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探究题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306971 上传时间:2022-11-07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实验探究题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化学实验探究题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化学实验探究题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化学实验探究题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化学实验探究题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实验探究题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实验探究题课件.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练习1.物质之间的反应是奥妙无穷。在一次化学探究活动中,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对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进行了探究,请你参与填写下列空白。如何用实验证明两种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第一小组同学设计了实验方案一,实验探究题,请你分析该实验只有pH7时才能证明两溶液间发生了化学反应? .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练习1.物质之间的反应是奥妙无穷。在一次化学探究活动中,同学,(2)设计实验探究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是否放热。提供的实验仪器和药品: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烧杯、温度计、玻璃棒和胶头滴管。请你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3)探究氢氧化钠与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第二小组同学在做完两种溶液反应的实

2、验后,为探究二者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设计了实验方案二,(2)设计实验探究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是否放热。提供的实验仪器,C,例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Na+属同种元素,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微粒都属于同一种元素B.相同元素的原子原子核一定有相同的中子数C.一种元素变成另一种元素,变化的一定是质子数D.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元素的种类不一定发生变化,例5、下列各组物质是按照单质、纯净物、化合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碘酒、石灰石、食盐、盐酸B.石墨、冰水混合物、纯碱、石油C.干冰、矿泉水、黄铜、天然气D.煤、铁矿石、塑料、75%的酒精,B,C例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例5、下列各组物质,

3、1食用下列方法处理过的食品,不会危及人体健康的是 ( ) A、用干冰冷藏的食品 B、牛奶中添加氧化钙以补充钙质 C、用甲醛浸泡的海鲜 D、用工业用盐腌制的肉类食品,2.小明学习化学后,在家里想用化学方法来鉴别厨房里的碱面(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和食盐,你认为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 )A各取少量通过尝味道区分 B各取少量分别倒入水中观察是否溶解C各取少量分别倒入食醋 D各取少量溶于水,再分别加入石灰水,二、对物质的性质考虑不周,运用不当,A,B,1食用下列方法处理过的食品,不会危及人体健康的是,3现有Fe、CuO、BaCl2、Na2CO3、稀H2SO4等五种物质,在常温下它们两两相互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4、 ( ) A7个 B6个 C5个 D4个4向下表的甲物质中逐滴加入相应的乙溶液至过量,反应过程中生成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关系,能用下图所示曲线表示的是 ( )A B C D,B,B,3现有Fe、CuO、BaCl2、Na2CO3、稀H2SO4,三、实验结论及现象表述上的错误,例1,下面实验现象描述中正确的是( )A.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时,其实验现象:产生白雾。 B .打开装浓盐酸的瓶塞,实验现象:产生白烟,C.点燃镁带发出 “耀眼的白光”,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C,例2.下列对化学实验得出

5、的结论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紫色石蕊变红色,说明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B.在盛满CO2的软塑料瓶中,滴入少量NaOH溶液后盖上瓶盖振荡,软塑料瓶变瘪了,只能说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C.在盛有固体NH4HCO3的试管中,加入某物质有气体产生,说明该物质一定是碱性物质。D.检验CO2中是否混有HCl气体,可选用AgNO3溶液,若发现溶液变浑浊,说明混有HCl气体。,D,三、实验结论及现象表述上的错误例1,下面实验现象描述中正,例3.一氧化氮在常温下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它能常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迅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现要收集一瓶一氧

6、化氮气体,可采用的收集方法是( )A.向上排空气法 B.排水法C. 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D.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B,例4.下列对实验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 )A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体,证明该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B某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C某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该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D某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溶液中一定是澄清石灰水.,C,例3.一氧化氮在常温下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四、 概念混淆及应用范围没有把握好,例1、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

7、再分B、分子一定比原子大C、在化学变化的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保持不变D、分子能构成物质,而原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例2、下列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B、混合物中的各物质仍能保持各自的性质。C、单质一定由同种元素的原子直接构成D、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D,C,四、 概念混淆及应用范围没有把握好例1、下列关于分子,C,例4:将氮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依次通过灼热的铜网澄清的石灰水炽热的氧化铜浓硫酸。假设每次气体都被除尽,最后剩余的气体是。,N2和CO2,例3. 下列物质的组成、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是由碳、氧两个元素组成的。

8、B.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C.稀硫酸是由硫酸和水两种物质组成的。D.水分子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C例4:将氮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依次通,五、记忆不牢难,判定不准。例1、下列选项中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不完全一致的是( )A.氢氧化钙、 石灰石、 Ca(OH)2 B.碳酸钠 、纯碱、 Na2CO3C.氧化钙 、生石灰 CaO D.氢氧化钠 、烧碱 NaOH例2、下列关于酸、碱、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碱能与所有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B.碱和盐反应一定有沉淀生成C.能与金属反应的一定是酸 D. 碱和酸溶液一定能发生反应,A,D,五、记忆不牢难,判定不准。A

9、D,六、思维混乱,未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例一、下列化学实验中所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 )A.盐酸和硫酸都可以用石蕊溶液加以检验B.若证明熟石灰中含有CaCO3可先加稀盐酸后,再加酚酞溶液。C.把硝酸铵与熟石灰混合使用,能改良酸性土壤。D.经过滤、再煮沸、消毒得到的水,就是纯水。,A,例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NaOH溶液敞口放置在空气中变质但质量不会增加B.除去CaO中混有的CaCO3可加水溶解、过滤。C.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可用NaOH溶液。D.NaOH、 CaO、浓硫酸溶于水都放热,NH4NO3溶于水却吸热。,D,六、思维混乱,未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A例2.下列说法中正确,七、

10、不注意概念的应用范围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酒精、羊毛、塑料、玻璃钢都是有机高分子材料。B、配制5%的NaCl溶液的主要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C、增大气体与溶剂的接触面积,可增大气体的溶解度。D、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化合物。,B,七、不注意概念的应用范围B,例2:化学反应前后能发生变化的是( )A、物质的总质量 B、原子种类、数目、质量 C、元素种类、数目 D、分子种类、数目,D,例3:在ABC2D的反应中, 8gA和6gB完全反应生成5gC,同时得到D的质量是 ( ) A、8g B、6g C、9g D、18g,C,例2:化学反应前后能发生变化的是( )D例3:在A,八、知

11、识不牢固,判定分析失误例1:某化合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得到二氧化碳和水,则该化合物的组成元素是( ) A、 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B、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D、只含有碳元素,B,2我们饮用的水是由原水净化所得。已知明矾能将水中的悬浮物凝聚而沉淀,氯气可杀菌。下列有关家庭饮用水的净化过程正确的是 ( ) A. 原水过滤通氯气加明矾沉淀净水B. 原水通氯气过滤加明矾沉淀净水C. 原水加明矾通氯气过滤沉淀净水D. 原水加明矾沉淀过滤通氯气净水,D,八、知识不牢固,判定分析失误B2我们饮用的水是由原水净,九、化学用语不按要求书写,知识贮备不够,例1.下列符号

12、书写中正确的是( )A.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B.两个硫酸根离子C.氩气的化学式 Ar2 D.两个氮气分子2N2,例2.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H2O2 H2 +O2 B.H2SO4+2NaOH=NaSO4+H2OC.NaOH+CO2=NaCO3+H2OD.2KOH+CuCl2=Cu(OH)2 +2KCl,D,D,九、化学用语不按要求书写,知识贮备不够例1.下列符号书写中正,十、对物质的性质、图形运用不够准确,例1.下列实验的设计及实验得出结论正确的是( ) A.将点燃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火焰熄灭,则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B.区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可用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 C.点

13、燃某气体后,其上方罩的干冷烧杯内有水雾,说该气体不可能是一氧化碳。 D.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的一氧化碳,可用点火的方法。,C,十、对物质的性质、图形运用不够准确例1.下列实验的设计及实验,例2。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t2OC时,三种物质溶解度小大顺序是( )(2) t1OC时,将30g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根据A物质的溶解曲线,所得溶液是 - g,若将其固体全部溶解,则将温度至少升高到 时。(3)若A中含有少量B,提纯A,所用的方法是 - 。(4) t3OC不能配制20%溶液的物质可能是 物质,CBA,120,t2 OC,降温结晶,C,例2。下图是A、B、C三种物

14、质的溶解度曲线CBA120t2,例3.下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溶解度曲线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t1OC时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溶剂质量相等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由t2OC降到t1OC析出晶体较多的是AD. t2OC,将48gAB两种物质分别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饱和溶液的可能是A,C,例3.下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溶解度曲线获得的,十一、归纳总结不全面,例1、下列化学知识归纳总结正确的是( )A、点燃可燃性气体前都必须检验其纯度。B、关闭所有火力发电厂是大力推行低碳经济的有效措施之一。C、大量使用农

15、药和化肥,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D、氢氧化钙含钙量高是一种很好的补钙剂。,例2、下列总结归纳得出错误结论的是( )A、so2、so3、co2都是形成酸雨的有害气体B、H2、o2、co2、都可以用浓硫酸进行干燥。C、含Cu2+、Fe3+、和Fe2+的水溶液都不是无色的。D、任何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都达到了其着火点。,A,A,十一、归纳总结不全面例1、下列化学知识归纳总结正确的是(,十二、实验操作不规范,实验叙述不准确,例1.下列实验操作和得出的结论都正确的是( )A.用镊子夹着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观察颜色变化,确定溶液的酸碱度大小。B.可分别向盛有稀盐酸和稀硫酸的两瓶无色溶液中,直接滴加BaCl2

16、溶液的方法,鉴别它们。C.证明Fe、Cu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可将两种金属丝分别伸入盛稀盐酸的试管中,观察有无气泡产生。D.在久置的熟石灰上,加酚酞,酚酞没有变红,则该熟石灰全部变成了碳酸钙。,C,十二、实验操作不规范,实验叙述不准确例1.下列实验操作和得出,例2.下列对实验和做法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将镁粉、铁粉分别投入10%的稀盐酸中,镁粉反应剧烈,这是因为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B.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后发现产生气泡比原来的快,这是因为MnO2能改变其化学反应速率。C.打开啤酒瓶后,发现有大量的气泡,这是因为气体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D.向鱼池上方喷水,鱼就不会缺少氧气,这

17、是因为增大了气体的溶解度。,D,例2.下列对实验和做法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D,十三、记忆不准确,容易遗忘例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含有Cu2+Fe2+Fe3+的水溶液分别是蓝、绿、黄、三色。B、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C、通过元素周期表可以查阅确定金属的含量。D、电解水时产生气体质量最多的是正极。,例2、下列生活中的做法可行的是( )A.在家庭厨房里可以用品尝味道来区别食盐和蔗糖B.用钢刷子擦去铝壶上的油渍,保持铝壶光洁、美观。C.被雨淋过的自行田车圈,先用油布擦再用干布擦干。D.发现厨房里煤气泄漏后,立即拔打110,并打开风扇通风。,C,A,十三、记忆不准确,容易遗忘例2、下列生活中的做法可行的是(,例3、下列有关归纳总结不正确的是( )A、汽油洗衣服上的油污是溶解现象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往往会伴随物理变化。C、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D、饱和溶液降温后都会有晶体析出。,例4、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一定是溶液。B、溶液中增加的溶质越多,其溶质质量分数就大。C、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浓度大D、增加溶质可使任何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D,D,例3、下列有关归纳总结不正确的是( )例4、下列有关溶液,化学实验探究题课件,化学实验探究题课件,化学实验探究题课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