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与传染性疾病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295488 上传时间:2022-11-05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3.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与传染性疾病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微生物与传染性疾病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微生物与传染性疾病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微生物与传染性疾病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微生物与传染性疾病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生物与传染性疾病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与传染性疾病课件.ppt(8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微生物与传染性疾病,在自然界中的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从人类角度出发,微生物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有害的一面:自然界的“清道夫”人类生活的“好帮手”,有些微生物却危害人类的健康,引起各种疾病。这些能引起人类疾病的微生物成为病原体(pathogen),人体则是这些病原体的宿主(host)。 我们把由各种致病微生物或称病原体侵入人体并大量繁殖所引起的一类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在我们人的生存环境周围能够感染人的微生物只占所有微生物中的很小比例,约 400 多种,但就是这不多的种类就曾经让人们防不胜防。,一是一些被控制的传染病又死而复生,卷土重来,重

2、新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如性病、肺结核等;二是一系列新传染病相继出现或被发现,其中一些已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和恐慌如艾滋病、疯牛病、非典型性肺炎等。三是人为因素如恐怖分子利用某些传染性强的致病微生物如炭疽杆菌作为生物武器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当前传染性疾病的特点,本讲的主要内容:,病原微生物,免疫学基础,常见的传染性疾病,1,2,3,病原微生物的特点,致病微生物从最简单最低等级的生物开始,依次为: 病毒、衣原体、立克次氏体、支原体、 细菌、真菌,病毒无法独立存活,寄生于原核细胞或真核细胞。各种病毒形态各异,但一般包含:核酸芯子;衣壳;包膜。致病方式,病毒,噬菌体,烟草花叶病毒,乙肝病毒,狂犬病

3、病毒,细菌,细菌的特点:比表面积大繁殖力强适应力强变异性强内毒素(endotoxin)和 外毒素(exotoxin ),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霍乱弧菌,幽门螺旋菌,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没有叶绿素,以寄生或腐生的方式吸收养料,没有根茎叶的分化。,真菌,白色念珠菌,黄曲霉,青霉,免疫学基础,什么是免疫?,免疫是指机体识别和排除异己性物质,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的过程。免疫的特点:分布广泛,遍及全身识别自身和外物;记忆;特异性;,免疫(immunity),人痘,牛痘预防天花,免疫的早期研究和应用,天花病毒,天花患者,天花主要通过飞沫吸入或直接接触而传染。大约有10天左右潜伏期,潜伏期过后

4、,病人发病很急,多以头痛、背痛、发冷或寒战.高热等症状开始体温可高达41以上。发病35天后,病人出现皮疹。开始为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23天后丘疹变为疱疹,以后疱疹转为脓疱疹。脓疱疹形成后23天,逐渐干缩结成厚痂,大约1个月后痂皮开始脱落,遗留下疤痕。重型天花病人常伴并发症,如败血症、骨髓炎、脑炎、脑膜炎、肺炎、支气管炎、中耳炎、喉炎、失明、流产等,是天花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人痘的接种,爱德华琴纳与牛痘,路易巴斯德,巴氏消毒法减毒疫苗,免疫系统,免疫功能由免疫系统来完成,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主要有:骨髓胸腺以及脾脏、淋巴结和淋巴组织)。免疫细胞(指参与免疫反应的细胞,包括 T 淋巴细胞,

5、 B 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免疫分子(指免疫细胞合成的产物,包括抗体、补体和有免疫活性成分),免疫系统( immune system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细胞免疫B淋巴细胞体液免疫,免疫细胞,固有性免疫,适应性免疫,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能识别并杀伤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巨噬细胞:具有很强的吞噬能力,胞内富含溶酶体,能杀伤吞噬的病原体。,巨噬细胞吞噬入侵细菌,细胞毒T细胞(cytotoxic T cell):主要表面标志是CD8 。 辅助T细胞(helper T cell):主要表面标志是CD4。调节/抑制T细胞(regulatory/su

6、ppressor T cell):目前研究最多的该细胞的表面标记是CD25+CD4+ .,T细胞的分类,细胞毒性T细胞攻击靶细胞,辅助性T细胞和抑制性T细胞是免疫调节的中心枢纽。辅助性T细胞功能过强可发生全身性红斑狼疮、溶血性贫血等自身免疫病。而抑制性T细胞功能过强,可导致严重的免疫缺陷,如败血症、肿瘤和内分泌紊乱等。辅助性T细胞是艾滋病病毒的宿主细胞,在艾滋病发病时会急剧减少。正常人CD4/CD8为1.7以上,而艾滋病病人这一比值发生倒置严重可能到小于0.5。正常人CD4细胞为700-1500个/微升,HIV感染者常在600个/微升以下,AIDS病人常在200个/微升以下。,B淋巴细胞:主要

7、功能是产生抗体,并能产生多种淋巴因子等进行免疫调节。,免疫分子(指免疫细胞合成的产物,包括抗体、补体等),免疫分子,抗体的结构,抗体的作用:封闭毒素沉淀和凝集:补体反应激活其它免疫细胞,抗体的作用,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免疫治疗,免疫治疗:针对机体低下或亢进的免疫状态,人为地增强或抑制机体的免疫能力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治疗方法。免疫增强疗法:治疗肿瘤、感染、免疫缺陷等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免疫抑制疗法:用于治疗超敏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排斥、炎症等。,免疫治疗,主动免疫治疗:指给免疫应答健全的机体输入具有抗原性的疫苗或免疫佐剂,激活或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使机体自身产生抵抗疾病的能力。疫苗:灭活疫苗,

8、减毒疫苗被动免疫治疗:也称过继免疫治疗,是将对疾病有免疫力的供者的免疫应答产物转移给其他个体,或者自体细胞体外经过处理后回输全身,以发挥治疗疾病的作用。抗毒素丙种球蛋白细胞因子制剂,过继免疫治疗,常见的传染性疾病,艾滋病(AIDS),艾滋病又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后,因免疫系统受到破坏,造成免疫缺陷,抗感染能力下降以致伴有机会感染,其特征性并发症是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和卡波姬肉瘤(KS),并出现 神经和胃肠

9、功能紊乱等综合症 的统称。艾滋病病人最终因长 期消耗,全身衰竭而死亡。本 病传播迅速、病死率极高。,艾滋病,艾滋病病毒,卡波姬肉瘤的皮肤表征,1981年6月5日,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简要介绍了一种免疫功能极度低下的疾病,有 3 例既往身体健康的同性恋者出现持续发热,体重减轻,食欲不振,有鹅口疮,淋巴结肿大,发生PCP(肺孢子虫肺炎)和 KS(卡波姬肉瘤) 这些症状是在免疫功能极度低下的病人才会发生的。 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关艾滋病的正式记载。到 1982 年,美国记录了近 26 例这样的病人,联邦疾病控制中心把这一类疾病归为艾滋病(AIDS)。中国大陆地区第一次发现艾滋

10、病是在1985年6月,从一名美籍阿根廷游客身上发现。而国内病人是在1985年发现的4例血友病病人。,艾滋病的发现,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2006年5月30日宣布自1981年6月首次确认艾滋病以来,25年间全球累计有6500万人感染艾滋病毒,死亡的人数可能达到了3千万。如果这种趋势继续发展,估计全球艾滋病的死亡数字将达到像黑死病或西班牙流感的死亡数字。,AIDS的流行情况,截至2009年底,估计我国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74万人,其中病人约10.5万人;2009年新发感染者约4.8万人,因艾滋病相关死亡约2.6万人。,RNA逆转录病毒整合到基金组变异率极高,艾滋病毒病毒,选择性侵犯CD4+T

11、淋巴细胞,最终导致感染者体内CD4+ T淋巴细胞数目不断减少和耗竭,并将失去特定的免疫应答,造成机体严重的免疫缺陷。血中HIV越多(HIV负荷)越高, CD4+T淋巴细胞数越低,机会感染和恶性肿瘤的发生越多。,HIV病毒从T淋巴细胞中出芽,艾滋病的发展病程,急性感染期一般在感染HIV后2 -6 周出现,出现率约50% - 75%。表现为发热、咽喉痛、淋巴结肿大、皮疹等,持续约两周可自行消退。在此期不能检测出HIV抗体,但传染性很强。无症状感染期即“潜伏期”,在不同感染者间变化很大, 可由数月至数年, 最长可达十几年,但一般为 8 -10年。此期没有明显临床症状,但HIV在体内复制繁殖,有传染性

12、。HIV抗体检出率几乎为100%。全身性持续性淋巴结肿大期非特异性全身性症状,如持续发热、腹泻、消瘦、乏力等,浅表淋巴结肿大,血中CD4+ T 淋巴细胞数开始下降。艾滋病期感染者的免疫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出现各种病毒性、细菌性、真菌性、寄生虫性机会感染和继发性肿瘤,典型的如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结核、卡波姬肉瘤等,这些往往成为艾滋病患者的直接死亡因素,艾滋病的症状,艾滋病合并其它感染,目前没有特效药,也没有有效的疫苗!鸡尾酒疗法:华裔科学家何大一与1995年发明。 使用多种药物,避免了病毒对单一药物迅速产生抗药性而影响疗效,鸡尾酒疗法能够较大限度地抑制病毒的复制,并能修复部分被破坏的人体免疫功能,进

13、而能够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存质量。 但是,鸡尾酒疗法也存在着极大的副作用及局限性。首先,它不能彻底清除体内的病毒,治愈疾病。其次,该疗法存在较大副作用。再次,由于需要多种药物,进行该疗法的费用较大,且需经常调整药物搭配,否则也会产生抗药性。重在预防,艾滋病的治疗,艾滋病病毒非常脆弱,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差。艾滋病病毒只能在血液和体液中活的细胞中生存,不能在空气中、水中和食物中存活,它们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只能生存数小时至数天(病毒含量高的血液,在未干的情况下,即使在室温中放置96小时,仍然具有活力),高温、干燥、通常使用的化学清洁剂或消毒剂(如碘酒、酒精或医院中经常使用的一些消毒药品)都可以

14、杀死这种病毒,甚至用自来水冲刷,水中的余氯就会使它失去活性。另外,艾滋病病毒不能在昆虫(如:蚊子、跳蚤等)体内存活。,体液传播性传播母婴垂直传播,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全球范围来看,7080的感染者是通过性接触感染上艾滋病病毒(HIV)的,其中异性间性接触传播占70以上,而男性同性恋性接触传播占510。欧美的研究表明,发生一次没有保护的性交(即未使用安全套),在男性同性恋中,传染HIV的概率约为1。而在异性性接触中,男性传给女性的概率是0.050.15,女性传给男性的概率是0.030.09。静脉吸毒者共用注射器或注射器消毒不严是感染HIV的危险行为。单次暴露的传染概率为0.67。接受污染有HIV的

15、血液或血制品,单次暴露的传染概率大于90。,医源性感染,指的是由于医疗器具不洁,造成接受医疗服务者感染HIV,其中也包括医护人员在提供医疗服务时,暴露于感染者或患者的体液,而致感染HIV。不慎被污染HIV的器具刺伤皮肤或黏膜,直接接触到含有HIV的体液,单次暴露的传播概率为0.30.5。对于母婴垂直感染,35% 发生在产前, 65% 发生在产中和产后哺乳期。,2003年,我国艾滋病病毒的流行传播途径中,注射吸毒的占68;采血传播的占975;血液、血浆制品占15;异性、同性性接触传播占725;而母婴传播只占025。1995年至2000年,全国注射吸毒者平均艾滋病感染率增长了约500倍。到2007

16、年,在新发感染者中,异性性传播占44.7%,男男性传播占12.2%,注射吸毒传播占42%,母婴传播占1.1%。,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遵守性道德,洁身自爱,禁止性乱。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不用未消毒的器械穿耳、纹眉;不要文身;不到消毒不严密或不消毒的理发店和美发店去理发或美容。不以任何方式吸毒;有毒瘾者暂未戒除前切勿与他人共用注射器。有必要输血时一定要使用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验合格的血。在救护流血伤员时,要设法防止血液直接沾在自己的皮肤或黏膜上。,艾滋病的预防,预防由性传播艾滋病的ABC原则A (ascetic)B (be-faithful)C (condom),2011年12月1日是世界艾滋

17、病日的第24个纪念日。自1988年以来,应对艾滋病疫情的努力已经产生了积极成果。然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最新的全球艾滋病流行报告表明,这种流行病在世界任何地方都没有灭绝。联合国将2011年世界艾滋病的主题 确定为:“行动起来,向零 艾滋迈进”(Getting to Zero)。,世界爱滋病日-12 月 1 日,红丝带是表示对抗艾滋病的标志,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由肝炎病毒感染所致的全身性传染病,主要累及肝脏。常见的肝炎: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主要表现: 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尿黄、皮肤巩 膜黄染等,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疾病。,RNA病毒粪口途径传播临床上表现为急性起病,有

18、畏寒、发热、食欲减退、恶心、疲乏、肝肿大及肝功 能异常。部分病例出现黄疸,无症状感染病例较常见,一般不转为慢性和病原携带状态。患甲型肝炎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一般不会再患该病。,甲型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疾病。乙肝主要在中国及其他一些亚洲国家中流行。目前中国人口中约有十分之一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乙型肝炎与肺结核和艾滋病并列世界上最常见的传染病。据统计,全世界乙肝病毒携带者(HBsAg携带者)超过2.8亿,我国约占1.3亿。多数无症状,其中1/3出现肝损害的临床表现。目前我国有乙肝患者3000万。,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属于DNA病毒。主要侵袭肝细胞,并在其

19、中繁殖。乙肝的特点为起病较缓,以亚 临床型及慢性型较常见。无黄 疸型HBsAg持续阳性者易慢性化。,急性肝炎: 在症状出现前,病毒可能已潜伏数月之久。这段期间,传染性非常高。慢性肝炎:可以导致肝硬化及肝癌。目前没有药物完全根治,但有药物可帮助患者对抗乙肝病毒以控制病情。慢性迁延性肝炎:临床症状轻,肝功能损伤轻慢性活动性肝炎:临床症状较重、持续或反复出现,体征明显,如肝病面容、蜘蛛痣、肝掌,肝功能损害显著。,肝掌,蜘蛛痣,本病主要通过体液、母婴和性接触进行传播。乙肝疫苗的应用是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的根本措施。,2009年12月29日,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明确表示,有关部门计划近期取消入学、就业体检中“

20、乙肝五项”的检查,组织者不得强制体检者接受检查,同时,明确禁止将携带乙肝病毒作为入学、就业的限制条件,切实保障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入学权利。,乙肝病毒标志物(两对半)检测,乙肝的检测,表面抗原,表面抗体,E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肝功能检查,丙型肝炎急、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均具有传染性。传播方式与乙型肝炎相似,主要经血液途径传播。其表现类似乙型肝炎,但较容易变成为慢性,可发生肝硬化及肝癌。急性丙型肝炎有50%-70%可转为慢性。丁型肝炎丁型肝炎病毒是一类缺陷型病毒,它必须有乙型肝炎病毒存在情况下才能繁殖。因此,只有体内有乙型肝炎病毒,才可能感染丁型肝炎病毒。其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病毒相

21、似。如果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同时又合并丁型肝炎,则容易诱发重症肝炎。戊型肝炎戊型肝炎病人及无症状者均具有传染性,其中以发病前后传染性最强传播方式与甲型肝炎相似,也主要是经过粪口传播。症状与甲型相似,一般不会发展为慢性或肝硬化。,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流感病毒一般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是一种传染病。它是由RNA病毒导致的。流感每年在温带的秋冬季节大量流行,与病毒有关的严重并发症导致了在危重患者中有较高的死亡率。“西班牙流感”,流行性感冒与一般感冒的病征比较,流感病毒分为A(甲)、B(乙)、C(丙)三种:A型:最

22、常见,可广泛流行及人畜共患,例如A型H5N1毒株(香港禽流感病毒)、A型H3N2(1995年在武汉发生)、A型H1N1等。病毒因不定时的基因突变而衍生新品种。B型:也会流行,症状较A型轻,无再分亚型。 C型:主要以散发病例出现;无再分亚型。,H1N1病毒结构示意图,流感病毒不耐热,1001分钟或5630分钟灭活,对常用消毒剂敏感(1%甲醛、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 对紫外线敏感,耐低温和干燥,真空干燥或-20以下仍可存活。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为主,流感病毒在空气中大约存活半小时,预防原理流感病毒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和接触传染。这两种传播途径最主要的入侵点都在鼻腔。流感病毒随空气或被污染的物品和手

23、在接触到鼻子时进入鼻腔。正常情况下,鼻腔本身具备一定的排毒能力,能够及时将流感病毒清理掉。在出现诱发因素的情况下,如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情况下,鼻腔排毒能力减弱,流感病毒长时间停留在鼻腔内,并大量繁殖侵入人体,从而感染上流行性感冒。,1、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2、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感染流感病毒。3、加强户外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能力。4、秋冬气候多变,注意加减衣服。5、多饮开水,多吃清淡食物。6、注射流感疫苗。,预防措施,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 SARS, 乙脑,麻疹,狂犬病等细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 细菌性痢疾、破伤风、结核病、霍乱、淋病等,其它传染性疾病,试列举3种RNA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并简要介绍它们的传播方式。,思考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