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华文ppt严歌苓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306623 上传时间:2022-11-07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4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华文ppt严歌苓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华文ppt严歌苓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华文ppt严歌苓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华文ppt严歌苓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华文ppt严歌苓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华文ppt严歌苓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华文ppt严歌苓课件.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严歌苓小说研究,最有影响的海外华文作家之一,生于上海,长于安徽马鞍山。前半生戎马中国,后半生寄居海外 。80年代在大陆已发表作品1989年赴美,在哥伦比亚艺术学院攻读写作学硕士,后居留美国写作。中英双语写作,90年代以来发表多部长篇力作。,代表作品,赴宴者小姨多鹤第九个寡妇一个女人的史诗穗子物语 扶桑人寰雌性的草地天浴,“新移民作家”,创作数量丰富,短篇和长篇都很多。题材视野开阔,军旅,移民、同性恋、妓女、农妇等,大历史、小舞台,饮食男女,活色生香。擅长讲故事,勾画丰富立体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女性,如“扶桑”、“多鹤”、“王葡萄”、“田晓菲”,是华文文学作品中的经典形象。其主题突破了一般移民文学

2、中的乡愁、家园或者东西方文化冲突,而具有相对开阔的文化视野,更注重挖掘和透视人性的复杂,尤其是女性在历史动荡中的母性力量。,人生经验之于文学创作,1.军旅生活(12岁进入部队文工团,到过西藏,在越南战争中当过记者,见过无数伤病和死亡,后来当过铁道兵,所经之处,尽是荒凉和寂寞)2.海外生活(留学生活,东西方的文化视野,更加客观和开放,随着外交官的丈夫不断迁徙,文化漂流,比如在非洲所见到的艰苦和坚韧)3.人文环境(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和爷爷都是作家;前夫是河南作家李凖的儿子,也是作家,后去了澳大利亚;家中书房藏书颇丰;喜爱俄国文学,屠格列夫、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作品获奖,The Baqu

3、et Bug(赴宴者)获华裔美国图书馆协会“小说金奖”;美国亚马逊网站五星级图书;英国BBC广播的“睡前一本书” 小姨多鹤当代长篇小说“五年最佳小说”(2008)首届“中山杯”华侨文学奖最佳小说(2009)收录于新中国6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600本书(2009) 新浪网络盛典年度作家(2008) 中国小说学会“年度小说排行榜”长篇小说组第一名(2008 ),第九个寡妇获中华读书报“2006年度优秀长篇小说奖” 新浪读书网 “2006年度最受网友欢迎长篇小说奖”等 金陵十三钗获小说月报第十二届百花奖原创小说奖(2006) 中篇小说选刊优秀小说奖(2006) 拖鞋大队北京文学年度中篇小说榜首(20

4、04) 扶桑美国洛杉矶时报年度十大畅销书(英译本,2001) 台湾联合报文学奖长篇小说首奖(1995),白蛇 第七届十月中篇小说文学奖(2001) 人寰 上海文学奖(2000) 第二届台湾中国时报百万小说大奖(1998) 拉斯维加斯的谜语上海文学奖(1999) 天浴美国影评人协会奖(1999) 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编剧奖(1998) 美国哥伦比亚艺术学院最佳实验小说奖(英译本,1996),讨论作品,短篇:天浴、士兵与狗、小顾艳传、无非男女、我不是精灵、扮演者长篇:小姨多鹤、一个女人的诗史、第九个寡妇主题:“一个女人的史诗”(严歌苓小说的女性书写)关键词:“一个”、“女人”、“诗史”特点:在历史的

5、背景上凸显女人的故事,注重的是女人作为个体生命的这“一个”,挖掘其人性深度。,女性,“史诗”背景(抗日战争、国共战争、“反右”、知青、文革等)三部长篇中的历史背景同余华的小说活着、王安忆的长恨歌、或李碧华的霸王别姬比较。女性 以女性话语来消解政治话语和权力话语(有时以略带幽默、滑稽的元素去冲淡历史的大悲大喜)主人公大多是女性,是一个个饱满的生命形象,表面上“傻”、“憨”、“痴”,“认死理”,实则是本真的生命形态,最富有恒久的生命力和人性的光辉。仁慈、包容等母性的品格,被称作“地母”形象。,男性,男性形象则相对黯淡,或者隐晦,或软弱、背叛、冷漠、自私,或自负、骄傲,而这样的男性在历史的沉浮中则需

6、要女人母性般的庇护和包容。而正面的男性形象,则是残缺的或被历史所消弭的、死亡的命运。如天浴中的老金在打冤家中失掉了作为男人的东西,小说最后是开枪了断了女孩文秀的屈辱也了断了自己的痛苦,死在“天浴”的池水里。,小说中的老金是在混乱年代里那些萎缩不堪男人中唯一的纯洁,然而,他却失去了男人的象征之物,也无力帮助和拯救在黑暗中沉沦的女孩。他无望地喜欢女孩,而唯一能给予她的只有美丽的歌声。老金:藏人,名字是四个字,“只要一伙藏人在跟前,你把这名字唤一声,总有十个转头应你。”在严歌苓的作品中,臧民多次被塑造,藏族有某种象征意义,它代表着纯洁、善良、生命力等,寄托着人性的救赎的力量。(倒淌河、雌性的草地、卖

7、红苹果的盲女子),再如士兵与狗小说写的是一只狗的命运,它来自藏獒家族。一篇非常有弹性的小说)人与狗的对立到人与狗的和谐再到人与狗的对立,一只藏獒家族的狗的命运被赋予了丰富的人性思考。这只狗与卡夫卡的变形记里的甲壳虫有点相似。甲壳虫或狗,比周围的人或许更有人性。,无非男女中的“老五”,两个肾都衰竭,活不过三十岁。以女孩雨川的眼睛来看老五,老五与哥哥的对比,老五与他的家人。第九个寡妇中的孙怀清,历经苦难,却能淡定从容,富有生活的智慧,是小说主人公王葡萄的公爹,更是她活着的精神支柱。但他却是被枪毙的反动地主,偷偷活在红薯地窖里。,天浴导读:,主要内容:讲述了一个在草原上插队的成都女知青文秀的故事。在

8、知青返城中,没有靠山和后门的文秀为了能离开草原回到成都,只好出卖身体给那些掌握批文和印章的人,然而,没有一个玩弄她的人帮她,无望中她决定像男知青“张三趾”那样用枪打掉自己的脚趾头,最后是藏民老金给了她一枪,帮她结束了屈辱的身体和命运,老金也给了自己一枪。“文革”叙事:,四种类型的“文革”叙事,许子东教授为了忘却的集体记忆解读50篇文革小说:第一:契合大众审美趣味与宣泄需求的“灾难故事”:“少数坏人迫害好人”第二:体现知识分子干部“忧国情怀”的“历史反省”:“坏事最终变成好事”第三:先锋派小说对于“文革”的“荒诞叙事”:“很多好人合伙做坏事”第四:“红卫兵知青”视角的“文革记忆”:“我也许错了,

9、但决不后悔。”严歌苓“文革”叙事与其他作家比较:如梁晓声的年轮、今夜有暴风雪;余华的小说活着、兄弟;王小波的黄金时代;,严歌苓的“文革”叙事,早期作品(大陆时期),如绿血、一个女兵的悄悄话、雌性的草地都属于“文革”叙事。大多以亲历视角,或感慨、或抒情、或嘲讽,与大陆诸多文革叙事作品风格相似。而出国后,因空间的距离、文化的视野不同,更多采取情感疏离的态度来书写,多采取的是冷静的旁观者的视角。历史、故事只是表层,更多的是对人性的展示和挖掘。如穗子系列(拖鞋大队灰舞鞋白蝶标本)以女孩穗子的视角展开叙述,从她的幼年一直延续到少女时代。通过穗子的眼睛,来观看在动荡年代里的成人世界的阴暗和无奈。,天浴叙事

10、的冷静与疏离,叙述者一直采取情感疏离和冷静观察的姿态,既没有“文革”叙事常见的那种控诉与抒情,也不是王小波式的黑色幽默,却有逼迫人灵魂的效果。严歌苓说:“我创造了老金这位藏人来见证一场浩大牺牲的细部,因而使故事产生了可救赎的价值,可以让我忍受它的黑暗与残酷。”(严歌苓自选集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年第238页)在“文革”这场巨大的浩劫中,天浴只是写了一个最普通的小人物女孩文秀的遭遇,她甚至都算上很美丽, “不是丑人”而已,“矮瘦一点,身体像个黄蜂,两手往她腰部一卡,她就两截了”。老金的说法是“你脸长”。,女性身体叙事与政治权力叙事,等待(场部来人接她)失望(半年后久等无人来接,她被遗忘)希望(在

11、出卖身体中寻求自我实现:回城)绝望(一次次被一个又一个的男人玩弄,怀孕堕胎,身体陷入痛苦的深渊,却并未换来回城的任何希望,身心双重绝望)救赎(本来想开枪打伤自己的脚趾,就在那不忍心开枪的时刻发生了心理的升华,“文秀站直,正面迎着枪口。忽然地,她却编结那根散掉的辫子。她眼一直看着老金,像在照相。她淡然地再次笑了。”她渴望的是死亡的救赎。老金成全了她,也自我成全了。),死亡是一种救赎:死亡的描写被赋予了诗意的效果:“她合着眼,身体在浓白的水雾中像寺庙壁画中的仙子”“要不了多久风雪就把他们埋干净了。”“老金感到自己是齐全的。”小说开头:老金在河边的山坡上帮文秀建了一个沐浴的池子,文秀洗澡,他在附近草

12、唱歌,很诗意的场景。小说结尾:开枪,两人死在天浴的池子里,也是一个诗意的场景。而小说情节的发展,则是在封闭、压抑、破陋的帐篷里。一个个的男人(供销员、穿皮鞋的)偷偷地进来,以老金的视角看到一双双不同的鞋子,一次次的人性的堕落。(看到的是身体的最下部),“天浴”:一种洁净,一种升华,一种救赎的诗意(身体的洁净,也是精神的救赎)沐浴(身体的洁净)女性身体叙事的文本黑色的影子或者是邪恶的梦魇一样出没在帐篷里的男人,他们是谁? (隐含的是历史政治的文本)身体话语与权力话语交织出卖身体,交换回城的印章(身体与权力的交换,表面是身体屈从于权力,但知青的身份禁不住遭到质疑,知青到农村是接受思想改造的,而回城

13、却要使用女人最古老最屈辱的方式去交换,本身就是对“文革”的质疑)文秀的死、老金的自杀,权力话语遭解构和嘲弄,死亡是对政治权力话语无奈的抗争。,第九个寡妇导读,讨论几个问题:一、严歌苓谈第九个寡妇的创作二、王葡萄一个异类形象(傻子?佛性?母性?)三、民间叙事(解构政治启蒙叙事)四、王葡萄的身份:“第二性”?,严歌苓谈创作,70年代末听到的一个故事,萦绕了20多年,太离奇。要把一个离奇的故事写得无奇,要让人信服。感到荒谬的是,在一种特殊的政治环境里出现的离奇的故事,却很难让现在的读者相信,而一个作家却要花很大的笔墨去让读者相信,这本身就是一种滑稽。几次到河南农村体验生活。怎样从一个形而上的层面去产

14、生意义,怎样在具体的日常生活场景上运用细节,或者是用很丰富的生活场景去淡化它的传奇性。,王葡萄:一个异类的女性形象,1.“寡妇”? 小说开头交代了王葡萄为何是“第九个寡妇”(有点幽默与反讽的笔调)中国文学作品中的寡妇形象:如鲁迅祝福中的祥林嫂、许地山玉官中的玉官、张爱玲金锁记中的曹七巧。王葡萄颠覆了这些既定的寡妇形象,呈现出酣畅淋漓的丰满的生命力,2.“傻子”?现代文学中的傻子或狂人,往往反衬现实的荒诞。她的眼睛(“直戳戳的”),她认死理,她的一系列行为,都显得有点傻,却是一个“有趣”、“可爱”的傻女人。她在常人眼中表现的“傻”,正是最自然的、本真的生命形态,不随政治、革命、历史的变化而改变。

15、(不被异化)如:“铁脑是我男人, 我不救他救谁?!”(1944年,鬼子进村搜查八路军时,与蔡琥珀的对比,蔡看似政治觉悟高,其实是出于对公婆的恨),她瞪着眼直喊道:“再咋阶级,我总得有个爹。爹是好是赖,那爹就是爹。没这爹, 我啥也没了。”“真正愁人的事是没有的。把红薯窖再挖大,反正这里没别的好, 就是土好躲一步是一步,这里什么都发生过:兵荒、粮荒、虫荒、人荒, 躲一躲, 就躲过去了。”“你们一天也别想叫我离开猪场。谁知道你们会进来干啥? 今儿砸锅去炼钢,明儿抓我的猪娃拍相片儿, 我一走, 你们还不把它们杀杀, 卖卖? ”“你们都不把人当人, 还会把猪当猪? 我高低不去省里当你们的模范。”,3.

16、“佛性”?同活着的福贵比较,一个在苦难与死亡袭击中,坚韧活着的男人,第九个寡妇则写了这样一个坚韧的女人。扶桑中的“扶桑”,寡妇中的王葡萄,严歌苓赋予了一种“佛性”的人物形象。对于男性也好,对于强迫她的人,践踏她的人也好,她都用一种悲悯和宽容的态度来接受所有这些,她允许这些恶的东西存在。这种宽容和接纳某种意义上就是佛性的体现。比如她对待史五合这个人。,4. “地母”?“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王葡萄完整地体现了一种来自中国民间大地的民族的内在生命能量和艺术美的标准。她的浑然不分的仁爱与包容一切的宽厚,正是这一典型艺术形象的两大特点:“浑然不分”表现为她的爱心超越了人世间一切利害之争,称得

17、上真正的仁爱。“包容一切”隐喻了一种自我完善的力量,能凭着生命的自身能力,吸收各种外来的营养,转腐朽为神奇。能将天下污垢转化为营养和生命的再生能力,使生命立于不死的状态。,民间叙事立场,小说通过一个类似电影镜头的细节,葡萄总是紧贴着大地,从门缝下面往上看,看到的则是许多条肉腿匆忙而过。这种窥视还不止于在门缝里,有时发生在河边的芦苇丛里,看着杀人者的腿与被杀者的腿之间的替换演变。葡萄的窥探是贴着大地看世界的一种观察视角,从下往上看,固然看不清被看世界的真相,也不可能对此变幻取同情的理解,但是这是一种民间的立场和视角,是于山崩地裂而处惊不变的自然人生哲学。(“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在

18、葡萄和史屯人眼里,“历史”是什么?历史就是葡萄说的:“进进出出”、“匆匆一过”之后,“剩下的还是这个村,这些人,还做这些事:种地、赶集、逛会。有钱包扁食,没钱吃红薯”历史就是孙二大说的“世道变了一回、两回”背后的“季节变化、花落花开、树枯树荣”民间世界有自己循环和轮回的规律,它不相信启蒙、进化、阶级,不相信乌托邦的关于未来的发展与进步,历史被葡萄拆解为:“过一阵换个人斗斗,台上的换到台下,台下的换到台上”。 一个反白毛女的故事,用葡萄(对喜儿身份的拆解)这个同宏大叙事背对的人物形象,揭示出民间个体生存方式的自由与独特,以及潜藏在历史“地窖”(民间)中的另一种可能性。,葡萄、孙怀清、史庄人、以及

19、结尾的神话关于荣格的故事,他童年时碰到的一个奇怪的现象:一个二十多岁的女人忽然倒下,发出一个老妇人的苍老声音,荣格从中得到集体潜在意识的启发。孙二大讲的故事,表达一种关于轮回的希望,一种来自史前的远古的力量,母系社会的力量。她不管一切,她只是给你了疗伤,只是在抚育你,生育你的一个母兽似的雌性动物。让一代一代延续下来的,是她这样的一种非常有力量的人。,葡萄的身份:“第二性”?,王葡萄的身份,她与男人的关系公爹孙怀清(恋父情结升华到对父亲的救助和照顾)丈夫铁脑(铁脑被杀,无爱却像母亲样保护了她),二哥铜脑(喜欢,丈夫死后与他有过交欢,并生了他的孩子,他差点成为她的第二个丈夫)初恋情人朱梅(戏子,离

20、开,病死)情人(史冬喜、史春喜)情人(朴同志,作家)儿子(为了救公爹而舍弃了儿子),质疑:作为女儿(来历不明的童媳妇)、作为妻子、作为母亲、甚至作为情人,其身份都是暧昧不明或者模糊的。葡萄身上的女儿性和母性,尤其表现在与孙怀清的共谋关系中。互为支撑、互为庇护。(女儿行与女性是互相交融的)王葡萄的身体叙事,名字“葡萄”,男人对于她身体的想象。,女人:“第二性”?严歌苓小说中的女性书写质疑一:在复旦大学与大学生座谈时,有大学生提出的问题:王葡萄是否第二性?质疑二:丰云著新移民文学:融合与疏离(135页)认为严歌苓作品中“地母”般的女人,以跪着的姿态宽容和原谅站着的人、居高临下的人,这若非是一厢情愿

21、的想象性满足,便是要先验地设定那对峙的男性一方是本性善良的,是可以被跪着的女人感化的(假如不是如此,那跪着的女人又如何能从卑贱的姿态中获得尊严,跪着,又如何能成为一个美丽的形象?认为地母女人是在迎合男性,是一种男性中心主义视角),如何看待严歌苓作品中的女性书写,是否让回到一种保守的男性中心主义话语?我的观点:严歌苓恰恰是反男性中心主义话语的,只不过她不是以女权主义者激烈的姿态来反对男性话语,而是展示作为女性自身的强大生命力,她不需要依附于男性,甚至在历史的风浪中还成为男性的庇护和保护神。那是一种来自史前母系氏族的原始的生命力量,或者是地母之神的象征。,天浴是唯一的一个女人身体屈从于男人权力的小

22、说文本,但女主人公死亡的结局正是表明了这种权力话语的欺骗性和不可依靠性,女人的希望和梦想不是依赖身体获得的.一个女人的史诗中的都汉正是政治权力话语象征,但小菲却背叛了他的感情,并未选择他,她对欧阳萸母性般的宽容、理解和痴爱,最后终于赢得了他的爱。好友伍善贞正是依附于男权话语和政治话语的,结果是追随着历史的戏台变幻,却并未得到真爱。第九个寡妇中的王葡萄与蔡琥珀也是两个对比,王葡萄与男人的身体关系是直接和本能,并不含权力关系。尤其是王葡萄身上的冥顽不化的反“启蒙”和“革命”的姿态。,从鲁迅的伤逝中开始,子君喊出的“我是我自己的,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到今天,女性解放的道路何在?女人如何成为“我自己的”,而不是依附于男人的“第二性”,严歌苓塑造的具有原始生命力的地母般的女人或许给我们一些希望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