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监测方案.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311762 上传时间:2022-11-07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014.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形监测方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变形监测方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变形监测方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变形监测方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变形监测方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变形监测方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形监测方案.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四章变形监测方案设计,变形监测方案设计概述变形测量的精度、周期与可靠性监测点布设变形监测网设计变形监测工程的组织与实施,1第四章变形监测方案设计变形监测方案设计概述,2022/11/7,2,变形监测方案设计概述,建筑物变形测量工作开始前,应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的等级和要求、变形类型、测量目的、任务要求以及测区条件进行施测方案设计,确定变形测量的内容、精度级别、基准点与变形点布设方案、观测周期、仪器设备及检定要求、观测与数据处理方法、提交成果内容等,编写技术设计书或施测方案。,建筑物变形测量规范,2022/9/272变形监测方案设计概述 建筑,2022/11/7,3,变形监测方案设计工作的

2、内容,变形监测方案直接影响到观测成本、成果精度和可靠性,一般制定变形监测方案的工作内容有:相关工程资料的收集监测内容的确定监测方法与仪器的确定施测部位和测点布置的确定监测精度与周期(频率)的确定监测工程组织与实施,2022/9/273变形监测方案设计工作的内容,变形监测方案的设计的依据,工程构造设计图或桩位布置图;工程地质堪察报告;降水、挖土方案或打桩流程图;工程建立场区的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场区周边管线平面布置图;周边受影响区域内的拟保护对象的建筑构造图;,2022/11/7,4,变形监测方案的设计的依据工程构造设计图或桩位布置图;2022,变形监测方案的设计的依据,地下主体构造的构造图;基坑

3、支护构造和主体构造施工方案;最新监测元件和设备样本;国家现行的有关规定、标准、合同协议等;构造类型相似或相近工程的经历资料等,5,要尽量多的收集相关资料,变形监测方案的设计的依据地下主体构造的构造图;5要尽量多的收,以平安监测为目的,针对监测对象平安稳定的主要指标进展;测点的布置应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出监测对象的工作状态。按照国家现行的有关规定与标准进展。应尽量采用先进的测试技术,积极选用效率高、可靠性强的先进仪器和设备。各监测工程应能够相互校验,以利于进展变形分析。在满足监测性能和精度要求前提下,力求减少费用。方案中临时监测工程和永久监测工程应相互衔接。应尽量减少与工程施工的穿插影响。,202

4、2/11/7,6,以平安监测为目的,针对监测对象平安稳定的主要指标进展;202,编制变形监测方案的步骤,承受委托、明确监测对象和监测目的;收集编制监测方案所需要的根底资料;现场踏勘,了解周围环境;编制监测方案初稿,并提交委托单位审阅;会同有关部门商定各类监测工程戒备值即监测应到达的精度,并对监测方案初稿进展商讨,以形成修改文件;根据修改文件来完善监测方案,并形成正式的监测方案。,2022/11/7,7,编制变形监测方案的步骤承受委托、明确监测对象和监测目的;20,变形监测方案设计书的内容,监测目的;工程概况;监测内容和测点数量;各类测点布置平面图;各类测点布置剖面图;监测周期、频率与精度确实定

5、;监测仪器设备的选用;,2022/11/7,8,变形监测方案设计书的内容监测目的;2022/9/278,变形监测方案设计书的内容-2,观测与数据处理方法;各类戒备值确实定;监测人员的配备;监测报告送达对象和时限;监测本卷须知;监测费用预算。,2022/11/7,9,组织与实施,变形监测方案设计书的内容-2观测与数据处理方法;2022/9,变形测量的精度,标准、设计允许变形值的大小、观测目的FIG第13届会议1971年:确保建筑物的平安,那么其观测的中误差应小于允许变形值的1/101/20。1981年,FIG第16届会议认为:为实用的目的,观测的中误差应不超过允许变形值的1/101/20,或12

6、mm,为科研的目的,观测的中误差应分别小于允许变形值的1/201/100,或0.02mm。,2022/11/7,10,变形测量的精度标准、设计允许变形值的大小、观测目的2022/,2022/11/7,11,建筑物变形测量等级其精度要求,2022/9/2711建筑物变形测量等级其精度要求垂直位移监,变形测量的周期,定义:变形监测的时间间隔称为监测周期如何确定?变形测量周期以能系统反映所测变化过程而又不遗漏其变化时刻为原那么;根据变形速度与外界因素的影响来确定;当观测中发现变形异常时应加强观测次数;工程进度和标准。,2022/11/7,12,观测一次所需的时间 要尽量的短;,变形测量的周期定义:变

7、形监测的时间间隔称为监测周期2022/,土石坝监测标准规定的监测周期,2022/11/7,13,土石坝监测标准规定的监测周期2022/9/2713,基坑监测标准要求的监测周期,2022/11/7,14,基坑监测标准要求的监测周期2022/9/2714,滑坡监测精度与周期确定,2022/11/7,15,滑坡监测精度与复测周期和位移速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制约的关系。,胡友健,梁新美,唐辉明.关于滑坡监测精度及复测周期的合理确定,地质科技情报,2002,21(2):91-93,滑坡监测精度与周期确定2022/9/2715滑坡监测精度与复,滑坡监测精度与周期确定,2022/11/7,16,(1)在斜坡

8、缓慢变形和变形发展阶段,首先分析确定能达到的最高监测精度进行监测。然后以此和位移速度确定复测周期。(2)在变形加剧和急剧变形阶段,先根据有关影响因素确定复测周期,再根据所确定的复测周期和位移速度确定相应的监测精度。,考虑因素:监测精度的需要与现实可能性、位移量的大小、变形发展趋势、季节变化以及斜坡变形的特点,滑坡监测精度与周期确定2022/9/2716(1)在斜坡缓慢,变形测量的可靠性,多余观测外部数据检核检定仪器参考点的稳定性严密的数据处理方法,2022/11/7,17,变形测量的可靠性多余观测2022/9/2717,2022/11/7,18,4.3监测点的设置,监测点分类:基准点:基本控制

9、点,尽可能长期保存、稳定不动,一般每个工程要3个以上工作点:又称工作基点,是基准点与变形观测点间联系作用的点,在变形体附近,在观测期间点位稳定,点位由基准点定期观测变形观测点:直接埋设在变形体上,能反映变形体变形特征的测量点,可根据它们的位移来判断变形体的位移,2022/9/27184.3监测点的设置监测点分类:,要能够反映变形监测对象整体及关键部位的位移;便于现场观测;便于保存,并不易受损。不同监测对象类型的相应标准要求。,2022/11/7,19,要能够反映变形监测对象整体及关键部位的位移;2022/9/2,1 建筑物的主要墙角和柱基上以及建筑沉降缝的顶部和底部;2 当有建筑裂缝时,还应布

10、设在裂缝的两边;3 大型构筑物的顶部、中部和下部;,2022/11/7,20,工业与民用建构筑物变形监测点布设,水平位移变形观测点,1 建筑物的主要墙角和柱基上以及建筑沉降缝的顶部和底部;2,沉降观测点布设,1建筑构物的主要墙角或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2沉降缝、伸缩缝、新旧建筑物或上下建筑物接壤处的两侧;3人工地基和天然地基接壤处、建筑物不同构造分界处的两侧;4烟囱、水塔和大型储藏罐等高耸构筑物根底轴线的对称部位,且每一构筑物不得少于4个点;5根底底板的四角和中部;6当建构筑物出现裂缝时,布设在裂缝两侧。,2022/11/7,21,沉降观测点布设1建筑构物的主要墙角或沿外墙

11、每1015m处,2022/11/7,22,2022/9/2722,2022/11/7,23,墙角沉降监测点,伸缩缝沉降监测点,2022/9/2723墙角沉降监测点伸缩缝沉降监测点,滑坡变形监测点的布设,一般按断面或剖面布置;大滑坡可分主次布设多个断面;主断面布置的工程和仪器要更多、更自动化;多种仪器尽量同时布置,以便相互验证。不同监测方法应有相应的布设方式。,2022/11/7,24,布置原则:,滑坡变形监测点的布设一般按断面或剖面布置;2022/9/27,2022/11/7,25,滑坡的主滑方向和滑坡范围比较容易掌握时用,十字形,放射形,不易掌握其主滑方向和滑坡范围时用,2022/9/272

12、5滑坡的主滑方向和滑坡范围比较容易掌握时,4.4变形监测网的设计,1.变形监测平面控制1平面控制网布设原那么 a.分级布网、逐级控制 b.要有足够的精度 c.要有足够的密度2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a.变形监测控制点使用的周期远远长于施工期 。 b.变形监测点使用时间长,在使用期要不连续进展复测 。,4.4变形监测网的设计,2.变形监测高程控制网的布设1高程控制网布设原那么: a.分级布网,逐级控制 b. 要有足够的精度,变形监测控制网布设在方案确定后与工程测量控制网相同。,变形监测控制网布设在方案确定后与工程测量控制网相同。,4.4变形监测控制网的优化设计,灵敏度是反映变形控制网发现变形、区分变

13、形的能力,它不适用于其它类型的控制网。,4.4变形监测控制网的优化设计灵敏度是反映变形控制网发现变形,精度指标,整体精度A标准D标准E标准S标准C标准,2022/11/7,29,反映最大点位误差,反映整体精度,反映点位精度均匀,A标准是最常用的标准,对交会测量,若按此标准则交会角取10928。按D标准,交会角取120。按E和S标准,交会角取90。,精度指标整体精度2022/9/2729反映最大点位误差反映整,精度指标,局部精度误差椭圆,2022/11/7,30,精度指标局部精度误差椭圆2022/9/2730,可靠性指标,控制网抵抗粗差的能力内部可靠性、外部可靠性、平均可靠性,2022/11/7

14、,31,由误差传播定律,可靠性矩阵,可以证明:,多余观测分量,可靠性指标控制网抵抗粗差的能力内部可靠性、外部可靠性、平均,灵敏度指标,2022/11/7,32,若两期的方案相同,原假设:,统计量:,给定显著水平a,计算d,即能发现的最小变形,灵敏度指标2022/9/2732若两期的方案相同原假设:统计,经济指标,费用与许多因素有关,难以用数学公式概括表达在优化设计中通常以观测值的数目多少来计算本钱,2022/11/7,33,经济指标费用与许多因素有关,难以用数学公式概括表达2022/,变形监测网优化设计分类,零阶段设计参考系设计,图形构造和观测方案一定,实际是一个平差问题一阶段设计 图形构造设计,P一定,设计A二阶段设计 权分配,A一定,设计P,需综合考虑三阶段设计 网的改造和加密改造,2022/11/7,34,变形监测网优化设计分类零阶段设计2022/9/2734,4.5变形监测工程实施流程,2022/11/7,35,4.5变形监测工程实施流程2022/9/2735观测仪器检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