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节输血法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299962 上传时间:2022-11-06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5.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节输血法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七节输血法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七节输血法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七节输血法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七节输血法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节输血法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节输血法课件.ppt(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节-输血法课件,病例情景导入,患者张某,男,38岁,因车祸入院,入院诊断为“下肢开放性骨折、出血性休克。”体检:神志清楚、面色苍白、脉搏细弱、血压60/45mmHg、心率120次/分,医嘱立即输血、当输入血液15ml时,患者突然出现寒战、胸闷、腰背部胀痛、四肢麻木等症状,属于哪种输血反应?应立即采取何种措施?,病例情景导入 患者张某,男,38岁,因车祸入院,入院,静脉输血: 是将全血或某些成分血通过静脉输入人体内的方法。是急救和治疗的一项重要措施。,第七节 输血法,静脉输血:第七节 输血法,人体的血液总量有多少?,人体的血液总量,人体总血量为多少?,正常人的血液总量: 占体重的7%8%,即

2、每公斤体重有7080ml血液。 如:一个体重为60公斤的人,其血液总量为42004800ml。,人体总血量为多少? 正常人的血液总量:,一般情况失血不超过人体血量的10时,对健康无明显影响,机体可以通过一系列调节机制,使血容量短期内得以恢复;失血20时对人体有明显影响,可能出现各种缺氧表现;失血超过30时可危及生命,导致血压下降,脏器供血不足,特别是脑细胞供血不足出现功能降低至昏迷,必须立即输血。,一般情况失血不超过人体血量的10时,对健康无明显影响,机体,1.新鲜血:3天,基本保留了全部血液成分2.库存血: 4 保存,3周,血液成分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而发生变化3.自体血:是利用病人自身的血液,

3、作为血源来补充丢失的血液。,(一)全血,一、血液制品的种类,1.新鲜血:3天,基本保留了全部血液成分(一)全血一、血液,自体输血有种形式:,(1)回收式:术中失血回输,如宫外孕、脾切除(2)稀释性:手术麻醉诱导后采血,补充液体(3)预存式:术前采血保存,估计手术大,出血多,病 人体质好者。术前采血保存,手术时使用。,自体输血有种形式:(1)回收式:术中失血回输,如宫外孕、脾切,一、血液制品的种类,(二)成分血1. 红细胞(1)浓缩红细胞:(2)红细胞悬液:(3)洗涤红细胞:(4)冰冻红细胞:,一、血液制品的种类(二)成分血,一、血液制品的种类,2.白细胞浓缩悬液:粒细胞缺乏伴严重感染3.血小板

4、浓缩悬液: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4.血浆:(1)普通血浆(2)冰冻血浆 (3)干燥血浆5.凝血酶原复合物6.白蛋白,一、血液制品的种类2.白细胞浓缩悬液:粒细胞缺乏伴严重感染,一、血液制品的种类,(三)其他血液制品(1)纤维蛋白原白蛋白:(2)抗血友病球蛋白浓缩剂(3)抗铜绿假单胞菌血浆,一、血液制品的种类(三)其他血液制品,二、血型和相容性检查,(一)血 型: 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抗原的类型。 根据红细胞所含的凝集原,把人类的血液区分为若干类型。 血型是一种染色体特征,是人体的一种遗传性状,狭义:是指红细胞抗原的差异,广义:包括白细胞、血小板等血液各成分抗原的不同。 1995年国际输血协会认可的

5、红细胞血型系统有23个,201种抗原。临床上主要应用的是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二、血型和相容性检查(一)血 型:,1、ABO血型系统,一般血型分为:A、B、AB、O四种血型。在人的血清中还含有与凝集原相对抗的凝集素,分别称为抗A和抗B凝集素。,1、ABO血型系统 一般血型分为:A、B、A,第七节-输血法课件,2、Rh血型系统,人类血液红细胞除含有A、B抗原外,还有C、c、D、d、E、e六种抗原,其中D抗原的抗原性最强。 凡红细胞含有D抗原者称为Rh阳性。汉族人中99%为Rh阳性,1%为Rh阴性。,2、Rh血型系统 人类血液红细胞除含有A、B,(二)血型鉴定和交叉相容配血试验,试验的目

6、的在于检查受血者与献血者之间有无相合抗体。输血前虽已验明供血者与受血者的ABO血型相同,为保证输血安全,在确定输血前仍需再做交叉相容配血试验。方法:1、直接交叉配血试验:用受血者血清和供血者红细胞进行配合试验,检查受血者血清有无破坏供血者红细胞的抗体。结果:绝对不可有凝集或溶血现象。2、间接交叉配血试验:用供血者血清和受血者红细胞交叉配合,检查输入血液的血浆中有无能破坏受血者红细胞的抗体。,(二)血型鉴定和交叉相容配血试验 试验的目的在,第七节-输血法课件,第二节 静脉输血,一、静脉输血(一)目的1补充血容量,增加心排量,提升血压,促进血液循环。常用于急性大出血、休克病人。2纠正贫血。常用于因

7、血液系统疾病而引起的严重贫血,以及为某些慢性疾病的病人,增加血浆蛋白及携带氧的能力,改善全身状况。3增加机体抵抗力。新鲜血液含有多种抗体及白细胞、血小板,输血后可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常用于严重感染、烧伤等。,第二节 静脉输血一、静脉输血,第二节 静脉输血,4增加蛋白质,纠正低蛋白血症,改善营养,维持胶体渗透压,减少组织渗出和水肿,保证循环血量。常用于低蛋白血症的病人。5补充各种凝血因子,改善凝血作用,有助于止血。常用于凝血机制障碍的病人。6去除有害物质,减低毒素作用,第二节 静脉输血4增加蛋白质,纠正低蛋白血症,改善营养,,(二)输血前准备,1 、 备血: 医嘱申请单 采血标本 血库 血型鉴定及

8、交叉配血试验 2、 取血: 凭提血单取血 “三查八对 ” 核对者签名 三查:有效期、血的质量、输血装置 八对:姓名、床号、住院号、血瓶 (袋)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液种类和剂量。,(二)输血前准备1 、 备血: 医嘱申请单 采血标本,血 液 质 量 检 查,正常血液分两层,上层血浆呈黄色,下层血细胞呈暗红色,两者之间界线清楚,无凝块。如血浆变红,血细胞呈暗紫色,界线不清,提示可能溶血 ,不能使用。,血 液 质 量 检 查 正常血液分两层,3 、 取血后,应妥善保管,切勿剧烈震荡,不能加温。库血应在室温下放置15 20min后再输入。 紧急时可用3538水浴加温约15min,其间必须有专

9、人摇动血袋并测试水温,血液一般加温至32,不得超过35。,3 、 取血后 应妥善保管,切勿剧烈震荡,不,四、输血方法,静脉输血有两种形式,分为密闭式和开放式输血法。开放式输液法易引起输血反应,现在多用密闭式输血。密闭式包括:直接输血法 间接输血法,四、输血方法 静脉输血有两种形式,分为密闭式和开放式输血法。,评估1、病人的年龄、病情、意识情况及既往输血史。2、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要求。3、穿刺部位的皮肤血管。,评估,1、间接输血法,用物: 除备静脉输液用物外,另备血液,血交叉配合检验单,生理盐水、一次性输血器,及其连接的两条塑料管及瓶针,另加调节器一个。,1、间接输血法用物:,步骤:,先输生理盐水

10、少许 二人查对 血液摇匀 常规消毒 连接 输血器 调节滴数 说明注意事项 整理用物,步骤: 先输生理盐水少许 二人查对,2、直 接 输 血 法,用物:静脉注射用物 : 1套 无菌盘 :注射器50ml数付、针头 4%枸橼酸钠等渗盐水 适量,2、直 接 输 血 法用物:静脉注射用物 :,步骤:,做好解释 分别露出一侧手臂 抽取抗凝剂 抽出血液 推 注入患者静脉 按压穿刺部位,步骤: 做好解释,输 血 注 意 事 项,1 、 严格查对制度,避免差错(1)严禁同时采集和提取二位患者的血液标本及血袋。(2)提血和输血过程均须二人查对。,输 血 注 意 事 项1 、 严格查对制度,避免差错,2 、 防止血

11、液变质或凝血、溶血,(1)随用随取,30min内输入,2-4小时输完(2)取用库血必须认真检查血液质量(3)不可随意加入其他药品,如钙剂,酸、 碱性药物 ,高渗或低渗溶液,以防血液变质,2 、 防止血液变质或凝血、溶血(1)随用随取,30mi,3 、 预防输血反应,(1)严密观察、注意滴速、先慢后快 一般成人输血4060滴/分;紧急大出血或休克速度可达50100滴/分;婴幼儿、心脏病或年老体弱患者酌减(2)连续输入两个以上供血者血液时,应间隔输入少量生理盐水(3)输血后血袋应保留24小时以上,3 、 预防输血反应(1)严密观察、注意滴速、先慢后快,二、自体输血,自体输血是指收集患者自身血液,在

12、需要时还输给本人。(一)优点:1、节约血源。2、不需检测血型和交叉配血试验。3、避免了因输血而引起的疾病传播。,二、自体输血自体输血是指收集患者自身血液,在需要时还输给本人,(二)适应症:1、腹腔和胸腔内出血,如脾破裂,易位妊赈破裂。2、估计手术出血在1000ml以上的大手术。3、体外循环或低温下进行心内直视手术。5、病人是特殊血型。,(二)适应症:,禁忌证1、血液在胃肠道内容物污染、腹腔开放性损伤达4小时以上。2、血液可能受癌细胞污染。3、合并心脏病,阻塞性肺部疾病或原有贫血患者。4、有脓毒血症或菌血症。5、凝血因子缺乏者。,禁忌证,(三)方法:1、术前自采备血法。2、术前血液稀释采血法3、

13、术中自身输血法,(三)方法:,常见的输液反应有:1、发热反应2、过敏反应3、循环过重反应4、溶血反应5、大量输血后反应,第三节 输血反应,常见的输液反应有:第三节 输血反应,(一)发热反应,1原因(1)主要由致热原引起 ,当保养液或输血用具被致热原污染,输血后即可发生发热反应。(2)输血时无菌技术操作不严,造成污染。(3)多次输血后,病人血液中产生一种白细胞抗体和血小板抗体,这两种不完全抗体易引起发热反应。,(一)发热反应1原因,(一)发热反应,2症状: 多发生在输血后12小时内患者有发冷或寒战,继而发热,体温可达3841以上,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等。,(一)发热反应2症状:,(一)发热反应,3

14、护理措施(1)除去致热原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2)反应轻者减慢输血速度;严重者应立即停止输血。(3)通知医生,对症处理(4)将输血器、剩余血一并送检,(一)发热反应3护理措施,(二)过敏反应,1原因(1)病人为过敏体质,平时对某些物质易引起过敏,血液中的异体蛋白质与过敏机体的组织细胞(蛋白质)结合,形成完全抗原而致敏。,(二)过敏反应1原因,(二)过敏反应,(2)输入血液中含有致敏物质,如供血者在献血前用过可致敏的药物或食物。(3)多次输血产生过敏性抗体,当再次输血时,这种抗体和抗原相互作用而发生过敏反应,(二)过敏反应(2)输入血液中含有致敏物质,如供血者在献血前,(二)过敏反应,2症状

15、轻度反应者为皮肤瘙痒,局部或全身出现荨麻疹。中度反应者可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多见于颜面,如眼睑、口唇高度水肿),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二)过敏反应2症状,(二)过敏反应,3护理措施(1)为防止过敏反应的发生,可在输血前给予口服 抗组织胺类药物预防反应。(2)不选 用有过敏史的献血者。(3)献血者在采血前4小时内不宜吃富含高蛋白质和 脂肪的食物,可饮糖水或仅用少量清淡饮食,以 免血中含有致敏物质。,(二)过敏反应3护理措施,(二)过敏反应,(4)抗过敏治疗,可选用抗过敏药物如苯海拉明、扑尔敏、氢化可的松和地塞米松等治疗。(5)有循环衰竭时用抗休克治疗。(6)喉头水肿伴

16、有严重呼吸困难者,需作气管切开。,(二)过敏反应(4)抗过敏治疗,可选用抗过敏药物如苯海拉明、,(三)溶血反应,它是输血中最严重的一种反应。由于病人血浆中凝集素和输入血内的红细胞中凝集原发生凝集反应,而后凝集细胞又被吞噬细胞所吞噬而溶血,导致大量游离血红蛋白散布到血浆中,而使机体发生一系列反应。通常输入1015ml血后即可出现反应。,(三)溶血反应,(三)溶血反应,1原因(1)输入异型血。即供血者与受血者血型不符而造成血管内溶血。(2)输血前红细胞已变质溶解。如血液贮存过久;血温过高或过低;输血时血液被加热或震荡过剧;血液内加入高渗或低渗溶液,影响PH变化的药物等因素,致使血液中红细胞大量破坏

17、。(3)Rh因子所致溶血。此种类型较少发生。,(三)溶血反应1原因,(三)溶血反应,2症状开始阶段:由于红细胞凝集成团,阻塞部分小血管,从而引出四肢麻木、头胀痛、胸闷、腰背剧痛、恶心呕吐等。中间阶段;由于红细胞发生溶解,大量血红蛋白散布到血浆中,则出现黄疸和血红蛋白尿(酱油色)。同时伴有寒战、发热、呼吸困难、血压下降。,(三)溶血反应2症状,(三)溶血反应,最后阶段;由于大量的血红蛋白从血浆进入肾小管,遇酸性物质而变成结晶体,临床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严重者可致死亡。,(三)溶血反应最后阶段;,(三)溶血反应,3、护理措施:(1)认真做好血型监定、交叉配血试验及输血前的核对工作,避免发生差错

18、;严格执行血液保存要求。(2)立即停止输血,给予氧气吸入,并通知医生。(3)即行皮下或肌肉注射0.1%肾上腺素0.51ml(紧急情况可静脉注射)。,(三)溶血反应3、护理措施:,(三)溶血反应,(4)静脉输入低分子右旋糖酐或706代血浆,以及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松,血压下降者静滴多巴胺或间羟胺。(5)保护肾脏。为解除肾血管痉挛,可行双侧腰封或肾区热敷。正确记录每小时尿量,测定尿血红蛋白,注意观察尿色。(6)密切观察病情,尤其血压、尿量,一旦出现尿少、尿闭者,按急性肾功能衰竭处理。,(三)溶血反应(4)静脉输入低分子右旋糖酐或706代血浆,以,(四)大量快速输血后反应,(1)心脏负荷过重 心脏代偿

19、功能减退的病人,如心脏病人、老年或小儿输血量过多或速度过快,都可增加心脏负担,甚至引起心力衰竭。其临床表现,早期自觉胸部紧迫感,呼吸增快,静脉压增高,颈静脉怒张,脉搏增快,血压下降,以致出现紫绀、肺水肿,须立即停止输血,并按肺水肿处理。,(四)大量快速输血后反应(1)心脏负荷过重,(四)大量快速输血后反应,(2)出血倾向 病因:短时间内输入大量的库血,库血的血小板已基本破坏,凝血因子减少而致。症状:皮肤黏膜瘀点、瘀斑、牙龈出血、伤口渗血护理:大量输血时每3-5单位的血,间隔输入一个单位新鲜血液。,(四)大量快速输血后反应(2)出血倾向,(四)大量快速输血后反应,(3)枸橼酸中毒反应病因:大量输血时,枸橼酸钠可与钙结合,导致血钙下降而抑制循环。症状:出现脉压小、血压下降及低血钙、手足抽 搐,心电图出现Q-T期间延长,甚至心跳骤停。护理:每输1000ml血时,常规给钙剂1g预防发生低血钙。,(四)大量快速输血后反应(3)枸橼酸中毒反应,(五) 传播疾病,供血者的某些疾病可通过传播给受血者,主要有病毒性肝炎、疟疾、艾滋病等。预防主要是净化血液,对供血者严格管理。,(五) 传播疾病供血者的某些疾病可通过传播给受血者,主要有,再见,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