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词语和句式》课件.ppt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292609 上传时间:2022-11-05 格式:PPTX 页数:58 大小:360.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词语和句式》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文言词语和句式》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文言词语和句式》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文言词语和句式》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文言词语和句式》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词语和句式》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词语和句式》课件.pptx(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文言词语和句式,文言词语和句式,文言文实词词义,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拔剑切而啖之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看、吃、田地,文言文实词词义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一)、根据字形推断词义,启听淮北取粜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 卖出粮食 、送食物给人吃 、到去,(一)、根据字形推断词义 启听淮北取粜,文言文实词词义,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地”与“固”相对,“地”是名词,“固”也应是名词,解为“险固的地方”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鲜”与“无”相对,解为“没有”,文言文实词词义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二)利用结构相似的句式推断词义,齐人追亡逐北 忠

2、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 败逃者 、用 、多,(二)利用结构相似的句式推断词义 齐人追亡逐北,文言文实词词义,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拜访、游览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应”搭配对象为节拍之“节”,“应节拍”即为“随着节拍、和着节拍”,可释为“随着,和着”,文言文实词词义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三)利用文章语境推断词义,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烟涛微茫信难求 人的作为 、实在,(三)利用文章语境推断词义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文言文实词词义,收天下之兵 成语“短兵相接”中“兵”的意义去试解,可推断出解释为“兵器”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可由成语“求全责备”推知是“

3、寻求,寻找”之意,文言文实词词义收天下之兵,(四)利用成语来推断词义,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招致、招引 ,接近,(四)利用成语来推断词义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把握文言文实词词义“四法”,分析字形看清结构语境推断联系成语,把握文言文实词词义“四法” 分析字形,现考试说明中只保留了18个常见文言虚词: 而、何、乎、乃、其、且、 若、所、为、焉、也、以、 因、天、与、则、者、之(强调“常见”和“用法”),虚 词,现考试说明中只保留了18个常见文言虚词:虚 词,词类活用使动、意动用法,使动用法主语使宾语怎么样一、动词的使动用法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三、名词的使动用法,词类活用

4、使动、意动用法使动用法,一、动词的使动用法,外连横而斗诸侯项伯杀人,臣活之使争斗使活动词的使动:使宾语如何行动,一、动词的使动用法外连横而斗诸侯,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臣请完璧归赵眄庭柯以怡颜使完整使和悦形容词的使动:使宾语具有某种状态,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臣请完璧归赵,三、名词的使动用法,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舍相如广成传使称王使住宿名词的使动:使宾语成为某种人或某种事物,三、名词的使动用法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词类活用使动、意动用法,意动用法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一、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二、名词的意动用法,词类活用使动、意动用法意动用法,一、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乐琴书以消忧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以为乐

5、以为羞形容词的意动:认为宾语具有形容词的性质,一、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乐琴书以消忧,二、名词的意动用法,吾从而师之襟三江而带五湖以为师 以为襟 以为带名词的意动:把宾语当作什么,二、名词的意动用法吾从而师之,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主语客观上即事实上让宾语发生或将要发生某种变化。丰衣足食 使动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怎么样、是什么,这种主观认识不一定与客观事实相符。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意动,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主语客观上即事实上让宾语发生或将要发,巩固训练,1、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2、鱼肉百姓 3、李牧连却之 4、中军置酒饮归客5、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6、不远万里,巩固训练1、铸以为金

6、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巩固训练,7、而耻学于师8、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9、侣鱼虾而友麋鹿10、善万物之得时11、而征一国者12、孟尝君客我,巩固训练7、而耻学于师,三、倒装句: 所谓倒装,是比照现代汉语习惯说的。1主谓倒装。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甚矣,汝之不惠!,三、倒装句:,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用“者”结句。,定语后置,中心词+定语+者式结构,求人可使报秦者,末得。(廉)寻找能够出使回复秦国的人,中心词+定语+者式结构求

7、人可使报秦者,末得。(廉),中心词+之+定语+者式结构,率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百人率领谢庄精通武艺善于格斗的少年,马之千里者能日行千里的马,中心词+之+定语+者式结构率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百人马之千里者,中心词+之+定语式结构,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劲的筋骨,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佩带着长长的长剑,戴着高高的帽子,中心词+之+定语式结构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带长,中心词+数(量)词式结构,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一顿有时(就)吃掉一石的粮食。,铸以为金人十二。用它铸成了十二个金人。,中心词+数(量)词式结构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铸以为金

8、,4、介词结构后置 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常常放在动词前作状语,古代汉语里有些则置后作补语。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4、介词结构后置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古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宾语前置A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古之人不余欺也。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忌不自信。,3宾语前置,B疑问句中代词作动词或介词宾语,宾语前置。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执肃手曰:“卿欲何言?”微斯人,吾谁与归!不然,籍何以至此?,B疑问句中代词作动词或介词宾语,宾语前置。,C用

9、“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夫晋,何厌之有?唯利是图,唯才是举。,C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宾语前置句小结,一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二是疑问句中代词作动词或介词宾语,宾 语前置。,三是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取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之”“是”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宾语前置有以下几种情况。,宾语前置句小结 一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二是,文言句式省略句,1省主语: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沛公谓张良曰:“(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曰:“独乐乐,与

10、人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人。”,承前省略,蒙后省略,对话省略,文言句式省略句1省主语:承前省略蒙后省略对话省略,文言句式省略句,2省谓语: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 )而竭。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 )狱门外。杨子之邻人亡羊,即率其党(家人)( ),又请杨子之竖(童仆)追之。,文言句式省略句2省谓语:,文言句式省略句,3省宾语:权起更衣,肃追( )于宇下,扬州城下,进退不由( )。项王曰:“壮士!赐之厄酒。”则与( )斗厄酒。竖子不足与( )谋。,文言句式省略句3省宾语:,文言句式省略句,省介词今以钟磬置( )水中。荆州之民附操者,逼( )兵势耳。是儿少( )秦武阳二岁。(童区寄传)

11、,文言句式省略句省介词,文言句式被动句,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子叫被动句。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文言句式被动句 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1而君幸于赵王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1,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2,3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既自以心为形役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3,4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信而见疑,忠而被

12、谤。,4,5、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而刘素婴疾病。绕怀帝阍而不见。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5、,被动句常见结构,1、“于”2、“见”“见于”“受于”3、“为”“为所”“为所”4、“被”,被动句常见结构1、“于”,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即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 文言文中表判断的常见句式有如下几种类型:,文言句式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廉颇者,赵之良将也。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夫战,勇气也。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廉颇者,赵之良将也。,粟者,民之

13、所种。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莲,花之君子者也,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粟者,民之所种。,1、用“者”、“也” 表判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1) “者” 也,(3) 者, 。,(4) 者也,(2) , 也,1、用“者”、“也” 表判断。(1) “者” 也(3,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表判断。当立者乃公子扶苏。臣乃市井鼓刀屠者。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梁父即楚将项燕。环滁皆山也。此亡秦之续耳。,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表判断。,3动词“为”表判断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此后典籍皆为版本。,4. 是、此复指前文,使意义更明

14、确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我腾跃而上,此亦飞之至也。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3动词“为”表判断4. 是、此复指前文,使意义,4、主谓直接表判断的。荀卿,赵人。刘备天下枭雄。,4、主谓直接表判断的。,5“非”“未”“弗”“无”“莫”“毋”等否定词表示判断。予本非文人画士有司、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5“非”“未”“弗”“无”“莫”“毋”等否定词表示判断。,常见文言文固定格式 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

15、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 这些固定用法大致可分为表示疑问、表示反问、表示感叹、表示揣度和表示选择五种:,常见文言文固定格式,1)表示疑问: A、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 王曰:“何以知之?” B、何所?(所的是什么?)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C、奈何?(怎么办?为什么?) 未辞也,为之奈何?D、如何?奈何?(拿怎么样呢?) 如太行王屋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1)表示疑问:,E、孰与?(与相比,哪个?) 吾孰与城比徐公美?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F、何为?(为什么?) 君何为生我家?,E、孰与?(与相比,哪个?),(2)表示反问:A、何哉(也)?

16、(怎么能呢?)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B、何为?(为什么呢?) 何辞为? C、何之有?(有什么呢?) 例如:宋何罪之有?,(2)表示反问:,F、安哉(乎)?(哪里呢?)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G、不亦乎?(不是吗?)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H、非欤?(不是吗?) 子非三闾大夫欤?I、顾哉?(难道吗?)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J、独哉?(难道吗?) 相如虽弩,独畏廉将军哉?,F、安哉(乎)?(哪里呢?),(一)、回顾“朋友”,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去访问了他的一个老朋友,那座古老的石桥。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入深山去探望我们那些特殊的朋友!(二)、朋友相见,感受情意1、除了“古桥”这位老朋友以外,

17、还探访了哪些好朋友呢?他们之间情谊如何,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知的?请你们拿起书本,快速地浏览一遍。2、交流探究,品评赏读有侧重地品析下列语句。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1)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用朗读来加深自己的体会。(2)有感情地朗读。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1)默读,想象作者描写的情景。(2)同桌互读,交流对这段话的体会。(3)指名汇报对这段话的理解。(

18、丰富的想象;写出了融入大自然的感受)(4)带着自己的体会多读几遍。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1)指哪些朋友呢?请熟读第五自然段。(2)“哪个不是我的朋友”言外之意是什么?用具体的朋友替换掉“这山中的朋友”,可以怎么说?(这山中的山泉溪流就是我的朋友;这山中的瀑布、悬崖、溪流,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一)、回顾“朋友”,引入新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