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情感障碍培训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311701 上传时间:2022-11-07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07.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相情感障碍培训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双相情感障碍培训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双相情感障碍培训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双相情感障碍培训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双相情感障碍培训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双相情感障碍培训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相情感障碍培训课件.ppt(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双相情感障碍,双相情感障碍,分 类,1898年,克雷丕林首先提出躁狂与抑郁同属一个精神疾病单元,认为躁狂与抑郁交替发作是其主要特征,并命名为躁狂抑郁性精神病(躁郁症)。这是最早的双相概念。双相障碍DSM-分类 1、双相型(目前或病史中有达到诊断标准的躁狂发作或混合发作) 2、双相型(有反复的抑郁发作及轻躁狂发作,但从无躁狂发作) 3、环性障碍(轻度高涨/轻度低落周期交替,两年以上),2,双相情感障碍,分 类1898年,克雷丕林首先提出躁狂与抑郁同属一个精神疾,流行病学,双相障碍疾病谱终身患病率2.6%7.8%双相型障碍终身患病率0.4%1.6%双相型障碍终身患病率约0.5%环性心境障碍终身患病

2、率0.4%1.0%,3,双相情感障碍,流行病学双相障碍疾病谱终身患病率2.6%7.8%3双相情感,流行病学,目前,我国对双相障碍的流行病学问题还缺乏系统的调查。从现有的资料看来,我国不同地区双相障碍流行病学调查得到的患病率相差悬殊。如中国内地12地区(1982)协助调查发现,双相障碍患病率仅为0.042%(包括仅有躁狂发作者),而台湾省(1982-1987)在0.7%-1.6%之间,香港特区(1993)男性为1.5%、女性为1.6%,4,双相情感障碍,流行病学目前,我国对双相障碍的流行病学问题还缺乏系统的调查。,国内外双相障碍的防治现状,来自欧美国家的统计资料(Lewis,2000)显示,首次

3、出现肯定的双相障碍临床症状后要经过平均8年才能得到确诊;现症双相障碍病人中,有69%的患者曾被误诊为“单相”抑郁、焦虑症、精神分裂症、人格障碍和药物依赖等。,5,双相情感障碍,国内外双相障碍的防治现状来自欧美国家的统计资料(Lewis,国内外双相障碍的防治现状,来自美国的统计调查(Lish等,1994)发现:双相障碍患者发病后要经过10年才能得到首次治疗,50%以上的现症患者在长达5年以上的时期内未接受过治疗,其中36%甚至长达10年以上未接受治疗。,6,双相情感障碍,国内外双相障碍的防治现状来自美国的统计调查(Lish等,19,国内外双相障碍的防治现状,20世纪9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WHO

4、)就各国精神卫生服务状况进行多国合作调查之后,发现在全球综合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中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其中的一个重点就是心境障碍。90年代后期,我国也开始在精神专科医院及综合医院开展了旨在提高双相障碍诊断水平和推动规范化治疗的工作,诊断和治疗水平有了一定的改革,但与国际水准和现实需要还有相当的距离。,7,双相情感障碍,国内外双相障碍的防治现状20世纪9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WH,双相情感障碍培训课件,发病机制,1、神经生物化学因素。 5-羟色胺与去甲肾上腺素; 多巴胺; 乙酰胆碱与去甲肾上腺素; 谷氨酸; r-氨基丁酸2、第二信使平衡失调3、神经内分泌因素,9,双相情感障碍,发病机制1、神经生物化

5、学因素。9双相情感障碍,临床表现,抑郁发作核心症状:情绪低落 兴趣缺乏 乐趣丧失情绪低落 患者体验到情绪低,悲伤。情绪的基调是低沉、灰暗的。患者常常诉说自己心情不好,高兴不起来。在抑郁发作的基础上患者会感到绝望、无助与无用。 绝望 对前途感到悲观失望,认为自己无出路 无助 是与绝望密切相关的症状,对自己的现状缺乏改变的信心和决心。 无用 认为自己生活毫无价值,充满了失败,一无是处。,10,双相情感障碍,临床表现抑郁发作10双相情感障碍,临床表现,兴趣缺乏 是指患者对各种以前喜爱的活动缺乏兴趣,如文娱、体育活动、业余爱好等乐趣丧失 是指患者无法从生活中体验到乐趣,或曰快感缺失。,11,双相情感障

6、碍,临床表现兴趣缺乏 11双相情感障碍,典型病例,某女,30岁,话少流泪,整天哎声叹气三月。 本次病程三月,木讷,说话逐渐减少,活动也比以前减少,不愿出门,在家唉声叹气,有时独自流泪,家人问及时偶尔低声回答,说脑子没用了,想事情不出来了,病治不好了,自己做错事,有罪,应该死。以前喜欢看的电视连续剧也不感兴趣了。称胃口差,每天只吃一顿,体重明显下降,睡眠减少,早上34点钟即醒来。就诊时,由家人搀扶人室,低着头,愁眉不展,问多答少,声音低沉缓慢,或点头。摇头示意。谈到病情时,流着泪说:“我该死,我不应该拿国家的钱,我该死”。,12,双相情感障碍,典型病例某女,30岁,话少流泪,整天哎声叹气三月。1

7、2双相情,临床表现,躁狂发作核心症状:情绪高涨 思维奔逸 意志行为增强 情绪高涨 这是躁狂状态的主要原发症状 思维奔逸 是指思维联想速度的加快 意志行为增强 即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13,双相情感障碍,临床表现躁狂发作13双相情感障碍,典型病例,某女,19岁,因两周来异常兴奋,挥霍乱花钱而就诊住院 患者近两周来,情绪异常愉悦,整天兴高采烈,忙东忙西,自我感觉良好,喜欢逛街购物,乱花钱,买些不实用的东西,打扮花俏一改以往。话多,滔滔不绝。精力旺盛,晚上忙忙碌碌到后半夜。进入病房后丝毫不当是医院,说是来疗养的。蹦蹦跳跳地跑来跑去,很热情的与医生、护士打招呼。说话幽默,不时引起其他围观病友哈哈大笑。

8、,14,双相情感障碍,典型病例某女,19岁,因两周来异常兴奋,挥霍乱花钱而就诊住院,治疗原则,综合性原则1、采用药物治疗 心境稳定剂:碳酸锂、丙戊酸盐、卡马西平 苯二氮卓类:罗拉、氯硝安定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氟哌啶醇2、ECT 适应证:双相障碍的严重抑郁、难治性抑郁或躁狂,以及无法阻断的快速循环发作,电抽搐治疗是起效迅速、安全有效的最佳选择之一。特别是对拒食、木僵、有严重自伤或自杀危险的病人,更应优先采用。 禁忌证:改良ECT没有绝对禁忌证3、心理社会干预等综合方法,15,双相情感障碍,治疗原则综合性原则15双相情感障碍,治疗原则,长期治疗的原则:双相障碍比单相障碍更易复发,更须坚持

9、长期治疗。 1、急性治疗期:缓解症状,08周 2、巩固治疗期:功能恢复,112月 3、维持治疗期:稳定,不稳定。 共同参与的原则:患者与家属须共同参与,建立治疗联盟,16,双相情感障碍,治疗原则长期治疗的原则:双相障碍比单相障碍更易复发,更须坚持,病程特征及预后,起病 1、首次躁狂发作多发生于青年期,起病较急,是精神科急诊之一 2、抑郁发作起病相对较缓,通常在数天至数周内逐渐发生,前驱期可有持续数周到数月的焦虑症状。,17,双相情感障碍,病程特征及预后起病17双相情感障碍,病程特征及预后,自然病程 1、躁狂发作和混合发作的自然病程大概是数周到数月,平均3个月左右;而抑郁发作持续时间通常6个月至

10、1年,平均为9个月。 2、轻度发作即便不加治疗也可能在一段时间后自发缓解。发作间歇期症状可完全缓解,也有20%30%的双相型和15%的双相型患者持续存在情绪不稳。,18,双相情感障碍,病程特征及预后自然病程18双相情感障碍,病程特征及预后,抗抑郁治疗可促发躁狂 1、给双相障碍处于抑郁发作的病人使用抗抑郁治疗有诱发躁狂的风险,并可能增加发作的频度,甚至导致快速循环发作。 2、诱发躁狂的抗抑郁药:丙咪嗪、阿米替林、氯米帕明、马普替林,19,双相情感障碍,病程特征及预后抗抑郁治疗可促发躁狂19双相情感障碍,病程特征及预后,快速循环恶性病程 快速循环发作是一种特殊的病程形式,其发作频率一般是指1年(或

11、12个月)内有4次(或2个循环)以上的躁狂和抑郁发作。极快速循环者甚至可以48小时维一次循环,两相发作间常无明显的间歇期,常被看做是双相障碍中的恶性病程形式。,20,双相情感障碍,病程特征及预后快速循环恶性病程20双相情感障碍,病程特征及预后,预后 1、虽然双相障碍可自发缓解,但如果不加治疗,复发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未经治疗者中,50%的患者能够在首次发作后的第一年内自发缓解,其余的在以后的岁月利缓解不到1/3,终身复发率达90%以上;约有15%的患者自杀死亡,10%转为慢性状态。在应用锂盐治疗双相障碍以前,患者一生平均有9次发作。 2、长期的反复发作,可导致患者人格改变和社会功能受损。,21,双相情感障碍,病程特征及预后预后21双相情感障碍,谢谢,22,双相情感障碍,谢谢22双相情感障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