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295491 上传时间:2022-11-05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3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围手术期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围手术期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围手术期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围手术期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围手术期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围手术期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围手术期课件.ppt(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围手术期护理相关知识及应急预案,11/5/2022,围手术期的定义,围手术期是 从病人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到病人术后痊愈出院的整个时期,分为手术前、中、后期三个阶段。 手术是一种侵入性的治疗过程,围手术期病人不仅要受到疾病本身的影响,还要受到麻醉和手术的打击,不论何种手术,都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另外,手术亦可能改变个人或家庭的生活方式,甚至带来家庭危机。,主要内容,围手术期患者护理常规,围手术期患者处理流程,围手术期应急预案,围手术期护理相关知识,围手术期患者的管理制度,11/5/2022,围手术期患者管理制度,一、手术分级及审批各手术科室应根据我院手术分级管理办法严格执行手术权限审批,安排相应

2、级别医师手术。二、术前医师准备工作主管医师应熟悉并评估病情,完善术前必需检查,完成相关医疗文书书 写 ,手术者术前应亲自查看患者。进行术前讨论,确定手术方案。术前了解患者及家属社会、心理状况。与患者及家属术前谈话,与患方共同完成手术同意书签字。麻醉医师应于手术前一日亲自访视患者,了解患者病情及术前准备状况,完成签署麻醉同意书估计需要输血的患者应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术前均应按要求做好过敏试验。择期手术,手术通知单需于手术前1天送至手术室,急症手术需提前电话通知手术室。择期手术按照急症手术通知手术室,手术室护士长有权拒绝安排并上报医务科。医务科对相应科室暂停一周的第一台手术安排,并予以相应

3、的惩罚。特殊感染患者递交手术通知单时应特别注明,以便手术室采取相应措施。,围手术期患者的管理制度,三、术前护理准备工作:护理人员应全面了解患者的生理、心理等情况,向患者作入院宣教,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遵医嘱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包括皮肤及胃肠道准备、合血及交叉配血、药物过敏试验、手术前和手术当日的准备等。患者入手术间前,病房护士应为患者脱去自身衣服,换上病员服,不得将患者衣物、石膏、牵引器等污染物带入手术间。四、手术部位标示,见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五、手术患者交接 术前交接:手术室人员接病人时,病区责任护士根据手术通知单核对,确认患者身份、用药、物品、病历等,核对无误后,与手术室人员一起护送患者

4、入手术室,手术室巡回护士与病区责任护士一起核对无误后,分别在手术交接单上签字。巡回护士将患者送入指定手术间。 术后交接:手术室提前电话通知病区责任护士做好接手术准备。由手术室人员(麻醉医师和/或手术医师)护送患者至病区,与病区责任护士共同核对患者的所有信息并签字。六、手术中医疗、护理工作要求(一)当日参加手术团队成员(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器械与巡回护士、其它相关人员)应提前进入手术室,麻醉前由手术者讲述重要步骤、可能发生意外的对策,严格按照术前讨论制定的手术方案执行。(二)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三)术中若遇到疑难或意外情况时,术者无法解决,应及时请示上级医师,必要时进行术中会诊,并向医务

5、科报告。手术中若需变更原手术方案或临时决定使用高值耗材等情况时,须再次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字后实施。(四)手术期间应坚守工作岗位,加强麻醉期间的观察与处理,不得随意离开手术间,不得一人监管多台手术,对出现的异常生命参数及时分析处理,并通知手术者,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如手术麻醉效果不好,不能达到手术要求时,麻醉医师应向其上级医师报告,由上级麻醉医师及时处理。手术更改麻醉方式必须与手术医师协商。(五)由手术医师自行实施的局麻手术,术者应掌握所用麻药的药理特性、使用剂量、浓度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注意患者反应,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六)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应在手术开始前、手术结束缝合前、手术结束缝合后

6、共同清点核对手术所用的无菌包及各种器械、敷料的名称、数量,确认数量无误后如实记录。对术中追加的器械、敷料应即时记录。如部分手术无需安排器械护士,应由巡回护士配合术者清点手术器械和敷料,保证数量准确无误。(七)巡回护士术前应准备好所有物品,应充分考虑手术需要及意外情况,术中不得离开手术室。特殊情况需要离开者,需有同级别护士接替巡回。(八)术中如需输血时,由巡回护士负责督促各环节在最短时间内将血送到手术间,输血科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合血。术中如需自体血回输时,严格执行临床输血管理办法。,围手术期患者管理制度,六、手术中医疗、护理工作要求当日参加手术相关人员应提前进入手术室,麻醉前由手术者讲述重要步骤、

7、可能发生意外的对策,严格按照术前讨论制定的手术方案执行。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术中若遇到疑难或意外情况应及时请示上级医师,必要时进行术中会诊。手术期间应坚守工作岗位,加强观察与处理,不得随意离开手术间,对出现的异常生命参数及时分析处理,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手术者应掌握所用麻药的药理特性、使用剂量、浓度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注意患者反应,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应在手术开始前、手术结束缝合前、手术结束缝合后共同清点核对手术所用的无菌包及各种器械、敷料的名称、数量,确认数量无误后如实记录。对术中追加的器械、敷料应即时记录。如部分手术无需安排器械护士,应由巡回护士配合术者清点手术器械

8、和敷料,保证数量准确无误。巡回护士术前应准备好所有物品,应充分考虑手术需要及意外情况,术中不得离开手术室。特殊情况需要离开者,需有同级别护士接替巡回。术中如需输血时,由巡回护士负责督促各环节在最短时间内将血送到手术间,输血科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合血。术中如需自体血回输时,严格执行临床输血管理办法。,围手术期患者护理常规,11/5/2022,围手术期时围绕手术的一个全过程,从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直至基本康复,包括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的一段时间。手术能治疗疾病,但也可能导致并发症和后遗症。患者接受手术,要经历麻醉和手术创伤的刺激,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任何手术都会使患者产生心理和生理负担。因此,围手术

9、期护理旨在为患者提供身心整体护理,增加患者的手术耐受性,使患者以最佳状态顺利度过围手术期,预防或减少术后并发症,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围手术期患者护理常规,术前评估术中护理术后护理,术前评估,1.评估和观察要点,评估患者的病情、配合情况、自理能力、心理状况。评估患者生命体征、饮食、睡眠、排便、原发病治疗用药情况、既往病史等。了解女性患者是否在月经期。了解患者对疾病和手术的认知程度。2.操作要点: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术前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协助完成各项辅助检查。帮助患者了解手术、麻醉相关知识、手术方式、麻醉方式等。向患者说明手术的重要性,术前、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及配合方法。做好术前常规准备,如

10、个人卫生、手术区域的皮肤准备、呼吸道准备、胃肠道准备、体位训练等。根据手术需要,配合医生对手术部位进行标记。做好身份识别制度,以利于病房护士与手术室护士进行核对。3.指导要点:呼吸功能训练:根据手术方式,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教会患者有效咳痰,告知患者戒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床上排泄:根据病情,指导患者练习在床上使用便器排便。体位训练:教会患者自行调整卧位和床上翻身的方法,以适应术后体位的变化,根据手术要求训练患者特殊体位,以适应术中和术后特殊体位的要求。饮食指导: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患者饮食。肢体功能训练:针对手术部位和方式,指导患者进行功能训练。4.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及时阅读手术须知。对教育效

11、果需进行评价:患者能否正确复述术前准备相关配合要点,能否正确进行功能训练,护士应注意观察患者情绪变化,评估患者有无焦虑状态,焦虑是否减轻或消除。,术中护理,1.评估和观察要点:根据不同的手术需要,选择合适的手术间进行手术,并评估手术间环境和各种仪器设备的情况。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状态、自理能力、全身情况、配合程度、术前准备情况、物品带入情况等。术中注意评估患者的体位摆放情况、皮肤受压情况。评估手术需要的物品并将其合理放置。评估手术间的消毒隔离方法。2.操作要点:护士常规检查手术室环境、保证所有电源、仪器、接线板、吸引器等都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仪器设备按规范化布局放置到位。运用两种及以上的方法进行

12、患者手术信息核对,同时对患者意识和全身状况以及患者带入物品进行评估并记录;通过交谈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根据不同手术,评估并准备适合于患者的手术辅助设备、器械和敷料,按规范化布局进行各类仪器的摆放。连接各仪器,使其处于功能状态。建立静脉通路,在实施正确体位的同时,确保静脉通路、尿管等各类引流管的通畅。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手术室护士三方核对确认患者身份。手术体位的安置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手术室护士共同完成,注意做好患者隐私的保护。手术过程中要给予患者必要的保温措施。限制手术室内人员数量。巡回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发现患者的不适,配合麻醉医师和手术医师做好各种并发症及紧急情况的抢救工作。巡

13、回护士与洗手护士按照物品清点制度要求,在手术开始前、关闭体腔前、关闭体腔后、术毕共同查对手术器械、敷料、缝针等物品数目无误并准确记录,术中如有添加及时记录。患者出手术室前需要再次评估,保证各种引流管正确连接、固定牢固、引流通畅,伤口有无渗血、包扎是否妥当、受压皮肤是否完好。3.指导要点:指导患者熟悉手术间的环境,了解手术过程4.注意事项: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由麻醉医师或手术医师根据需要下达医嘱并做好相应记录,由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师共同核查。体位安置要安全合理,防止坠床或损伤;保护患者受压皮肤,预防压疮的发生,做好交班并记录。,术后护理,1.评估和观察要点:了解麻醉方式、手术方式及术中情况。观

14、察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出、引流管的类型、位置、是否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皮肤受压情况等。观察有无疼痛、发热、恶心呕吐、腹胀、呃逆以及尿储留等常见的术后反应,并遵医嘱给予处理。2.操作要点:根据患者手术和麻醉方式,采取适当的卧位。观察有无舌后坠、痰液堵塞气道等情况。连接各种治疗性管路,妥善固定,保持通畅;引流管的护理。根据需要给予床档保护和保护性约束。观察并记录病情变化。遵医嘱给药控制疼痛,增进舒适。协助床上翻身、叩背。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饮食。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术后康复指导,实施出院计划。3.指导要点:根据病情指导患者适量活动,合理膳食。告知患者严格按

15、医嘱服用药物,如有疑问及时与医师取得联系。指导患者及家属保护伤口、造瘘口及各引流管的方法。根据患者病情及手术方式,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4.注意事项: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服务。可运用患者经验分享、专题讲座等多种教育手段讲解术后配合的相关知识并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围手术期应急预案,一预防措施1、加强护士基础知识、专科知识培训,护士应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技能操作。2、对围手术期患者,护士应根据病情和手术的种类进行分阶段(入院阶段、手术前阶段、手术阶段、恢复阶段、出院阶段)健康教育指导。3手术护士对手术患者进行严格安全核查,遵守消毒隔离制度。护士应做好心理护理、准备、检查,有计划

16、完成各项治疗和护理。4、严格执行值班交接班制度,认真交接,密切观察围手术期患者病情变化。5、急救药品、物品做到“五定一及时”(五定:定数量品种,定点放置,定专人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一及时:及时维修补充)。二、应急预案1、临床护理人员发现患者出现病情变化时,要立即报告医生或护士长,遵医嘱实施各项抢救护理措施。2、若患者出现呼吸、心跳骤停,应根据病情配合医生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或呼吸机辅助呼吸。3、若出现术后出血,要观察伤口渗血、引流液性质,并遵医嘱应用止血药,准备第二次手术。4、护理人员应及时、准确、客观地记录抢救过程。5、及时通知患者家属,并做好解释工作。,围手术期应急预案

17、,应急预案流程图,报告医生护士长,遵医嘱实施各项护理抢救措施,患者出现病情变化,呼吸心跳骤停,术后出血,观察伤口渗血、引流液性质,通知家属,及时准确客观记录抢救过程,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遵医嘱应用止血药,准备第二次手术,风险管理程序,风险管理是一个连续、动态的工作过程 。首先,风险管理必须识别风险。风险识别是确定何种风险可能会对医疗或患者产生影响,最重要的是量化不确定性的程度和每个风险可能造成损失的程度。,风险管理程序,通过降低其损失发生的概率,缩小其损失程度来达到控制目的。 控制风险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方案,编制多个备选的方案,最大限度地对所面临的风险做好充

18、分的准备。当风险发生后,按照预先的方案实施,可将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风险管理要着眼于风险控制,需要采用积极的措施来控制风险。,风险管理程序,风险管理要学会规避风险。在既定目标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方案的实施路径,从根本上消除特定的风险因素。,护士在工作中如何规避风险,树立风险意识,了解风险管理的科学程序,学 会识别风险、评估及分析风险、控制风险和评 价风险,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风险源于细节,风险存在于刹那间的疏忽大意中,发生在某个时刻的少问一句和少看一眼之中。”,风险控制在于树立意识,预防在先: 将护理的不安全因素控制在实施护理措施之前、各项护理操作进行之前、在下次护理活动之前、及时消灭在

19、本次护理活动之中。,评估:是在明确可能出现的风险后,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原因及严重性进行分析。,识别:风险管理程序第一步,对潜在的、客观存在的各种护理风险进行连续识别和归类,并分析产生原因,有利于增强识别和防范能力。,控制:是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即应对风险事件的措施。护士应积极学习和掌握相关制度和规范,才能做到遇事能正确应对。,学习制度、规范,不空虚、不理论,将之实践予工作中就是最大的实在。,评价:是对风险管理效果的信息反馈,如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文件书写规范性、护士防范风险意识是否有所改善等。,增加业务素质,将风险控制落实在具体的护理实践活动中,了解患者原发疾病的临床症状、病程;分析治疗及护理

20、方面的难点;评定患者总体健康状况及其对手术耐受程度;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及需求情况(特别是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的期望);评估护理相关仪器设备及病房环境的安全性。,健全风险管理组织,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对于管理者来说,检查不是目的,保证护理工作 安全和质量才是目的;对于普通护士员工来讲也不要将应付检查作为目的,而应该视检查为机会,规避风险,保证质量。,风险管理不是管理者一个人的事情,每一个护士都是管理者,都应该具备这样的基本素质。,检查重点患者的护理措施落实情况, 如新患者、危重患者、手术患者、特殊治疗患者。检查重点时段工作履行情况, 如交接班、节假日。 检查重点环节措施到位情况, 如患者管道管理、安全用药管理、护理并发症的管理等。,围手术期特殊风险防范,某省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的结果显示,手术相关原因引发的争议占总争议的6545%,而医疗事故更是达到76%。因此,围手术期患者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点,可综合反映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手术室,麻醉核查手术前核查(手术医师发起)患者离开手术室前,由手术室护士发起,落实“三时三人三清点”制度:三时即在术前、术中、术后;三人即手术医师、洗手护士、巡回护士;三清点即术前清点、术中清点、术后清点,做到医护双方互相监督以保障患者手术安全。,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