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章中国古代文学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302173 上传时间:2022-11-06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343.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章中国古代文学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九章中国古代文学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九章中国古代文学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九章中国古代文学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九章中国古代文学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章中国古代文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章中国古代文学课件.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九章 中国古代文学主讲:杨 志 君,第九章 中国古代文学,史,经,传统文化典籍,子,集,第一节 中国古代文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一、文学作品在古代典籍中比重最大 传统文化典籍中“经”为儒家经典,“史”为史学著作“子”为诸子百家学说,“集”指文学作品。,史经传统文化典籍子集 第一节 中国古代文学在中国文化,“集部”收历代作家的散文、骈文、诗、词、曲和文学评论等著作。四库全书分为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五类。 从数量上来看,“集”类文学作品的比重是首屈一指的,数量可观,无人能统计出历代究竟有多少文学作品。中国古代文学在古代文化典籍中占有绝对比重,在古代文化中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文化

2、主要由“文、史、哲”构成,其中“文”占首席地位。,“集部”收历代作家的散文、骈文、诗、词、曲和文学评论等著,古代文学细分,有以下几类。其中,小品是明清时期独特的散文样式。,诗词散文赋、骈文小品小说古代文学古代文学细分,有以下几类。,诗歌,是中国文学中产生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和最具艺术魅力的文学体裁。诗经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楚辞代表是伟大的诗人屈原。诗经和离骚分别开创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歌传统。汉魏六朝,出现了新诗体乐府,强烈的现实感,是它们的重要标志。陌上桑、孔雀东南飞、木兰诗等,都是中国古代长篇叙事诗中的瑰宝。,诗歌,是中国文学中产生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和最具艺术魅力的文,词,

3、是一种音乐化的文学样式,起源于民间,盛唐以后,文人才士填词渐成风气。五代时,中国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集问世。宋代,词的现实内容和表现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的程度,成为可与唐诗并列的中国文学的另一座高峰,出现了苏轼等一大批杰出的词作家。南宋后期,词逐渐失去了和乐能力。而以“胡乐”结合北方民间的“俚曲”,配入通俗化语言而形成的新的诗歌样式散曲,则引起了人们新的兴趣。,词,是一种音乐化的文学样式,起源于民间,盛唐以后,文人才士,在中国传统的文学中,与诗词并列的文学正宗是散文。尚书,是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虽然文字佶屈聱牙,但已能叙事,初具文学特质。历史散文以左传、国语、战国策为代表;

4、诸子散文以论语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为代表。,在中国传统的文学中,与诗词并列的文学正宗是散文。,唐宋古文,直承秦汉传统,尤以游记散文清新隽逸、生动活泼。后世纯文学散文一直沿着这条轨道前进。明清小品文是纯文学散文的一种重要样式,吸收唐代散文的精髓,融入魏晋南北朝笔记文的谐趣和隽永,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唐宋古文,直承秦汉传统,尤以游记散文清新隽逸、生动活泼。后,赋与骈文,是中国文学中介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两种体裁。赋源于楚辞体,流行于两汉,有诗的韵脚,崇尚铺张扬厉。骈文则兴盛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追求句式的整齐,强调对仗工稳与音律的和谐,不要求押韵。在中国的传统文学观念中,小说,常被当作街谈巷议之言

5、;戏曲,被认为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东西。所以,小说和戏曲,由于不受重视而发展较晚。至元、明、清时代,小说和戏曲才迅速发展起来。,赋与骈文,是中国文学中介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两种体裁。赋源于,窦娥冤、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等,都是不朽之作;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也均为文学珍品。红楼梦更是纪念碑式作品,它把中国文学推向了新的高峰,并足以和世界许多著名的小说媲美。(推荐李劼:论红楼梦:人类历史的全息图像),窦娥冤、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等,都是不朽之,中国古代文学虽然在不断发展着,但却表现出异常稳定和凝固化的特点,与西方文学相比,具有统一性和单一性的特征。 中国古代文学与外

6、国文学的联系较少,处于封闭的环境中,除了特殊历史时期外,与宗教的关系相当淡漠。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凝重稳健的性格。,中国古代文学虽然在不断发展着,但却表现出异常稳定和凝固化的,三、中国古代文学的现实意义中国文学有“一代有一代之所胜”的特点。中国古代文学是传统文化中最容易为现代人理解和接受的内容之一。有文字以来中国古代文学也走过了三千年的发展历程.。,三、中国古代文学的现实意义,第二节 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一、诗经与楚辞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反映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500多年广泛的社会生活,共选录305首诗,主要是四言诗。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包括十五“国风”,有诗一百六十篇;雅分大雅

7、和小雅,有诗一百零五篇。,第二节 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诗经是我国文学光辉的起点,它的出现以及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成就,是我国文学发达较早的标志,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极高的地位。(木心),诗经是我国文学光辉的起点,它的出现以及它的思想性和艺术, 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是诗经之后的一种新体诗。如屈原的离骚、湘君、山鬼、桔颂。, 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是,历史散文,诸子散文,先秦散文:主要指春秋战国时期的散文,先秦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先秦散文:主要指春秋战国时期的散文先秦散文,历史散文:主要指春秋末期的史书,从文学角度讲它们就是历史散文。易经

8、、尚书、国语、编年体的左传、国别体的战国策、专记个人言行的晏子春秋等。其中左传是先秦历史散文中文学价值最高的一种。左传最突出的成就是长于叙事,其主要特点是简洁生动,工巧严谨。,历史散文:主要指春秋末期的史书,从文学角度讲它们就是历史散,诸子散文。春秋末年,诸子蜂起,百家争鸣,产生了以论说为主的哲理散文。主要作品有论语、孟子、老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诸子散文。春秋末年,诸子蜂起,百家争鸣,产生了以论说为主的,赋是一种兼有散文和韵文特点的文学形式。在写法上,它往往以华丽的词藻,夸张得手法,设为问答的形式,韵散结合,卖弄文采。主要特点是,散韵结合,不歌而诵,专事铺排,极尽夸张。赋由战国时

9、的游说之辞和楚辞脱胎而来,到汉代达到鼎盛。写作内容多为夸耀王朝的盛况和声威,对统治者歌功颂德。以司马相如的上林赋。,赋是一种兼有散文和韵文特点的文学形式。在写法上,它往往以华,三、唐诗宋词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是诗歌中最为辉煌的高峰。唐代诗人之众和作品之多,都超过了以往各代。仅全唐诗所录,就有2300多人,流传至今的作品有55000多首诗,其中有数以千计的名篇,妇孺皆知。唐诗是古代诗歌的宝库,也是人类文化史上一大奇观。,三、唐诗宋词,盛唐诗歌代表和顶峰是李白和杜甫。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白居易说:“李杜的诗吟咏流千古,声名动四夷。”(陈伯海:唐诗学引论)词起源于初盛唐。它是一种

10、合乎音律,用来歌唱的曲辞。词的普遍化是在文人对曲调有了逐渐深入了解的中唐以后才正式形成的,到宋代达到了极致,词成为一代文学之胜,并在古代诗歌史上堪与唐诗交相辉映的是宋代的词。,盛唐诗歌代表和顶峰是李白和杜甫。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四、元杂剧与明清小说广义的“元曲”包括元代杂剧和元代散曲。元散曲是元代流行于北方的由唐诗宋词及北方少数民族乐曲融合而成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元杂剧 元杂剧把歌曲、说白、舞蹈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戏曲第一种成熟形态。元杂剧的剧本主要有唱词、对白、动作三个部分,内容多为一个完整的故事。元杂剧是中国文学史上出现的第一种长篇巨制。,四、元杂剧与明清小说,杂剧在元代极为兴盛

11、,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家和作品。除了下面杂剧四大家外,还有王实甫、纪君祥等。最伟大的杂剧作家是关汉卿。,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元杂剧四大家杂剧在元代极为兴盛,涌现,元杂剧的深刻文化意义: 第一、元杂剧高扬了反抗精神,抨击邪恶势力,歌颂不畏强暴,反抗压迫,争取自由的叛逆形象。如窦娥冤中的窦娥是个与邪恶势力斗争到死的叛逆形象。西厢记中的崔莺莺,红娘也是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元杂剧的深刻文化意义:,第二、元杂剧褒贬分明,剧中人物的忠奸美恶判若泾渭,这种体现大众意志的价值判断是具有民族倾向和进步意义的。如赵氏孤儿中程婴等人的行为体现了中国人讲义气,见义勇为,舍生取义的价值判断,受到世世代代中国百姓的喜爱。

12、,第二、元杂剧褒贬分明,剧中人物的忠奸美恶判若泾渭,这种体现大,元杂剧以浪漫的理想化方式处理现实主义的体裁。元杂剧几乎都是“大团圆”的结局,窦娥冤西厢记赵氏孤儿无一例外。“大团圆”的结局体现了中国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信念,体现了正义战胜邪恶,幸福普隆人间的理想。但消极一面是,普通百姓甘愿做统治者的奴隶,没有主宰自己命运的观念。,元杂剧以浪漫的理想化方式处理现实主义的体裁。元杂剧几乎都是,明清小说中国的小说历经了魏晋志怪、秩事小说,唐代传奇小说和宋元话本小说之后,到明清两代臻于极盛。,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明代四大奇书,红楼梦,儒林外史,清代小说中的代表作品还有蒲松林的聊斋志异等,清代

13、小说双璧,红楼梦儒林外史清代小说中的代表作品还有蒲松林的聊斋志异,第三节 中国古典文学的文化特征一、关注现实的理性精神 受儒家思想的浸染,中国文学表现出深厚的现实主义传统儒、墨、法、道;也由于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中华民族的苦难和作家人生境遇的挫折,中国古代文学又表现出对命运的沉重的忧患意识和不为现实榨干的洒脱的超越精神。大量作品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第三节 中国古典文学的文化特征,古代文学中,诸多作家都把目光对准人间而不是天国。现实主义作品,无不反映现实,即使浪漫主义作品,也都是现实世界中悲欢离合,真善美丑的虚化反映。 “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离骚虽然神游天地上下求索,但表现的

14、是现实生活中的抒情主人公的人生追求。中国古代文学中自始至终都体现着拯物济世关注现实的理性精神。,古代文学中,诸多作家都把目光对准人间而不是天国。现实主义作,二、“文以载道”的教化传统“文以载道”是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时,儒家首先提出的。目的在于载道,即道德的提高和完善,宣扬政治,提升道德。 宋代理学家认为“文以载道”是指文学的价值在于阐述经典的道理,在于它的社会功利性,近代梁启超等人所理解的“道”已不再是儒家思想,而是强调文学对社会人生的影响通过形象评价人生,发挥文学的感化教育功能。 正:为古代文学注入政治热情、进取精神和社会使命感,使作家重视国家、人民的群体利益。 负:政治的附庸。毛。习。,二、

15、“文以载道”的教化传统,三、写意手法与中和之美写意手法原本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手法。在中国文学中也有大量的注重写意的作品。所谓写意,就是作者所追求的艺术境界不是真实而是空灵,不是形似而是神似,不重写实而重写意。 “中和之美”是中国传统文化倡导的“中庸之道”在文学界的反映。中庸之道反对片面化和极端,在文学中表现为主张有节制地宣泄情感,反对过分强烈的情感表达。,三、写意手法与中和之美,中国古代诗歌中决不缺少深挚的感情,但从未达到过西方诗歌那种“酒神”式的迷狂程度。情感宣泄的适度与表现方式的简约,使中国古代文学在总体上具有含蓄深沉、意味隽永的艺术特征。,中国古代诗歌中决不缺少深挚的感情,但从未达到过西方诗歌那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