布并可预测。 预测 时间 范围 目标值线如果存在变差的特殊原因,随着时间的推 预测移,过程的输出不稳定。 时间 范围,如果仅存在变差的普通原因,,局部措施和对系统采取措施,局部措施通常用来消除变差的特殊原因通常由与过程直接相关的人员实施通常可纠正大约15%的过程问题对系统采取措施通常用来消除变差的普通原因几乎总是要求管理措施,以便纠正大约可纠正85%的过程问题,局部措施和对系统采取措施 局部措施,过程控制 受控 (消除了特殊原因) 时间 范围 不受控 (存在特殊原因),过程控制,过程能力 受控且有能力符合规范 (普通原因造成的变差已减少) 规范下限 规范上限 时间 范围 受控但

6、没有能力符合规范 (普通原因造成的变差太大),过程能力,过程改进循环1、分析过程 2、维护过程 本过程应做什么? 监控过程性能 会出现什么错误? 查找变差的特殊原因并 本过程正在做什么? 采取措施。 达到统计控制状态? 确定能力 计划 实施 计划 实施 措施 研究 措施 研究 计划 实施 3、改进过程 措施 研究 改进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 普通原因变差 减少普通原因变差,控制图,上控制限 中心限 下控制限1、收集收集数据并画在图上2、控制 根据过程数据计算实验控制限 识别变差的特殊原因并采取措施3、分析及改进确定普通原因变差的大小并采取减小它的措施重复这三个阶段从而不断改进过程,控制图 上控制限

7、,管制图类型,管制图类型,控制图的选择方法,确定要制定控制图的特性,是计量型数据吗?,否,关心的是不合格品率?,否,关心的是不合格数吗?,是,样本容量是否恒定?,是,使用np或p图,否,使用p图,样本容量是否桓定?,否,使用u图,是,是,使用c或u图,是,性质上是否是均匀或不能按子组取样例如:化学槽液、批量油漆等?,否,子组均值是否能很方便地计算?,否,使用中位数图,是,使用单值图X-MR,是,控制图的选择方法确定要制定控制图的特性是计量型数据吗?否关心,接上页,子组容量是否大于或等于9?,是,否,是否能方便地计算每个子组的S值?,使用XR图,是,否,使用XR图,使用X s图,注:本图假设测量

8、系统已经过评价并且是适用的。,接上页子组容量是否大于或等于9?是否是否能方便地计算每个子组,计量型数据控制图,与过程有关的控制图 计量单位:(mm, kg等) 过程,人员,方法,材料,环境,设备,1 2 3 4 5 6,计量型数据控制图,接上页,测量方法必须保证始终产生准确和精密的结果,不精密,精密,准确,不准确,接上页测量方法必须保证始终产生准确和精密的结果不精密 精密准,使用控制图的准备,1、建立适合于实施的环境 a 排除阻碍人员公正的因素 b 提供相应的资源 c 管理者支持2、定义过程 根据加工过程和上下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分析每个阶段的影响 因素。3、确定待控制的特性 应考虑到: 顾客的

9、需求 当前及潜在的问题区域 特性间的相互关系4、确定测量系统 a 规定检测的人员、环境、方法、数量、频率、设备或量具。 b 确保检测设备或量具本身的准确性和精密性。,使用控制图的准备1、建立适合于实施的环境,接上页,5、使不必要的变差最小 确保过程按预定的方式运行 确保输入的材料符合要求 恒定的控制设定值 注:应在过程记录表上记录所有的相关事件,如:刀具更新,新的材料批 次等,有利于下一步的过程分析。,接上页5、使不必要的变差最小,均值和极差图(X-R),1、收集数据 以样本容量恒定的子组形式报告,子组通常包括2-5件连续的产品,并周性期的抽取子组。 注:应制定一个收集数据的计划,将其作为收集

10、、记录及描图的依据。1-1 选择子组大小,频率和数据 1-1-1 子组大小:一般为5件连续的产品,仅代表单一刀具/冲头/过程 流等。(注:数据仅代表单一刀具、冲头、模具等 生产出来的零件,即一个单一的生产流。) 1-1-2 子组频率:在适当的时间内收集足够的数据,这样子组才能 反映潜在的变化,这些变化原因可能是换班/操作人 员更换/材料批次不同等原因引起。对正在生产的产 品进行监测的子组频率可以是每班2次,或一小时一 次等。,均值和极差图(X-R) 1、收集数据,接上页,1-1-3 子组数:子组越多,变差越有机会出现。一般为25组,首次使 用管制图选用35 组数据,以便调整。 1-2 建立控制

11、图及记录原始数据 (见下图),接上页1-1-3 子组数:子组越多,变差越有机会出现。一般,SPC培训教材(-68张)课件,1-3、计算每个子组的均值(X)和极差R 对每个子组计算: X=(X1+X2+Xn)/ n R=Xmax-Xmin 式中: X1 , X2 为子组内的每个测量值。n 表示子组 的样本容量1-4、选择控制图的刻度 4-1 两个控制图的纵坐标分别用于 X 和 R 的测量值。 4-2 刻度选择 :,1-3、计算每个子组的均值(X)和极差R,接上页,对于X 图,坐标上的刻度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应至少为子组均值(X)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的2倍,对于R图坐标上的刻度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12、的差应为初始阶段所遇到的最大极差(R)的2倍。 注:一个有用的建议是将 R 图的刻度值设置为 X 图刻度值的2倍。 ( 例如:平均值图上1个刻度代表0.01英寸,则在极差图上 1个刻度代表0.02英寸)1-5、将均值和极差画到控制图上 5-1 X 图和 R 图上的点描好后及时用直线联接,浏览各点是否 合理,有无很高或很低的点,并检查计算及画图是否正确。 5-2 确保所画的X 和R点在纵向是对应的。 注:对于还没有计算控制限的初期操作的控制图上应清楚地注明“初始研究”字样。,接上页,计算控制限 首先计算极差的控制限,再计算均值的控制限 。 2-1 计算平均极差(R)及过程均值(X) R=(R1+

13、R2+Rk)/ k(K表示子组数量) X =(X1+X2+Xk)/ k 2-2 计算控制限 计算控制限是为了显示仅存在变差的普通原因时子组的均 值和极差的变化和范围。控制限是由子组的样本容量以及反 映在极差上的子组内的变差的量来决定的。 计算公式: UCLx=X+ A2R UCLR=D4R LCLx=X - A2R LCLR=D3R,计算控制限,接上页 注:式中A2,D3,D4为常系数,决定于子组样本容量。其系数值 见下表 :,注: 对于样本容量小于7的情况,LCLR可能技术上为一个负值。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下控制限,这意味着对于一个样本数为6的子组,6个“同样的”测量结果是可能成立的。,接上页

14、注:式中A2,D3,D4为常系数,决,2-3 在控制图上作出均值和极差控制限的控制线,平均极差和过程均值用画成实线。 各控制限画成虚线。 对各条线标上记号(UCLR ,LCLR ,UCLX ,LCLX) 注:在初始研究阶段,应注明试验控制限。过程控制分析 分析控制图的目的在于识别过程变化或过程均值不恒定的证据。 (即其中之一或两者均不受控)进而采取适当的措施。 注1:R 图和 X 图应分别分析,但可进行比较,了解影响过程 的特殊原因。 注2:因为子组极差或子组均值的能力都取决于零件间的变差, 因此,首先应分析R图。,2-3 在控制图上作出均值和极差控制限的控制线 平均极,3-1 分析极差图上的

15、数据点,3-1-1 超出控制限的点a 出现一个或多个点超出任何控制限是该点处于失控状态的主要 证据,应分析。b 超出极差上控制限的点通常说明存在下列情况中的一种或几种: b.1 控制限计算错误或描点时描错 b.2 零件间的变化性或分布的宽度已增大(即变坏) b.3 测量系统变化(如:不同的检验员或量具) c 有一点位于控制限之下,说明存在下列情况的一种或多种 c.1 控制限或描点时描错 c.2 分布的宽度变小(变好) c.3 测量系统已改变(包括数据编辑或变换),3-1 分析极差图上的数据点3-1-1 超出控制限的点,不受控制的过程的极差(有超过控制限的点),UCL,LCL,UCL,LCL,R

16、,R,受控制的过程的极差,不受控制的过程的极差(有超过控制限的点)UCLLCLUCLL,3-1-2 链- 有下列现象之表明过程已改变或出现某种趋势: 连续 7点在平均值一侧; 连续7点连续上升或下降; a 高于平均极差的链或上升链说明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或全部: a-1 输出值的分布宽度增加,原因可能是无规律的(例如:设备工作不正常或固定松动)或是由于过程中的某要素变化(如使用新 的不一致的原材料),这些问题都是常见的问题,需要纠正。 a-2 测量系统的改变(如新的检验人或新的量具)。 b 低于平均极差的链或下降链说明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或全部: b-1 输出值的分布宽度减小,好状态 。 b-2 测量

17、系统的改好。 注1:当子组数(n)变得更小(5或更小)时,出现低于 R 的链的可能 性增加,则8点或更多点组成的链才能表明过程变差减小。,3-1-2 链- 有下列现象之表明过程已改变或出现某,注2:标注这些使人们作出决定的点,并从该点做一条参考线延伸 到链的开始点,分析时应考虑开始出现变化趋势或变化的时间。,SPC培训教材(-68张)课件,UCL,LCL,R,UCL,R,LCL,不受控制的过程的极差(存在高于和低于极差均值的两种链),不受控制的过程的极差(存在长的上升链),UCLLCL RUCL RLCL,3-1-3 明显的非随机图形,a 非随机图形例子:明显的趋势;周期性;数据点的分布在整个

18、控制限内,或子组内数据间有规律的关系等。b 一般情况,各点与R 的距离:大约2/3的描点应落在控制限的中间1/3的区域内,大约1/3的点落在其外的2/3的区域。 C 如果显著多余2/3以上的描点落在离 R 很近之处(对于25子组,如果超过90%的点落在控制限的1/3区域),则应对下列情况的一种或更多进行调查: c-1 控制限或描点已计算错描错 。 c-2 过程或取样方法被分层,每个子组系统化包含了从两个或多 个具有完全不同的过程均值的过程流的测量值(如:从几组 轴中,每组抽一根来测取数据)。 c-3 数据已经过编辑(极差和均值相差太远的几个子组更改删除)。,3-1-3 明显的非随机图形a 非随

19、机图形例子,d 如果显著少余2/3以上的描点落在离R很近之处(对于 25子组,如果有40%的点落在控制限的1/3区域),则应对下列情况的一种或更多进行调查: d-1 控制限或描点计算错或描错。 d-2 过程或取样方法造成连续的分组中包含了从两个或多个具有 明显不同的变化性的过程流的测量值(如:输入材料批次混 淆)。 注:如果存在几个过程流,应分别识别和追踪。3-2 识别并标注所有特殊原因(极差图)a 对于极差数据内每一个特殊原因进行标注,作一个过程操作 分析,从而确定该原因并改进,防止再发生。b 应及时分析问题,例如:出现一个超出控制限的点就立即开 始分析过程原因。,d 如果显著少余2/3以上

20、的描点落在离R很近之处(对于,3-3 重新计算控制限(极差图),a 在进行首次过程研究或重新评定过程能力时,失控的原因已 被识别和消除或制度化,然后应重新计算控制限,以排除失控 时期的影响,排除所有已被识别并解决或固定下来的特殊原因 影响的子组,然后重新计算新的平均极差R和控制限,并画下来, 使所有点均处于受控状态。b 由于出现特殊原因而从R 图中去掉的子组,也应从X图中去掉。 修改后的 R 和 X 可用于重新计算均值的试验控制限,X A2R 。注:排除代表不稳定条件的子组并不仅是“丢弃坏数据”。而是排除受已知的特殊原因影响的点。并且一定要改变过程,以使特殊原因不会作为过程的一部分重现。,3-

21、3 重新计算控制限(极差图) a,3-4 分析均值图上的数据点,3-4-1 超出控制限的点: a 一点超出任一控制限通常表明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或更多: a-1 控制限或描点时描错 a-2 过程已更改,或是在当时的那一点(可能是一件独立的 事件)或是一种趋势的一部分。 a-3 测量系统发生变化(例如:不同的量具或QC),3-4 分析均值图上的数据点3-4-1 超出控,不受控制的过程的均值(有一点超过控制限),受控制的过程的均值,UCL,LCL,X,LCL,UCL,X,不受控制的过程的均值(有一点超过控制限),3-4-2 链- 有下列现象之表明过程已改变或出现某种趋势: 连续 7点在平均值一侧或7点

22、连续上升或下降 a 与过程均值有关的链通常表明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或两者。 a-1 过程均值已改变 a-2 测量系统已改变(漂移,偏差,灵敏度)注:标注这些使人们作出决定的点,并从该点做一条参考线延伸到 链的开始点,分析时应考虑开始出现变化趋势或变化的时间。,3-4-2 链- 有下列现象之表明过程已改变或出,不受控制的过程的均值(长的上升链),不受控制的过程的均值(出现两条高于和低于均值的长链),UCL,X,LCL,UCL,X,LCL,不受控制的过程的均值(长的上升链)不受控制的过程的均值(出现,3-4-3 明显的非随机图形,a 非随机图形例子:明显的趋势;周期性;数据点的分布在整个 控制限内,或

23、子组内数据间有规律的关系等。b 一般情况,各点与 X的距离:大约2/3的描点应落在控制限的 中间1/3的区域内,大约1/3的点落在其外的2/3的区域;1/20的 点应落在控制限较近之处(位于外1/3的区域)。c 如果显著多余2/3以上的描点落在离R很近之处(对于25子组, 如果超过90%的点落在控制限的1/3区域),则应对下列情况的 一种或更多进行调查: c-1 控制限或描点计算错描错 c-2 过程或取样方法被分层,每个子组系统化包含了从两个或 多个具有完全不 同的过程均值的过程流的测量值(如:从 几组轴中,每组抽一根来测取数据。,3-4-3 明显的非随机图形a 非随机图形例子:明,c-3 数

24、据已经过编辑(极差和均值相差太远的几个子组更改删除)d 如果显著少余2/3以上的描点落在离R很近之处(对于25子组, 如 果有40%的点落在控制限的1/3区域),则应对下列情况的一 种或更多进行调查: d-1 控制限或描点计算错描错 。 d-2 过程或取样方法造成连续的分组中包含了从两个或多个不 同的过程流的测量值(这可能是由于对可调整的过程进行 过度 控制造成的,这里过程改变是对过程数据中随机波 动的响应)。 注:如果存在几个过程流,应分别识别和追踪。,c-3 数据已经过编辑(极差和均值相差太远的几,UCL,X,LCL,UCL,X,LCL,均值失控的过程(点离过程均值太近),均值失控的过程(

25、点离控制限太近),UCL XLCLUCL XLCL均值失控的过程(点离过程,3-5 识别并标注所有特殊原因(均值图),a 对于均值数据内每一个显示处于失控状态的条件进行一次过 程操作分析,从而确定产生特殊原因的理由,纠正该状态, 防止再发生。b 应及时分析问题,例如:出现一个超出控制限的点就立即开 始分析过程原因。 3-6 重新计算控制限(均值图) 在进行首次过程研究或重新评定过程能力时,要排除已发现 并解决了的特殊原因的任何失控点,然后重新计算并描画过程 均值 X 和控制限,使所有点均处于受控状态。,3-5 识别并标注所有特殊原因(均值图) a,3-7 为了继续进行控制延长控制限,a 当首批

26、数据都在试验控制限之内(即控制限确定后),延长控 制限,将其作为将来的一段时期的控制限。 b 当子组容量变化时,(例如:减少样本容量,增加抽样频率) 应调整中心限和控制限 。方法如下: b -1 估计过程的标准偏差(用 表示),用现有的子组容 量计算: = R/d2 式中R为子组极差的均值(在极差受控期间), d2 为随样本 容量变化的常数,如下表:,3-7 为了继续进行控制延长控制限a 当首批数据都,b 2 按照新的子组容量查表得到系数d2 、D3、D4 和 A2,计算新 的极差和控制限: R新 = d2 UCLR= D4 R新 LCLR = D3 R新 UCLX = X+ A2 R新 LC

27、LX = X A2 R新 将这些控制限画在控制图上。,b 2 按照新的子组容量查表得到系数d2 、D3,4 过程能力分析,如果已经确定一个过程已处于统计控制状态,还存在过程是 否有能力满足顾客需求的问题时; 一般讲,控制状态稳定, 说明不存在特殊原因引起的变差,而能力反映普通原因引起 的变差,并且几乎总要对系统采取措施来提高能力,过程能 力通过标准偏差来评价。,4 过程能力分析 如果已经确定一个过,带有不同水平的变差的能够符合规范的过程(所有的输出都在规范之内),规范下限 LCL,规范上限 UCL,范围,LCL,UCL,范围,不能符合规范的过程(有超过一侧或两側规范的输出),LCL,LCL,U

28、CL,UCL,范围,范围,带有不同水平的变差的能够符合规范的过程(所有的输出都在规范,标准偏差与极差的关系(对于给定的样本容量,平均极差-R越大,标准偏差- 越大),X,范围,范围,X,X,范围,R,R,R,标准偏差与极差的关系(对于给定的样本容量,平均极差-R越,4-1 计算过程的标准偏差 , = R/d2 R 是子组极差的平均值,d2 是随样本容量变化的常数 注:只有过程的极差和均值两者都处于受控状态,则可用估计 的过程标准偏差来评价过程能力。,4-1 计算过程的标准偏差 ,4-2 计算过程能力,过程能力是指按标准偏差为单位来描述的过程均值和规格 界限的距离,用Z来表示。 4-2-1 对于

29、单边容差,计算: Z=(USL-X) / 或 Z=(X-LSL) / (选择合适的确一个) 注:式中的SL=规范界限, X=测量的过程均值, =估计的过程标准偏差。,4-2 计算过程能力 过程能力是指按标准,4-2-2 对于双向容差,计算:,Zusl=(USL-X) / Zlsl=(X-LSL) / Z=Min Zusl; Zlsl Zmin 也可以转化为能力指数Cpk: Cpk= Zmin / 3 =CPU(即 ) 或CPL(即 ) 的最小值。 式中: UCL 和 LCL为工程规范上、下, 为过程标准偏差注:Z 值为负值时说明过程均值超过规范。,USLX,3 ,X LSL,3 ,4-2-2

30、对于双向容差,计算: USLX3 X,4-2-3 估计超出规范的百分比 :(PZ ) a 对于单边容差,直接使用Z值查标准正态分布表,换算成 百分比。 b 对于双边容差,根据Zusl 和 Zlsl 的值查标准正态分布表, 分别算出Pzusl 和 Pzlsl 的百分比,再将其相加。,4-2-3 估计超出规范的百分比 :(PZ ),4-3 评价过程能力,当 Cpk1 说明制程能力差,不可接受。 1Cpk1.33,说明制程能力可以,但需改善。 1.33Cpk1.67,说明制程能力正常。,4-3 评价过程能力,8 计数型数据控制图,8-1 P管制图 P图是用来测量在一批检验项目中不合格品(缺陷)项目的

31、百分数。 8-1-1 收集数据8-1-1-1 选择子组的容量、频率和数量 子组容量:子组容量足够大(最好能恒定),并包括几个不 合格品。 分组频率:根据实际情况,兼大容量和信息反馈快的要求。 子组数量:收集的时间足够长,使得可以找到所有可能影响 过程的变差源。一般为25组。8-1-1-2 计算每个子组内的不合格品率(P) P=np /n,8 计数型数据控制图8-1 P管制图,n为每组检验的产品的数量;np为每组发现的不良品的数量。选择控制图的坐标刻度8-1-1-3 选择控制图的坐标刻度 一般不良品率为纵坐标,子组别(小时/天)作为横坐标,纵坐标的刻度应从0到初步研究数据读读数中最大的不合格率值

32、的1.5到2倍。8-1-1-4 将不合格品率描绘在控制图上 a 描点,连成线来发现异常图形和趋势。 b 在控制图的“备注”部分记录过程的变化和可能影响过程 的异常情况。8-1-2 计算控制限8-1-2-1 计算过程平均不合格品率(P) P=(n1p1+n2p2+nkpk)/ (n1+n2+nk),n为每组检验的产品的数量;np为每组发现的不良品,式中: n1p1;nkpk 分别为每个子组内的不合格的数目 n1;nk为每个子组的检验总数8-1-2-2 计算上下控制限(USL;LSL) USLp = P + 3 P ( 1 P ) / n LSLp = P 3 P ( 1 P ) / n P 为平

33、均不良率;n 为恒定的样本容量注: 1、从上述公式看出,凡是各组容量不一样,控制限随之 变化。 2、在实际运用中,当各组容量不超过其平均容量25%时,,式中: n1p1;nkpk 分别为,可用平均样本容量 n 代替 n 来计算控制限USL;LSL。方法如下: A、确定可能超出其平均值 25%的样本容量范围。 B、分别找出样本容量超出该范围的所有子组和没有超出该范围 的子组。 C、按上式分别计算样本容量为 n 和 n 时的点的控制限. UCL,LCL = P 3 P ( 1 P ) / n = P 3 p ( 1 p) / n 8-1-2-3 画线并标注 过程平均(P)为水平实线,控制限(USL

34、;LSL)为虚线。 (初始研究时,这些被认为是试验控制限。),8-1-3 过程控制用控制图解释: 8-1-3-1 分析数据点,找出不稳定的证据(一个受控的P管制图 中,落在均值两侧的点的数量将几乎相等) 。8-1-3-1-1 超出控制限的点 a 超出极差上控制限的点通常说明存在下列情况中的一种 或几种: 1、控制限计算错误或描点时描错 。 2、测量系统变化(如:不同的检验员或量具)。 3、过程恶化。 b 低于控制限之下的点,说明存在下列情况的一种或多种: 1、控制限或描点时描错。 2、测量系统已改变或过程性能已改进。 8-1-3-1-2 链 a 出现高于均值的长链或上升链(7点),通常表明存在

35、下列 情况之一或两者。,8-1-3 过程控制用控制图解释:,1、 测量系统的改变(如新的检验人或新的量具 2、 过程性能已恶化 b 低于均值的链或下降链说明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或全部: 1、 过程性能已改进 2、 测量系统的改好 注:当 np 很小时(5以下),出现低于 P 的链的可能性增加, 因此有必要用长度为8点或更多的点的长链作为不合格 品率降低的标志。 8-1-3-1-3 明显的非随机图形 a 非随机图形例子:明显的趋势;周期性;子组内数据间有 规律的关系等。,1、 测量,b 一般情况,各点与均值的距离:大约2/3的描点应落在控制 限的中间1/3的区域内,大约1/3的点落在其外的2/3的区

36、域。 c 如果显著多余2/3以上的描点落在离均值很近之处(对于25 子组,如果超过90%的点落在控制限的1/3区域),则应对下 列情况的一种或更多进行调查: 1、 控制限或描点计算错描错 2、 过程或取样方法被分层,每个子组包含了从两个或多个 不同平均性能的过程流的测量值(如:两条平行的生产 线的混合的输出)。 3、 数据已经过编辑(明显偏离均值的值已被调换或删除) d 如果显著少余2/3以上的描点落在离均值很近之处(对于25 子组,如果只有40%的点落在控制限的1/3区域)则应对下列 情况的一种或更多进行调查: 1、控制限或描点计算错描错,b 一般情况,各点与均值的距离:大,2、 过程或取样

37、方法造成连续的分组中包含了从两个或多个 不同平均性能的过程流的测量 8-1-3-2 寻找并纠正特殊原因 当有任何变差时,应立即进行分析,以便识别条件并防止 再发生,由于控图发现的变差一般是由特殊原因引起的, 希望操作者和检验员有能力发现变差原因并纠正。并在备 注栏中详细记录。 8-1-3-3 重新计算控制限 初次研究,应排除有变差的子组,重新计算控制限。,2、 过程或取样方法造成连续的分组,8-1-4 过程能力解释 计数型数据控制图上的每一点直接表明不符合顾客要求的不合格品的百分数和比值,这就是对能力的定义,8-1-4 过程能力解释,(第14讲)考场作文开拓文路能力分解层次(网友来稿)江苏省镇

38、江中学 陈乃香说明:本系列稿共24讲,20XX年1月6日开始在资源上连载【要义解说】文章主旨确立以后,就应该恰当地分解层次,使几个层次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如何分解层次主要取决于表现主旨的需要。【策略解读】一般说来,记人叙事的文章常按时间顺序分解层次,写景状物的文章常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分解层次;说明文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可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分解层次;议论文主要根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顺序来分解层次。当然,分解层次不是一层不变的固定模式,而应该富于变化。文章的层次,也常常有些外在的形式:1小标题式。即围绕话题把一篇文章划分为几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再给它们加上

39、一个简洁、恰当的小标题。如世界改变了模样四个小标题:寿命变“长”了、世界变“小”了、劳动变“轻”了、文明变“绿”了。 2序号式。序号式作文与小标题作文有相同的特点。序号可以是“一、二、三”,可以是“A、B、C”,也可以是“甲、乙、丙”从全文看,序号式干净、明快;但从题目上看,却看不出文章内容,只是标明了层次与部分。有时序号式作文,也适用于叙述性文章,为故事情节的展开,提供了明晰的层次。 3总分式。如高考佳作人生也是一张答卷。开头:“人生就是一张答卷。它上面有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和问答题,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答卷。一般的答卷用手来书写,人生的答卷却要用行动来书写。”主体部分每段首句分别为:选择题

40、是对人生进行正确的取舍,填空题是充实自己的人生,判断题是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问答题是考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份“试卷”设计得合理而且实在,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同的,这就意味着这份人生试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分解层次,应追求作文美学的三个价值取向:一要匀称美。什么材料在前,什么材料在后,要合理安排;什么材料详写,什么材料略写,要通盘考虑。自然段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恰当划分自然段,自然就成为分解层次的基本要求。该分段处就分段,不要老是开头、正文、结尾“三段式”,这种老套的层次显得呆板。二要波澜美。文章内容应该有张有弛,有起有伏,如波如澜。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章起伏错落,一波三折,吸引读者。三要圆

41、合美。文章的开头与结尾要遥相照应,把开头描写的事物或提出的问题,在结尾处用各种方式加以深化或回答,给人首尾圆合的感觉。【例文解剖】 话题:忙忙,不亦乐乎 忙,是人生中一个个步骤,每个人所忙的事务不同,但是不能是碌碌无为地白忙,要忙就忙得精彩,忙得不亦乐乎。 忙是问号。忙看似简单,但其中却大有学问。忙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怎么才能忙出精彩,忙得不亦乐乎,却并不简单。人生如同一张地图,我们一直在自己的地图上行走,时不时我们眼前就出现一个十字路口,我们该向哪儿,面对那纵轴横轴相交的十字路口,我们该怎样选择?不急,静下心来分析一下,选择适合自己的坐标轴才是最重要的。忙就是如此,选择自己该忙的才

42、能忙得有意义。忙是问号,这个问号一直提醒我们要忙得有意义,忙得不亦乐乎。 忙是省略号。四季在有规律地进行着冷暖交替,大自然就一直按照这样的规律不停地忙,人们亦如此。为自己找一个目标,为目标而不停地忙,让这种忙一直忙下去。当目标已达成,那么再找一个目标,继续这样忙,就像省略号一样,毫无休止地忙下去,翻开历史的长卷,我们看到牛顿在忙着他的实验;爱迪生在忙着思考;徐霞客在忙着记载游玩;李时珍在忙着编写本草纲目。再看那位以笔为刀枪的充满着朝气与力量的文学泰斗鲁迅,他正忙着用他独有的刀和枪在不停地奋斗。忙是省略号,确定了一个目标那么就一直忙下去吧!这样的忙一定会忙出生命灵动的色彩。 忙是惊叹号。世界上的

43、人都在忙着自己的事,大自然亦如此,小蜜蜂在忙,以蜂蜜为回报。那么人呢?居里夫人的忙,以放射性元素的发现而得到了圆满的休止符;爱因斯坦在忙,以相对论的问世而画上了惊叹号;李白的忙,以那豪放的诗歌而有了很大的成功;张衡的忙,因为那地动仪的问世而让世人仰慕。每个人都应该有效率的忙,而不是整天碌碌无为地白忙。人生是有限的、短暂的,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在有限的生命里忙出属于他的惊叹号;都应在有限的生命里忙出他的人生精彩篇章。 忙是万物、世界、人生中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为这世上最高级动物的我们,我们在忙什么呢?我们要忙得有意义,有价值,我们要忙出属于我们的精彩。我们的忙不能永远是问号,而应是省略号和感叹号

44、。忙就要忙得精彩,忙得不亦乐乎。 解剖:本文将生活中的一句口头禅“忙得不亦乐乎”机智翻新,拟作标题,亮出一道美丽的风景。并据此展开述说,让人神清气爽。文章开篇扣题,亮出观点:忙,是人生中一个个步骤,不能碌碌无为地白忙,要忙就忙得精彩,忙得不亦乐乎。然后,作者分别用问号、省略号、惊叹号巧妙设喻,抓住这三种标点符号的特征,摆实事,讲道理,入情入理,入理入心。深刻地阐明人生忙,忙要像问号一样,经常问问自己,不能盲目,不能瞎忙,要忙得有意义;人生如四季一样是有规律的,要选准目标,像省略号一样,毫无休止地忙下去,忙出生命灵动的色彩;而人生有限,每个人都应有限的生命里忙出属于他的惊叹号,忙出人生精彩的篇章

45、。结尾,作者用一个段落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照应题目,有力收束。【精题解析】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在一处地势十分险恶的峡谷,谷底奔腾着咆哮的急流,峡谷间有一座索桥,几根光秃秃、晃悠悠的铁索横在峡谷间,它是通过这个地方的唯一路径,这里经常有人因为失足而跌入深谷。有一天,有三个人来到了这里。一个聋子,一个瞎子,还有一个健康的人。聋子看看这座桥,很害怕,但是他听不到急流的声音,他用眼睛看着脚下步伐,很顺利地过去了。瞎子不知峡谷的险恶,他心平气和,十分稳妥地通过了。第三个人是健康人,一直犹豫不敢走这索桥,可是又没有其他路可走。于是,他十分紧张地硬着头皮走上索桥,到了桥中央,他看到脚下万丈深渊,云雾升腾,听到谷底急流咆哮,早已两腿颤颤,面如土色,一不小心跌下桥去。请就“不要把困难看得太明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注意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解析:有时候,把困难看得太明白,分析得太透彻,反而会被困难吓倒以至于阻拦我们前进的脚步。倒是那些未把困难完全看清楚而勇往直前的人,更容易达到终点。 作者邮箱: 13952865227,谢谢观赏,(第14讲)考场作文开拓文路能力分解层次(网友来稿)谢谢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