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编版新教材5课件.ppt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290945 上传时间:2022-11-04 格式:PPTX 页数:43 大小:5.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编版新教材5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编版新教材5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编版新教材5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编版新教材5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编版新教材5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编版新教材5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编版新教材5课件.pptx(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 一 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一轮 复 习,第 一 课 社会主义,课标要求本课依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容要求课程标准内容要求及分析如下。内容要求:“1.1描述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阐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1.2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地位,概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轨迹,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课标要求,一、原始社会1.两个阶段2.原始社会生产关系3.基本单位4.社会管理方式5.解体,要点梳理,一、原始社会要点梳理,一、原始社会1.两个阶段第一阶段:

2、旧石器时代。时间:距今约300万年距今约1万年。第二阶段:新石器时代。时间:距今约1万年前,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一、原始社会,一、原始社会2.原始社会生产关系(1)特点: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2)原始社会平均分配劳动产品的原因(G):低下的生产力水平。,一、原始社会,(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作用: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封建国家的显著特点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废除私有制和雇佣劳动,

3、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这样,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奴隶制国家产生了。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这种斗争,常常由分散的小规模的抗租抗税运动,发展成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或农民战争。(2)人类社会最早的两大对立阶级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生产相对过剩。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2)特点(I):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

4、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易错1:原始社会始终不存在生产资料私有制。22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人类社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制度的最终确立。但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易错4: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石。本课依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容要求生产关系特点(I):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一、原始社会3.基本单位按照血缘关系结

5、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4.社会管理方式:在氏族制度中,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到了原始社会末期,一 些近亲的氏族构成部落,有的部落联合起来组成部落联盟。,(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一、原始社会,一、原始社会5.解体(1)根本原因(G):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2)直接原因:私有制的确立,贫富分化的加剧。 最早归家庭私有的主

6、要是生产工具和牲畜,后来土地也变成私有财产,这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贫富分化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了。,一、原始社会,废除私有制和雇佣劳动,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作用: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3)主要表现: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人混乱。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作用: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

7、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是封建社会两个基本阶级,这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废除私有制和雇佣劳动,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石器工具是奴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实质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的外在表现9、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形式是部落 -部落联盟-氏族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

8、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本课依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容要求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国家的根本属性是阶级性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生产(2)人类社会最早的两大对立阶级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27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实质是一种雇佣关系,消灭商品交换,有计划地组织生产。,二、 奴隶社会1.两大阶级2.生产关系特点3.主要矛盾4.奴隶制国家5.人类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废除私有制和雇佣劳动,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二、 奴隶社会,二、

9、奴隶社会1.两大阶级(1)阶级的含义:所谓阶级,就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2)人类社会最早的两大对立阶级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二、 奴隶社会,二、 奴隶社会2.生产关系特点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二、 奴隶社会,二、 奴隶社会3.主要矛盾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4.奴隶制国家(1)国家的产生:奴隶主的残酷压迫和剥削,必然遭到奴隶的反抗。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这样,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奴隶制国家产生了。(2)

10、国家的含义: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二、 奴隶社会,二、 奴隶社会5.人类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1)时间:奴隶社会。(2)原因: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了蒙昧野蛮的状态。,二、 奴隶社会,三、封建社会1.生产关系特点2.历史进步性3.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根本原因4.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5.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 6.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7.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三、封建社会,三、封建社会1.生产关系特点(I):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2.历史进步性:相对于

11、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这样,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3.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根本原因:奴隶制日渐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 展的阻碍,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三、封建社会,三、封建社会4.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1)剥削基础:在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封建地主阶级正是凭借对土地的占有,使农民不得不依附于地主,屈从于地主阶级的奴役。(2)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地租包括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此外,地主阶级还利用高利贷,

12、强迫农民缴纳苛捐杂税、从事各种徭役来剥削农民。5.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 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6.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是封建社会两个基本阶级,这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7.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这种斗争,常常由分散的小规模的抗租抗税运动,发展成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或农民战争。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是农民反抗地主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三、封建社会,四、资本主义社会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2.资本主义社会开始的标志3.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历史意义4.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一经济 危机5.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6.资本主义杜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7.资本主义的

13、发展趋势,四、资本主义社会,四、资本主义社会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1)萌芽:封建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萌生出来。(2)特点(I):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3)建立的的基本条件基本条件: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 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实现两个 条件的主要途径:暴力、掠夺。,四、资本主义社会,四、资本主义社会2.资本主义社会开始的标志(1)标志(E):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2)

14、革命口号:“自由、平等、博爱”等。3.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历史意义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四、资本主义社会,四、资本主义社会4.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一经济 危机(1)基本特征:生产过剩。(2)实质: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3)主要表现: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人混乱。(4)原因直接原因

15、: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四、资本主义社会,四、资本主义社会5.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资木家拥有生产资料并雇佣工人进行生产,为了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不断加大对工人的剥削;广大工人没有生产资料,在经济上受剥削、政治上受压迫,成为受苦最深的阶级。资产阶级采取的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没有也不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四、资本主义社

16、会,四、资本主义社会6.资本主义杜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7.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 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尖悦化就越不可避免。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四、资本主义社会,五、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源头1.空想社会主义的出现 在资本主义到来之时,一些先进分子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纷纷对资

17、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从而形成了空想社会主义。2.空想社会主义的地位 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3.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编版新教材5课件,六、科学社会主义1.历史前提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2.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

18、义统编版新教材5课件,3.理论基础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发现)(1)唯物史观创立:马克思、恩格斯通过研究社会历史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创立了唯物史观。作用: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2)剩余价值学说 创立: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意义: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揭

19、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3)历史意义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3.理论基础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发现),4.诞生的标志(E)共产 党宣言发表(1)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共产 党宣言宣告,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2)共产 党宣言总结 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

20、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共产党是代表无产阶级的政党,是无产阶级中最有觉悟、最有战斗力的先进部队,是无产阶级先锋队。共产党除了代表整个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以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 无产阶级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有组织地进行斗争,团结绝大多数人,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继续发展社会生产力,使全体社会成员全面发展,从而为建立共产主义新社会创造必要条件。,4.诞生的标志(E)共产 党宣言发表,4.诞生的标志(E)共产 党宣言发表(3)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共产党宣言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

21、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 自由发展的条件。”正是这一理想目标所蕴含的强大动力,激励着人们不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4.诞生的标志(E)共产 党宣言发表,七、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1.十月革命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1)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I)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2)意义: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

22、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七、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2.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2)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中的曲折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但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面对风云变幻的当今世界,只要把目光

23、投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就不难看到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了何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编版新教材5课件,要点回顾1,要点回顾1,要点回顾2,要点回顾2,要点回顾3,要点回顾3,要点回顾4,要点回顾4,要点回顾5,要点回顾5,知识扩展,1.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更高形式,将成为社会主义的前奏。资本国有化将为社会主义革命提供直接的物质前提,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入口处。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

24、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知识扩展1.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知识扩展,2.奴隶社会比原始社会进步的具体表现可以组织较大规模的生产,实行比原始社会广泛的劳动协作。劳动分工和生产专业化比原始社会有了更大发展。生产工具比原始社会有了改进。出现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科学、文化和艺术有了很大发展。俘虏被作为奴隶保留下来。,知识扩展2.奴隶社会比原始社会进步的具体表现,知识扩展,3.空想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和主张唯心史观废除私有制和雇佣劳动,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改变资本主义分配制度,实行共同劳动,合理分配。消灭商品交换,有计划地组织生产。消灭城乡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差别、阶级差别。主张

25、把国家变成纯粹的生产管理机构,直至最后消亡。妇女解放和婚姻自由问题。,知识扩展3.空想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和主张唯心史观,易错点1,易错1:原始社会始终不存在生产资料私有制。错误,原始社会在绝大多数时间里没有生产资料私有制。易错2:奴隶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的矛盾。错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的矛盾;奴隶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易错3: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错误,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在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易错4: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石。错误,空想

26、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石。,易错点1易错1:原始社会始终不存在生产资料私有制。,(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24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可以自发消除经济危机。生产关系特点(I):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1描述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封建国家的显著特点是君权神授(2)原因: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了蒙昧野蛮的状态。这样,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奴隶制国家

27、产生了。这样,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奴隶制国家产生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8、距今约一万年前,人类进入了旧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人们从食物的生产者变为采集者,人类实现了定居的地方共产党宣言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 自由发展的条件。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时间:距今约300万年

28、距今约1万年。(1)阶级的含义:所谓阶级,就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人类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废除私有制和雇佣劳动,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实质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的外在表现2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大批工人失业。,易错点2,易错5: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错误,十月革命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易错6: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两个历史前提。错误,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

29、生的历史前提。易错7: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错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 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8、距今约一万年前,人类进入了旧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人们从食物的生产者变为采集者,人类实现了定居的地方距今约一万年前,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实现了定居的地方9、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形式是部落 -部落联盟-氏族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形式氏族部落 部落联盟10、在氏族制度下,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一切

30、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氏族长和军事首领共同讨论决定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体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11、氏族长和军事首领是由部落选举产生,利用强制手段解决内部问题氏族长和军事首领是由氏族议事会选举产生,全靠风俗习惯和自己的威望解决内部问题,它们同大家一起劳动,没有任何特权12、个体劳动盛行私有制产生生产力发展剥削的产生阶级的出现国家的出现生产力发展个体劳动盛行私有制产生剥削的产生阶级的出现国家的出现,易错点3,8、距今约一万年前,人类进入了旧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13.石器工具是奴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金属工具奴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14.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被以家庭

31、为单位的个体劳动所代替,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土地变为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15.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的最根本属性是社会性国家的根本属性是阶级性16.封建国家的显著特点是君权神授封建国家的显著特点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17.强迫农民缴纳苛捐杂税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18.封建等级制度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易错点4,13.石器工具是奴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易错点4,19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工人劳动一天,资本家付给工人一天工资,因而资本家与工人之间是平等交易,没有剥削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带有隐蔽性,资本家

32、无偿地占有了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20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也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的表现)21封建土地所有制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基础,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基础,易错点5,易错点5,22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人类社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制度的最终确立。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人类社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33、;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着资本主义制度的最终确立。2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大批工人失业。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生产相对过剩。24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可以自发消除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25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实质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矛盾的外在表现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实质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的外在表现,易错点6,22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人类社会进入一,26工业革命发展-资本主义弊端日益暴露-空想社会主义盛行-资本主义发展-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工业革命发展-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弊端日益暴露-空想社会主义盛行-欧洲三大工人运动27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实质是一种雇佣关系,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生产关系的本质是一种雇佣关系,易错点6,26工业革命发展-资本主义弊端日益暴露-空想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