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构成-色彩构成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294119 上传时间:2022-11-05 格式:PPT 页数:136 大小:9.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大构成-色彩构成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6页
三大构成-色彩构成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6页
三大构成-色彩构成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6页
三大构成-色彩构成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6页
三大构成-色彩构成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大构成-色彩构成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大构成-色彩构成ppt课件.ppt(1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色彩构成,第一单元 : 色彩的物理属性,(一)色彩光谱,物理学家牛顿通过三棱镜折射将日光分离成红色、橙色、黄色、绿色、青色、蓝色、紫色七种单一色光,它们按彩虹的颜色秩序排列。,现代光学认为,光是一种以电磁波形式存在的辐射能。它主要包括宇宙射线、紫外线、可见光、无线电波、交流电波等。电磁波在380毫微米至780毫微米的波长范围内的光波被称为可见光谱,这就是我们日常所见的白色日光。,光谱中各色在可见光区域中的波长有所不同。其中红色光拥有光谱色中最长的波长;绿色光居中;紫色光的波长最短。,光与色,从物理学角度解析,物体本身并没有色彩,但他能够通过对不同波长色光的吸收、反射或折射,显示出发光体中的某一

2、色彩面貌。我们的眼睛是在光的作用下感受景物的存在。光线明亮时,我们看到大自然的万物鲜艳而清晰;光线暗淡时,色彩变得阴暗而模糊;如果没有了光,在黑暗中我们什么都看不见。,有彩色与无彩色,当物体呈现出没有色相和纯度,只有明度的黑、白、灰性质时,就为无彩色。可见光谱中的红色、橙色、黄色、绿色、青色、蓝色、紫色七种基本色及他们之间不同量的混合色都属于有彩色系。,色彩分类及其属性,色彩三属性(色彩最基本的构成要素) 我们视觉感知的一切色彩,都具有明度、色相和纯度三种性质,它们是任何色彩的基本构成要素,也是作为区别不同颜色的标准。,明度是色彩的明暗程度。在我们感觉颜色差别的同时,还会感觉到它们之间的明暗差

3、异,这就是色彩的明度关系。在无彩色系中,最高明度为白色,最低名都为黑色,二者之间为系列灰色。,明度,色相,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将光谱中的青色去掉,剩下红、橙、黄、绿、蓝、紫构成了色彩体系中最基本的色相。在色彩学研究中,人们习惯于使用色环表达光谱中的色相秩序。,纯度是指色彩的鲜艳程度(饱和程度)。不同的色相具有不同的纯度,同一色相的纯度也可以有所不同。,纯度,色立体由于色彩具有色相、明度、纯度三种属性,色彩学家研究的以三维空间关系来表示明度、色相与纯度的关系。,色立体的基本结构,明度中轴,纯度色阶,色相环,色立体的垂直剖面是色相的纯度和明度的变化关系,它构成了一个色相变化的平面表示图,该色相的纯

4、度依据明度层次向上逐渐接近白色,向下则渐变接近黑色,向内渐变为灰色,如此得到一个同色相的系列色彩 。,知识要点提示,1、物体本无色,是因为有了光,我们才能感知物体的颜色。2、固有色是人们对物体在白色日光下呈现的颜色印象。3、通过色彩三属性色相、明度、纯度可以比较准确地表述色彩的相貌。,第二单元:色彩混合,单元学习目标: 从色彩混合的学习中认识色彩的视觉规律,了解色光、颜料、空间混合的不同原理及作用,体会在配色中运用其规律所获得的色彩效果。,色彩混和,色光混合会增强亮度,混合的色光越多,混合色的明度越亮,由于混合色的光亮度等于相混合光亮度之和,因此也“加色混合” 。 朱红 + 翠绿 = 黄色光翠

5、绿 + 蓝紫 = 蓝绿光蓝紫 + 朱红 = 紫红光 红光 + 绿光 + 黄光 = 白光,(一)色光三原色与加色混合,(二)色料三原色与减色混合,在色料混合中,混合的色越多,明度越低,纯度也会下降,因此称其为减色混合。 三原色的混合,可以得到所需的各种色彩,而三原色自身不能被其它颜色混合而获得。 颜色三原色与色光三原色的混合相反。,(三)视觉混合或中性混合,视觉色彩混合不是变化色光或颜色本色,而是在色彩进入视觉之后,基于人的视觉生理原因产生的色彩混合。混合后的色彩效果类似于它们的中间色,亮度既不增加也不减低,因此也称为“中性混合”。,减色混合,中性混合,加色混合,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颜色按等比例放

6、在圆盘上快速旋转,于是各色混合成一种新的颜色。这种混合方法与色料混合法近似,混合的明度是混合各色的平均明度,既不降低,也不增加,故也属于中性混合。,旋转混合的原理是视觉暂留与视觉渗合作用混色而产生的效应,知识要点提示,2、减色混合中,混合的色越多、明度越低,纯度也会下降。3、中性混合后的色彩类似于它们的中间色,亮度即不增加,也不降低。4、不同混合方法在色彩应用中的视觉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1、加色混合色的光亮度等于相混合光亮度之和。,第三单元 : 色彩的生理规律,视觉适应距离适应、明暗适应、颜色适应视错现象物理性视错、心理性视错,距离适应,人的眼睛能够识别一定区域内的形体与色彩。这主要是基于视

7、觉生理机制具有调整远近距离的适应功能。,明暗适应,明暗适应是日常生活中常有的视觉状态。明适应仅需0.2秒钟,暗适应的过程约5-10分钟。,颜色适应,人在日光下观察物体的颜色,然后突然改在室内灯光下观察物体,开始时物体的颜色带有黄色。几分钟后,当视觉适应了灯光的颜色,室内照明趋向变白,物体的颜色也趋向恢复到日光下原来的颜色。人眼在颜色刺激的作用下所造成的颜色视觉变化叫做颜色适应。,视错现象(物理性视错),色彩视觉因主要受物理因素色光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错误的色彩感应现象,称为“物理性视错”。这种错觉直接反映在色彩的膨缩感、进退感、轻重感等方面。,37:30:33,视错现象(心里性视错),色彩视觉因

8、主要受心理因素影响而产生的一种错误的色彩感应现象,称为“心理性视错”。连续对比与同时对比都属于心理性视错的范畴。,视觉残像是人的视力对色彩需求的一种平衡,即色彩补偿现象。灰色的树干会显出紫色,这是因为与树叶的黄色相对应。,视觉残像,同样由于邻近色的影响使一个色看起来象两色。,第四单元 色彩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色相对比冷暖对比构成,明度等级,1-3度为高明度,4-6度为中明度,7-9度为低明度,明度对比,长、中、短调,987654321,髙长调,髙中调,髙短调,中长调,中中调,中短调,低长调,低中调,低短调,1,8,9,5,8,9,7,8,9,6,5,9,6,5,3,6,5,4,2,9,2,5

9、,2,3,1,1,1,以低明度阶段色为主调的画面称为暗调;以中明度阶段色为主调的画面称为中调;以高明度阶段色为主调的画面称为高调,按明度对比的强弱关系分为长调和短调。这样,色彩明度对比的强弱差异可以分为6类。,987654321,色相对比,色相对比,指因色彩三要素中的色相差异关系而呈现的色彩对比效果。,邻近色,同类色,相对比的色彩在色环上处于15度范围时属于同类色相对比。由于这个角度的对比色仍然属于某种单一的或相同的基础色,故称为色相的同类色对比。,1、同类色对比,邻近色的对比指在色相环上0-60度之间的色彩差别对比所呈现的色彩构成效果。,2、邻近色对比,对比色对比是指色环上所处角度为1201

10、50度的色彩间的对比。它们的对比关系相对补色的对比略显柔和,同时又不失色彩的明快和亮丽。对比色组合具有一种很强烈的冲突感并能产生一种色彩移动的感觉。比如在大自然中经常看到橙色的果实与绿色的树木、紫色的花与绿色的叶,它们的色彩搭配都具有既明快又自然的视觉效果。,4,对比色对比,补色对比是指色环上处于180度相对位置的补色对之间的对比。 例如,当红与绿并置时,一方面红的会更红,绿的会更绿,所以对比效果十分强烈、鲜明;另一方面,生理综合的结果使得两色又会主动混合而呈现一种近似于黑色的深灰色。,5,补色对比,纯度对比,纯度对比,指因色彩三要素中的纯度差异关系而呈现出的色彩对比效果。我们将不同纯度的色彩

11、并置,使鲜色更鲜、浊色更浊的对比方法称为纯度对比。,为恰当的释义纯度对比原理及体现典型的纯度基调特性,可以把各个色相的纯度值归纳为9个标准等级色阶序列。1-3度称为低纯度,4-6度称为中纯度,7-9度称为高纯度。,纯度也可以组成鲜强对比、鲜弱对比、中强对比、中弱对比、浊强对比、浊弱对比6种基本色调 。,123456789,冷暖对比,色彩的冷暖不是指物理上的实际温度,而是视觉和心理上的一种知觉效应 。,冷暖的感受主要体现在色相的特征上,如红色和黄色的系列为暖色是源于对阳光与火的色彩联想;而对水和冰的联想使人们将蓝色的系列列为冷色。,色彩的采集与重构,色彩的采集与重构:指的是将原来物象中美的、新鲜

12、的色彩元素注入到新的组织结构中,使之产生新的色彩形象。,对传统色的采集,对民间色的采集,对图片色的采集,作业,1)、明度对比 数量:1张 调子练习(高长、高中、高短;中长、中中、中短;低长、低中、低短),规格、尺寸:34cm*34cm(9cm*9cm横竖分布9张,间隔为1cm),2)、纯度对比 数量:1张 基调练习(高纯度基调、中纯度基调、低纯度基调、艳灰基调),规格、尺寸:30cm*30cm(12cm*12cm横竖分布4张,间隔为1cm),作业,3)、色相对比 数量:1张 同类色对比调和、中度色对比调和、对比色对比调和、互补色对比调和,4)、冷暖对比 数量:1张 冷暖对比配色练习,规格、尺寸

13、:30cm*30cm(内部尺寸为25*25),规格、尺寸:30cm*30cm(12cm*12cm横竖分布4张,间隔为1cm),作业,5)、色彩重构 数量:1张 色彩的采集与重构的练习,规格、尺寸:30cm*30cm(内部尺寸为25*25),6)、色彩联想 数量:1张 苦、辣、酸、甜,规格、尺寸:30cm*30cm(12cm*12cm横竖分布4张,间隔为1cm),(五)颜色的面积、形状、位置与色彩对比的关系,色彩的面积同其形状和位置是同时出现的,因此,色彩的面积、形状、位置在色彩对比中,都是具有较大影响的因素。,颜色面积调控色调,在面积对比中,当两种颜色面积相等时,色彩对比强烈;随着一方的面积增

14、大,另一方的力量就相应削弱,整体的色彩对比也就随之减弱;当一方面积扩大到足以控制整个画面色调时,另一方的色彩就成为这一色调的点缀。,知识点提示,1.两色在色相环中的位置影响它们之间的对比关系。2.色彩的认识度主要取决于形状的色彩与周围色彩的明度关系。3.不管用什么方法降低颜色的纯度,都会同时改变颜色的相貌与品格。4.色彩面积比例的改变能够有效地起到色调转换的作用。,摄影作品的明度对比关系把握对色彩整体的影响,第四单元: 色彩调和,单元学习目标 学生通过对色彩调和理论的学习及作业练习,在获得感性认识和体验操作乐趣的基础上理解和掌握色彩调和的基本原理和规则。,一,类似调和统一中求变化,(一)同一调

15、和,在明度、色相、纯度三种属性中有一种要素完全相同,变化其他要素,被称为单性同一调和;在三种属性中有两种相同,便称其为双性同一调和。,(二)近似调和,在色相、明度、纯度中有某种要素近似、变化其他要素,被称为近似调和。,最简单的色彩组合是 单色性的色彩组合方式,这是一种整个画面只使用单一色调的配色方法 ,我们在自然界中随处可见。,1, 同一色相对比,二,对比属性调和色彩秩序的设置,在对比强烈的色彩中,做要素的等差、等比渐变系列,也就是说依靠色相的自然推进和明暗的协调变化以及纯度的逐渐减弱,来使对比变得柔和,形成色彩调和效果 。,(一) 渐变调和,调整各色彩在画面中所占面积比例,使其中一色的面积增

16、大,以绝对的优势压倒对方,形成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而取得调和,(二) 面积调和,(三)隔离调和,隔离调和是以“居间色”调和的方式,使用无彩色的黑、白、灰或其他中性色彩区分不同色彩区域,以消除各色相之间的排斥感。通常,在色彩的各属性过于接近的颜色之间插入一种隔离色,会使它们的关系变得清晰明了;而在色彩差别过大的一组色中使用隔离色可以起到调和关系的作用 。,(四) 在对比各色中混入同色调和,在各纯色之中混入同一色相也可以起到调和的作用,如图红色与蓝色混入黄色便成为橙黄与绿色的组合色调。,在各纯色之中混入黑、白、灰可以起到调和作用,(五) 几何型秩序调和,可以在色环上以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

17、位置变化来确定色彩的调和配置,多色组合在年画、刺绣、泥塑等中国民间美术中被广泛使用。,知识点提示,1.同一调和、类似调和都是强调色彩属性的统一;要求统一中的视觉色彩变化。2对比调和是以强调变化而组合的色彩画面,主要是通过秩序的安排达到对比关系的调和。,(二) 色彩颜色基调的把握,在色彩调和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在视觉上能产生调和的色彩搭配;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分析了色彩的视觉感觉同心理的联系以及各色相的情感特征和象征意义。这些知识的掌握对我们把握画面的颜色基调打下良好的基础。,颜色基调主要是体现一种色彩结构 在色相及纯度上的整体印象。 一幅画面,它的视觉感觉是暖还是冷,是红还是黄,是艳丽

18、或是偏灰,这些是人们对色彩画面的最直接感受。,色彩所起的视觉效果及其含义的表达取决于其色彩的组合关系:高纯度的黄色经常会与愉快、奋进的情感效果联系在一起,但它与紫灰系列色彩的对比组合却让这一色彩带给人们恐怖和痛苦的感觉。作为一名设计师,职业要求他们尽可能地发掘全新的设计理念,以促进相关领域设计的发展,这一要求意味着设计师需要探讨色彩领域中所有可能存在的色彩组合。,(三)应用设计中的色调配置,二,构图为色彩表现而设置的结构,色彩构图通常由不同的色域组成,色域的用形和排列同构图的表现力直接相关。,(一)色彩区域与动势,一个色域的形状可能是一个完整的独立形态,也可能是由一组聚集的形的组合;一个色域内

19、的色彩可能完全一致,也可能包含着细微的色彩变化;而各色域的色彩之间通过构图设置适当的色彩穿插是形成各色域之间联系的有效方法。,(二)明度区域与层次,划分明度区域,就是在画面上建立一个明度层次关系即黑、白、灰秩序。每一个明度层次由明度相近的色彩所组成,一个明度层次中可以容纳微妙的明度变化,但并不影响整个区域的明暗基调。,对于设计师来说,作品最重要的考虑可能就是如何将注意力集中在他们想要强调的部位上。这样的目标对于广告艺术尤为重要,任何广告都必须一开始就抓住观者的注意力,并将其引导到商品的名称和图形上去。,(三)强调与平衡,画面色彩的结构设计最终追求的是一种平衡的关系。色彩的平衡不是指物理上的平衡,而是指构成画面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所形成的一种视觉心理上的平衡、稳定感。色相的比较、明度的高低、面积的大小、位置的远近、调子的轻重都是色彩均衡的主要条件。,知识点提示,1.色调是观者对所见范围内色彩的整体印象。它主要取决于主体色彩的属性即色相、明度、和纯度的关系。2.色调的配置与转换依靠的是各色彩之间比例与位置的经营。3.在设计应用中,色彩结构的设置与色彩创作的意图表达紧密相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