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公开课用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308780 上传时间:2022-11-07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十则》公开课用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论语十则》公开课用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论语十则》公开课用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论语十则》公开课用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论语十则》公开课用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语十则》公开课用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十则》公开课用ppt课件.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课时,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zu邑人(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被尊称为“大成至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有关孔子,论语简介,论语是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共20篇。属语录体散文。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四书: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词句积淀】一、字音辨识不踰矩( )( ) 诲女( ) 轻裘( )无憾( ) 曲肱( ) 戚戚( )答案:y j hu qi hn n q,第二乐章,论语十则,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

2、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重点字词:饱、敏、慎、就、正、焉、君子,先生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语句品评】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句意品读】一个有道德的人,不应过多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这样就算是好学了。这句话重点讲对君子的道德要求。【知行启迪】自古以来,许多人为追求名利而不择手段,进而迷失自我;然而也有许多人舍弃优裕的生活、工作条件做出利国利民的贡献。如钱

3、学森、兰辉等。,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有:同“又”。 立:自立。 不惑:遇事不疑惑。 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 从:从,遵从的意思;踰:逾,越过;矩,规矩这则是孔子自述其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备选要点】1.读课文第二则,试分析道德修养过程中的阶段,并做出评价。【明确】(1)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

4、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2)评价:孔子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指出了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重点字词:“女”通“汝” “知”通“智”,先生说:“由!我教给你的道理,你知道了吗?对待知识,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啊!”,【精要研习】1.本文的前几则,是孔子关于学习的看法。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关于学习有哪些主张?【明确】(1)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要苛求生活条件的好坏,即“君子食无求

5、饱,居无求安”。 (2)学习要谨慎,要深入思考后再提出自己的见解,即“敏于事而慎于言”。,(3)要善于向有道德的人学习,从而改正自己的缺点,修正自己的道德行为,即“就有道而正焉”。 (4)在学习的问题上要有谦虚求实的品格,“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有恒定的志向,要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体味其中的快乐。,2.请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他为什么主张“慎于言”?【明确】孔子主张“慎于言”,即少说话,说的时候要慎重。其原因是: (1)孔子很重视言行一致,说到做到,即“言忠信”“言思忠”,这样才能得到大家的信任,而如果爱说话,就难免言过其实,言行不一致,于道德就有愧了。 (2)孔子认为说话要择取恰当的时机,这

6、样才不会引起人们的反感,才能发挥作用。 (3)孔子认为德是内,言是外,内在充实自然能发之于外,外在却不一定对内在有所裨益,更反对花言巧语,他认为“巧言令色,鲜仁矣”。,、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盍:何不。 共:动词,指共同享用。敝之:敝:使动用法。使破、坏,指把车马、衣裘用破,用坏。憾:抱怨,埋怨。 伐:夸耀。 施:宣扬,表白。 安、信、怀:都作使动用,宾语之分别指代老者、朋友、少者。安:安逸。怀:关怀,译文:,颜回、子路侍立在孔子身旁。先生说

7、:“何不各自谈谈你们的志向呢?”子路说:“(我)愿将我的车马、衣服和朋友共同享用,用坏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愿做到不夸耀自己的好处,不宣扬自己的功劳。”子路说:“希望听听您的志向。”先生说:“使老人安享晚年,使朋友信任我,使年少的人得到关怀。”,4.研读文章,通过子路、颜渊、孔子的志向,试分析三人的性格特点及道德境界。 【明确】,5.试分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句中的三种境界。【明确】“知之”“好之”“乐之”是学习的三种不同层次的境界。,“知之”“好之”“乐之”,这三者有密切的关联,层层深入。“知之”是一种认识,“好之”是一种兴趣,“乐之”是一种情感。 学习的最高境界

8、是“乐之”,即要以所学为乐事,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乐趣,这样,才能取得较高的成就。,6、“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译文: 先生说,智者喜欢水,仁者喜欢山;智者活跃,仁者沉静;智者快乐,仁者长寿。,【备选链接】6.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句意品读】孔子将人分成君子与小人,又把君子细分为知者与仁者。因智慧而超脱的人像流动的水一样快乐;信奉仁义道德的人像沉静的山一样恒久。知者上善若水,海纳百川;仁者高山仰止,厚德载物。【知行启迪】现实生活中,“知”与“仁”离我们并不遥远。如面对需要帮助的弱者,我们既要科学地施救,又要理智地保护自

9、己,这就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知”和“仁”。,高考作文链接,这一段话,充满了辩证法,也是孔子对人的个性的深刻体悟,很能给人启迪。2004年江苏卷“山的沉稳,水的灵动”,也许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不可缺少,也许,并非每个人都能成为智者或者仁者,但是作为目标来追求,人生就会更加有意义。,、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饭疏食,饭,这里是“吃”的意思,作动词。 疏食即粗粮。 曲肱:肱,音gng,胳膊。 曲肱,即弯着胳膊。 先生说:“吃粗粮,喝白开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2.子曰:“

10、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句意品读】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同时,不符合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知行启迪】“安贫乐道”是中国人几千年以来做人的标准之一,人要坚守道义和人格。问题奶粉、馒头、牛奶、汽车等层出不穷,再一次考验着我们中国人的良知。,、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述而,先生说:“君子总是心胸宽广,小人总是忧愁悲伤。”,8.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句意品读】孔子认为,君子通晓事理,故待人接物处世犹

11、如在平坦大道上行走,故心胸开朗而宽广,小人心思常为物役,患得又患失,故经常忧愁。【知行启迪】_,参考示例:作为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可以包容万物,不计个人得失。如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一生淡泊名利,一心向学;即使面对种种不公和别人的诽谤,也坦然处之,其心胸之宽广让人敬佩。,9.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句意品读】孔子认为,“仁”的本质在于一切以人为本,把人放在第一位。在这个前提下,每个人都要用礼来约束自己的一切行为,使自己的一切都符合礼。也就是说,“仁”就是人对礼的自觉,是礼在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实现。【知行启迪】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为人处世要谨慎善为,不看消极面,

12、不偏听偏信,不胡说八道,一言一行,要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如果每一个人的视、听、言、动都虔诚、仁义、知礼,人与人之间也就和谐相处,整个社会也就秩序井然。,9.通过学习理解本课的知识,请结合“克己复礼”谈谈“仁”和“礼”是什么关系。【明确】(1)“克己复礼”指克制自己,使言行都回复到周礼上。孔子希望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使人们自觉遵守礼的规定。,9 克己复礼为 仁,(2)“仁”和“礼”的关系: “仁”是“礼”的基础。 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是说明“仁”是“礼”的基础;这里说“克己复礼为仁”则是说明“礼”又规定了“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礼”要以“仁”为基础,靠“仁”来维护

13、,离开“仁”,“礼”就徒具形式。 “礼”是“仁”的依托。 “仁”的具体内容是由“礼”的要求来规定的,离开“礼”,“仁”就无所依托。“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一内一外,互为表里,紧密结合不可分割。,【探究平台】宋代学者朱熹认为,“克己复礼”就是“存天理,灭人欲”。你是怎样认识的,结合所学论语篇章,谈谈你的看法。我的观点:_,参考示例:孔子的“克己复礼”是约束自己的欲望和行为而回归于礼,其目的和基础是“仁”;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则是将克己复礼赶向了极端,无视人的存在,是无“仁”可言的。 从论语的记载来看,孔子说的“克己复礼”只是在说一种具体的学习和修养方法;这里说的“礼”,就是指当时社会

14、生活中实行的各种礼仪规范,而学习各种礼仪,正是孔子教学的重要内容。值得注意的是,孔子在这里强调的,不是应当按礼仪规范去待人接物,而是不符合礼的事就不要去做。也就是说,学习礼,不仅仅是要依礼而行,更重要的是要随时警惕自己不要去做失礼的事“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要做到这“四勿”,就必须“克己”,也就是要随时注意约束自己,克服种种不良习性和私心,这其实也正是今天我们常说的“战胜自我”。,10、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三件需要戒除的事情:少年时候,血气还没有固定,要戒除的是女色;等到壮年时,血气正旺盛,要戒除的是争斗;等到老了的时候,血气已经衰落了,要戒除的是贪欲。”,“三戒说”,【解读】,这一则,孔子从人生的三个阶段,强调了要规范自己的言行,少年戒女色,壮年要成熟稳重,做事情要凭借理智,凡事要三思而后行;老年要淡泊,不可以贪婪。这则对我们今天加强个人修养,很有启迪意义。,二、熟语积累1.敏于事而慎于言:处事机敏,出言谨慎。2.浮云富贵:把富贵看成飘浮的云彩。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3.克己复礼:克制自己,使言行都回复到周礼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