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309732 上传时间:2022-11-07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2.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ppt课件.ppt(7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鲁迅: 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萧红,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伟大与深刻的另一面是,平和,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最著名的文学家之一,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1902年赴日本留学,弃医从文。1909年回国。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1年12月,他发表著名中篇小说阿正传。1927年10月起定居上海。1930年,他发起组织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同年3月,发起组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左联)。1932年,他与宋庆龄、蔡元培、杨杏佛等组织成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1936年10月19日病逝。,鲁迅简介,鲁迅在1918年5月,首

2、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阿Q正传等皆收于呐喊中)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杂文集:野草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华盖集续编的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附集准风月谈集外集且介亭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18部。,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创作背景:自题小像诗本无题,系鲁迅于1903年在日本东京弘文书院求学时,剪辫题照,赠 给他的挚友许寿裳的。 鲁迅于年重写时题:“二十一岁时作,五十一岁时写之,时辛未二

3、月十六日也。”自题小像是一首七言绝句。诗是鲁迅21岁写的,51岁重写。在30年中很少写诗,从这以后才开“诗戒”。这是呐喊和彷徨的先声,也是鲁迅毕生奋斗的标灯和旗帜。,鲁迅 , 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鲁迅”笔名的来历理由是:(一)母亲姓鲁,(二)周鲁是同姓之国,(三)取愚鲁而迅速之意。”(亡友鲁迅印象记.笔名鲁迅)这就是对“鲁迅”这个笔名最权威的解释。,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 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 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 管

4、他冬夏与春秋。,鲁迅先生 “写给亲属”的七条遗嘱一、不得因为丧事,收受任何人的一文钱但老朋 友的,不在此例。 二、赶快收敛,埋掉,拉倒。 三、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 四、忘记我,管自己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涂 虫。 五、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 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六、别人应许你的事情,不可当真;七、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 鲁迅死,许广平(1898-1968),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秘书长,全国妇联副主席,中国文联主席团成员,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笔名景宋,祖籍福建,1898年

5、2月12日生于广东番禺一个败落的官僚家庭里。,周海婴,1929年9月生于上海,鲁迅和许广平仅有的1个儿子,著有鲁迅与我七十年等书。 1952至1960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无线电专业。,1960年起在国家广电总局工作。原国家广电总局副部级干部,无线电专家。现任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另任上海鲁迅文化发展中心理事长,中国鲁迅研究会名誉会长,北京鲁迅纪念馆、绍兴鲁迅纪念馆、厦门鲁迅纪念馆名誉馆长,北京鲁迅中学、绍兴鲁迅中学名誉校长,中国鲁迅研究室、上海鲁迅纪念馆顾问,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CRSA)顾问等。,周海婴出生于1929年9月。在他将出世时,一度出现难产的迹象。当医生为此征求鲁迅意见是留大人还是

6、留孩子时,鲁迅不假思索地说:“留大人。”结果母子平安。也许鲁迅认为这孩子是意外的收获,为了孩子的坚强,他对新生命倾注了异乎寻常的爱。海婴这个名字,鲁迅取自上海出生的婴儿这一意思。他对海婴的教育完全按照他于1919年写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的思想来实行,尽量创造机会让海婴自由地成长,希望海婴成为一个“敢说、敢笑、敢骂、敢打”的人。,鲁迅后人全家福,朱安,1878年6月生于浙江绍兴。祖上做过知县一类的官。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朱安,虽然识字不多,但懂得礼仪,性格温和,待人厚道。鲁迅的母亲决定娶来给自己的大儿子鲁迅做媳妇.这婚事是母亲安排的,他只能默默承受。结婚后他很少向外人诉说自己的婚姻生活,仅对

7、好友许寿裳说过这么一句沉痛的话:“这是母亲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能好好地供养它,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她性格和顺,与人相处并不困难,婆婆鲁瑞对她十分喜爱。她的遗愿是葬在上海鲁迅墓旁,这当然未能如愿;她的葬礼按许广平的意思举行,下葬在北京她婆婆鲁瑞的墓旁,坟上没有任何标记。 我好比是一只蜗牛,从墙底一点一点往上爬,爬得虽慢,总有一天会爬到墙顶的。可是现在我没有办法了,我没有力气爬了,我待他再好,也是没用。看来我这一辈子只好服侍娘娘一个人了,万一娘娘归了西天,从大先生一向的为人看,我以后的生活他是会管的。,画忆萧红,萧红故居,作者介绍,萧红(19111942),现代最优秀的女作家之一,原名张乃莹,

8、笔名悄吟、玲玲、田娣,黑龙江呼兰县人。她出生于地主家庭,中学时代喜爱绘画和文学,1930年因反抗包办婚姻离家出走,1932年在哈尔滨与萧军相识,并开始为报刊写稿。1934年与萧军一起离开哈尔滨到上海,在鲁迅的关怀与扶持下,萧红成为30年代文坛上活跃的女作家。她的代表作品生死场,列入鲁迅主编的“奴隶丛书”,鲁迅亲自校阅并写了序言。,1936年7月因病只身东渡日本疗养,1937年初由日本归国,抗日战争时期,她随同西北战地服务团辗转各地。 1940年春,萧红与端木蕻良同去香港,在贫病交迫中依然坚持文学创作,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于1942出版。 1941年12月,日军占领香港,病重的萧红无法离避,1942

9、年病逝于香港九龙。,主要作品: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另为吕碧城、石评梅、张爱玲)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那样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然而她却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整个世俗,在民族的灾难中,经历了反叛、觉醒和抗争的经历和一次次与命运的搏击。这位自传型的、抒情型的女作家,一直沿着反封建的思想道路前进,她用自己那些具有独特风格的优美散文及散文化的小说,丰富了我国现代文坛的花苑成为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位有风格的杰出的女作家。,关于回忆录,回忆录主要记录个人所经历

10、的生活或所熟悉的历史事件,也有主要记述自己所交往过的他人的事迹的。回忆录主要就是对回忆的整理和记录,和一般传记相比,不见得很连贯和完整,但作者常常拿带着某些感情来叙述,对某些事件或者生活细节的呈现可能更加生动、亲切。,本文与一般人物传记不同,是一篇回忆录。萧红以细腻的感觉捕捉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零碎的细节,随意点染,但感情真挚而又深厚,文笔散漫而又抒情,展现出鲁迅先生丰富的性格特征。萧红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个作为作家的鲁迅,而是一个有血有肉、形象丰满的鲁迅。鲁迅先生属于他所处的时代,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走进鲁迅,鲁迅重要文章的解读,祥林嫂人性的残忍,“咀嚼人的灵魂”药启蒙的结果是被启蒙的对象活

11、活吃掉阿Q正传“精神胜利法”“民族的劣根”,呼唤生命的强者狂人日记吃人的文化,打破“瞒”和“骗”,在酒楼上平庸对人的吞噬,绝望的反抗肥皂对意淫的伪君子的幽默讽刺社戏对纯正善良的人性的呼唤纪念刘和珍君对生命的人道主义关怀,对革命的反思论“他妈的”封建等级制度造成的卑劣心理,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自嘲) 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自题小像) 3、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鲁迅.无题) 4、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鲁迅.无题) 5、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鲁迅.无题) 6、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鲁迅.答客诮)

12、 7、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鲁迅.题三义塔) 8、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鲁迅.悼杨铨),9、哪里有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10、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11、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12、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不好的。 13、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记念刘和珍君) 14、谦以待人,虚以接物。15、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16、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 (秋夜),谈谈对鲁迅的整体印象,冷峻,严肃,刻薄,深刻

13、,孤独,敏感,70年来,崇拜鲁迅的人说他是位斗士、勇士、先驱、导师、革命家,说他是愤怒激烈、疾恶如仇、“没有半点媚骨的人”;厌恶鲁迅的人,则说他心胸狭窄、不知宽容、睚眦必报、有失温柔敦厚的人。总之,这些正反两面的印象与评价,都仿佛鲁迅是个很凶、很严厉、不通人情的人。那么鲁迅先生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 以前大家都学过不少鲁迅的作品,对鲁迅到底有什么样的印象?是否真的理解和喜欢鲁迅?,鲁迅被誉为20世纪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也是20世纪的文化巨人之一,鲁迅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文学不过是他传播思想的武器。 鲁迅的作品对人的精神创伤与病态进行无止境的发掘,对中国人的“奴性”进行了彻底的批判,是

14、对现代中国人的灵魂的伟大拷问 。 他残酷地鞭打着人的灵魂,也反对任何形式的忍从,他始终维护人的思想的独立性和不妥协性。,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则是现代中国的圣人。 (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43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出版。),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15、(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98页,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出版。),鲁迅的“朋友”,闰土胡风冯雪峰萧红、萧军瞿秋白藤野张天翼郁达夫,鲁迅的“敌人”,周作人徐志摩梁实秋林语堂胡适郭沫若周扬 一生最痛恨的人,对鲁迅的人身攻击:与周作人的反目;不宽容,心胸狭窄。 “ 叫我来评判鲁迅,很简单,三段话便可概括:鲁迅的人格,是渺小,渺小,第三个渺小;鲁迅的性情是凶恶,凶恶,第三个凶恶;鲁迅的行为是卑劣,卑劣,第三个卑劣。更以一言概括之,是个连起码的 人 的资格都够不着的脚色。 ” (苏雪林我论鲁迅,转引自王锡荣苏雪林为什么骂鲁迅?,收入鲁迅生平疑案,上海辞书出版社),精读课文内容并思考:注意这篇回忆录中所写的

16、鲜活的鲁迅,并与自己印象中的鲁迅做比较。这篇回忆录中哪些精彩的描写让你印象最深刻?为什么?这篇回忆录是怎样捕捉和描写鲁迅的生活细节,表现鲁迅什么样的个性?阅读课文后,除了作家的印象,你觉得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课文具体事例加以体会。,明朗、爽快、不掩饰真情,轻捷,善解人意、知识丰富,友善、慷慨大方、尊重妻子,爱开玩笑,略写、细节描写,略写、细节描写,正侧面结合、详写,详写、细节描写,略写、语言及细节,善用革命和科学精神指导青年,善解人意、童心依在,略写、语言及细节,语言和对比描写,关心、宽容青年,语言(直引和间引),场面描写、语言描写,和蔼可亲,语言描写、对比,好客、真心待友,热爱、指导青

17、年,节俭、好客,礼让别人、宁亏自己,礼让别人、宁亏自己(节俭 ),惜时、勤奋,对比、语言及细节描写,对比、细节描写,语言、动作、对比描写,对比、细节描写,环境烘托、细节描写,朴素、不张扬、爱憎分明,富有科学精神,不轻易否定、有家庭民主思想,对工作一丝不苟,俭朴、勤劳、待人真诚,环境、衣着、眼神描写,动作、心理、细节描写,动作 语言、对比,对比、细节,环境、细节,勤俭节约、爱书如命、惜时,喜静、勤奋工作,坦然面对疾病,惜时、忘我工作,好客、平易近人、忘我工作,环境、细节,对比烘托,对比、神情、语言,心理、细节,语言、神情,一讲话就精神,工作如山、不得休息,别人重视、自己不以为然,仍不忘工作(问刊

18、物)、坚强,俭省、坚定,神情、对比,间接描写,环境、语言、间接,神情、细节、间接,神情、间接、环境、细节,语言、细节描写,爱孩子、坚强,坚强、关心别人、乐观、平和,间接、语言、细节,推崇个性解放、个性自由,勤奋不息,细节、语言,细节、避讳,品味下列描述性语言:,(1)第2节:刚抓起一扣同时伸出不顾一切,(2)第4节第4段:鲁迅先生嘱咐许先生一定让坐小汽车回去,并且一定嘱咐许先生付钱;,(3)还有4节倒3段:笑声冲下楼梯来:,(4)第12节倒2段:鲁迅先生上楼去拿香烟,抱着印花包袱,而那把伞也没有忘记,顺手也带到楼上去。,(5)第19节倒3行:鲁迅先生一看她,就用眼瞪着她,很生气地看了她半天。,

19、描述性语言准确、生动、形象、细腻,表现力强,鲜明地表现了传主的性格特点。,(4)和36节“人瘦了,这样瘦是不成的,要多吃点儿。”(鲁迅先生又在说玩笑话了),,(1)第3节中间“你不穿我才说的,你穿的时候,一说你该不穿了。”,(2)第4节倒2行“我再吃几个吗?”,(3)第21节倒2 段“他说不新鲜,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加查看就抹煞是不对的。”,人物语言极富个性,言简意赅,准确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品味下列对人物语言的描写,(1)(第3节中)对先生充满无限的崇敬之情,(2)(第9节中)对先生充满爱怜、心疼的情感。,(3)(第14节)对先生充满喜爱之情。,(4)(第18节)对先生忘我工

20、作既崇敬、又担忧的心情。,(5)(第39节)对鲁迅先生的去世充满无限的惋惜,字里行间融入了作者强烈的感情,品味教材“思考与探究”第2题中的语言,思考、讨论、探究、合作下列问题,理解本文在结构上的艺术特色。,1、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明显感到,全文总共39节,却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这是一种什么手法?,这种手法实际上是散文化的写作方法,即“形散神不散”或“形散神聚”的特点。作者捕捉了鲁迅先生许多生活的细节,随意写来,就象一些印象的片断回放,但这些印象组合起来,突显出一个生活化、人情味十足的鲁迅即本文的“神”。,探讨与归纳,萧红眼中的鲁迅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探讨与归纳,探讨与归纳,2、本文的“传主”是

21、鲁迅先生,却用很多笔墨写了鲁迅的妻子许广平先生,这是为什么?,这是一种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因为许先生和鲁迅先生朝夕相处,对鲁迅的生活起居十分了解,借许先生的口来介绍鲁迅先生,既弥补了作者对先生了解的不足,又能真实地再现先生的很多生活片断,令人信服。即本文采用了直接(或正面)和间接(或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双线结构。,以本文事例为论据,可提炼出哪些论题或论点?,伟大与平凡(论据: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惜时(论据1:本文描述鲁迅白天会客耽误了的时间要在夜里补回来的事例;还有本文描述先生病重也不忘工作的事例。论据2:鲁迅名言“哪有什么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了写作上。”“时间,就象海

22、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说话应注意场合和分寸(论据:鲁迅先生不在容易引起别人尴尬的场合指出别人穿衣的不当。),中学生应该培养节俭的美好品质(或“人在任何时候都应保持节俭的优良品质”)论据:本文中所描写的鲁迅,已在上海乃至全国成名,稿费收入也不薄,但本文中所见的鲁迅先生却十分节俭12节中“鲁迅先生不戴手套,不围围巾,冬天穿着黑石蓝的棉布袍子”的简朴穿著;13节中“这菜简单到极点”;16节中“鲁迅先生随时吸的是绿听子的便宜烟”;鲁迅对摩登女子的厌恶。),“深刻、伟大”与“平和”是如何统一在鲁迅身上的?,作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鲁迅,他的深刻与伟大,正如前面毛主席所给予的高

23、度评价,是无与伦比的,但这是基于对他的伟大的文学、思想和革命成就而言的,是他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但这和生活中的鲁迅那种对亲人、对同志、对青年的平易近人、慈祥、随和的性格并不矛盾。无数事实证明,伟大的人物在生活中往往是很平凡的,正是他们的平凡,才使他们和常人能很好地相融,了解人类、理解人类的真谛,使他们对人类进行深深的思考,从而做出伟大而深刻的成就。伟人毛泽东的伟大与慈祥、平和,雷锋的平凡与伟大不都说明了这样的道理?,鲁迅不是神仙。鲁迅与我们是最为贴近的。细读鲁迅,你会感到它仿佛是针对当下中国的问题在发言,而又具有历史的高度和深度。鲁迅是活在现实中国的,每一个愿意并正在思考和关注社会、人生、文

24、学问题的青年,都能够和他进行心灵的对话。 过去,人们把鲁迅复杂化了,今天我们要把复杂的鲁迅简单化,也就是还原一个可亲可爱、可敬可学的鲁迅。,小 结,本篇文章与前一篇写杜甫的文章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在写法上有什么明显的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比较,“杜甫篇”传记文学;来自于历史史料,是以旁观者和研究家的身份走进人物的,因而陈述性较强,在生活细节上显得粗略,视觉较大。,“鲁迅”篇回忆录;作者自身融于人物的生活,对作者的生活经历有深入的观察和深切的感受,因而纪实性较强,描绘细腻,视觉相对较小。,本文艺术特色,作为一篇回忆录,这篇课文在语言和结构等方面有什么艺术特色?,1、以细腻的

25、感觉捕捉传主的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现出一位伟人性格的丰富性。,2、文笔浪漫而又抒情。,3、“我”是事件的见证人,也是事件的评论者。,近来有许多年青的朋友们要我写一点关于鲁迅的文字。为什么他们要我写呢?我揣想他们的动机大概不外几点:一、现在在台湾,鲁迅的作品是被列为禁书,一般人看不到,越看不到越好奇,于是想知道一点这个人的事情。二、一大部分青年们在大陆时总听说过鲁迅这个人的名字,或读过他的一些作品,无意中不免多多少少受到共产党及其同路人关于他的宣传,因此对于这个人多少也许怀有一点幻想。三、我从前曾和鲁迅发生过一阵笔战,于是有人愿意我以当事人的身分再出来说几句话。,其实,我是不愿意谈论他的。前几天陈

26、西滢先生自海外归来,有一次有人在席上问他:“你觉得鲁迅如何?”他笑而不答。我从旁插嘴,“关于鲁迅,最好不要问我们两个。”西滢先生和鲁迅冲突于前(不是为了文艺理论),我和鲁迅辩难于后,我们对鲁迅都是处于相反的地位。我们说的话,可能不公道,再说,鲁迅已经死了好久,我再批评他,他也不会回答我。他的作品在此已成禁书,何必再于此时此地“打落水狗”?所以从他死后,我很少谈论到他,只有一次破例,抗战时在中央周刊写过一篇“鲁迅和我”。也许现在的青年有些还没有见过那篇文字,我如今被催逼不过,再破例一次,重复一遍我在那文里说过的话。 我首先声明,我个人并不赞成把他的作品列为禁书。我生平最服膺伏尔德的一句话:“我不

27、赞成你说的话,但我拼死命拥护你说你的话的自由。”我对鲁迅亦复如是。我写过不少批评鲁迅的文字,好事者还曾经搜集双方的言论编辑为一册,我觉得那是个好办法,让大家看谁说的话有理。,鲁迅一生坎坷,到处“碰壁”,所以很自然的有一股怨恨之气,横亘胸中,一吐为快。怨恨的对象是谁呢?礼教,制度,传统,政府,全成了他泄忿的对象。他是绍兴人,也许先天的有一点“刀笔吏”的素质,为文极尖酸刻薄之能事,他的国文的根底在当时一般白话文学作家里当然是出类拔萃的,所以他的作品(尤其是所谓杂感)在当时的确是难能可贵。他的文字,简练而刻毒,作为零星的讽刺来看,是有其价值的。他的主要作品,即是他的一本又一本的杂感集。但是要作为一个

28、文学家,单有一腹牢骚,一腔怨气是不够的,他必须要有一套积极的思想,对人对事都要有一套积极的看法,纵然不必即构成什么体系,至少也要有一个正面的主张。鲁迅不足以语此。他有的只是一个消极的态度,勉强归纳起来,即是一个“不满于现状”的态度。这个态度并不算错。北洋军阀执政若干年,谁又能对现状满意?问题是在,光是不满意又当如何?我们的国家民族,政治文化,真是百孔千疮,怎么办呢?慢慢的寻求一点一滴的改良,不失为一个办法。,鲁迅如果不赞成这个办法,也可以,如果以为这办法是消极的妥协的没出息的,也可以,但是你总得提出一个办法,不能单是谩骂,谩骂腐败的对象,谩骂别人的改良的主张,谩骂一切,而自己不提出正面的主张。

29、而鲁迅的最严重的短处,即在于是。我曾经写过一篇文字,逼他摊牌,那篇文章的标题即是“不满于现状”。我记得我说:“你骂倒一切人,你反对一切主张,你把一切主义都褒贬的一文不值,你到底打算怎样呢?请你说出你的正面主张。”我这一逼,大概是搔着他的痒处了。他的回答很妙,首先是袭用他的老战术,先节外生枝的奚落我一番,说我的文字不通,“褒”是“褒”,“贬”是“贬”,如果不作为贬用,贬字之上就不能加褒,随后他声明,有一种主义他并没有骂过。我再追问他,那一种主义是什么主义?是不是共产主义?他不回答了。鲁迅没有文艺理论,首先是以一团怨气为内容,继而是奉行苏俄的文艺政策,终乃完全听从苏俄及共产党的操纵。,鲁迅坐在桌前

30、,手里的香烟燃着。一瓶烈酒已经喝完,第二瓶已经打开。稀稀拉拉然而又连续不断的爆竹声忽远忽近。 昏暗的灯光照射着桌上的几种饼饵。桌上放着几本残旧然而珍贵的古籍。另一边,古碑拓片旁散放着几枚古钱。 屋里很冷,鲁迅移动了一下身体,拿起酒杯从容地一饮而尽,随后又斟了一杯。这时,隐隐约约的牙疼又向他袭来。 除夕是中国人家庭团圆的日子,但鲁迅却独自守岁。 夫人朱安就在同一个院里的另一间屋。 几个月前,鲁迅和二弟因家务争吵后身体一直不太好。 鲁迅凝视着桌上的一堆书,一丝难以察觉的冷嘲从嘴角掠过,往事如一场恶梦。 1906年,远在日本留学的鲁迅在母亲的反复催促下,终于不很情愿的启程回国。母亲想让鲁迅回家完婚,

31、鲁迅回答说,让姑娘另嫁人为好。但母亲却来电报说:母病速归。,回家后的第二天,婚礼便要举行。这一天是7月26日(光绪32年农历丙午六月初六)。 族人中帮忙者在这一天如临大敌,因为他们早就知道,破落户周家大公子是个桀骜不驯的家伙,也不走科举正道,却剪辫子,学洋文,穿洋服,对这样的人,你不得不提防,小心他破坏祖宗礼仪。他们做好一切防范准备,然而一切都很平静,这使族人们很有些失望。 从姑娘一下轿,一切都很正常,司仪让鲁迅干甚么,他就干甚么,就连鲁迅的母亲也都觉得很异常。 鲁迅装了一条假辫子,从头到脚一套新礼服,他站在那里迎亲。轿子来了,从轿帘的下方先是伸出一只中等大小的脚,这只脚试探着踩向地面,然而,

32、由于轿车高,这只脚一时没有踩在地面上,却把绣花鞋掉了。这时,一只真正的裹的很小的脚露出了真相。原来,这位姑娘听说她的新郎喜欢大脚,因此穿了双大鞋,里面塞了很多棉花,以便使新郎喜欢。然而,现在却败露了。 一阵忙乱之后,鞋又重新穿上了。姑娘终于从轿子里走了出来。她身材不高,人显得瘦小,一套新装穿在身上显得有些不合身。在族人的簇拥下和司仪的叫喊声中,头盖被揭去了。,鲁迅静静地看了一眼新娘,在此之前鲁迅从未见过这个姑娘。姑娘的面色黄白,尖下颏,薄薄的嘴唇使嘴显得略大,宽宽的前额显得微秃。 姑娘出身普通人家,娘家姓朱,也是绍兴人,亲戚们都称她为安姑,大鲁迅三岁。 在热闹的婚礼中,谁也不会想到一个男人与一

33、个女人的一场漫长的婚姻灾难开始了。 婚礼的当天晚上,鲁迅彻夜未眠。朱安数次小心地说:“睡吧。” 鲁迅一个字也没有回答。 第二天晚上鲁迅在母亲屋中看书,后半夜睡在母亲屋中的一张床上。 第三天晚上鲁迅仍在母亲屋中。 朱安在新房中独自作着各种各样的猜测,眼泪不停地流着,无名的痛苦使她不知所措。 鲁迅的痛苦无疑是绝望性的,这种痛苦影响了他今后的思想和生活,而朱安的痛苦绝不亚于鲁迅。作为一个女人,一个没有文化的女人,在这婚姻中,她从一开始就处于最为被动的地位。 第四天鲁迅和二弟周作人及几个朋友启程东渡日本,这一走就是三年。,外边的爆竹又骤然响起。鲁迅又饮了杯酒之后,从怀里摸出一枝香烟,点燃后慢慢吸了几口

34、。他拿出日记本打开,又在另外一张纸上计算一下最近的收入和开销,他把买书的钱一笔一笔工工整整地记在日记上。看着这些帐目的碎片,鲁迅想到了朱安,“这是母亲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能好好地供养它,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1909年8月,鲁迅从日本回国,在杭州一所师范任教。翌年月,回到绍兴,任绍兴浙江省立第五中学教务长,后任学监,后又任绍兴师范学校校长。这段时间,鲁迅虽然人在绍兴,但很少回家,他住在学校。星期日白天,他有时回去,但主要是为了看望母亲,偶尔星期六晚上回家,也是通宵批改学生的作业或读书、抄书、整理古籍。鲁迅有意不与朱安接触。从日本回国后的这两年,鲁迅的心情十分沉郁,他“囚发蓝衫”、不修边幅的形象

35、,使他显得苍老,而他实际上只不过刚刚30岁。,正当鲁迅在极度痛苦中寻求出路时,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了。翌年月,已任国民政府教育总长的蔡元培邀鲁迅到教育部工作。4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被迫迁往北平。5月初,鲁迅离开绍兴前往北平,开始了在北平长达14年之久的生活,而这14年中的前7年多,鲁迅独居,渡过了31岁到38岁之间的岁月。朱安在绍兴,伴随着周老太太,度过了三十多岁到四十出头这段生命。鲁迅到北京后,经济状况渐渐好了一些,开始在银行存一点钱。他此时完全有能力把朱安从家乡接来,但却连想也没去想这事。鲁迅孤寂地坐守青灯黄卷,沉湎于拓片残书之中。生命迫近第四十个年头,他准备“去自己死

36、掉”。一直到狂人日记、阿正传发表后的数年中,这种孤寂以及“死”的念头依然缠绕着他。后据许广平回忆说,鲁迅那时在床褥下面藏有利刃,被许广平发现拿去了。许广平恐怕鲁迅会作出某种举动。,到1919年,朱安已是40多岁的人了,她结婚也有整整13个年头了。对她来说,这13年的婚姻等于一片荒漠。全家虽然团聚了,但鲁迅的心依然孤独痛苦。朱安做的饭菜鲁迅也不想吃,但母亲就在身边,他把火压下去了。朱安缝的衣服鲁迅不想穿,他把它从屋中仍到院子里。夜晚就寝,朱安铺好被褥等着鲁迅,鲁迅大发脾气,闹到要把床拆掉,最后还是分居。虽然如此,但当朱安身有不适,鲁迅还是雇上人力车,陪同她到外国人开的医院去治疗,并且扶她上下车,

37、这使外国医生看了也很感动。鲁迅似曾也想开导朱安,但他们的精神思想相距太远,谈话几乎无法进行。有一次鲁迅告诉朱安,说有一种食品很好吃,朱安也附和说她也吃过,确是好吃。鲁迅不悦,因为鲁迅说的这种食品是他在日本时吃过的,中国并没有这种食品。朱安想凑趣,但适得其反。,在西三条胡同21号又住了约10个月,到1925年3月,鲁迅收到许广平的第一封信,于是开始了新的生活。鲁迅时年45岁,许广平27岁,朱安48岁。翌年,1926年8月26日,鲁迅与许广平离京,几经周折,于1927年10月上旬在上海同居。朱安对鲁迅,甚至包括许广平并无怨恨之意,但她的内心是十分痛苦的。有一次朱安向周老太太说她做了一个梦,梦见大先

38、生(鲁迅)领着一个孩子来了,她说梦时有些生气,周老太太对朱安的生气不以为然。可见,朱安在感情上是十分孤独的,因为周老太太对自己的大儿子和许广平的事还是很高兴的,并且盼望有一个鲁迅的孩子在自己跟前“走来走去”。1936年10月,鲁迅在上海逝世。消息传到北京,朱安很想南下参加鲁迅的葬礼,终因周老太太年已八旬,身体不好,无人照顾而未成行。西三条胡同21号鲁迅离京前的书房辟为灵堂,朱安为鲁迅守灵。,1943年鲁迅的母亲病逝,只剩朱安一个人了。鲁迅逝世后,朱安和周老太太的生活主要是许广平负担,周作人也按月给一些钱,但周老太太病逝后,朱安拒绝周作人的钱,因为她知道大先生与二先生合不来。虽然许广平千方百计克

39、服困难给朱安寄生活费,但社会动荡,物价飞涨,朱安的生活十分清苦,每天的食物主要是小米面窝头、菜汤和几样自制的腌菜。很多时候,就连这样的生活也不能保障,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她只好“卖书还债,维持生命”。朱安登报要把鲁迅的藏书卖掉,许广平得知消息后,委托朋友去向朱安面谈:不能把书卖掉,要好好保存鲁迅的遗物。朱安尖锐地说:你们总说要好好保存鲁迅的遗物,我也是鲁迅的遗物,为什么不好好保存?当来人向她讲到了许广平在上海被监禁、并受到酷刑折磨的事情后,朱安态度改变了,从此她再未提出过卖书,而且还明确表示,愿把鲁迅的遗物继承权全部交给周海婴。1947年6月29日,在凌晨这段时间里,朱安孤独地去世了,身边没有一个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