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心理学》第二章课件.ppt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292477 上传时间:2022-11-05 格式:PPTX 页数:131 大小:12.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理心理学》第二章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31页
《护理心理学》第二章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31页
《护理心理学》第二章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31页
《护理心理学》第二章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31页
《护理心理学》第二章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护理心理学》第二章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心理学》第二章课件.pptx(1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第二章 |,心理学基础知识,| 第二章 | 心理学基础知识,目录,目录心理现象与心理实质1心理过程2人 格3,心理现象与心理实质,第一节,心理现象第一节,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两个方面。心理过程是指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即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由于个体的先天遗传基因不同、后天的环境不同、各自从事的实践不同,所以,个体特征也各具特色。个体具有独特倾向性的总和,即人格。,1.1 心理现象,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1.1 心理现象,认识过程(知):感觉、知觉、记忆、注意、思

2、维、想象情绪和情感过程(情)意志过程(意),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等人格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自我意识,心理过程,人格,心理现象,1.1 心理现象认识过程(知):感觉、知觉、记忆、注意、思维,1.2 心理实质,(一)心理是脑的功能,心理是神经系统的功能,特别是脑的功能。人类的大脑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思维和意识的器官。早期的医学通过研究脑损伤或脑疾病患者的人格、行为、感觉和能力的改变来了解脑的功能。现代生物心理学家则利用先进的仪器和设备来测量和分析人在进行各种心理活动时,大脑各部位的活跃情况。端脑是脊椎动物脑的高级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由左、右两半球组成,是控制运动、产生感觉及实

3、现高级脑功能的高级神经中枢。端脑主要包括大脑皮质、大脑髓质和基底核3个部分。间脑由丘脑与下丘脑构成。,1.2 心理实质(一)心理是脑的功能心理是神经系统的功能,特,1.2 心理实质,大脑的结构,1.2 心理实质大脑的结构,1.2 心理实质,(二)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客观现实是指在主体之外存在的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一切事物,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全部社会关系。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对大脑的刺激是心理活动的最根本来源;社会环境,特别是人际交往,对人的心理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作为人际交往产物的语言,是抽象思维发展和其他心理活动的重要基础,一旦错过了语言发展期,即使大脑发育正常,心理活动

4、的水平也会深受影响。,1.2 心理实质(二)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客观现实是,1.2 心理实质,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有选择性的。心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会随当时的处境、主体的需求和经验而转移,即呈现出选择性。反映的选择性取决于人的社会需要,也体现出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对现实进行反映的过程中,人还会根据实践的结果、条件的变化来调整行为,改正错误,使其反映同客观世界更趋向于一致。,1.2 心理实质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课堂互动,某门诊注射室。一名护士给患者行肌肉注射给药,“喂,请你把裤子解开。”患者面露难色指了指毫无遮挡的房间:“能不能给挡一挡?”“

5、您这么大年纪了,干嘛还这么讲究?”护士说。患者十分尴尬。请问,这名护士的做法对吗?应如何做呢?,课堂互动某门诊注射室。一名护士给患者行肌肉注射给药,“喂,请,心理过程,第二节,心理过程第二节,2.1 认知过程,(一)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从其个别属性开始的,一切较高级的心理活动都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通过感觉,人们可以从外部世界和身体内部获得信息。例如,看到某种颜色、听到某种声音、闻到某种气味、感受到一定的温度等。,1感觉的概念,2.1 认知过程(一)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2.1 认知过程,外部感觉即人的感觉器官对

6、外部刺激物的觉察,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等。内部感觉是人的感觉器官对内部刺激物的觉察,反映机体运动和内脏器官的状态,如运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等。,2感觉的分类,2.1 认知过程外部感觉即人的感觉器官对外部刺激物的觉察,如,2.1 认知过程,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受性的高低可用感觉阈限来度量。感觉阈限是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呈反比,即感觉阈限越低,感受性越高。不同的人的感受性是不同的,身体状态、情绪状态、个人意向等因素都直接影响着人的感受性。人在不同年龄时期的感受性也不同,一般而言,感受性随着年龄增长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在青年期达到高峰,

7、到老年期则普遍下降。当人患病时,也可能出现感觉异常。,3感受性和感觉阈限,2.1 认知过程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受性,2.1 认知过程,感觉适应是指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改变的现象。适应可使感受性提高或降低。感觉对比是指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包括同时对比、连续对比等。同时对比是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产生的感觉对比。感觉后像是指当刺激停止作用以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还能保持一段极短的时间。这种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称为后像。联觉是指当某种感官受到刺激时,出现另一感官的感觉和表象。感觉补偿是指某个感觉系统的功能丧失后,其他感觉系统的功能

8、会加以弥补。,4感觉的特性,2.1 认知过程感觉适应是指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2.1 认知过程,(二)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感觉和知觉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产生的,感觉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是对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没有感觉信息,人们不可能获得对事物整体的反映。知觉也不是感觉信息的简单相加,而是借助于个体的知识经验,对感觉信息进行组织和解释,形成的更高级的认识。,2.1 认知过程(二)知觉知觉的概念1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2.1 认知过程,空间知觉是指对物体的形状、大小、远近、方位等空间特性获得的知觉

9、。时间知觉是指在不使用任何计时工具的情况下,个人对时间的长短、快慢等变化,以及客观事物的延续性、顺序性和周期性的感受与判断。获得时间知觉的线索一般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外在线索;二是内在线索。人的时间知觉也与当时的情绪、态度、身心状态及从事的活动性质有关。运动知觉是指对物体在空间位置移动的反映。它依赖于对象运行的速度、距离及观察者本身所处的状态。,2.1 认知过程知觉的种类2空间知觉是指对物体的形状、大小、,2.1 认知过程,整体性:知觉的对象都是由不同属性的许多部分组成的,人们在知觉它时却能依据以往经验组成一个整体。选择性:客观事物是多种多样的,在特定时间内,人只能感受少量或少数刺激,而对其他事

10、物只作模糊的反映。同时,人们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知觉对象,这种有选择地知觉外界事物的特性称为知觉的选择性理解性:当人们在知觉外界事物时,都会用已经具备的知识经验对其加以解释,力图赋予知觉对象一定的意义,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不同的知识背景和理解力会影响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知觉。恒常性:当客观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变化时,知觉对象在相当程度上仍保持其稳定不变的现象即为知觉恒常性。,2.1 认知过程知觉的特征3整体性:知觉的对象都是由不同属性,2.1 认知过程,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2.1 认知过程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2.1 认知过程,(三)记忆,记忆是过去经历过的

11、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是人脑对经验过事物的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它是进行思维、想象等高级心理活动的基础。记忆作为一种基本的心理过程,是与其他心理活动密切联系着的。记忆联结着人的心理活动,是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机能。,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记忆分为形象记忆、情绪记忆、逻辑记忆和动作记忆。按记忆保存时间的长短,记忆又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2.1 认知过程(三)记忆记忆的概念1记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2.1 认知过程,1)形象记忆,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称为形象记忆。这些具体形象可以是视觉的,也可以是听觉的、嗅觉的、触觉的或味觉的形象,如人们对看过的一幅画、听过的一首乐曲的

12、记忆等。这类记忆的显著特点是保存事物的感性特征,具有典型的直观性。,(1)按记忆的内容分类,2.1 认知过程1)形象记忆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称,2.1 认知过程,2)情绪记忆,以过去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称为情绪记忆。情绪记忆往往是一次形成而经久不忘的,对人的行为具有较大的影响作用。例如,学生对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的愉快心情的记忆;又如,护士第一次抢救危重患者的紧张情绪记忆等。,3)逻辑记忆,以思想、概念或命题等形式为内容的记忆称为逻辑记忆,如对数学定理、公式、哲学命题等内容的记忆。这类记忆是以抽象逻辑思维为基础的,具有概括性、理解性和逻辑性等特点。,2.1 认知过程2)情绪

13、记忆以过去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2.1 认知过程,4)动作记忆,以人们过去的操作性行为为内容的记忆称为动作记忆。凡是人们头脑中保持的做过的动作及动作模式,都属于动作记忆。例如,上体育课时的体操动作、武术套路,上实验课时的操作过程等都会在头脑中留下一定的痕迹。这类记忆对于人们动作的连贯性、精确性等具有重要意义,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基础。,2.1 认知过程4)动作记忆以人们过去的操作性行为为内容的记,2.1 认知过程,1)瞬时记忆,瞬时记忆又称感觉记忆,这种记忆是指作用于人们的刺激停止后,刺激信息在感觉通道内的短暂保留。瞬时记忆信息的保存时间很短,一般在0.252秒。瞬时记忆的内容只有经过注意才

14、能被意识到,进入短时记忆。,(2)按记忆保存的时间长短分类,2.1 认知过程1)瞬时记忆瞬时记忆又称感觉记忆,这种记忆是,2.1 认知过程,2)短时记忆,短时记忆是指信息保持时间在1分钟之内的记忆。据实验研究,在没有复述的情况下,18秒后回忆的正确率就下降到10%左右;大约在1分钟之内就会衰退或消失。,3)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的记忆。从时间上看,凡是在头脑中保留时间超过1分钟的记忆都是长时记忆。人们平时所说的记忆力好坏,主要是指长时记忆。,2.1 认知过程2)短时记忆短时记忆是指信息保持时间在1分钟,2.1 认知过程,根据识记是否有目

15、的,识记可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无意识记是指没有预定目的,在识记过程中也不需要做一定的意志努力,自然而然发生的识记。例如,看过的电影、戏剧,听别人讲过的故事及我们经历过的某些事,在感知它们时并没有识记的意图,但这些内容以后都能重新出现在脑海中。有意识记是指有预定目的,在识记过程中要做一定的意志努力的识记。,(1)识记,2.1 认知过程记忆的过程3根据识记是否有目的,识记可分为无,2.1 认知过程,根据识记时对材料是否理解,识记可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机械识记是指在材料本身无内在联系或不理解其意义的情况下,按照材料的顺序,通过机械重复方式而进行的识记。例如,对地名、人名、历史年代、山脉的

16、高度、河流的长度等的识记。意义识记是在对材料内容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材料的内在联系而进行的识记。理解是对材料的一种加工,它根据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分析、比较、综合来反映材料的内涵及材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2.1 认知过程根据识记时对材料是否理解,识记可分为机械识记,2.1 认知过程,(2)保持,保持是指识记过的事物在大脑中积累、加工、储存和巩固的过程。保持是记忆的中心环节,在记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1 认知过程(2)保持保持是指识记过的事物在大脑中积累、,2.1 认知过程,(3)再认,原有经验的巩固程度。如果过去经验很清晰、准确地被保持,当再次出现时,一般能迅速、准确地予以确认;否

17、则就容易发生再认错误。原有事物与重新出现时的相似程度。二者相似程度越高,再认越迅速、准确;相似性越差,再认越困难、缓慢,出现再认错误的可能性越大。个性特征。个性特征不同,人的心理活动速度和行为反应的快慢也不同。实验表明,独立性强的人和依附性强的人的再认有明显的差异。,2.1 认知过程(3)再认原有经验的巩固程度。如果过去经验很,2.1 认知过程,(4)回忆,回忆是在一定诱因的作用下,过去经历的事物在头脑中的再现过程。根据有无目的性,回忆可分为有意回忆和无意回忆。有意回忆是在预定目的的作用下对过去经验的回忆,如对考试内容的回忆。无意回忆是没有预定目的,自然而然发生的回忆,如触景生情等。根据有无中

18、介因素参与回忆过程,回忆可分为直接回忆和间接回忆。直接回忆是由当前事物直接唤起的对旧经验的回忆。间接回忆是借助中介因素而进行的回忆。,2.1 认知过程(4)回忆回忆是在一定诱因的作用下,过去经历,2.1 认知过程,遗忘是指对识记过的事物不能回忆和再认,或者回忆和再认有错误的现象。按信息加工的观点,遗忘过程在记忆的不同阶段都存在。遗忘是一种正常、合理的心理现象。,2.1 认知过程遗忘及其规律4遗忘是指对识记过的事物不能回忆,2.1 认知过程,(1)遗忘的规律,遗忘虽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但其发生发展也是有一定规律的。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他用无意义音节为实验材料,以自己为实

19、验对象,在识记材料后,每隔一段时间重新学习,以重学时所节省时间和次数为指标,绘制出遗忘曲线。遗忘曲线所反映的是遗忘变量和时间变量之间的关系。该曲线表明了遗忘的规律,即遗忘的速度先快后慢,在识记之后最初一段时间里遗忘量较大,以后逐渐减小。,2.1 认知过程(1)遗忘的规律遗忘虽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2.1 认知过程,(2)遗忘的原因,1)痕迹衰退说痕迹衰退说主要强调生理活动过程对记忆痕迹的影响,认为遗忘是由于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致最后消退的结果。2)干扰说这种理论认为,遗忘是由于所识记的先后材料之间的相互干扰造成的。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是支持干扰说的有力例证。,2.1 认知过程(2)

20、遗忘的原因1)痕迹衰退说,2.1 认知过程,3)压抑说这种理论认为,遗忘是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造成的,如果压抑被解除,记忆就能恢复。这种理论用以解释与情绪有关内容的暂时性遗忘是有效的。4)同化说这种理论认为,遗忘是知识的组织和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当人们学到更高级的概念与规律之后,高级的观念可以代替低级的观念,使低级观念被遗忘,从而简化认识并减轻记忆的负担。在真正的有意义学习中,前后相继的学习不是相互干扰而是相互促进的,因为有意义学习总是以原有的学习为基础,后面的学习是对前面学习的加深和补充。,2.1 认知过程3)压抑说,2.1 认知过程,人们通常以记忆的品质来衡量记忆力的优劣。一般来说,良好的

21、记忆品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记忆的准确性记忆的准备性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敏捷性,2.1 认知过程记忆的品质5人们通常以记忆的品质来衡量记忆力,2.1 认知过程,(四)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思维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及事物之间的规律联系。,1思维的概念,2.1 认知过程(四)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2.1 认知过程,思维的概括性是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将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并加以概括。概括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思维的水平。另外,概括是人们形成概念的前提,也是思维活动得以迅速迁移的基础。概括是随人们认识水平的深入而不断发展的。思维的间接性

22、是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由于思维的间接性,人们才可能超越感知觉提供的信息,认识那些没有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事物和属性,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讲,思维认识的领域要比感知觉认识的领域更广阔、更深刻。,2思维的特征,2.1 认知过程思维的概括性是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将一,2.1 认知过程,3思维的分类,直观动作思维又称实践思维,是凭借直接感知、伴随实际动作进行的思维活动。实际动作是这种思维的支柱。具体形象思维是运用已有表象进行的思维活动。表象是这类思维的支柱。表象是当事物不在眼前时,在个体头脑中出现的关于该事物的形象。人们可以运用头脑中的这种

23、形象进行思维活动。抽象逻辑思维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达到对事物的本质特性和内在联系认识的思维。概念是这类思维的支柱。,2.1 认知过程3思维的分类1根据思维的形式分类直观动作思,2.1 认知过程,直觉思维是未经逐步分析就迅速对问题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例如,医生听到患者的简单自述,迅速作出疾病的诊断。分析思维是经过逐步分析后,对问题解决作出明确结论的思维。例如,学生解几何题的多步推理和论证;医生面对疑难病症的多种检查、会诊分析等思维。,2.1 认知过程2根据思维结论是否有明确的思考步骤和思维过程,2.1 认知过程,聚合思维又称求同思维、集中思维,是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

24、集中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的或最好的答案的思维。例如,工程建设中对多种实施方案经过筛选和比较找出最佳的方案;医生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身体检查等结果为患者诊断疾病等的思维。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辐射思维,是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寻求各种答案的思维。例如,科学研究中对某一问题的解决提出多种设想。,2.1 认知过程3根据解决问题时的思维方向分类聚合思维又称求,2.1 认知过程,常规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惯常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例如,学生利用学过的公式解决同一类型的问题;护士让骨折患者睡硬板床等。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异、独创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例如,技术革新、发明创造、教学改革等所

25、用到的思维都是创造性思维。,2.1 认知过程4根据思维的创新成分的多少分类常规思维是指人,2.1 认知过程,经验思维是以日常生活经验为依据,判断生产、生活中的问题的思维。理论思维是以科学的原理、定理、定律等理论为依据,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的思维。,2.1 认知过程5根据思维的依据分类经验思维是以日常生活经验,2.1 认知过程,4思维的基本过程,分析是把客观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要素、各个部分、各个属性,然后逐个分别加以考察,从而认识其本质的思维方法。综合是把客观事物的各个要素、各个部分分别考察后的认识联结起来,然后从整体上加以考察的思维方法。例如,一位长期卧床患者受压部位出现了红、肿、触痛,护士

26、可初步确定为压疮。分析与综合是同一思维过程的两个方面,没有分析就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没有综合就只能感知事物的各个部分。,(1)分析与综合,2.1 认知过程4思维的基本过程分析是把客观事物的整体分解,2.1 认知过程,比较是认识对象间的相同点或差异的逻辑方法。通过比较鉴别,可以找出事物的独有特征。分类是在比较的基础上,根据研究对象的共性和特性将若干现象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思维方法。例如,弛张热和稽留热的主要区别是弛张热每日温差在1以上,而稽留热则不超过1,通过比较这种不同,可以帮助护士诊断鉴别患者属于哪一种发热疾病。分类和比较是两种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分类是比较的前提,比较是分类的依据。,(2)分

27、类与比较,2.1 认知过程比较是认识对象间的相同点或差异的逻辑方法。通,2.1 认知过程,抽象是抽取出事物的一般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和特征,舍弃非本质特征的思维过程。概括是把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加以综合并推广到同类其他事物上,使之普遍化的过程。抽象和概括是一个裁切的过程,将不同的、非本质的特征全部裁切掉。抽象与概括的结果形成了概念和理论,实现了事物认识过程的飞跃。,(3)抽象与概括,2.1 认知过程抽象是抽取出事物的一般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2.1 认知过程,归纳是从个别事实中推演出一般原理,获得带有规律性的本质认识的逻辑思维方法。演绎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方法,是从已知的某些一般原理、定理或

28、科学概念出发,推断出个别或特殊结论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4)归纳和演绎,2.1 认知过程归纳是从个别事实中推演出一般原理,获得带有规,2.1 认知过程,5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1),发现问题,问题的解决,首先是要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是认识到问题的存在或出现,并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动机的过程。只有善于发现问题,才能正确地解决问题。例如,护士对新入院的患者进行入院评估,就是为了发现问题。一般来说,责任心强、求知欲旺、经验丰富、勤于思考的人更容易发现问题。,2.1 认知过程5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1)发现问题问题的解,2.1 认知过程,(2),分析问题,分析问题是在正确评估资料的基础上,找出问题的核心

29、与关键,将问题明确或具体化的过程。分析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的知识经验,知识经验越丰富,在分析问题时就越能抓住问题的实质。,2.1 认知过程(2)分析问题分析问题是在正确评估资料的基础,2.1 认知过程,(3),提出假设,提出假设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确定解决问题的原则、方法和途径。提出假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假设的提出是从对当前问题的分析出发的,同时也依靠已有的知识经验。,2.1 认知过程(3)提出假设提出假设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2.1 认知过程,(4),检验假设,检验假设是通过直接的实践或智力活动来检验假设正确与否。如果检验的结果表明假设正确,那么问题得以解决;如果检验结果表

30、明假设错误,那么需要寻找新的解决方案,重新提出假设。,2.1 认知过程(4)检验假设检验假设是通过直接的实践或智力,2.1 认知过程,6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心理定势是指人在进行心理操作活动前的一种准备状态,是坚持使用原有已证明有效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向。心理定势表现为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思维倾向性。在遇到同类问题时,定势将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在遇到不同类问题时,定势则会阻碍问题的解决。,(1)心理定势,2.1 认知过程6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心理定势是指人在进行心,2.1 认知过程,功能固着是指人们习惯于把某种功能牢固地赋予某一物体。在功能固着的影响下,人们不易摆脱事物用途的固有观念,这会直接影响问

31、题解决的灵活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人们能否改变对事物固有功能的认识以适应新的问题情境的需要,常常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功能固着,2.1 认知过程功能固着是指人们习惯于把某种功能牢固地赋予某,2.1 认知过程,动机强度是指人们解决问题的迫切程度。实验证明,动机太强或太弱,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而中等强度水平的动机强度,则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因此,要使问题得以顺利解决,必须将动机强度维持在最佳水平。,(3)动机强度,2.1 认知过程动机强度是指人们解决问题的迫切程度。实验证明,2.1 认知过程,在解决问题时,人们常会因为对问题知觉的表征而影响问题的解决,这称为知觉限制。人的思维需要知觉的参与,所

32、以在解决问题时,常受到知觉表征对思维的影响,进而影响问题的解决。,(4)知觉限制,2.1 认知过程在解决问题时,人们常会因为对问题知觉的表征而,2.1 认知过程,7思维的品质,思维的广阔性是指思维的广度,即在思维过程中能够全面地分析问题,顾全大局,既能看到事物的整体,又能兼顾事物的细微之处。,思维的深刻性是指在思维的过程中,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善于揭示事物产生的原因,抓住问题的关键。否则,就会停留在事物的表面和外部联系上,即思维较肤浅。,2.1 认知过程7思维的品质思维的广阔性是指思维的广度,即,2.1 认知过程,思维的敏捷性是指在思维过程中能够迅速、及时地发现问题。与此相反,则呈现出思维的迟钝

33、性。,思维的逻辑性是指在思维的过程中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概念准确、判断有据、论证有理、思维连贯等。与此相反,则会表现出思维混乱、毫无层次。,2.1 认知过程思维的敏捷性是指在思维过程中能够迅速、及时地,2.1 认知过程,思维的独立性是指在思维过程中能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精神。与此相反,则会呈现出思维的依赖性,如人云亦云、盲目迷信等。,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在思维的过程中能够从实际出发,善于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果断机智地解决问题。与此相反,则会表现出思维墨守成规,不能随机应变。,2.1 认知过程思维的独立性是指在思维过程中能独立思考和解决,2.1 认知过程,思维的批判性是指在思维的过程

34、中,善于客观地、正确地评价并修正自我与他人的思维成果。与此相反,则会在思维的过程中,时常受到暗示和经验的影响,对自我和他人的思维成果不能作出客观评价,且缺乏主见。,2.1 认知过程思维的批判性是指在思维的过程中,善于客观地、,2.1 认知过程,(五)想象,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与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属于高级的认知过程。它们都产生于问题的情境,由个体的需要所推动,并能预见未来。,1想象的概念,2.1 认知过程(五)想象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2.1 认知过程,2想象的分类,无意想象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的想象。它是在

35、外界刺激的作用下,不由自主地产生的。例如,梦是一种无意想象。,2.1 认知过程2想象的分类1无意想象无意想象是指事先没有,2.1 认知过程,再造想象是根据别人的描述或图样,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再造想象使人能超越个人狭隘的经验范围和时空限制,获得更多的知识;使得人们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知识,使之变得具体、生动、易于掌握。创造想象是不根据现成的描述,而在大脑中独立地产生新形象的过程。幻想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是与个人生活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理想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并可能实现的想象。空想是不以客观规律为依据,甚至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进程,不可能实现的想象。,2.1 认知过程2有意想象 再造想象

36、是根据别人的描述或图样,,2.1 认知过程,(六)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伴随着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的心理特征。人在同一时间内不能感知很多对象,只能感知环境中的少数对象。而要获得对事物的清晰、深刻和完整的反映,就需要使心理活动有选择地指向有关的对象。人在清醒的时候,每一瞬间总是注意着某种事物。通常所谓的“没有注意”,只不过是对当前所应当指向的事物没有注意,而注意了其他无关的事物。,1注意的概念,2.1 认知过程(六)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2.1 认知过程,注意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指向性,即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映一些现象而离开其余对

37、象;二是集中性,即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对象上的时间或强度。指向性表现为对出现在同一时间的许多刺激的选择;集中性表现为对干扰刺激的抑制。注意的产生及其范围和持续时间取决于外部刺激的特点和人的主观因素。,2注意的特点,2.1 认知过程注意有两个基本特征:2注意的特点,2.1 认知过程,3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是人们不由自主地对那些新颖的、感兴趣的事物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的指向和集中。无意注意没有明确的认识任务,也不需要意志努力地维持,取决于刺激物本身的性质和强度,自觉性较差,保持时间短,因此,无意注意是消极被动的注意,是注意的初级

38、形式。但在无意注意状态下,人体消耗精力少,不容易疲劳。,2.1 认知过程3注意的分类1无意注意无意注意又称不随意注,2.1 认知过程,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它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做一定努力的注意。例如,学生进行考试、演员表演节目等所保持的注意都是有意注意。有意注意是一种积极主动地执行当前任务的注意,受人的意识的支配、调节和控制,自觉性较高,保持时间长,因此是注意的一种高级发展形式。但在有意注意状态下,人体消耗精力较多,容易疲劳,从而导致注意分散。,2.1 认知过程2有意注意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它是指有预定,2.1 认知过程,有意后注意也称随意后注意,是指有自觉的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39、有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有意后注意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对人们完成长时间、持续的活动任务特别有效,是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2.1 认知过程3有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也称随意后注意,是指有,2.1 认知过程,4注意的品质,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在同一对象环境或同一活动上的注意持续时间。广义的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同一活动上的时间。狭义的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同一对象上的时间。,(1)注意的稳定性,2.1 认知过程4注意的品质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在同一对象环境,2.1 认知过程,注意的广度即注意的范围,是指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主要有一是对象客体的特点,对象越集中

40、,组合越有规律可循,注意的范围就越大;二是个体的经验,知识经验丰富的人善于形成对客体的整体感知,因而其注意范围也较大;三是活动任务的特点,活动任务越多、越复杂,注意范围就越小;四是个体的情绪状态,情绪越紧张,注意范围就越小。,(2)注意的广度,2.1 认知过程注意的广度即注意的范围,是指同一时间内能清楚,2.1 认知过程,注意的分配是指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注意的分配对人的实践活动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例如,司机既要控制汽车行驶,又要注意路面上的环境。,(3)注意的分配,2.1 认知过程注意的分配是指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2.1 认知过程,注意的转移是指注意的中心根据新的

41、任务,主动地从一个对象或活动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活动上去。一般来说,注意转移的快慢和难易取决于原来注意的紧张度,以及引起注意转移的新事物或新活动的性质。原来注意的紧张度越高,新的事物或活动越不符合引起注意的条件,注意的转移也就越困难。,(4)注意的转移,2.1 认知过程注意的转移是指注意的中心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2.1 认知过程,护理活动中的病情观察、护理技能操作等都需要有注意这种特殊心理状态的伴随。注意的选择功能,使护士在护理工作中能够避开或抑制其他无意义的、干扰当前活动的各种刺激,增强护理工作的准确性。注意的保持功能,促使护士完成各项护理任务,达到各种护理目标。注意的调节和监督功能,使护士

42、在工作中避免因注意分散或注意没有及时转移而发生错误和事故。,5注意与护理,2.1 认知过程护理活动中的病情观察、护理技能操作等都需要有,2.2 情绪与情感过程,(一)情绪与情感概述,情绪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这种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当客观事物符合个体的需要时,则引起积极的、肯定的情绪和情感;当客观事物不能满足个体的需要时,则产生消极的、否定的情绪和情感。,2.2 情绪与情感过程(一)情绪与情感概述情绪与情感是人对客,2.2 情绪与情感过程,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情绪通常是在有机体的生理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是人

43、与动物所共有的;而情感则与社会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相联系,是人类所特有的。情绪具有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它往往随情境改变和需要的满足而减弱或消失;而情感则具有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是对人或事物稳定态度的反映。情绪是感情的外在表现形式,情感则是感情的内容,情感的表达会伴随情绪反应。,2.2 情绪与情感过程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2 情绪与情感过程,(二)情绪与情感的分类,1情绪状态的分类,心境是一种微弱、弥散和持久的情绪,也即平时所说的心情。心境的好坏,常常是由某个具体而直接的原因造成的,它所带来的愉快或不愉快的情绪会保持一个较长的时段,并且这种情绪会被带入工作、学习和生活中

44、,影响人的感知、思维和记忆。愉快的心境让人精神抖擞、感知敏锐、思维活跃、待人宽容,而不愉快的心境让人萎靡不振,感知和思维麻木,总是只看到和听到不如意、不顺心的事。,2.2 情绪与情感过程(二)情绪与情感的分类1情绪状态的分,2.2 情绪与情感过程,激情是一种猛烈、迅速而短暂的情绪,类似于平时所说的激动。激情是由某个事件或原因引起的,当场发作且情绪表现猛烈,但持续的时间不长,并且牵涉的面不广。激情通过激烈的言语爆发出来,是一种心理能量的宣泄,长久来看,对人的身心健康的平衡有益,但过激的情绪也会使当时的失衡产生可能的危险。特别是当激情表现为惊恐、狂怒而又爆发不出的时候,会表现出全身发抖、手脚冰凉、

45、小便失禁、浑身瘫软等症状。,2.2 情绪与情感过程2激情激情是一种猛烈、迅速而短暂的情绪,2.2 情绪与情感过程,热情是一种强而有力、稳定、持久和深刻的情绪状态。它没有心境的弥散那么广泛,但比心境更强有力、更深刻;它没有激情那么猛烈,但比激情更持久、稳定。热情本身没有对立的两极,它的对立面是冷淡、冷漠,但热情具有程度上的区分、指向上的区别,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学习、工作、生活和事业的人,生活充实而有意义,更容易获得成就和别人的敬慕。,2.2 情绪与情感过程3热情热情是一种强而有力、稳定、持久和,2.2 情绪与情感过程,应激是机体在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刺激下所产生的全身性非特异性适应反

46、应,又称应激反应。这些刺激因素称为应激源。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迫与危险情况下引起的高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应激的最直接表现是精神紧张。,2.2 情绪与情感过程4应激应激是机体在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及社,2.2 情绪与情感过程,2情感的分类,道德感是人根据道德规范来评价社会现象时所体验到的情感。道德不仅是调整人们关系的行为规范,同时又是评价人们行为善恶的标准。人们用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道德观念来评价社会现象时所产生的道德感是复杂多样的。若自身的言行符合道德规范,就会产生幸福感、自豪感等,否则会感到内疚和自责。若他人的言行符合道德规范,会产生敬佩、赞赏的感觉,否则会感到厌恶

47、、反感,甚至憎恨等。,2.2 情绪与情感过程2情感的分类1道德感道德感是人根据道,2.2 情绪与情感过程,理智感是人在获取知识的活动中所产生的情感。它与人的求知欲、认识兴趣、解决问题的需要等满足状况相联系。 人的好奇心、求知欲、惊奇感、自信感都是理智感的不同表现形式。人们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当有新的发现时,会产生愉快或喜悦的情感;在突然遇到与某种规律相矛盾的事实时,会产生疑惑或惊讶的情感;在不能作出判断、犹豫不决时,会产生疑虑的情感;在作出判断而又感到论据不充分时,会产生不安的情感。,2.2 情绪与情感过程2理智感理智感是人在获取知识的活动中所,2.2 情绪与情感过程,美感是人们根据一定的

48、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例如,在欣赏自然景物和文学艺术时,所体验到的崇高、优美的情感等。美感与道德感一样,是受社会生活条件制约的。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风俗习惯和不同的阶级中,人们的审美标准是不同的,因而对各种事物的美的感受也不同。,2.2 情绪与情感过程3美感美感是人们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2.2 情绪与情感过程,(三)情绪理论,詹姆斯兰格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和丹麦生理学家兰格分别提出的内容相同的一种情绪理论。他们强调情绪的产生是植物性神经活动的产物,即情绪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詹姆斯提出,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

49、觉。詹姆斯兰格理论指出了情绪与机体变化的直接关系,强调了植物性神经系统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但是,他们片面强调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作用,忽视了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作用,因而引起了很多争议。,1詹姆斯兰格理论,2.2 情绪与情感过程(三)情绪理论詹姆斯兰格理论是由美国,2.2 情绪与情感过程,坎农巴德理论认为,情绪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外界刺激引起感觉器官产生神经冲动,传至丘脑,再由丘脑同时向上和向下发出神经冲动,向上传至大脑,产生情绪的主观体验;向下传递到内脏和骨骼肌的信息激活生理反应,引起相关的情绪表达。身体变化与情绪体验同时发生。,2坎农巴德理论,2.2 情绪与情感

50、过程坎农巴德理论认为,情绪的中心不在外周,2.2 情绪与情感过程,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提出了情绪受环境影响、生理唤醒和认知过程3种因素制约,其中认知因素对情绪的产生起关键作用。他的基本观点是,生理唤醒与认知评价之间的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决定着情绪,情绪状态是以交感神经系统的普通唤醒为特征的。例如,在野外的山林中遇到熊肯定会引起恐慌,但在动物园中观赏熊,则会感到有趣。这就是因对刺激情境的认知评价的不同而引起的截然不同的情绪体验。,3沙赫特的认知理论,2.2 情绪与情感过程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提出了情绪受环境影响,2.2 情绪与情感过程,(四)情绪与健康,情绪对人的心身健康具有直接的作用。正面情绪能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