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比尾巴》说课课件.ppt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295308 上传时间:2022-11-05 格式:PPTX 页数:33 大小:1.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比尾巴》说课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比尾巴》说课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比尾巴》说课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比尾巴》说课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比尾巴》说课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比尾巴》说课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比尾巴》说课课件.pptx(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比尾巴,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1课,比尾巴,一、教材分析,识字单元(一),汉语拼音(一),汉语拼音(二),自然,想象,儿童生活,观察,识字单元(二),一、教材分析,统编版教材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第六单元想象,精读课文,口语交际“我们做朋友”,5.影子,6.比尾巴,7.青蛙写诗,8.雨点儿,一、教材分析,语文园地四,第三单元课文,精读课文,语文园地三,口语交际“这样做不好”,6.静夜思,7.小小的船,8.阳光,9.影子,10.比尾巴,统编版教材一上第六单元,人教版教材一上识字部分第三单元,统编版能围绕单元主题编排课文,

2、突出重点。篇目变更、减少 统编版编排的这单元课文以儿童的视觉对自然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了生动的描摹。,6.比尾巴,一、教材分析,比尾巴是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的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这首儿歌共有四节,四节中第一节与第二节相对应,第三节与第四节相对应,一节问一节答,通过三问三答的对话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全文读起来琅琅上口,简明易懂,富有儿童情趣的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二、学情分析,一年级孩子非常喜欢小动物,对于奇特的动物尾巴,更是兴趣盎然,他们乐于观察,大胆想象,

3、愿意表达,具有强烈的表演欲望。,知识基础,在学前教育中大多数孩子都接触过有关动物尾巴的故事或儿歌,生活中也积累了一定的常识。这些有利因素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但一年级的学生自控力较差,表达能力还很稚嫩,语言也不丰富。因此课堂中不能死板的教学,要设计灵活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以游戏“为动物做裁判”活动贯穿整堂课,让学生带着目的去学习,增强课堂情趣。,生活经验,二、学情分析,三、教学目标,课程目标,单元目标,本课目标,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2. 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3.诵读儿歌,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 言的优美。,1.认识本单元45个

4、生字,会写17个生字。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学习,自主体验生活,体验大自然,从大自 然中寻找乐趣。,1.识记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朗读问句。3.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的情感。,四、教学模式,四、教学模式,结合我校“以生为本、落实应用、读说结合”的教学理念和“以读为主、阅读实践、及时反馈”的教学策略,我采用了小学低段语文精读课文第一课时教学模式:,一、情景引入,明确目标二、小组合作,趣味识字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四、指导书写,培养习惯,五、教法学法,比尾巴,教法学法,朗读感悟法,五、教法学法,六、教学设计,1.识字,2.朗读,3.观察,学

5、习目标,认识本课字词,会写“长、比”两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朗读问句,能说一说其它动物的尾巴有什么特点。,明确学习任务,使课堂学习任务集中。简单、明了的语句让一年级学生容易理解,实现以学定教。,六、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首先播放一首动画儿歌小动物之歌,把学生带入一个有趣的动物世界。然后通过儿歌创设情境:昨天动物王国的狮子大王给老师打了个电话说要邀请小朋友们去动物王国参加一场有趣的比赛,还让我们去当裁判呢!看小动物们早就做好了准备,连比赛牌都立起来了,赶快拼一拼吧! 随机出示并板书课题:比尾巴,学生自行认读这三个生字,抽读检查提醒尾巴的“巴”读轻声。,兴趣是最好的

6、老师。爱因斯坦,动画儿歌的播放,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从感官上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轻松地走进了动物世界。同时还解决了三个生字的认读识记。,六、教学设计,(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有哪些小动物参加比尾巴大赛呢?”在学生兴趣正浓的时候,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含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要多读几遍。,学生通过朗读对全文内容有了大致了解,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之后回答问题,教师出示六张动物图片,贴在黑板上,同时大屏幕出示六个小动物的名字,开始识字。识字分5个小环节。1.看图片、拼拼音读名字;2.去掉图片看拼音读名字;3.去掉拼音只读名字;4

7、.上台看图片贴名字。5.自主识记剩余4个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六、教学设计,猴 子,兔 子,松 鼠,公 鸡,gng j,鸭 子,孔 雀,y zi,kng qu,hu zi,t zi,sn sh,新课标明确指出:识字教学是本学段教学重点。学生已有看拼音识字的能力,教学中着重指导平翘舌读音和轻声读音,进一步明确难的生字的认读。,采用小老师领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等多种方式加以认读巩固字音。,4.请学生上台贴动物名字的卡片。,以上4个小环节的识字教学设计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多种形式地读,采取活泼有趣的方式让生字反复再现,结合动手操作,有效强化了学生对生

8、字的认读。,5.自主识记剩余“短”“谁”等生字,交流识字方法。,全班交流,归纳方法 。 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字谜、猜字谜、编故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课标要求: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设计的多种识字方法的归纳有利于促使学生主动识字,感受祖国汉字的无穷魅力。,(三)趣味对读 读中感悟,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只有学生走进了文本,对所学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他们才能有自己独特的情感和体验。因此,我让学生当评委,融入课文情境:同学们,认识完比赛选手后,我们要了解清楚比赛项目才能当好裁判哟!这样设计

9、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再一次认真地读课文。,带着问题读书(良好读书习惯的培养,同时提醒学生正确的读书姿势,随时纠正。注重养成教育。),?,?,1.出示三个问句: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这个是什么号?这个像小耳朵一样的符号叫问号,在读问句时句末声音要往上扬。,为了突破难点,在朗读感悟这一环节,我先把文中的前三个问句提出来,通过对比读,范读、引导读等几个环节,让学生学会问句的读法。,(三)趣味对读 读中感悟2、趣味对读,读好问答句式。,出示第二小节回答的内容,借助趣味对读,如:师生一问一答对读,男女生对读,小组对读等方式继续进行学生的朗读训练。在这一过程中要重点指导读好问句和轻

10、声词“尾巴”,教师可示范读,和学生竞赛读。,师生互动过程是开展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途径,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主要渠道。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能给学生带来莫大的鼓舞。,(三)趣味对读 读中感悟3、小组合作学习3.4小节,由扶到放。,这两节课文和前两节是同一类型的,所以,我就逐步由扶到放,让学生合作学习,发挥小组的作用。在这一环节中以“读”的训练为主线,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从而激活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标中提出并倡导的。,(三)趣味对读 读中感悟4、交流喜欢的动物尾巴,个性阅读。,最后,让学生交流喜欢的动物尾巴,并读出对它的喜爱

11、。这一环节,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体验,增长了学生的知识,结合插图记住了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如:猴子尾巴长长的像一条绳子,可以拴在树枝上荡秋千。兔子尾巴短短的,使它跑起来很快。松鼠的尾巴像一把降落伞,可以从很高的树上跳下来很安全,又像一床厚棉被,睡觉时很暖和,等等。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动物观察的兴趣和喜爱之情,展示了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学会学习。,新课标指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的亲历体验,积极倡导师生的平等对话。,长,按以下4个步骤进行:观察比较 板书示范 独立写字 反馈评改,落实新课标有关写字的规定。在整个的写字过程中

12、随时关注学生的写字习惯,如:坐姿、执笔姿势、笔顺等,要求学生做到“提笔就是练字时,认真写好每个字。”,(四)观察生字,学习书写,比,(五)拓展延伸 ,积累语言,新课标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课文只是语文学习的蓝本,我们要善于利用课文促使学生主动阅读、发挥想象,拓宽和加深语文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出示几个小动物)说说这些动物的尾巴有什么特点?模仿课文句式编一句话,七.板书设计,猴子 兔子 松鼠 公鸡 鸭子 孔雀 长 短 一把伞 弯 扁 最好看,精心的板书设计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我的板书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的要求。用文中插图和动物尾巴的特点构成板书,力求课文内容系统化、条理化、形象化,不但展示了课文内容,也为学生背诵课文提供了帮助。,七、说板书设计,感谢您的倾听,请多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