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全套课件上册).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解剖生理学(全套课件上册).ppt(2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天津中医药大学生理教研室,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一章 绪 论,一、人体解剖生理学概念、组成二、为什么要开设人体解剖生理学三、如何学好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一节 人体解剖生理学概述,一、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概念、组成,1. 人体解剖生理学概念由人体解剖学和人体生理学组成。,(1)人体解剖学,概念:,是研究和阐明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和发生发育规律的科学。,(2)人体生理学,概念:,是研究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或生理功能的科学。,2. 人体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1)细胞分子水平(2)器官系统水平(3)整体水平,染色体,3. 生理学的实验方法,(1)急性实验法 a. 离体器官或组织实验法 b. 活体解剖实验法 (2
2、)慢性实验法,二、药学专业为什么要开设人体解剖生理学,1. 专业设置的需要。2. 药物-人体-疾病之间的关系。3. 生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三、如何学习生理学,方法:1. 认真阅读教材,理解记忆。2. 多动手,多思考。3. 多联系相关学科。重点:1. 基本概念2. 基本生命过程3. 基本调节过程,第二节 生理学研究的基本范畴,一、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体液(body fluid),(Internal environment and homeostasis),(二)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概念:细胞外液是组织、细胞直接接触的生存环境。,(三)内环境的稳态 (ho
3、meostasis),1.概念:内环境中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2.生理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二、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概念:人体感受内外环境的变化,并相应地调整各种功能活动,使其相互配合、保持稳态,以适应环境的改变,这种功能活动被称之为调节。,(一)神经调节(neuroregulation) 最重要方式,定义: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基本方式:反射(reflex),1.定义:在CNS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作出的有规律的具有适应意义的反应。,2.结构基础:反射弧(reflex arc),3.类型:非条件反
4、射和条件反射,特点:,迅速、精确,局限、短暂 (快、准、短),膝跳反射示意图,原理:股四头肌肌腱(感受器)股神经(传入神经) 腰2-4脊髓灰质前角(中枢)股神经(传出神经) 股四头肌(效应器),特点:缓慢、广泛、持久。,激素(hormone):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能 生物活性物质。,定义:,(二)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三)自身调节 (autoregulation),定义:某些组织细胞或器官不依赖于神经、体液调节,而自身对环境的改变作出一些适应性的反应。,特点:简单、局限、幅度小、灵敏度低。,反馈:由受控部分将信息传回到控制部分的过程。,三、 人体内自动控
5、制系统 (Adaptive control system in human body),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 最常见概念: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作用于控制部分使输出变量向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变化。意义:维持机体稳态,使生理功能保持恒定。,1.负反馈控制系统,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 概念: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作用于控制部分使输出变量向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进一步加强。意义:使体内某一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完成。 举例:排尿、排便、分娩、血液凝固,2. 正反馈控制系统,机体生存在两个环境中,一个是不断变化的外环境,另一个是相对稳定的内环境。体内所有生命活动的
6、机制,尽管种类不同,功能各异,但只有一个目的:保持内环境的稳态,稳态是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小结,稳态是一个动态平衡,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自身调节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各种功能活动通过反馈机制达到自动而精确的调节,第三节 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头部: 颅、面两部颈部: 颈、项两部背部胸部 腹部盆会阴部 左右上肢: 上肢根和自由上肢 (臂、前臂和手) 左右下肢: 下肢根和自由下肢(大腿、小腿和足),人体形态分部,四肢,一、人体的分部和器官系统,躯干,三、人体解剖学基本术语,(一) 解剖学标准姿势,(二) 面,(三) 方位术语,身体直立;,两眼平视前方;,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下肢并拢,足尖朝
7、前。,手掌朝前;,(一) 解剖学标准姿势,矢状面,冠状面,分成上、下两部。,A,B,沿正中线的矢状面。,前后方向下刀,,纵切人体,,分成左、右两部。,正中矢状面,分成前、后两部。,水平面,左右方向下刀,纵切人体,,水平方向横切人体,,C,D,(二) 面,纵切面:,E,F,横切面:,沿器官长轴作的切面,与器官长轴垂直的切面,A B,距正中矢状面,远者为外侧,近者为内侧,在前臂,,内侧又称尺侧,外侧又称桡侧,在小腿,,内侧又称胫侧,外侧又称腓侧,CD,EF,(三)方位术语,A B,对空腔器官而言,,距腔近者为内,,距腔远者为外。,AB,以体表为准,,距表面近者为浅,,距表面远者为深。,AC B,对
8、四肢而言,,以其与躯干结合部为准,,距结合部近者为近侧,,距结合部远者为远侧。,四、学习人体解剖学的方法,(一) 进化发展的观点,(二) 形态与功能相互关联的观点,(三) 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四)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观点,(五)基础医学为临床医学服务的观点,复习思考题基本概念: 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 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 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 2.简答题 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方式有哪些?并比较其异同。 体内的反馈控制系统有哪几类?并比较其异同。,3. 描述解剖学姿势。,4.何谓水平面、矢状面和冠状面?,第二章 人体
9、的基本组成,(一)细胞(Cell)、组织(Tissue)、器官(Organ)、系统(System),第一节 细胞(了解),一、 人体的基本结构,Cell,生命的基本结构,第二节 人体的基本组织,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了解),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了解),肌 肉 组 织,(一)骨骼肌(skeletal muscle) 形态:长圆柱形 结构:肌核多个,有横纹,(二)心肌(cardiac muscle) 形态:分支短杆状 结构:有闰盘;可见横纹,(三)平滑肌(smooth muscle ) 形态:梭形 结构:无横纹,神 经 组 织 (Nerve tissue),树突 结构:胞体、突起 、神
10、经末梢 轴突 神经元 功能:感受刺激,传递冲动, 整合信息 突触:通过神经递质使神经元 相互连接 结构:多突起 神经胶质细胞 功能:起辅助作用,神经组织,一、神经元结构 胞体:位于脑、脊髓灰质和神经节内 胞膜:可兴奋的单位膜,含受体或离子 通道,接受刺激,产生和传导冲动,胞核:大、圆,核膜和核仁清楚,神经原纤维 分布:神经元的胞体、树突、轴突,树突:功能:树突表面有受体,接受刺激并传向胞体,轴突 功能:传导神经冲动,根据神经元功能 感觉(传入)神经元 运动(传出)神经元 联络(中间)神经元,突触 定义:神经元和神经元之间、神经元和效应 细胞间传递信息的连接结构,(1)突触前成分 (2)突触间隙
11、 (3)突触后成分,二、神经胶质细胞,原浆性星形胶质细胞,纤维性星形胶质细胞,血脑屏障:血液和脑组织间限制某些物质 进入脑内的结构,由连续毛细血管内 皮、基膜和神经胶质膜组成,三、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神经元轴突外包神经胶质细胞 有髓神经纤维 无髓神经纤维,有髓神经纤维的形成,第三章细胞的基本功能,天津中医药大学生理教研室,细胞的基本功能,跨膜物质转运 跨膜信号转导(自学) 细胞生物电现象 肌细胞的收缩活动(自学),一、细胞膜的基本结构,第一节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电镜显示细胞膜,液态镶嵌模型 (fluid mosaic model),基本内容:细胞膜以液态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 其中镶嵌着具有
12、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二、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 逆电化学梯度 耗能,(一)单纯扩散 (simple diffusion),1.概念(了解),(二)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1. 概念(了解),2.转运物质:,小分子或离子。,通道(channel)介导的易化扩散,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载体(carrier)介导的易化扩散,转运机制:,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1)共同点:都是顺电化学梯度,不耗能的被动转运。 (2)不同点:易化扩散速度快、具有特异性等。,总 结,易化扩散和单纯扩散的异同点.,(三)主动转运(activ
13、e transport),逆电化学梯度耗能,1.概念(了解),2.特征:,(1)原发性主动转运 primary active transport,(由ATP直接供能的主动转运),3.类型:,Na+-K+泵,钠泵活动特点:,膜内Na+和膜外K+时被激活。,每分解一个ATP,泵出3个Na+,移进2个K+。,钠泵活动的生理意义,维持细胞膜两侧Na+、K+的不均衡分布,细胞内高K+,细胞外高Na+,建立一种势能贮备,供细胞其它耗能过程利用,Na+、K+易化扩散,(2)继发性主动转运 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间接利用ATP能量完成的主动转运),小肠粘膜和肾小管上皮细胞 对
14、葡萄糖和氨基酸的吸收,(四)胞纳与胞吐(入胞与出胞),转运物质:,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转运特点:,需消耗能量,也属主动转运。,转运类型:,入胞(endocytosis):,出胞(exocytosis):,小 结,恩格斯:地球上几乎没有一种变化发生而不同时显出电变化。 心电图、肌电图、脑电图等 跨膜电位:静息电位(RP) 动作电位(AP),第二节 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一)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RP),1.概念:在静息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 的电位差(膜内为负,膜外为正)。,2.数值:,一、神经和骨骼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3.测量方法,4.产生机制,(二)动作
15、电位(Action Potential,AP),1.概念:细胞受到刺激而发生兴奋时,细胞膜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迅速而短暂的,可向周围扩布的电位波动。,2.组成,3.相关概念,膜电位状态极化 (polarization)去极化(除极化) (depolarization)反极化(超射) (overshoot)复极化 (repolarization) 超极化 (hyperpolarization),膜 内,4.动作电位特征 (单一神经细胞或肌细胞),5.动作电位产生机制,去极相:,复极相:,钠泵激活进行主动转运,复极后:,K外流,Na+快速内流,去极相 Na内流,复极相: K外流,兴奋性(ex
16、citability): 可兴奋细胞 神经细胞、肌细胞、腺细胞,二、兴奋的引起和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一)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阈强度(threshold intensity) :刺激的持续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不变时,能引起组织细胞兴奋的最小剌激强度。兴奋性与阈强度成反变关系。,阈电位(threshold potential):足以使膜Na+通道 大量开放而爆发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数值。,有髓纤维:跳跃式传导,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阈电位、 阈强度、 阈刺激、兴奋性、静息电位、动作电位二、问答题1.简述物质跨膜转运的方式及特点?2.简述细胞膜上钠泵的本质及其活动特点。3.何谓静息电位及
17、产生机制?4.何谓动作电位及产生机制?,THE END,第 四章 运动系统结构与功能,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第一节 骨与骨连结,成人有骨206块。 长 骨 按骨的形态, 短 骨 可分为 扁 骨 不规则骨,长骨,短骨,不规则骨,扁骨,四种不同形态的骨,长骨,体又叫骨干,内有空腔称骨髓腔。 两端膨大称骺,往往具有光滑的关节面,由关节软骨覆盖。 骨干与骺接连的部分称干骺端。,2、短骨,3、扁骨,4、不规则骨,骨的构造,每一块骨都由骨质、骨膜、骨髓等构成,并有神经和血管分布。,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尾骨,胸骨和肋骨,肩胛骨和锁骨图,肱骨图,桡骨和尺骨图,髋骨图,股骨图,胫骨和腓骨图
18、,脑颅骨,成对:颞骨、顶骨,不成对:额骨、筛骨、蝶骨、枕骨,颞骨,顶骨,额骨,蝶骨,枕骨,筛骨,蝶骨,第二节 肌,肌的形态和构造,肌腹,肌腱,腱划,阔肌,腱膜,轮匝肌,二腹肌,肌的起止和作用,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肋间外肌,肋间内肌,膈,中心腱,膈脚,主动脉裂孔,食管裂孔,腔静脉孔,腹直肌,腹肌,第五章 血液的组成与功能,第一节血液组成及理化特性,第三节生理性止血和血液凝固,第四节血型和输血,第二节血细胞的形态和功能,一、血液组成,血细胞比容:概念、正常值,第一节血液组成及理化特性,二、血液的理化特性,(一)比重,(二)粘滞度,(三)血浆渗透压,1. 概念: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颗粒透过半透膜
19、的吸水能力。,2. 影响因素:溶液的渗透压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颗粒的数目成正比,而与溶质的种类和颗粒大小无关。,3.血浆渗透压组成及其相对稳定的生理意义,4. 等渗溶液,等渗溶液:溶液的渗透压=血浆渗透压,(一)红细胞的形态和数量,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一、红细胞,(二)红细胞的生理特性,1.红细胞膜的选择通透性,2.可塑变形性,3.红细胞悬浮稳定性(suspension stability)和血沉,(1)概念:,红细胞能悬浮在血浆中不容易下沉的特性。,某些疾病使红细胞叠连表面积/体积摩擦力血沉加快。,血浆球蛋白、纤维蛋白原、胆固醇叠连血沉 血浆白蛋白、卵磷脂叠连血沉,注意,(三) 红细胞的生理
20、功能, 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缓冲血液pH值,第三节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一、血液凝固,概念:溶胶状态凝胶状态,纤维蛋白原(可溶),纤维蛋白(不溶),本质:,血清:血块发生收缩析出的淡黄色的液体。,血清与血浆的区别:血清中缺少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发生时消耗掉的一些凝血因子,但增添了一些凝血时由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释放出的化学物质。,(一)凝血因子,1.概念: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血友病(hemophilia) 缺因子血友病甲(A) 缺因子血友病乙(B) 缺因子血友病丙(C),(二)血液凝固过程,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Xa, Ca 2+ , V, PF3),内源性:启动因子,外
21、源性:启动因子F,凝血酶的形成,纤维蛋白的形成,1.基本过程,2.凝血途径,凝血酶原激活物,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血型(blood group) :血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凝集原,凝集素,红细胞凝集:,指红细胞的凝集原与其所对抗的凝集素相遇时 发生的抗原抗体免疫反应(本质),红细胞聚集成团,破裂溶血。,血液凝固:,一、ABO血型系统,1.分型依据:,红细胞膜上抗原的种类不同和有无。,特 点:,2.ABO血型的检测,用已知血清中抗体检测红细胞膜上抗原种类和有无来判断血型。,结果判断:,3. ABO血型的遗传,ABO血型系统中控制A, B, H凝集原形成的基因位于9号染色体的等位基因上。 A、
22、B基因为显性基因,O基因为隐性基因。可据此判断亲子关系。,4. ABO血型在人群中的分布,自学,(二) 输血的原则,首先必须鉴定ABO血型,保证血型相合;,同一血型系统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cross-match test),避免供血者红细胞凝集原与受血者血清中凝集素发生红细胞凝集反应。,结果分析:主侧(-)次侧(-) 配血相合,可以输血。主侧(-) 次侧(+) 配血基本相合 紧急少量(200ml)缓慢输血。主侧(+) 配血不合,禁止输血,“万能受血者”,“万能供血者”,一、主要概念:,红细胞比容、等渗溶液、红细胞沉降率(血沉)、血液凝固、血清、凝血因子、血型、,复习思考题,二、问答题
23、:,1.血液的基本组成?2.血液生理特性、生理功能?3.血浆渗透压组成及其意义?4.红细胞生理功能?,5.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6.血清与血浆有何区别? 7.什么是血型?ABO血型中对应血型血液中红细胞膜上存在的凝集原以及血浆中凝集素的分布如何?8.输血的原则是什么?,第六章血液循环,blood circulation,天津中医药大学生理学教研室,第一节循环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在神经体液调节下,血液沿心血管系统循环不息。1、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和冠状窦右心房2、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泡壁的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血液循环概念,一、心,位于中纵隔内,2/3居于正
24、中线左侧,1/3居于右侧。,(一) 心的位置,前方:胸骨体和2-6肋软骨后方:5-8胸椎体心包裸区:心的前方大部分被肺和胸膜所遮盖,只下部一小区域借心包与胸骨体下半和左侧第4-5类软骨相邻,(二)心的外形,一底一尖二面三缘三沟,:心底,:下缘、右缘、左缘,:冠状沟、前室间沟、 后室间沟,:胸肋面、膈面,:心尖,(三)心的各腔右心房入口:上腔静脉口、下腔静脉口、冠状窦口出口:右房室口、卵圆窝梳状肌、右心耳,右心室流入道:右房室口瓣膜腱索乳头肌流出道:动脉圆锥、肺动脉口、肺动脉瓣,左心房入口:左上肺静脉口左下肺静脉口右上肺静脉口右下肺静脉口出口:左房室口右心耳梳妆肌,左心室流入道:左房室口、瓣膜、
25、腱索、乳头肌、流出道:主动脉口、主动脉瓣、主动脉窦,(四)心的构造1.心壁 心外膜、心内膜、心肌2. 心的结缔组织支架:二尖瓣环、三尖瓣环、肺动脉环、肺静脉环、,3.房间隔和室间隔,房间隔:双层心内膜夹以结缔组织和少量心肌所构成,室间隔:双层心内膜夹以心肌所构成膜部、肌部,(五)心的传导系统1. 窦房结位于上腔静脉口附近右心房壁心外膜下,是心节律性活动起搏点2. 房室结位于房间隔右侧心内膜下冠状窦口前上方,将窦房结传来的冲动传至心室,3.房室束 穿过右纤维三角、室间隔膜部下缘、肌部 4.左束支、右束支 5.Pukinje纤维网,(六)心的血管动脉1、左冠状动脉(1)前室间支(2)旋支2、右冠状
26、动脉(1)后室间支(2)左室后支(3)窦房结支(4)动脉圆锥支(5)右缘支,(二)静脉1、冠状窦(1)心大静脉(2)心中静脉(3)心小静脉2、心前静脉3、心最小静脉,二、血管,体循环的动脉,1、主动脉、头颈部动脉、锁骨下动脉、上肢的动脉、胸部的动脉、腹部的动脉、髂总动脉8、下肢的动脉,体循环的动脉主干,可分为三部分。 升主A:左心室主A口胸骨角水平,在起始部发出左、右冠状A 主A弓:胸骨角水平第4胸椎下缘水平,凸侧由右左发出头臂干、左颈总A和左锁骨下A 。 降主A:第4胸椎下缘水平第4腰椎,末端分为左、右髂总A。 降主动脉以膈的主动脉裂孔为界分为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两部。,主动脉,头颈部的动脉
27、颈内动脉 颈总动脉 颈外动脉,体循环的静脉 体循环的静脉包括上腔静脉系、下腔静脉系和心静脉系。 静脉的特点是: 1、腔大壁薄; 2、管壁内有静脉瓣; 3、可分为浅静脉和深静脉。,淋巴系统一、淋巴管道二、淋巴结三、脾,一、淋巴管道(一)毛细淋巴管 以粗大的盲端起于组织间隙。比cap.略粗与cap比较,具有以下特点: 1、是以膨大的盲端起于组织间隙,而cap是联系A、V的通道; 2、管壁由单层内皮细胞构成,无基膜和外周细胞。故其管壁通透性大于毛细血管。,二、淋巴管道(二)淋巴管 毛细淋巴管在回流过程中逐渐汇合形成淋巴管。 管径细、壁薄、瓣膜多、外形呈串珠状。 可分为: 浅淋巴管:居皮下,收集皮肤和
28、皮下组织的淋巴。 深淋巴管:与深静脉伴行,收集肌肉内脏的淋巴,一、淋巴管道(三)、淋巴干 全身的淋巴管道最后汇集成9条淋巴干: 左、右颈干(收集头颈部淋巴) 左、右锁骨下干(收集上肢淋巴) 左、右支气管纵隔干(收集胸部淋巴) 左、右腰干(收集下肢、盆部和腹部成对脏器) 肠干(收集腹部不成对脏器淋巴),一、淋巴管道(四)、淋巴导管 1、胸导管:长约30-40cm,起自第一腰椎前面的乳糜池,穿膈的主动脉裂孔入胸,出胸廓上口达颈根部,注入左静脉角。开口处有瓣膜。收集腹盆部、双下肢、左半头颈、左上肢和左半胸的淋巴。 2、右淋巴导管:位于右颈根部,长约1.5cm。由右颈干、右锁骨下干和右支气管纵隔干汇合
29、成。注入右静脉角。收集右半头颈、右上肢和右半胸部的淋巴。,淋巴导管,二、淋巴结 淋巴管在向心回流途中要经过一系列的淋巴结。 淋巴结呈圆形或椭圆形小体。除对淋巴进行过滤外,还把自身产生的淋巴细胞释放入淋巴中。当某器官或部位发生病变时,病原体可沿淋巴管到达相应的局部淋巴结。使之体积增大。,三、脾 位于左季肋区,平对第9-11肋。 呈椭圆形,分脏、膈两面,前、后两端,上、下两缘,上缘有2-3个脾切迹。在脾的附近有时可见副脾。 脾的是重要的淋巴器官,参与机体免疫反应,还有储血和造血等功能。,脾,第二节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2.特殊分化心肌细胞:收缩功能基本丧失 自律细胞:窦房结、房室交界(房结区 、 结
30、希区) 房室束及左右分支、浦肯野纤维 非自律细胞:结区,1.工作细胞:无自律性 心房肌、心室肌,一、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一)心肌细胞的分类,1.RP:,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离子基础(心室肌),(二)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机制:,和神经及骨骼肌细胞的RP相同,-90mv,动画,正常值(人、哺):,2.AP:,神经细胞,心室肌细胞,即K+平衡电位。,激活快,失活快。,可被河豚毒素(TTX)阻断。,膜电位-90mV+30mV 历时12ms 阈电位-70mV,快(Na+)通道特点:,离子流基础,Na+内流,电压依从性,快反应动作电位AP的0期是由Na+快速内流形成;快反应细胞AP表现为快反应AP的
31、心肌细胞; 包括心房肌细胞、心室肌细胞、房室束、浦肯野细胞。,Na+内流,K+ 外流,2.复极过程( 1、2、3、4期),复极1期(快速复极初期):,膜电位 +30mV0mV 历时 10ms,离子流基础,K+外流,与0期共同构成锋电位。,K+外流,复极2期(平台期):,膜电位 0mV 历时 100150ms,特征所在,离子流基础,Ca2+内流和K+外流,慢(Ca2+)通道特点:,激活慢、失活慢,电压依从性,可被Mn2+ 、维拉帕米阻断。,Ca2+内流和K+外流,复极3期(快速复极末期):,膜电位 0mV-90mV 历时100150ms,离子流基础,K+外流,K+外流,4期(恢复期):,膜电位稳
32、定于 -90mV,离子泵转运,恢复膜两侧离子分布:, Na+-K+泵:3Na+出,2K+入 动画, Na+-Ca2+交换体:3Na+入,1Ca2+出,K+ 外流Ca2+内流,K+ 外流,K+ 外流,Na+ 内流,Na+ K+ 泵活动Ca2 Na交换体,小结: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形成,2.窦房结P细胞,由0、3、4期组成, 无明显1、2期。,(1)AP特点:,最大复极电位(-70mV)和阈电位(-40mV)的绝对值均小于浦肯野细胞.,0期去极化速度慢 (约10V/s), 幅度低(约70mV),4期去极化速度快 (约0.1V/s),动画,Ca2+内流,0期:,3期:,K+外流,4期:,(2)机制:
33、, Na+内流进行性增强的内向离子流If。但其作用远不如Ik衰减。,Ca2内流,Ca2+内流,(慢钙通道),K+ 外流, K外流(主),慢反应动作电位AP的0期是由Ca+缓慢内流形成;慢反应细胞AP表现为慢反应AP的心肌细胞; 包括窦房结细胞、房室交界细胞,三、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电生理特性,机械特性,(一)自动节律性(autorhythmicity),不同部位自律细胞自律性高低不一:,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心肌能够自动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1.概念:,2.来源:自律细胞,3.心脏的起搏点,窦房结 房室交界(结区除外) 房室束 浦氏纤维100次/分 50次/分 4
34、0-50次/分 25次/分,正常起搏点,窦房结,潜在起搏点,异位起搏点,窦性心律,异位起搏点,窦房结外其它自律组织,5.影响自律性的主要因素:,4期自动去极速度,4.自律性产生的原理:,4期自动去极化,1、心肌兴奋时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1)绝对不应期和有效不应期,绝对不应期:0期复极-55mV,局部反应期:复极-55mV-60mV,有效不应期,(2)相对不应期(RRP):,复极-60mV-80mV,(3)超常期(SNP):,复极-80mV-90mV,恢复正常,可用刺激阈值作为衡量指标。,(ERP),动画,(二)兴奋性(excitability),2.兴奋性周期性变化的特点及其意义:,心肌不
35、发生强直收缩,特点:,有效不应期长,相当于收缩期+舒张早期,意义:,2.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概念;,为什么期前收缩后往往伴有代偿间歇?,(期前兴奋也有自己的有效不应期),1.兴奋在心脏内传播的途径:,优势传导通路,心室肌,0.1s,0.05m/s,4m/s,(三)传导性(conductivity),心肌纤维特殊传导系统,传导组织:,2.传导特点及意义:,心房内快(0.06秒), 意义:保证左右心房同步收缩,有利于充盈.心室内快(0.06秒), 意义:保证左右心室同步收缩,有利于射血。房-室交界慢(0.1秒)房-室延搁定义:房室交界是兴奋由心房传向心室的唯一通道, 兴奋在通过房-室交界时传导速度
36、较慢,所用时间较长。意义:保证心房心室交替进行收缩、舒张,有利于心室 充盈和射血。,四、收缩性,特点:,.对细胞外液Ca2+依赖性大,.全或无式收缩(同步收缩),3.不发生强直收缩,第三节 心脏泵血功能,血液循环的动力装置心脏(心泵),(一)心动周期与心率,心脏每舒缩一次所构成的机械活动周期.,(1)概念:,收缩 0.1 s ; 舒张0.7 s,收缩 0.3 s ;舒张 0.5 s,心动周期 0.8 秒,1.心动周期(cardiac cycle),(心率:75次/min),心房:,心室:,(2)特点:,房室不能同时收缩,,但可同时舒张;,收缩期舒张期;,全心舒张期,室缩期房缩期,一、心的泵血功
37、能,当心率增快时,心动周期缩短,舒张期缩短比收缩期缩短更明显。故此时心肌的工作时间相对延长,而休息时间相对缩短,对心脏的持久活动不利。,0.1s,0.7s,0.5s,0.3s,代表收缩,代表舒张,心房,3.心率与心动周期的关系,二者成反变关系:心率加快时,心动周期缩短,收缩期(systole)和舒张期(diastole)都缩短,但是舒张期缩短的比例比较大。,2.心率(Heart rate) :,每分钟心脏搏动的次数。,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心率:60100次/分, 平均75次/分。,心率的生理变异:,年龄、性别、生理情况。,(二)心脏泵血过程(左心室为例),心脏泵血功能实现决定因素:,心室的收缩、
38、舒张形成心房-心室力差及心室-动脉压力差。 (推动血流的动力),2. 瓣膜的开闭(控制血流方向)。,心室舒缩,心室内压力变化,房室或室动脉间压力差,房室瓣或动脉瓣开闭,血液出心室或入心室,(泵血机制),(控制血流方向),(血流直接动力),(血流原动力),压力:房内压室内压主动脉压,瓣膜:房室瓣关,半月瓣关,血流:不进不出,容积不变,血流:心室主动脉(80%90%),血流:心室主动脉,快速射血期 (0.11S),减慢射血期 (0.14S),等容收缩期(0.06),瓣膜:房室瓣关,半月瓣开,压力:房内压室内压 主动脉压,瓣膜:房室瓣关,半月瓣开(惯性),心脏泵血过程,压力:房内压室内压 主动脉压,
39、等容舒张期 (0.06S),压力:房内压室内压主动脉压,瓣膜:房室瓣关,半月瓣关,血流:不进不出,容积不变,快速充盈期 (0.11S),压力:房内压室内压 主动脉压,瓣膜:房室瓣开,半月瓣关,血流:心房心室(2/3),血流:心房心室(量少,速度慢),减慢充盈期 (0.22 S),房缩期 (0.1S):,压力:房内压室内压 主动脉压,瓣膜:房室瓣开,半月瓣关,房内压升高,心房内血液挤入心室。 (1030%),心脏泵血过程,发生在心缩期, 发生在心舒期,标志着心室收缩的开始. 标志着心室舒张的开始,音调低,持续时间长. 音调高,持续时间短,房室瓣关闭; 半月瓣关闭;,可反映心肌收缩力的强弱; 可反
40、映动脉压的高低 ; 房室瓣的功能状态. 半月瓣的功能状态.,(三)心 音,1.概念:是由于心脏瓣膜关闭和血液撞击心室壁 引起的振动所产生的声音。,(四)心泵功能的评定,健、成、安:60-80ml,平均70ml,每m2体表面积的每分输出量。,1.每搏输出量:,2.每分输出量:,一侧心室每搏动一次所射出的血液量。,射血分数:,搏出量与心舒末期容量的百分比。,健、成、安:50%60%,每分钟由一侧心室所射出的血液量.,健、成、安:56L 平均:5L,心指数(cardiac index,CI) :,静息心指数(空腹、安静):3.03.5 L / minm2,每分输出量搏出量心率,心泵功能的评定,反映心
41、脏泵血功能,反映不同个体的心脏功能,(cardiac output),(stroke volume),(ejection fraction),在一定范围内:心肌前负荷心肌初长度心肌收缩力搏出量,1.每搏输出量,(异长自身调节),(五)影响心脏泵血功能的因素,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心率,影响心泵因素,(静脉回流量+残留血量),心肌收缩能力(cardica contractility),影响心泵因素,心肌收缩能力搏出量,(等长自身调节),在一定范围内:心率心输出量,2.心率,心率过快(180次分)心输出量,心率过慢(40次分)心输出量,交感N、Adr、NA、强心药、甲状腺激素心肌收缩能力 Ach、缺氧
42、、酸中毒、心力衰竭心肌收缩能力,试述心脏泵血过程及其原理。试述评价心脏泵血功能的指标及生理意义?何谓心输出量?哪些因素影响心输出量? 它们是如何影响的?试述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及形成原理。试述心肌细胞中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的 区别。试述窦房结细胞和浦肯野细胞期特点及机制。心肌有哪些生理特性?各有何特点及生理意义?,复习思考题,试述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试述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试述微循环的组成、特点及其调节。试述心交感神经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试述心迷走神经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试述交感神经对血管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试述压力感受性反射的反射过程、特点及意义试述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血管
43、紧张素 对心血管的作用及机制。,第四节 血管生理,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缓冲(降低)收缩压,维持(升高)舒张压,1.弹性贮器血管(windkessel): 主A、肺A及大分支,特点:富含弹力纤维;功能:缓冲收缩压、维持舒张压; 心室间断射血,血管内连续血流。,2.分配血管(distribution vessel):中动脉,富含平滑肌;输送血液至器官组织。,3. 阻力血管(resistance vessel): 小动脉、微动脉,管径小,富含平滑肌,口径变化大;控制器官血流量。,4. 交换血管(exchange vessel):真毛细血管,壁薄(仅一层内皮细胞)、通透性很大;物质交换的场所。,血压(
44、blood pressure,BP)是指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也即压强。,一、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一)动脉血压(arterial blood pressure),概念:,血液对单位面积动脉管壁的侧压力。,1. 动脉血压及正常值,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SP):,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DP):,脉压(pulse pressure,P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脉压。,(1)有关概念,大动脉壁弹性贮器血管的作用:,2.动脉血压的形成,前提条件:,心脏射血,足
45、够的血液充盈.,基本因素:,外周阻力(peripheral resistance) :,动能,势能,小动脉和微动脉对血流的阻力。,(动力),缓冲作用:缓冲收缩压,维持舒张压,减小脉压,使心室的间断性射血变为A内的连续血流,1/3搏出量流向外周 2/3搏出量贮存于大动脉中,(一个前提,三个因素),(3)外周阻力,3影响动脉血压因素,(1)搏出量,收缩压主要反映搏出量,(2)心率,舒张压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舒张压,脉压,收缩压,舒张压,收缩压,脉压,舒张压,收缩压,脉压,影响动脉血压因素,循环血量不变,血管容量血压,(5)循环血量和血管容量的比例,血管容量不变,循环血量血压,(大失血),(细菌
46、毒素,药物过敏,(4)大动脉壁弹性,弹性,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小动脉扩张),影响动脉血压因素,缓冲收缩压,维持舒张压,减小脉压,二、静脉血压,2.中心静脉压,1.外周静脉压:指各器官静脉的血压。,(1)概念:指胸腔内大静脉或右心房的血压。,(2)正常值:412cmH20,(3)决定中心静脉压高低的因素,心脏射血能力,静脉回心血量,反映心脏的功能状态,指导输液的量和速度,(4)测定中心V压的意义,三、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概念:指微A和微V之间的血液循环。,(一)微循环的组成及血流通路,.组成,微A 后微A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通血毛细血管AV吻合支微V,(1)直接
47、通道:促进血液迅速回流入心,.微循环的三条通路及其功能,(2)动-静脉短路:调节体温,(3)迂回通路/营养通路:物质交换,四、组织液和淋巴液,(一)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渗压) (血浆胶渗压组织液静水压),(90)组织液回流,组织液生成,组织液是如何生成与回流的? 动画,动脉端有效滤过压(30+15)-(25+10)=10mmHg,静脉端有效滤过压(12+15)-(25+10)=-8mmHg,(effective filtration pressure),滤过动力有效滤过压,10进入毛细淋巴管,(二) 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1.毛细血管血压,2.血浆胶体渗透压,3
48、.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4.淋巴回流,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Regulation of cardiovascular activity ),一、神经调节(Nervous regulation),(一)心血管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1.心交感神经,来源:,机制:心交感神经去甲肾上腺素与1受体结合心肌细胞Ca2+内流加快心脏活动增强的变化:,来源:,机制:心迷走神经乙酰胆碱与M受体结合心肌细胞K+外流加快心脏活动减弱的变化:,.心迷走神经,3.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来源:,机制:,心交感中枢交感缩血管中枢,.分布:从脊髓到大脑皮层,(二)心血管中枢(cardiovascular center),.概
49、念:,与控制心血管活动有关的神经细胞群。,延髓:心血管活动的最基本中枢,心迷走中枢,(三)心血管活动的反射性调节,1.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减压反射:当动脉血压升高时,通过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性引起动脉血压下降。,反射过程,意义:维持动脉血压的相对稳定。,2.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加压反射),反射过程,1.肾上腺素(E),二、体液调节,2.去甲肾上腺素(NE),临床常用的缩血管升压药,临床常用的强心药,一、名词:心动周期 每搏输出量 心输出量 心指数 射血分数 期前收缩 代偿间歇 收缩压 舒张压 中心静脉压,复习思考题,心脏泵血过程及其原理。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及形成原理。自律细胞生物电的特点。 心肌有哪些生理特性?各有何特点及生理意义?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微循环的组成、特点及其调节。心交感神经的作用。心迷走神经的作用。交感神经对血管的作用。压力感受性反射的反射过程及意义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的作用。比较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二、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