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营养与加工基础ppt课件.ppt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294629 上传时间:2022-11-05 格式:PPTX 页数:17 大小:164.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物营养与加工基础ppt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食物营养与加工基础ppt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食物营养与加工基础ppt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食物营养与加工基础ppt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食物营养与加工基础ppt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食物营养与加工基础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物营养与加工基础ppt课件.pptx(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食物营养与加工基础,一、食品原料的分类及命名常见的食品原料分类法1按照食品原料在加工中的作用,分为主料、配料、调辅料;2按照原料的来源分为动物性原料、植物性原料、矿物性原料、人工合成原料;3按照原料的加工程度分为鲜活原料、干活原料、复制品原料;4按照商品的体系分为粮食、蔬菜、果品、肉及肉制品、水产品、野味、干货及干货制品、蛋奶及蛋奶制品、调味品等。,二、食品原料选择的原则1、充分考虑菜品的质量要求。2、充分考虑各种原料的性质,发挥原料固有的特点和效用。如原料的年龄、老嫩、应该选用的部位、产地等。影响因素包括: 产季。产地。食用部位。贮存。3、充分考虑原料的营养卫生要求。,第一节 植物性

2、食物的营养价值,一、谷类 分类:(1)谷类:稻、小麦、玉米、小米、大麦、燕麦、高粱、荞麦。(2)豆类:大豆、蚕豆、豌豆、绿豆、赤豆、扁豆等。(3)薯类:甘薯、木薯等。,二、粮食的食品运用:(1)是制作主食的重要原料;(2)可以制作各种菜肴,如锅巴肉片、松仁玉米、春芽蚕豆、麻婆豆腐等;(3)可以制作糕点和小吃,如蛋糕、元宵、粽子、红苕饼等;(4)是制作调味品和复制品的重要原料,如酱油、酱、味精等。,谷粒的纵切面示意图,谷类种子都有相似的结构,一般将其分为谷皮、胚乳和胚芽三部分,分别占谷粒重量:13-15,83-87,2-3,(三)、谷类的结构和营养素分布,谷皮为谷粒的外壳,含纤维素,半纤维素较多

3、,含较高灰分和脂肪。介于谷皮和胚乳之间的是糊粉层,含较多的磷和丰富的B族维生素及无机盐,有重要营养意义,但在碾磨加工时,易与谷皮同时脱落,而混入糠麸中。 胚乳是谷类的主要部分,内部是淀粉细胞,整个籽粒所含淀粉集中在胚乳中,蛋白质居第二位。 胚芽位于谷粒的一端,富含蛋白质、脂肪,无机盐、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胚芽质地比较软而有韧性,不易粉碎,但在加工时因易与胚乳分离而损失掉。,(四)、谷类的营养成分,1碳水化合物 谷类碳水化合物主要为淀粉(70-90%),集中在眨乳的淀粉细胞内。谷类淀粉中含有两种不同形式的淀粉一一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直链淀粉易溶于水,较粘稠,易消化,支链淀粉则相反。直链淀粉使血

4、糖升高的幅度较小,因此专家们研究如何增加食物中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比值。,2蛋白质 谷类蛋白质的含量一般变动在7一12之间。主要由谷蛋白、白蛋白、醇溶蛋白、球蛋白组成。 一般谷类蛋白质因必需氨基酸组成不平衡,赖氨酸含量都很少,苏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偏低。,几种谷类的蛋白质组成(%),3脂肪 谷类籽粒的脂肪含量一般都不高,约为0.4-7.2,主要集中在糊粉层和胚芽,在谷类加工时,易转入副产品中。从米糠中可提取与机体健康有密切关系的米糠油、谷维素和谷固醇。谷类脂肪多为不饱和脂肪酸,如玉米、小麦胚芽提取的胚芽油,80以上为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亚油酸含量占60,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防止动脉粥样硬

5、化的作用。,4矿物质 谷类无机盐含量约为15一3.0,主要在谷皮及糊粉层,其中主要是磷、钙。由于多以植酸盐形式存在,消化吸收差。,5维生素 谷类是膳食中B族维生素的重要来源。主要集中在糊粉层,胚芽部。谷类加工的精度越高,保留的胚芽和糊粉层越少,维生素损失就越多。玉米的尼克酸主要是结合型,必须经加工处理变为游离型,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五)、加工对营养价值的影响,不同加工方法与营养素的存留程度有密切关系。 从米面加工精度对营养素的损失考虑;为保留各种营养成分,加工精度不宜过高。我国加工的标准米(九五米)和标准面(八五面)保留一部分皮层和米胚,无机盐和B族维生素含量较高,对预防某些营养缺乏病,节

6、约粮食等方面有较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在烹调过程中可使一些营养素损失,如淘米时,可损失维生素B130-60;维生素B2和尼克酸20%一25;无机盐70。不同的烹调方式对营养素的损失程度不同,主要是对B族维生素的影响。米饭在电饭煲中保温,随时间延长,硫胺素损失所余部分50%-90%。 面食在烘烤过程中,还原糖与氨基化合物发生褐变反应又称美拉德反应,产生褐色物质,在消化道中不能水解,故无营养价值,而且可使赖氨酸失去效能,为此应注意焙烤温度和糖的用量。,谷类的合理食用与烹调1)食粮混用:各种粮食营养成分不完全相同,混用可提高营养价值。2)合理烹调:复合VB 及无机盐均易溶于水,淘米时避免过分搓揉。蒸

7、饭或闷饭比去掉米汤捞饭损失的营养素少。3)强化粮食:加入某些缺少的营养素,称强化食品。在面粉或米粉中加赖氨酸提高蛋白质营养价值(强化面包、饼干等)。精白米或面粉中加VB1、B2、PP、Ca、Fe 等。,二、豆类食品,(一)豆类的种类 豆类的品种很多,根据营养成分的含量,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大豆(黄豆、黑豆、青豆);另一类包括豌豆、蚕豆、绿豆、红豆、小豆、芸豆等。,(二)豆类的营养特点 豆类包括大豆类及其它豆类,豆类蛋白质含量较高,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较好,尤以大豆为最好。大豆蛋白质含量高达3540,是粮谷类的35倍,其氨基酸组成和配比接近于人体需要,大豆不仅富含营养价值较高的蛋白质,脂肪含量也

8、很高,不含胆固醇,含有的亚油酸、亚麻酸是维持人体健康不可少的。此外,大豆中还含有丰富的钙、磷、铁等无机盐和维生素。大豆营养成分齐全,故又有植物肉之美称。不足:大豆中含有漂啉,是痛风的诱因。,2、脂肪 大豆含脂肪(15一20),大豆油脂中含不饱和脂肪酸高达85(亚油酸高达50以上),另外,还含有较多的磷脂和具有抗氧化能力的维生素E。,(三)大豆的营养成分,1、蛋白质大豆含有较高的蛋白质(3540)。大豆蛋白质是最好的植物性优质蛋白质,含有丰富的赖氨酸,是与谷类蛋白质互补的天然理想食品。,3、碳水化合物大豆含碳水化合物25%-30,其中一半是可供利用的淀粉、阿拉伯糖、半乳聚糖和蔗糖,另一半是人体不

9、能消化吸收的棉籽糖和水苏糖,可引起腹胀。,4、无机盐和维生素大豆还含有较多的钙和硫胺素、核黄素。,(四)大豆中抗营养因素及其消除方法,(1)胰蛋白酶抑制因子 大豆及其它油料作物中都含有蛋白酶抑制剂,包括抑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胃蛋白酶等物质,存在最广泛的是胰蛋白酶抑制剂或称抗胰蛋白酶因子。毒性引起胰脏肿大。一般可通过加热方法使其失活。,(2)豆腥味大豆中含有很多酶,其中脂肪氧化酶是产生豆腥味及其它异味的主要酶类。,(3)胀气因子 水苏糖和棉子糖, 此类物质不能被消化,但能被肠道微生物发酵产气。大豆通过加工制成豆制品时,胀气因子已被除去。水苏糖和棉子糖又是大豆低聚糖,具有活化肠道内双歧杆菌并促进

10、其生长繁殖的作用。目前已作为功能性食品基料。,(5)植物红细胞凝集素 是能凝集人和动物血红细胞的一种蛋白质,也是种影响动物生长的因素。加热可破坏。,(4)植酸 大豆中含有的植酸能与Zn,Ca,Mg,Fe 等元素螯和影响它们被机体利用。,(五)其他豆类的营养价值 其它豆类含脂肪不多却含有较多的淀粉(50%-60%),蛋白质含量约20,其它营养素与大豆近似。,豆制品:是以各种豆类为原料加工而成的粮食制品。豆制品的种类很多,一般可以分为三类:(1)豆浆和豆浆制品:用未凝固的豆浆制成,如豆浆、腐衣、腐竹等;(2)豆脑制品:用点卤凝固后的豆脑制成,如豆花、豆腐脑、豆腐、豆干、百叶等;(3)豆芽制品:成熟

11、的豆粒在适合的条件下发芽形成的芽菜,如黄豆芽、绿豆芽、花生芽等;(4)其他豆制品:指其他的豆制品或用提取的大豆蛋白质人工制成的复制品等,如豆渣、红豆沙、绿豆沙、人造肉等。,1、豆腐 早在公元前两世纪汉代刘安首即制成了豆腐,至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其制作方法是:将大豆或豆饼加水浸泡后磨浆,过滤,加水煮沸,再加蛋白沉淀剂(盐卤或石膏)使蛋白质凝固沉淀,然后加压去水而成。 豆腐还可进一步压制成豆腐干、豆腐皮。豆腐含有蛋白质74克百克,脂肪35克百克,钙279毫克百克,用石膏沉淀后可增加含钙量。大豆加工后,蛋白质消化率可明显提高,整粒豆子炒后蛋白质消化率为653,而豆腐达927。,2、豆浆 豆浆是一种很

12、好的代乳品,蛋白质约4克百克,脂肪18克百克,碳水化物1.5克百克,还有一定量的铁、钙和B族维生素。制豆浆时,应加热煮沸,以破坏生大豆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3、豆芽 豆芽是把大豆放在避光的环境下使之发芽。由于富有维生素C及游离氨基酸所以营养价值较高。每100克黄豆芽中含蛋白质3克,脂肪0.1克,碳水化物2.2克,无机盐0.3克,维生素C25毫克。,4、发酵豆制品 大豆经过霉菌发酵酶解而加工成的制品有豆酱、豆豉、豆腐乳等,不仅可提高大豆营养成分的利用,还可使维生素B12的含量提高,维生素B6及核黄素的含量亦增高。豆类发酵食品也是我国古代在食品科学上的一项重大发明。发酵豆制品不仅可以助消化,还有促进人体造血,营养神经的作用,既可减慢老化、增强脑力、提高肝脏的解毒功能,又能降低血脂、解除疲劳、预防癌症。中医还将淡豆豉列为一味药物,使用十分广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