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完美课件1.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291983 上传时间:2022-11-05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7.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明理学》完美课件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宋明理学》完美课件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宋明理学》完美课件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宋明理学》完美课件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宋明理学》完美课件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宋明理学》完美课件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明理学》完美课件1.ppt(7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长期混战与分裂,使儒家传统伦理道德规范遭到极大破坏,不利于大一统政治的稳定与巩固。在理学大师们的努力下,研习儒经义理之风大开,一场重忠孝、讲廉耻、扬气节的儒学复兴运动由此产生。儒、道、佛三教合一为特征的新儒学,提出了一系列重要道德伦理规范与完善个人的自我修养方法。它绵延七百余年,并影响了日本、朝鲜及东南亚;它将儒家思想渗入每一中国人骨髓血液与潜意识中,而且对当代每一个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模式仍发挥着巨大影响。,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长期混战与分裂,使儒家传,第 3 课,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程标准】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2、。,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第 3 课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程标,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时代主要思想地位原因春秋仁、礼、为政以德;,白马寺 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我国后第一座官修寺院,被尊为中国佛教“祖庭”、“释源”、“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 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我国后,云冈石窟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周山北崖,始凿于北魏兴安二年(公元453年),大部分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之前(公元494年)。整个石窟巨石横亘,石雕林立,东西绵延一公里,蔚为大观。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

3、。,云冈石窟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周山北崖,始凿于北魏兴安,龙门石窟 凿于北魏至晚唐。南北长约1公里,现存石窟1300多个,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3600余通,佛塔50余座,佛像97000余尊。,龙门石窟 凿于北魏至晚唐。南北长约1公里,现存石窟1300,龙门石窟奉先寺 建于唐初,主佛卢舍那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面容丰腴饱满,修眉长目,嘴角微翘,流露出对人间的关注和智慧的光芒。梵语“卢舍那佛”即光明普照、光辉普遍之意。,龙门石窟奉先寺 建于唐初,主佛卢舍那通高17.14米,头,莫高窟 俗称千佛洞,位于今甘肃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

4、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莫高窟 俗称千佛洞,位于今甘肃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麦积山石窟 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约35公里处,始凿于后秦,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历代不断地开凿和修缮,现存造像中以北朝造像居多。如果说敦煌是一个大壁画馆的话,麦积山则是一座大雕塑馆,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中外。,麦积山石窟 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约35公里处,始凿于后秦,,江 南 春唐 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

5、少楼台烟雨中。,这些资料反映了魏晋时期什么社会现象?,佛教兴盛,江 南 春唐 杜牧这些资料反映了魏晋时期什么社会现象?,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王粲七哀诗,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青城山 道教名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东汉顺帝汉安二年(公元143年),“天师”张陵来到青城山,选中青城山的深幽涵碧,结茅传道,青城山遂成为道教的发祥地,被道教列为“第五洞天”,历经二千多年。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誉。,青城山 道教名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

6、市西南。东汉顺帝汉安二年,东汉末期,神仙方士之说、阴阳五行之说与道家学说的某些部分杂糅起来,形成了本土宗教道教。道教开始在下层民众中流行,太平道和五斗米道是道教最早的表现形式。,道教的形成与传播,一、三教合一,佛教的传入与盛行,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面临挑战,东汉末期,神仙方士之说、阴阳五行之说与道家学说的某些,1、佛教和道教的基本教义是什么?,二者之间有着什么明显的不同和相同?,2、为什么这两种宗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迅速传播?,3、这种现象对中国的文化格局会产生什么影响?,【问题导学】,1、佛教主要讲求因果报应、生死轮回,把希望寄托在来生;道教讲求修炼养生、长生不老,希望这一辈子永远延续下去。相同

7、之处是都对现实生活不太关注。2、国家分裂、战乱不休,人民生活动荡不安,需要从宗教中寻找心理安慰。佛道的传播不仅顺应了普通人的心理需求,也满足了统治者的需要。3、儒家思想受到了佛、道的冲击。,1、佛教和道教的基本教义是什么?二者之间有着什么明显的不同和,儒学本身的缺陷,儒学本身在思辩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一、三教合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面临挑战,儒学本身的缺陷 儒学本身在思辩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一、“三教合一”(理学产生的背景): (1)魏晋南北朝时,佛教盛行,道教广为传播,儒、佛、道互相影响;,一、“三教合一”(理学产生的背景):,儒

8、、佛、道三家是如何相互影响和融合的?,道教理论和儒家思想结合,提出道教徒要以忠孝仁信为本;,佛教调整了与世俗王权、儒学、民俗的关系。,儒家的政治伦理思想和道家哲学思想有机结合;,儒、佛、道三家是如何相互影响和融合的?道教理论和儒家思想结合,红花白藕青荷叶,三教原来是一家。,一、“三教合一”(理学产生的背景): (1)魏晋南北朝时,佛教盛行,道教广为传播,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精神有新发展;(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三教合归儒,红花白藕青荷叶,三教原来是一家。一、“三教合一”(理学产生的,在我们最为熟悉的“西游记”里面,大家能否找出三教合一的痕迹?,西天取经本身就是佛教故事。孙悟空却是道教出

9、身,72变就是向道家师傅学的。孙悟空遇到困难就向各路神灵求援,这里面既有佛教的观音菩萨,又有道教的太上老君。至于儒家,在西天取经路上伸张正义的浩然之气、唐僧舍生取义的精神,还有孙悟空本领再大也跳不出如来佛的等级观念,都有儒家思想的痕迹。,在我们最为熟悉的“西游记”里面,大家能否找出三教合一的痕迹?,佛、道、儒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在辩经论道,体现了中国古代“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画面中,释氏趺坐于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三教图(清丁云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佛、道、儒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

10、,左侧是佛教的米勒院,右侧是道教的元君祠,中间是儒家胜景,孔子登临处。方寸之地,三教会集,巧妙融合。,泰山名胜:红门宫,左侧是佛教的米勒院,右侧是道教的元君祠,中间是儒家胜景,孔子,一、“三教合一”(理学产生的背景): (1)魏晋南北朝时,佛教盛行,道教广为传播,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精神有新发展; (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3)唐朝,奉行三教并行,即尊道、礼佛、崇儒,儒学受到挑战;韩愈首倡复兴儒学。,一、“三教合一”(理学产生的背景):(3)唐朝,奉行三教并行,到宋代逐渐确立了一个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理学。,新兴的儒学思潮既要回答佛、道关于宇宙、自然的

11、深层思考,还要把这些思考与传统儒家对现实人生的关怀联系起来。,到宋代逐渐确立了一个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以“理”或“天,二、宋明理学:,1、“理学”的概念:,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道、佛,儒(根本),(目的),二、宋明理学:1、“理学”的概念: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宋明理学,(兄)程颢,(弟)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程朱理学,陆王心学,2、代表人物,(北宋人)理学开创者,南宋人理学集大成者,明朝人心学集大成者,南宋人心学开创者,宋明理学(兄)程颢 (弟)程颐 朱熹陆九渊 王守仁程朱理学陆,周敦颐 邵雍 张载 程颢 程颐,理学先驱

12、北宋五子,周敦颐 邵雍 张载 程颢,程门立雪 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比喻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至是,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音zu)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宋史杨时传,程门立雪 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比喻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眼珠子 鼻孔子 朱子 高于孔子,眉先生 胡后生 后生长于先生,朱熹,眼珠子 鼻孔子 朱子 高于孔子眉先生 胡后生 后生长于先,朱熹,字元晦(11301200),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是继孔孟之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观书有感1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3、。,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子治家格言,“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字元晦(11301200),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是继,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 朱文公文集卷五十八答黄道夫天道流行,发育万物,有理而后有气。虽是一时都有,毕竟以理为主,人得之以有生。 朱子语类卷三,请概括:1、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天理” 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有理后有物。,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宇宙之间

14、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文公文集卷七十读大纪,2、程朱理学把人性、社会与天理直接联系,提出了什么合乎天理的伦理道德?,儒家的道德伦理:三纲五常,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方法论,材料一 “天下物皆可以理照一物须有一理。”“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二程遗书材料二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朱子语类,“格物致知”,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方法论材料一 “天下物皆可以理照一物须

15、有一理。”“今,人心私欲,故危殆。道心天理,故精微。灭私欲则天理明矣。 二程遗书卷二十四,存天理灭人欲,天理:合乎性的情道心善人欲:不合乎性的情人心恶,人心私欲,故危殆。道心天理,故精微。灭私欲则天理明矣,世界观:,方法论:,伦理观:,(一)程朱理学,代表人物:“二程”(首创)、朱熹(集大成者),主要思想,二、宋明理学:,“(天)理”是世界的本原,“格物致知”,主张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 ),世界观:方法论: 伦理观:(一)程朱理学代表人物:“二,朱熹首先提出“四书”之名,对它们加以注释并编著四书章句集注等书。元以后的科举考试,都首重“四书”,并以朱熹的注解作为释读的惟一标准。,儒学发展的

16、三个里程碑: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儒学大师董仲舒理学大师朱熹,朱熹首先提出“四书”之名,对它们加以注释并编著,明成祖朱棣进一步推崇朱学,钦定编纂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三部书成为国家指导思想的官方哲学。,程朱理学被官学化,朱熹,朱棣,明成祖朱棣进一步推崇朱学,钦定编纂五经大全四书大全,程朱理学的发展,学术思想流传海外,南宋以后逐渐发展成官方哲学,元朝将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明初确立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程朱理学的发展学术思想流传海外南宋以后逐渐发展成官方哲学元朝,阳明格竹,阳明格竹,陆王心学,材料一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王守仁答顾东桥书,有一个叫杨

17、茂的聋哑人听王守仁讲,人人都可以成为圣贤,就以写字问王守仁。王问:“你嘴巴不能说话,耳朵也听不到声音,那你的心能分得清是非吗?”杨答:分得清是非。王说:“只要你心中分得清是非,存在天理,你就是个聋哑型的圣贤啊。”,“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即理也),陆王心学材料一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材料2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思想核心:“致良知”,“致”就是达到; ”“良知” 即本心,是人所固有的善性,就是“理” 。“致良知”就是通过内心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材料2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

18、物,本吾一体者也。是非之,王守仁的门人,夜间在房内捉得一贼。他对贼讲了一番良知的道理,贼大笑,问他:“请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里?”当时是大热天,他叫贼脱光了上身的衣服,又说:“还太热了,为什么不把裤子也脱掉?”贼犹豫了,说:“这,好像不太好吧。”他向贼大喝:“这就是你的良知!”,王守仁的门人,夜间在房内捉得一贼。他对贼讲了一番良知的道,陆王心学,材料三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功夫,本不可离。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知行合一,陆王心学材料三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三、陆王心学,1.代表人物:,南宋:陆九渊,明朝:王守仁,2.主要思想主张,A、陆九渊: 世

19、界观:“心即理也”心是宇宙万物的本源认识论:“发明本心” 反省内心以求理。,B、王守仁: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致良知”和“知行合一”,象山先生,阳明先生,用心学更新理学,三、陆王心学1.代表人物:南宋:陆九渊明朝:王守仁2.主要思,朱熹:道问学、读书穷理。,陆九渊:尊德性、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心即理也、发明本心,理是本原、格物致知,朱熹:一生著书209卷,编纂书籍210卷,注释38卷,校勘 72卷。,陆九渊:没有专书留下,只是后人为他编纂了文集。,著作数量相差悬殊,治学方法迥然不同,朱熹:道问学、读书穷理。陆九渊:尊德性、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朱熹,陆九渊兄弟,vs,鹅湖之会,宋淳熙

20、二年(1175年)六月,吕祖谦为了调和朱熹“理学”和陆九渊“心学”之间的理论分歧,出面邀请陆九龄、陆九渊兄弟前来与朱熹见面,双方就各自的哲学观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朱熹陆vs鹅湖之会宋淳熙二年(1175年)六月,吕祖谦为了,朱熹:强调“格物致知”,认为格物就是穷尽事物之理,致知就是推致其知以至其极,并认为,“致知格物只是一事”,是认识的两个方面。主张多读书,多观察事物,根据经验,加以分析、综合与归纳,然后得出结论。陆氏兄弟:从“心即理”出发,认为格物就是体认本心。主张“发明本心”,心明则万事万物的道理 自然贯通,不必多读书,也不必忙于考察外界事物,去此心之蔽,就可以通晓事理,所以尊德性,养心神

21、是最重要的,反对多做读书穷理之工夫,以为读书不是成为至贤的必由之路。 会上双方争议了三天,各执已见,互不相让,陆氏兄弟略占上风,但最终结果却是不欢而散。,朱熹:强调“格物致知”,认为格物就是穷尽事物之理,致知就是推,阅读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观点,材料1:程颐:“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 是理”;材料2:朱熹:“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 理;一物不格, 则阙了一物道理”。材料3:王守仁:“心外无理,心外无物”,“知行合一” “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怎样理解二程、朱熹、王阳明观点的异同?,阅读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观点怎样理解二程、朱熹、王阳明观点的异,理是外在的,独立于人存在的,理是内在的“心”,

22、格物致知,内心反省,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程朱理学陆王心学认识“理”实现“理”哲学范畴理是外在的,独立,商场着火了,程朱理学代表,陆王心学代表,反复观察火情,寻找逃生方法,闭目静坐,想象着火会自生自灭,千万不能乱了方寸。,商场着火了程朱理学代表陆王心学代表反复观察火情,寻找逃生,赏花,二程、朱子、阳明与友游园,时春风和煦,百花怒放。友问:为何百花如此美丽? 二程说:“天生的。” 朱子说:“对,天生的。” 阳明说:“天生是天生的,但这是我看到了,百花才美丽的。”,同:都承认“理”的存在,异: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客观唯心主

23、义,主观唯心主义,总之: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最大区别),赏花 二程、朱子、阳明与友游园,时春风和煦,,理;仁、礼;高调的道德主义,塑造了中华民族严格的道德、性格,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遏制人的自然欲求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都是儒学的表现新形式,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学派内容理;仁、礼;高调的道德主义塑造了中华,三、对宋明理学的认识,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和对待宋明理学?,三、对宋明理学的认识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和对待宋明理学?,材料1 朱熹:“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材料2:朱熹:“人之异于禽兽,

24、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材料3: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材料4: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断绝学,为万事开太平”;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材料1 朱熹:“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三从四德” : “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 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仪礼丧封服子夏传“九嫔掌妇学之法,以九教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周礼天官,要顺从、敬重丈夫,夫唱妇随。汉代孟光对丈夫梁鸿“举案(WAN,音碗)齐眉”,被赞为“相敬如宾”。,“三从四德” :要顺从、敬重丈夫,夫唱妇随。汉代孟光对丈夫梁,“三从”:在家从

25、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即。违背了这一秩序的妇女都被视为“罪人”。 “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即妇女的思想品德、言语举止、仪容态度以及家务劳动都要严格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即。违背了这一秩序,“美丽”的三寸金莲,“美丽”的三寸金莲,问:“人或有居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 答曰: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二程遗书,贞节牌坊群,贞洁牌坊的背后都是血泪,理学提倡妇女守节 理学口号是“存天理,灭人欲”。夫权自然是“天理”,而寡妇再嫁,就是以正常的“人欲”破坏了这个“天理”。,问:“人或有居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 贞节牌坊群贞洁牌坊的,在封建社会统治者

26、的倡导下,节妇烈女越来越多。 据记载,清代仅安徽休宁县就有2200多个“节烈”妇女。这些妇女不仅有夫亡不嫁,从一而终的“节妇”,还有丈夫死后,以死尽节的“烈妇”;不仅有未婚夫死不嫁他人的“望门寡”,还有未出嫁男方死亡以自杀表明贞节的“烈女”。中国的“节烈”文化,要求妇女为男子守节,守得越苦越好,节得越惨烈越佳。死了以后那些卫道士的父母还附掌大叫:“死得好,死得好!”,在封建社会统治者的倡导下,节妇烈女越来越多。,郭巨,晋代人,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会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挖坑时,在地下忽见一坛黄金,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

27、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二十四孝故事之郭巨埋儿,二十四孝故事之郭巨埋,“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清人戴震,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 鲁迅,“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翻开历史一查,三纲五常维系专制,压制扼杀自然欲求,摧残、迫害女性的身心健康,维护男尊女卑的封建等级秩序和专制统治,上述思想有何消极影响?,三纲五常维系专制,压制扼杀自然欲求,摧残、迫,宋明理学不可取的一面: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的观念;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重礼轻法的观念等。,宋明理学不可取的一面:,材料一:蒙古兵攻陷潭州(今长沙)时,湖

28、南安抚使李芾及部属沈忠、杨震等在城中矢尽,弹尽粮绝情况下战斗到最后,为国殉葬。岳麓书院几百个儒生子弟理学门生也全部战死殉国。不少长沙百姓在城破后也自杀殉国。宋坚持抗争一直到最后。,材料一:蒙古兵攻陷潭州(今长沙)时,湖南安抚使李芾及部属沈忠,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

29、避趋,材料二:江户幕府时代,日本的朱子学成为“官学”而纳入了学校教育。朱熹思想深入各阶层及日本武士之心。日本武士道精神,就坚持儒家思想、宋朝理学主张的勇与大义。,材料二:江户幕府时代,日本的朱子学成为“官学”而纳入了学校教,强调人与自然、家庭、国家的和谐的意识;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 注重气节、道德,讲求自我节制; 讲求以理统情、崇尚道德,重义轻利;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宋明理学的积极影响,强调人与自然、家庭、国家的和谐的意识;宋明理,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对

30、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儒学的发展变化,继承儒家,兼容百家。,公为基础,融合阴阳、黄老、法家思想,以儒学为基础,融合佛道思想。,仁。礼。为政以德。教育思想,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说。养浩然之气。,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性恶论。礼法并施。,大一统。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仁政,三纲五常。,理。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心。发明本心。致良知。,继承和发展孔子思想。,儒学的发展变化时代代表来源思想春秋孔子战国孟子荀子西汉董仲舒,练一练,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受到哪两种思想的挑战:A、佛教、基督教 B、程朱理学、心学C、佛教、道教 D、道教、心学,C,练一练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受到哪两种思想的挑战:C,北宋

31、时期儒学的代表人物是:A、朱熹 B、程颢、程颐 C、李贽 D、王阳明,B,北宋时期儒学的代表人物是:B,王阳明是明朝中期儒学的代表人物,他把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号称:A、理学 B、心性学 C、心学 D、理气论,C,王阳明是明朝中期儒学的代表人物,他把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从某种意义上说,理学和心学A、本质上是相同的B、内容上是相同的C、观点上是一致的D、存在时间相同,A,从某种意义上说,理学和心学A,代表人物:程颢 、程颐、朱熹、陆九渊、王阳明,南宋后,发展:,理学两大流派,:“理”是世界的本原,社会:伦理道德 人:人性,“存天理,灭人欲”,元朝,明初确定统治地位,心即理,心即良知,心外无物,二者关系,心学是对理学的继承与发展,“格物致知”,“发明本心” ,,致良知”,代表人物:程颢 、程颐、朱熹、陆九渊、王阳明南宋后发展:,材料1 唐代禅宗五祖弘忍的弟子、北派首领神秀的同门、南派首领慧能所作佛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材料1 唐代禅宗五祖弘忍的弟子、北派首领神秀的同门、南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