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肿瘤》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308486 上传时间:2022-11-07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263.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性肿瘤》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职业性肿瘤》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职业性肿瘤》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职业性肿瘤》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职业性肿瘤》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性肿瘤》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性肿瘤》PPT课件.ppt(9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节 职业性肿瘤,职业肿瘤:在工作环境中长期接触致癌因素,经过较长的潜伏期而患的某种特定肿瘤,称职业性肿瘤(occupational tumor)或职业癌(occupational cancer)。,一、职业肿瘤概述,(一)职业肿瘤概念,2,职业致癌因素:能引起职业性肿瘤的致病因素,称职业性致癌因素(occupational carcinogen)。职业性致癌因素可包括:化学、物理和生物性因素,其中以化学性因素为主。,3,职业肿瘤的历史可追朔到1775年,英国外科医生Percival Pott首次报告扫烟囱工阴囊癌。 迄今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公认 与工农业生产有关的人类化学致癌物或工

2、业过程有40多种,其中20多种是肯定的。 由于职业和非职业肿瘤在发展和临床症状上没有差异,同时所诊断的职业肿瘤具有法律补偿性质,因此各国的职业肿瘤名单也有所不同。,(二)职业肿瘤发展的历史,4,联苯胺所致膀胱癌; 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苯所致白血病; 氯甲醚所致肺癌;砷所致肺癌、皮肤癌;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焦炉逸散物所致肺癌;铬酸盐制造业所致肺癌。,(三)我国职业病名单中职业肿瘤名单,5,(一)潜伏期研究表明在首次接触致癌物到肿瘤发生有一个明显的间隔期,称为潜伏期。肿瘤是从DNA一个碱基对发生突变的非正常细胞引发的,但最终是否发展或何时发展成为肿瘤,受一系列因素影响: 如细胞损伤的修复能力

3、肿瘤发生的内、外源促进因子 免疫系统的有效性等。因此,不同的致癌因素有不同的潜伏期。,二、职业性致癌因素的作用特征,6,潜伏期最短46年,如放射线致白血病; 最长达40年以上,如石棉诱发间皮瘤; 多数职业肿瘤潜伏期较长,约为1225年。 由于职业性接触程度较强,职业肿瘤发病年龄比非职业性同类肿瘤提前,如芳香胺引起的泌尿系统癌症,发病年龄以4050岁多见。较非职业性的早1015年。 如我国湖南某砷矿职工中肺癌发病年龄比所在省居民小1020岁。,7,对人类来说:,致癌因素 肿瘤部位 潜伏期(年)沥青、煤焦油 皮肤 20-24矿物油 皮肤 50-54粗石蜡油 皮肤 15-18无机砷酸盐 皮肤 20-

4、24 肺 25-48电离辐射 皮肤 20-30 肺 15-23 骨髓 (白血病) 11-17 骨骼(骨肉瘤) 10-15石棉 肺 25-40 胸腹膜 20-40氯甲醚 肺 10-24切削油 阴囊 40-50芳香胺 膀胱 11-15,职业性肿瘤的潜伏期,(二)阈值问题对于大多数毒物来说其毒性作用存在阈值或阈剂量,即超过这个剂量时才可引起健康损害。在预防工作中,阈剂量可作为安全接触剂量的依据。但是对职业性致癌物来说,是否存在阈值尚有争论。,9,主张致癌物无阈值的学者提出“一次击中”学说(one hit theory),既在一个细胞内单个细胞DNA改变就可能启动肿瘤发生,那么这个细胞只要一次小剂量接

5、触致癌物,甚至一个致癌物分子就可能导致DNA改变,启动肿瘤发生。 按照这种观点,致癌作用不存在安全接触剂量,人类不应该接触任何致癌物。,关于无阈值的“一次击中”学说,10,即使单个致癌分子可能诱导细胞的基因改变,但这个分子达到靶器官的可能性在小剂量时是很小的; 致癌物还可与细胞其他的亲核物质如蛋白或DNA的非关键部分作用而代谢。 细胞具有修复DNA损伤的能力,机体的免疫系统又有杀伤癌变细胞的能力,如果癌变细胞被这些机制消灭,那么小剂量接触的致癌能力将被降低; 一次击中是指一次有效击中,即损伤超过了其正常修复或杀伤能力,若虽有击中,但尚可修复,就可能存在“无作用水平”值;,关于有阈值的理由,11

6、,研究发现:多数致癌物致癌作用的发展过程均有前期变化(增生、硬化等),肿瘤是“继发产物”,为此有可能确定其作用的阈值。 目前主张有阈值者获较多支持,国外已据此规定了“尽可能低”的职业致癌物接触的“技术参考值”。但阈值问题并没有解决。,有无“阈值”尚无定论,12,职业性肿瘤往往有比较固定的好发部位或范围,多在致癌因素作用最强烈、最经常接触的部位发生或直接作用的靶器官。 皮肤和肺是职业致癌物进入机体的主要途径和直接作用的器官,故皮肤和呼吸系统是职业性肿瘤的好发部位。,(三)好发部位,13,有时可能累及同一系统的邻近器官,如致肺癌的职业致癌物可引发气管、咽喉、鼻腔或鼻窦的肿瘤;有时可发生在远隔部位,

7、如皮肤接触芳香胺,导致膀胱癌;同一致癌物也可能引起不同部位的肿瘤,如砷可诱发肺癌和皮肤癌。少数致癌因素可引起广泛的、多器官的肿瘤,如电离辐射可引起白血病、肺癌、皮肤癌、骨肉瘤等。,14,职业性肿瘤还可出现:,职业性癌的好发部位 (摘自Fischman M. L. 等,1990,略有修 改) 职业接触 发癌部位 4-氨基联苯 膀胱 砷及砷化合物 肺、皮肤?肝、血管肉瘤 石棉 胸膜与腹膜(间皮瘤)、 肺、喉、胃肠道,肾 苯 骨髓(白血病) 联苯胺 膀胱 双氯甲醚 肺 六价 化合物 肺 煤焦油沥青 皮肤、阴囊、肺、膀胱 煤焦油 皮肤、阴囊、肺、?膀胱 电离辐射 白血病、皮肤、其它,15,职业接触 发

8、癌部位 未处理或轻度处理的矿物油 肺 芥子气 肺 萘胺 膀胱 镍和镍化合物 肺、鼻窦 镭 骨(肉瘤) 氡 肺 页岩油 皮肤、阴囊 煤烟、焦油和油类 皮肤、肺、?膀胱 含石棉纤维的滑石 肺、?间皮瘤 紫外线 皮肤 氯乙烯 肝(血管肉瘤) 脑、肺,16,由于致癌物致癌强弱不同,职业性肿瘤具有不同的病理类型,例如铀矿工肺癌大部分为未分化小细胞癌,铬多致鳞癌,家具工所致鼻窦癌大部分为腺癌。一般认为接触强致癌物以及高浓度接触所致肺癌多为未分化小细胞癌,反之则多为腺癌。但不是绝对的。,(四)病理类型,17,虽然致癌物阈值问题有争论,但大量研究证明,大多数致癌物存在剂量反应关系。但致癌物不同,其致癌的强度有

9、非常大的差异。由于长期的接触剂量资料不易获得,可采用接触年限来估算接触剂量。,(五)剂量反应关系,加强对职业性致癌因素的控制和管理对致癌剂的限制与使用定出规程加强宣传教育讲究个人卫生逐渐建立致癌危险性预测制度,五、职业肿瘤的预防原则,19,第五节 职业性物理因素的危害及其防治,一、高 温,(一)高温作业 高温作业系指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当室外实际出现本地区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时,工作地点气温高于室外温度2或2以上的作业。,高温作业生产环境中的气象条件及其特点 1.气温 2.气湿 3.气流 4.热辐射,本地区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是指近十年本地区气象台正式记录每年最热月中每日13-14点的气

10、温平均值。我国部分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地点温度 ) 哈尔滨28 天津31 海口33 济南32 南宁33 杭州34 昆明25 上海32 重庆35 北京30 沈阳29 南京33 大连27 武汉34 福州34,高温作业类型,干热型(高气温、强热辐射、低气湿)湿热型(高气温、高气湿、低热辐射),(三)高温作业的类型1. 高气温、强辐射作业:,2. 高温、高湿作业:主要是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或生产上要求保持车间相对湿度较高所致,3. 夏季露天作业:夏季的农田劳动、建筑、搬运等露天作业,除受太阳的辐射作用外,还受到被加热的地面和周围物体放出的热辐射作用。,(四)高温作业对机体的影响1.机体

11、生理功能调节 (1)体温调节: 1)热的来源 *机体产热: 氧化代谢产热 剧烈的体力劳动使代谢产热 *生产性热源: 高气温对流体表血循环全身加热 热辐射机体深部组织加热,2)机体散热 *传导对流: *辐射: *蒸发:,机体通过上述三种方式散热,同时产热也会稍降低维持体温在一个动态平衡状态。 但当环境中长期处于高气温、高气湿、强辐射的条件下,机体在环境中的受热和产热明显超过散热热蓄积,如超出机体的体温调节能力中暑。通常肛温38是高温作业工人的生理应激范围的上限值。,(2) 水盐代谢,高温 出汗,失水,失盐,水盐代谢紊乱、渗透压改变,血液浓缩心脏、肾脏负担加重,失钾,骨骼肌兴奋性工作效率,失维生素

12、,(水溶性)缺乏,(3) 消化系统,高温,消化酶活性(淀粉酶活性),大量出汗,氯化物丧失胃液酸度,大量饮水胃液稀释,血液重新分配消化道供血不足,食欲下降消化不良,(4) 循环系统,高温,表皮血管扩张未梢循环血量回心血量,出汗血液浓缩 血液粘稠度 有效循环血量,保障工作肌的活动,向工作肌输送足够的血液,上述情况可导致心跳心肌代偿性肥大 病理改变。 高温作业还可出现收缩压,而舒张压相对稳定,出现脉压差,(5)泌尿系统,抗利尿素分泌,高温,尿液减少肾负荷加重尿中出现蛋白、管型,大量出汗肾小球和肾血流量,(6) 神经系统高温,热辐射注意力不集中、肌肉的工作能力、动作的准确性、反应迟钝工伤事故,2. 热

13、适应: 人体在热环境中工作一段时间后对热负荷产生的适应反应,(三) 中暑 1. 中暑的分类,热射病(heat stroke)热痉挛(heat cramp)热衰竭(heat exhaustion),,大量出汗,钠、钾过量丧失,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神经肌肉的自发冲动,外周血管扩张,皮肤血流量,导致脑部暂时性供血减少所致,三种类型中暑比较,肌肉痉挛,尤以腓肠肌为甚,常呈对称性,伴有头痛、口渴、尿少、四肢无力、尿盐,体温多正常,热射病(日射病),高气温强辐射高气湿,人体散热困难 机体热蓄积 体温调节紊乱,体温高达40以上、大量出汗或无汗、皮肤干热、意识障碍、脉快而无力、呼吸浅表。重者出现抽搐,昏迷。,

14、热痉挛,高气温强辐射,热衰竭,高气温强辐射,头昏、头痛、多汗、口渴恶心、呕吐、面色苍白、BP、脉细弱、晕厥、体温多正常,类型 致病因素 发病机理 临床表现,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GBZ41-2002,中暑先兆 中暑先兆(观察对象)是指在高温作业场所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能坚持工作者。,诊断及分级标准,轻症中暑 轻症中暑除中暑先兆的症状加重外,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快速等表现,体温升高至38.5以上。 被迫停止工作,但经短时间休息,症状消失,尚能恢复工作者。重症中暑 重症中暑可分为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

15、三型,也可出现混合型。 被迫停止工作,但经短时间休息,不能恢复工作者。,治疗原则,中暑先兆: 暂时脱离高温现场,并予以密切观察。轻症中暑: 迅速脱离高温现场,到通风阴凉处休息;给予含盐清凉饮料及对症处理。重症中暑: 迅速予以物理降温和(或)药物降温;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对症治疗。,(四) 防暑降温措施 1. 技术措施 (1) 合理设计工艺流程,如自动化生产,热 源的合理布局等 (2)隔热 (3) 通风 1)自然通风 2)机械通风,2.保健措施 (1) 供应含盐饮料和补充营养; (2) 个人防护 (3) 预防保健 3. 组织措施 (1)贯彻有关防暑降温法规和卫生标准 (2)制定合理的劳动休息制度

16、,2.保健措施 (1) 供应含盐饮料和补充营养; (2) 个人防护 (3) 预防保健 3. 组织措施 (1)贯彻有关防暑降温法规和卫生标准 (2)制定合理的劳动休息制度,噪 声( noise ),一、基本概念,1.声音:物体振动后,振动能在弹性介质中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传到人耳引起的音响感觉称为声音。,2.噪声:各种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声波被无规律地杂乱组合, 波形呈无规则变化的声音 。,3.生产性噪声: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声音,都可称为噪声。,频率声波,二、物理特性及评价,(一)声强与声强级,声强 单位 W/m2声强级 单位 dB,听阈是指对正常人耳刚能引起音响感觉的声音强度(为10-12W/

17、m2);痛阈是指声压增大至人耳产生不快或疼痛时的声音强度(为1W/m2)。基准声强 1 000Hz纯音的听阈声强,声压: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引起介质质点振动,使空气产生疏密变化,这种由于声波振动而对介质(空气)产生的压力单位 牛顿/米2 (N/m 2),(二)声压与声压级,声压级:从听阈声压到痛阈声压的绝对值相差1000 000倍,为了计算方便,也用对数值来表示其大小即称声压级单位 分贝(dB),(三)频谱,1.纯音2.复合音3.频谱4.频带或频程,(四)人对声音的主观感觉,1等响曲线 指利用与基准音比较的方法,得出听阈范围各种声频的响度级,将各个频率相同响度的数值用曲线连接,绘出各种响度的等

18、响曲线图。,46,对高频敏感对低频不敏感,(四)人对声音的主观感觉,2声级 为了准确地评价噪声对人体的影响,在进行声音测量时所使用的声级计是根据人耳对声音的感觉特性,参考等响曲线,使用“A”、“B”、“C”几种计权网络,形成不同类型的滤波器;使用频率计权网络测得的声压级称为声级,根据滤波器的特点分别称为A声级、B声级、C声级或D声级,用dB(A)、dB(B)等表示。A声级用作噪声卫生标准评价的指标。,48,评价指标之间的比较,(一)生产性噪声分类及主要接触机会,性质分,机械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电磁性噪声,1分类:,产生的时间分,连续噪声,间断噪声,稳态非稳态,脉冲声和脉冲噪声,频率特性分,

19、低频,中频,高频,2. 主要接触机会,三、 噪声对人体的影响,慢性噪声性听力损伤,(二)听觉系统,1. 听觉适应 2. 听觉疲劳3. 暂时性听阈位移4. 永久性听阈位移5. 噪声聋,急性听力损伤(暴震性耳聋),听觉系统损伤,暂时性听阈位移(Temperary threshold shift,TTS) 指接触噪声后引起听阈变化,脱离噪声环境后经过一段时间听力可恢复到原来水平永久性听阈位移 (permanent threshold shift,PTS) 指噪声或其它因素引起的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的听阈升高.,暂时性听阈位移(TTS),永久性听阈位移(PTS),听力损伤 (Hearing impair

20、ment)PTS只限于高频段 患者无自觉听力障碍 噪声聋 (Noise-induced deafness) 语频段听阈位移达到一定程度 患者出现语言听力困难 是一种法定职业病(诊断标准) 检测呈典型的4000Hz处V形下陷,急性听力损伤(暴振性耳聋) (Explosion deafness)因突发性巨响所引起 骨膜破裂及中耳、内耳组织损伤 立即听力完全丧失等症状 部分恢复或永久性耳聋,(三)听觉外系统不良影响,1神经系统的影响 2心血管系统的影响3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的影响4消化系统及代谢功能的影响5生殖功能及胚胎发育的影响6对工作效率的影响,4个体敏感性与个人防护,四、影响噪声对机体作用因素,1

21、噪声的强度和频率特征,噪声强度频率,症状体征,2接噪工龄和每天接触时间,3噪声的性质,脉冲 稳态,五、控制噪声危害措施,(一)制订工业企业卫生标准 接触时间与允许之间的关系 噪声增加3dB,接触时间减少一半,(二)控制噪声源,(三)控制噪声传播,(四)加强个体防护,(五)健康监护,(六)合理安排劳动和休息,58,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具体规定: 每天接触噪声过8h, 容许标准为85dB(A); 对暂达不到者,可放宽到90dB(A); 若接触时间减半,标准容许放宽3dB(A); 但噪声强度不应超过115 dB(A)。,1振动2振幅3频率4加速度,振 动(vibration),一、基本概念,60,二

22、、振动评价的参量,(一)振动频谱,(二)共振频率,(三)4小时能量频率计权加速度有效值,三、 生产性振动分类和主要接触机会,分类 局部 全身,接触机会,四、振动对人体的危害,(一)人体对振动的感受,振动被帕其尼小体所感受,感受器电位,传导的动作电位,神经冲动,丘脑和大脑皮层,中枢兴奋,振动,(二)全身振动,1.人体对全身振动的主观感觉,2. 全身振动对机体各系统的影响,3. 全身振动对工效的影响,4. 运动病,(三)局部振动,1神经系统2心血管系统3骨骼-肌肉系统4听觉器官5免疫系统6内分泌系统,五、局部振动病(振动性白指),定义:长期使用振动工具而引起的末梢循环障碍为主的疾病,亦可累及肢体神

23、经及运动功能(法定职业病)。,五、局部振动病(振动性白指),手部症状:痛觉、振动觉、两点分辨觉减退;严重者出现雷诺现象即局部振动所引起的手指; 间歇性发白或发绀(以中指多见)。神经衰弱综合征:,1. 临床表现,5. 处理原则,2. 诊断和分期,3. 发病机制 略,4. 治疗,(1) 运动疗法(2) 物理疗法(3) 营养疗法(4) 药物疗法(5) 外科疗法,六、影响振动作用的主要因素,(一)振动本身的特征,1频率与振幅 2加速度,(二)接触振动时间,(三)体位和操作方式,(四)环境条件,(五)工具重量和被加工件的硬度,(一)消除或减低振动源的振动(二)限制作业时间(三)改善作业环境 (四)加强个

24、体防护(五)医疗保健措施(六)职业卫生教育和技术培训(七)振动卫生标准,七、预防措施,非电离辐射与电离辐射,电磁辐射,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单位 Hz kHz MHz GHz,1.基本概念(射频辐射的划分见下表),第五节 非电离辐射与电离辐射,一、非电离辐射,(一)射频辐射,表1 射频辐射波谱的划分,高频电磁场 微波,长波 中波 短波 超短波 分米波 厘米波 毫米波 低频 中频 高频 甚高频 特高频 超高频 极高频(LF)(MF) (HF)(VHF) (UHF) (SHF) (EHF),波段频谱,波长 3km 1km 100m 10m 1m 10cm 1cm 1mm频率 100kHz 300k

25、Hz 3MHz 30MHz 300MHz 3GHz 30 300GHz,高频电磁场及微波的单位:高频电磁场:电场强度 V/m磁场强度 A/m微波:用功率密度表示(W/cm2、mW/cm2 、W/cm2 )近区场和远区场:在近区场和远区场内电磁场变化的规律,2. 生物学效应微波的致热效应 射频辐射对机体的整体或局部加热 微波照射引起机体体温升高 机体那些组织易发生热效应(2) 微波的非致热效应,生物学效应的强弱顺序:微波 超短波 短波 中长波,3. 对健康的影响, 神经系统 心血管系统 眼睛,(2) 微波的防护 微波辐射能吸收 合理配置工作位置 个人防护措施 健康检查,(1) 高频电磁场的防护

26、场源的屏蔽 距离防护 合理布局,4. 防护措施,(二)红外辐射,长波红外线:(远红外线)波长为3m1mm,能被皮肤吸收 中波红外线:波长为1400nm3m,能被角膜及皮肤吸收短波红外线:(近红外线)760nm1400nm,可被组织吸收引起灼伤,(二)红外辐射,1. 接触机会 2. 对机体的影响 (1) 皮肤 (2) 眼睛3. 防护措施,(三) 紫外辐射,波长为100nm400nm的电磁波,远紫外线区(短波紫外线,UV-C),波长290nm100nm, 具有杀菌和微弱致皮肤红斑作用,为灭菌波段,中紫外线区(中波紫外线,UV-B),波长290nm320nm 具有明显的致红斑和角膜、结膜炎效应,为红

27、斑区,近紫外线区(长波紫外线,UV-A),波长320nm400nm 可产生光毒性和光敏性效应,为黑线区,1. 接触机会 2. 对机体的影响 (1)皮肤 (2)眼睛3. 防护措施,(四) 激光,激光:物质受激辐射所发出的光放大,是一种人造的、特殊类型的非电离辐射。,1. 接触机会 2. 对机体的影响 (1)眼睛(与波长、脉冲宽度、光束能量、入射角度等因素有关)波长在可见光区的激光主损视网膜和晶状体,尤其黄斑区波长在红外或微波区,可致角膜、晶状体损害,白内障近紫外线光可损害角膜、晶状体,以至视网膜 (2)皮肤 比眼睛轻3. 防护措施,(四) 激光,二、电离辐射,具有卫生学意义的电离辐射有:电子射线

28、、射线、射线、质子射线、中子射线、射线、x射线。,(一)基本概念,电离辐射:作用于物质能使其发生电离现象的辐射,二、电离辐射,1 核工业系统2. 射线发生器的生产和使用3. 放射性核素加工、生产和使用4. 天然放射性核素半生或共生矿生产,(二)接触机会,2.照射量,4.剂量当量,(二)常用电离辐射单位,1.放射性活度,3.吸收剂量,2. 机体因素,(三) 辐射的作用方式和影响因素,1辐射有关因素,(1) 辐射的物理特性 (2) 剂量与剂量率(3) 照射部位 (4) 照射面积,1. 随机效应 2. 非随机效应(肯定效应),(四) 辐射的损伤效应,3诊断和处理,(五) 放射病,1急性放射病,(1) 骨髓型 (2) 胃肠型 (3) 脑型,2慢性放射病,1执行辐射防护三原则2外辐射防护3内辐射防护,(六) 防护卫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