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第6讲流体流动现象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307465 上传时间:2022-11-07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369.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工原理第6讲流体流动现象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化工原理第6讲流体流动现象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化工原理第6讲流体流动现象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化工原理第6讲流体流动现象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化工原理第6讲流体流动现象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工原理第6讲流体流动现象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原理第6讲流体流动现象课件.ppt(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6讲 1.4 流体流动现象,教学难点:边界层及边界层分离。,教学目的: 1、学会判别流体流动的类型。 2、了解流体在圆管内的速度分布。 3、了解边界层的概念。,教学内容:1 、流动类型与雷诺数。2、 流体在圆管内流动时的速度分布 3 、边界层的概念。,教学重点:Re的计算及流动形态的判别。,第6讲 1.4 流体流动现象教学难点:边界层及边界层分,1.4.1 流动类型与雷诺数,1、雷诺实验,2)、实验现象:,1)、装置:如图示。,1.4.1 流动类型与雷诺数1、雷诺实验 2)、实验现象:,1)实验证明 :除流速u外、管径d、流体的粘度和密度对流动状况也有影响,流动形态由这几个因素同时决定。,2

2、、雷诺数,雷诺准数:, 特征:无因次,没有单位的纯数。其值不会因采用的单位制度不同而改变,但必须是统一单位。,2)雷诺准数单位:,1)实验证明 :除流速u外、管径d、流体的粘,1)、流动类型的判别,Re2000 时,属层流; Re4000时, 属湍流; 2000 Re4000时, 可能是层流也可能是湍流,取决与外部条件。,2)、雷诺数的计算,例1-17 20oC的水在内径为50mm的管内流动,流速为2m/s,试计算雷诺数Re。,查附录六 20oC的水的密度 黏度,在实际工业生产计算中, Re2000时即按湍流计算。,属湍流。,3、层流与湍流,1)、流动类型的判别 Re2000 时,,层流特点:

3、管内流体质点沿管轴作有规则的平行运动,各质点互不碰撞,互不混合。,3)、层流特点(laminar flow),层流特点:管内流体质点沿管轴作有规则的平行运动,,湍流的特点:流体质点除了沿管轴方向向前运动外,还有径向脉动,各质点的速度在大小和方向上都随时变化,质点相互碰撞和混合。质点的脉动是湍流最基本的特点。,4)、湍流特点 ( viscous flow ),湍流的特点:流体质点除了沿管轴方向向前运动外,还有径,1.流体在圆管内层流时的速度分布,(1)速度分布方程如右图,当力平衡时有 p1A = p2A + A侧, p1 r2 = p2 r2 + 2 rlr,1.4.2 流体在圆管内的速度分布,

4、1.流体在圆管内层流时的速度分布p1p2lR(1)速度分布,代入边界条件:r =R 时,u = 0 r= 0 时,u = umax,其中:,代入边界条件:r =R 时,u = 0,(2)平均速度u,dV = urdA = 2 rurdr,(2)平均速度uRrr+drdV = urdA = 2 r,2.流体在圆管内的湍流时速度分布,(1)稳定流动时湍流分布的形状,其形状与Re的大小有关Re 湍流程度加剧 顶部越平坦,(2)湍流速度分布方程,Re n 4104Re1.1105时, n=61.1105Re3.2106时,n=7Re3.2106时, n=8,2.流体在圆管内的湍流时速度分布(1)稳定流

5、动时湍流分布的形,(3)流体在圆管内湍流流动时的速度分布关系图,(3)流体在圆管内湍流流动时的速度分布关系图,1.4.3 边界层的概念,1、边界层概念:普兰德(Prandtl)1904年提出:实际流体流经固体壁面时,由于粘性力的存在,必然会在紧靠壁面处,形成一层极薄的流体膜附着于其上,且在壁面上其流速为零,处于静止,而在其上方与流动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存在很大的速度梯度,这一存在速度梯度区域称为流动边界层,简称边界层。,原因:流体具有粘性又能完全润湿壁面,则粘附在壁面上静止的流体层与其相邻的流体层间产生内摩擦,形成了速度梯度。,1.4.3 边界层的概念 1、边界层概念:普,2、边界层的形成与发展

6、,由于壁面摩擦力及粘滞力影响,流体进入后边界层由薄到厚,相互影响,直至发展为稳定的流动类型。,2、边界层的形成与发展 由于壁面摩擦力及粘滞力,3、 流体在圆形直管的进口段内的流动,滞流与湍流边界层,如图示:距管进口的距离x0称为稳定段长度或进口段长度。在稳定段以后,各截面速度分布曲线形状不随x而变,称为完全发展了的流动。一般取: x0=(50100)d,3、 流体在圆形直管的进口段内的流动滞流与湍流边界层,4、边界层的分离,概念:边界层内的流体在某种情况下(例:固体壁面为曲面或与流动方向不平行)与固体壁面分离并产生倒流,这个现象称为边界层分离。,形成 A点:u=0,压强最高,动能静压能及克服阻

7、力;,P点:BP,流道逐渐扩大,u不断减小,p不断增大,到了P点,u=0,为分离点,P-P为分离面。此处为逆压强梯度。,B点:AB,流道逐渐缩小,u不断增加,P不断减小,B点压强最低,顺压强梯度;,4、边界层的分离 概念:边界层内的流体在某种情,总结:,1、雷诺数及流体流动形态判别2、流体阻力产生的原因,总结:1、雷诺数及流体流动形态判别,5)非稳态流动系统的计算,例1-16 本题附图所示的开口贮槽内液面与排液管出口管间的垂直距离h1为9m,贮槽的内径D为3m,排液管的内径d0为0.04m;液体流过该系统的能量损失可按hf=40u2计算,式中u为流体在管内的流速。试求经过4h后贮槽内液面下降的

8、高度。,5)非稳态流动系统的计算 例1-16 本题附图所示的开口贮,设F为瞬时进料率;D为瞬时出料率;dA为在d时间内的积累量;dh为在d时间内槽内液面下降的高度;u为液体在管内的瞬时流速。,解:在d时间内对该系统作物料衡算,则:,式中:,代入,得,在瞬间液面1-1与管子出口内侧截面2-2间列柏努利方程式,并以截面2-2为基准水平面,得:,设F为瞬时进料率;D为瞬时出料率;dA为在d,式中 Z1=h,Z2=0,u10,u2=u,p1=p2,hf=40u2,代入整理得,将式代入式,得,积分限:1=0,h1=9m;2=43600s=14400s,h2=hm。,故经过4h后贮槽内液面下降高度为9-5.62=3.38m。,式中 Z1=h,Z2=0,u10,u2=u,p1=p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